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节

作品:《我的老师是首辅

    郑贵妃愣了一下,睁开眼睛。
    他端起她身后的茶杯,放到嘴边假意啜了一小口,然后将杯子递到她的嘴边,“我喝过的,你尝尝看甜不甜?”
    她微微一笑,接过杯子,将里面的茶一饮而尽,然后舔了舔自己唇,“好甜。”
    说完,她又搂上他的腰,想去解他的衣带,却是被他一下握住了手腕。
    他的力气很大,弄得她有些疼,“怎么了?再过一会儿皇上就要回宫了,我们还是快一点吧。”
    宋越冷冷地看着她,甩开了她的手,“贵妃娘娘请自重。”
    “越?”她困惑地看着他,却是忽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随即看了一眼茶杯,“这茶……你给我喝了什么?”
    “迷药。”
    “为什么要这样?”
    “一刻钟后,你就会昏迷,皇上亲耕的銮驾也会到这里来。我给皇上递了张条子,告诉他这里有他想看的东西。等他来了,就会看到这屋里有张床,床上有你,你的身边还有一个男人。”
    “你竟然陷害我!”她撑着桌沿,紧皱着眉头问。
    他只淡淡道:“我若连你一个女人都摆平不了,谈什么成为首辅。”
    “你到底想怎么样?”
    “这儿有纸张笔,照我说的写吧。”
    “倘若我不写呢?”
    “外面有人守着,你出不去的。你带来的护卫,如今也已不省人事了。娘娘考虑的时间不多了。”说着,他已为她铺好了纸张,以镇纸压着,毛笔已被蘸了墨,举到她面前。
    “你要写什么?”她不得不接下笔,问。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越平静地说道,“我虽身在皇宫,心却只系于你一人之身……”
    “你——”
    宋越让她写这首诗,是为了让她留下与别人暗通款曲的证据,以震慑她不让她再要贺渶的命。
    郑贵妃知道这东西会对自己很不利,但是眼下又不能不写。比起被朱瑞抓个现行的迫在眉睫而言,她至少以后还有时间去考虑如何转圜。
    很快,她便写好了宋越要的东西,将纸张递到他手里。与此同时,她只觉得脑袋愈发沉重,意识也开始有点模糊,身子几乎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宋越,我那么喜欢你,你别这样对我。跟我合作吧,只要你肯帮我,大明会是我们两个人的。”
    他将她写的信收了起来,垂眸看着她,“对不起,让娘娘对我失望了。娘娘大约是糊涂了,如今这封信在我手里,主动权便已不再在娘娘的手里。现在该是由我来跟你说,只要你肯帮我,娘娘就可以继续安心地做你的娘娘,否则,可能连贵妃娘娘的位置也不保了……”
    “宋阁老果然是宋阁老,于我如此有利的一局,没想到还是被你反将了一军。该不会,你早就想借我之力,我威胁你的时候,却是正中了你的下怀……”她看着他,继续道,“不过我没有看错你,你容不下徐延,也依然想实现你的抱负和愿望,果然是……值得我喜欢和合作的人。”
    宋越不置可否,只道:“娘娘好好考虑吧。我先走了。”
    “等等。”郑贵妃无力地靠在几前,“我没有力气了,你扶我出去。”
    他停了一下,以背影对着她道:“娘娘的护卫就在外面,你只要喊一声,他们就会进来扶你了。”
    她皱了皱眉头,“他们没有被你……”
    “没有。皇上的銮驾也没有往这边来,我根本就没有给他递什么条子……他好不容易躬亲示范扶犁耕耘,为天下百姓做表率,我身为臣子,又岂会耽误了这件事。”
    “原来都是你虚张声势……”
    “欺骗了娘娘,对不起。”说着,他迈出了屋门,只留下一句话,“需要娘娘的时候,我自会找你的。”
    看着他高大的背影,郑贵妃苦笑了一下。虽然被他骗了,可她并没有那么生气,反而心头还是有一丝不舍的感觉。
    这个人,聪明,清高,有抱负和野心,也有心思也有手段,有一种特别吸引人的魅力。
    好生让人喜欢。
    下午,宋越回到了礼部官署,青辰却已是在等着他了。
    第124章
    见到宋越,青辰先颔首行了礼,“见过宋阁老。”
    官署内没人,宋越解了身后的披风,挂好,然后走回案几前看着她,“沈大人找我有事?”
    听到他对自己的称呼,青辰微微眨了下眼,“嗯。”
    他的面容依然俊逸无双,面色看着也跟往常一样,看来是病好了。只是,让人感觉有些冷漠。
    不过不管怎么样,青辰担心了几天的心稍稍放下了下来。
    她把带来的卷册摆到他面前,“岭南报上来,说是南边归附的蛮人今年交不了税赋。各县县令不知该拿他们怎么办,便将情况报了上来,奏请我们与户部决策。我已就此情况与户部负责的官员商量过了,户部那边说,蛮人治理乃由我礼部掌管,一切听凭我们的决断。我拟了几策,不知可不可行,想呈给尚书大人裁决。”
    大明地大物博,北疆和南边有些少数民族的百姓便因此而归附。朝廷为安抚他们,一贯以来都会给予他们优待安置,除让他们来去自由外,在税赋上,他们也享有特殊的税赋制度,所缴纳的税赋比大明汉族的百姓要轻许多。
    但因今年南边发了大水,所以即便税赋轻,蛮人还是交不起税。各地县令们遵上级指示要优待他们,可是收不到税又无法交差,无奈之下便将相关情况报了上来。而这一部分事宜,正由青辰这主客清吏司郎中掌管。
    宋越接过青辰拟写的文书,很快翻看扫了一眼,道:“便按你拟的法子去办吧,沈大人。”
    这份文书,青辰拟了足足两日两夜,前后改了好多次,只因怕到礼部后第一次负责的事便没有办好,无法向宋越交待。没想到,宋越并没有细看,她原本还以为,这个有点棘手的问题,他会与她探讨一下的。
    她的心里微微一揪,垂首道:“……是,大人。”
    宋越收回目光,翻开了案几上的公文,扶着袖子很俐落地研了墨。正欲提笔蘸墨的时候,他抬眼看向她,“你还有其他的事吗?”
