第35节
作品:《天生不是做和尚的命》 “是!”众位侍卫立刻叫来人手,把东西都搬了进去。
林正转头对送东西的侍卫说:“多谢刺史大人犒劳三军!还请侍卫回去转达军中将士的谢意。”
“一定带到,”侍卫拱手说:“卑职还
有任务在身,先行告退。”
“各位慢走!”
林正送走刺史府的侍卫后,就和李都一起回到军营,然后就看到整个军营因为打了胜仗和有酒肉喜气洋洋。
林正不由有一丝触动,对旁边的李都说:“想不到只是一顿犒赏,对将士们的作用居然如此之大。”
李都听了,顿时笑了,说:“你以为大家当兵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那一顿饱饭嘛,你想想平日大家吃的都是什么,多少人,也就过年才能沾点肉,如今能多吃一次,当然高兴了。”
林正沉默了,想到自己刚刚拨下的粮食,粗粮占大半,只是掺了一点细粮,可就这样,已经算是很好了,不由叹了一口气。
李都看着又是沉默又是叹气的林正,疑惑的说:“你怎么了?”
林正淡淡的说:“想到我刚才发的粮食,是不是太对不住将士了。”
李都听了,直接瞪眼说:“你发的粮食已经够好的了,谁家军营还掺着细粮,再说你又从来不克扣粮饷,你不知道,自从你当了主簿,军中多少人念叨着你的好。”
谁知林正听了却比李都还奇怪:“朝廷不是规定驻军的平日的粮食是细一粗四么,怎么会没有细粮呢?”
李都翻翻白眼,说:“你以为谁都像将军一样不贪,谁都像你一样天天照着账册足数发啊!”
“那发少了那些将士愿意?”林正问道。
李都说道:“不愿意又能怎么办,就像之前那个主簿,虽然有将军在那压着,那个主簿不敢干的太过分,可即便如此,那粮饷还是经常对不上数,将军有心查,可那主簿本来就是徐州人,有后台,账册又弄的滴水不漏,将军抓不住把柄,也只能过些日子敲打一二罢了。”
林正听了点点头,这主簿管着钱粮,要是诚心藏私,又有后台,确实不好弄。
李都接着说:“将军早就想把那个主簿弄掉了,可他偏偏是徐州府世家的人,将军也不好下手,幸好上次外族来时,将军特地找人去给他透了风声,把他吓跑了,如今你当主簿,大家可算放心了。”
林正:………
感情当初主簿跑,还有这个内/幕啊,他当初还奇怪,为什么整个驻军谁都没跑,就跑了主簿,原来周孟下的手。
第五十四章
“小林, ”周孟和几个统领一身酒气的回来, 看到正在指挥着搬东西的林正,叫道。
林正转过身, 对着周孟行礼道:“将军。”
“军中可有不妥?”周孟问道。
林正笑着说:“将军放心, 一切安好,晚饭前文刺史还让侍卫送来酒肉, 下官让大家分了, 大伙很是开心。”
“那就好,”周孟听了放心下来,说:“文刺史为了支持联军抵御外族, 还特地从泰州粮仓拨了一部分粮草,明天你带人手去运回来。”
“是, ”林正一听, 忙应道。
第二日清晨,林正发下今日的粮食,就和李都点了一队人马, 朝泰州城走去。
本以为泰州城被外族围了这么久,城中百姓肯定惶惶不可终日,可等林正带着人进了城,才发现, 百姓不但和往日没有太大的差别,甚至街道两旁,商贩都重新开门做生意了。
林正忍不住好奇,就走到一个摊子前, 随手拿了一个玩物,笑着问:“这个怎么卖?”
“三文前一个,大人。”摊主看着林正后面的人,不由恭敬起来。
林正从身上摸出三文钱,放在摊子上,随口说道:“想不到今日街上还有卖东西的,我还以为外族刚退,你们都不会出来呢,正担心买不到东西,如今可放心了。”
摊主接过钱,帮林正把小玩意包好,递给林正,笑着说:“外族不是退了么,大家伙靠摊子吃饭,怎么可能不出来,再说有刺史大人在,哪怕外族来了,在城里也安全的很。”
林正听了了笑了笑,拿着摊主递过来的东西,走了。
“看来这位文刺史在泰州的威望相当的高啊!”林正对旁边的李都感慨道。
两人走到刺史府,还没等林正让人上前通传,刺史府就匆匆的走出一个四十多岁的文人,对了林正拱手道:“来的可是林主簿和李将军。”
林正回礼,笑着说:“正是,不知您是?”
“下官乃刺史府的主簿,敝姓张。”
“原来是张大人,”林正忙客气道。
张主簿也和林正客气了几句,就说道:“我家大人今日去城西安抚流民了,知道林主簿和李将军要来,特地留下官在此等候二位,下官已经将粮草准备妥当,请跟我来。”
“辛苦张大人了。”
张主簿直接带着林正一行人到了刺史府的后衙,林正就看到早已用马车装好的粮草,不由感激的对张主簿说:“劳张大人费心了。”
张主簿笑着说:“林大人不必谢我,这是我家大人特地吩咐了,说众位将士为泰州城退敌辛苦,这等小事,自然得由刺史府准备妥当。”
林正听了,忙说:“多谢刺史大人体恤。”
说完,让手下的将士拉着马车,把粮草运回军营。
##
“这么快就回来了?”周孟刚刚和几位统领商量完下一步的行军计划,就看到林正从外面进来。
“文刺史让手下把粮草早已准备妥当,甚至连马车都备好了,属下只是让人直接拉回来。”林正如实回道。
周孟听了,不由说道:“文大人是个爽利人。”
林正和周孟也比较熟,就笑着说:“看来将军很欣赏文刺史。”
周孟顿时笑了,说:“确实如此,昨日我和众位统领在刺史府喝完酒,就在泰州城里转了转,发现泰州不但吏治清明,百姓也安居乐业,并没有受太多的战乱之苦,可见这位文大人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官。”
林正很是认同的点点头。
“对了,你既然来了,我正好有事吩咐你。”
周孟想起一件事,起身朝里走去,过了一会,拿了一个巴掌大的匣子回来,说道:“我这有一样东西,需要交给袁老,正好袁老前两日来信说身体有些不适,让你回去帮忙打理下徐州城的内务,你一并捎回去。”
“袁老怎么了?”林正一听,忙问道。
周孟看着林正如此紧张袁老,心道不枉袁老一直这么疼这孩子,说道:“不用太过担心,袁老早年在边关曾受过伤,一到冬日冷的厉害了,就需要修养几日。”
林正听了,这才稍微放心下来,接过匣子,说:“将军放心,我去收拾一下,这就启程。”
周孟点点头,说:“让李都多派几个侍卫给你,路上注意安全。”
林正把匣子放到怀里,就忙着回去收拾东西了。
…………
林正坐在马车上,随着道路的颠簸身子微微晃了晃,抄起马车的帘子,问外面的护卫,说:“离徐州还有多远?”
“回大人话,还有两日的路程。”侍卫骑在马上答道。
林正点点头,把帘子放下。
从怀里掏出那个小匣子,看着这个带着花纹精致的匣子,林正不由有些好奇里面到底放了什么,难道是什么宝贝?
只不过好奇归好奇,周孟只是说让他送东西,没说让他看,林正瞅了瞅,又小心的把它放回怀里。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侍卫的声音:“大人,前面到岔口了。有两路,不知大人打算走哪条?”
“两条?”林正伸出头来,果然看到前面有两条路,一条是官道,一条是小道。
“左边这条是官道,右边那条是小道,两条都通徐州,官道稍微远一点,不过好走,小道近一些,不过马车在小道上走的慢一些,所以两个差不多。”侍卫解释道,当然要不是差不多,他也不会特意请示林正。
林正想了一下,问道:“哪条比较安全,不容易碰上外族。”
侍卫犹豫了一下,说道:“这个不大好说,大概得看运气吧,毕竟两条路都是朝北走的。”
林正听了,顿时也纠结了,他向来不大会选择,不过看着侍卫看向他,就说道:“那就走小路吧!”
外族那么多人,总不会带着兵马挤小路吧,林正心道。
侍卫得令,就直接护着马车,朝小路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突然发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三千掉到两千字容易,从两千字回到三千字难,看来明天开始得先给自己订个小目标,每章码够三千字o(n_n)o
第五十五章
或许是林正的运气真不错, 一路上居然真的没碰到外族, 顺顺当当的进了徐州地界。
侍卫们不由松了一口气,看了看天色, 领头的侍卫李通对马车里的林正说道:“大人, 这里离府城还有五十里,如今天色已晚, 前面又是山路, 不如在这歇息一晚,明天天亮,再行赶路。”
林正掀开帘子, 看着太阳已经下山,周围已经开始变暗, 又看了看前面的崎岖的山路, 点点头说:“那就找个地方先歇息一晚吧!”
李通得令,就让几个手下护着马车,自己带人去找可以投宿的地方。
过了一会, 李通带人回来,有些犹豫的对林正说:“大人,卑职等人没有找到客栈,只在前面山脚下, 看到一户人家。”
林正听了,倒没有什么不满,这荒郊野外,能有客栈才怪, 有户人家就不错了,就说道:“走,去那户人家看看,要是人家同意借宿,咱就借住一宿,要是不愿意,咱就找个空地打个帐篷将就一宿好了。”众人于是一起朝山脚下走去。
到了山脚下,就看到一座用篱笆隔出来的院落,里面有几间草屋,其中一间草屋正冒着炊烟,显然是有人在的,李都把林正从马车上扶下来,林正整整衣服,走上前,扣了扣门。
“谁啊?”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从屋里走出来,透过篱笆看到外面的一队人马,不由一顿。
林正知道必定被自己这么多人吓到了,就温声说:“老人家不必惊慌,我等不过是过路的人,如今天色已晚,想问可否方便让我等借宿一晚。”
老者听了,这才过来打开门,看了看林正又看了看林正身后的侍卫,有些犹豫的问道:“几位可是官府的人?”
李都在旁边说:“这位是徐州驻军的林主簿。”
老者一听林正是官,忙就要跪下给林正磕头,林正连忙扶住,说:“老人家切莫多礼,本官不过是路过于此,您不必如此。”
老者听了,这才颤巍巍的站直,忙说:“老朽这就让家里人把屋子腾出来。”
“别,”林正忙制止,说:“老人家家里要是有空房,腾出一两间就好,要是没有,也不必勉强,我等再到旁边找就是了。”
老者没想到林正身为当官的居然如此好说话,他家确实还有两间柴房,平日用来放粮食和杂物的,只是他哪敢让林正住柴房,忙说:“有的,有的,我有几个儿子,让他们挤一挤,正好可以给众位大人腾两间屋子出来。”
林正信以为真,就笑着说:“那有劳老人家的。”
老者忙对里面喊道:“老大,老二,快出来,有官老爷来了,还不快来。”
老者的话刚落,屋里出来两个精壮的汉子,老者一把拽过自己的大儿子,低声说:“快去把丫头和你那两间屋腾出来,让这位老爷住,这位老爷可是统领府的大官。”
老大听他爹这么说,顿时有些犹豫,低声说:“丫头的房也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