    犹豫了片刻,青辰问道:“前几天听说大人病了,大人……好些了吗?”
    她的声音轻轻的。眼下是在工作场合,本来她应该只说公事的,可她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
    “我身子无碍,多谢沈大人关心。”他没有什么表情地答道,语气也淡淡的,就像是在面对一个普通的同僚。
    青辰轻轻抿了下唇,“……大人无碍就好。”
    宋越看了她一眼,然后就垂下头,继续处理公务。从窗子透进来的光落到他的脸上,眉眼间依旧是清贵端凝,风华正盛。
    “还有问题吗?”他问。
    当然有。
    青辰很想问他,为什么她去探病的时候他不让她见他。
    只是这般氛围,让她感到有些难以开口,于是只先问了一个公务上的事情,“大人,关于北边夷人安置的问题,前些日子有一批夷人投奔我大明,只是此前安置夷人的地方已满,现在需要新辟出一块地方。下官觉得石镇、黄平两县周边水源缺乏,恐怕不太适宜安置,是不是换到庆南县更好……”
    话音未落,宋越便抬眸看她,“此事上月礼部会议时不是早已议过了,归附之人已被安置到了石镇、黄平两县。此时天气寒冷,若是再迁至其他地方,只庆南的粮食储备并不充足,河道未解冻,粮食无法运输,这么多人都要挨饿……此事是你负责的,如何你当时不提,到了现在才发觉?”
    他的目光中,有一点点问责之意。
    此事是青辰负责的没错,可是负责整理石镇、黄平两县资料的是其他人,当时开会的时候青辰并不知道那两县附近水源缺乏,便也以为安置之地适宜。这些日子她核对一应事宜后才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及时跟宋越提了出来。可是他前几天病了,她没有找到他。
    不过不管这么样,她负责的事出了岔子,那就是她的责任。
    “……对不起,大人,是我疏忽了。”既是她的责任,她就不会狡辩与推卸。
    宋越依然公事公办,只严肃道:“你是翰林院出身,行事本不该如此草率的。既是初到礼部,很多事务还不熟悉,决策便一定要更加严谨,不可再因自己的失误而让百姓受苦。”
    青辰垂下头,“大人教训的是,下官知道错了,以后定当小心谨慎。对不起。”
    她知道,他对待工作向来是要求很严格的。这件事是她的责任,他这样训诫她,一点问题也没有。
    可是,为什么心还是会感到痛呢?
    此时,有人在外面请见宋越,宋越看着自责的青辰,“沈大人还有其他事吗?没有就先出去吧。我还有些要紧的事与方大人商议。”
    “……回大人,没有了。下官告退。”
    在背对宋越的一瞬间,青辰听到了内心崩塌的声音。
    在她身后,绝代风华的宋大人微微眯了下眼,喉结动了一下。他的目光里透着一种让人看不清楚的情绪,淡漠而若有所思,却是不辨悲喜。
    到了门外,青辰与前来找宋越的那位方大人打了个照面。
    方大人与她是同级,看见她,主动与她打了个招呼,“是沈大人啊,宋大人离开了朝廷几天,这会子才刚回来,你不与你的老师多说几句?”
    青辰摇了摇头,“只是有两件事请宋大人定夺,我说完了。”
    关于他生病时为何不让她见他的问题,到底还是没有问出口。也许,不问也罢了。
    “哦。”方大人道,“宋大人要与我说的事,我都还没有准备好,我原还以为不急的……”
    青辰对他微微一笑,擦着他的肩走过去了。
    笑容,却是在擦肩后变得苦涩了。
    她大约明白了,对于他来说,除了她的事,其他的都是急事。
    礼部的院子里,春风悠扬。
    只是这样的春天,好像与她没什么关系。
    徐斯临升官了。
    自从约见朝中四名大员,又得到父亲的支持后,为他升官的路很快就铺好了。徐党对于这种事,早已驾轻就熟。
    他们先把他拟的条陈以恰当的时机让人呈给了朱瑞看,然后又从韩沅疏那取得了徐斯临观政表现为优的记录册子和评语。最后牵出都察院职位出缺需要补人,齐齐向皇帝朱瑞举荐了徐斯临。
    徐斯临是徐延的儿子,朱瑞很清楚。他听说过这个年轻人,知道徐斯临是凭自己本事考进翰林院的,所以对他的印象一直也不错。而且徐斯临是沈青辰的同窗,两人都在工部观政,青辰升官了,徐斯临就继续帮她在治理淤泥一事上扫清障碍,让朱瑞挺满意的。
    最关键的是,有很多事情他曾经靠首辅大人才得以摆平,而且今后少不得还得继续仰仗他,所以关于他儿子的安排,自然也得给他个交待。
    现在四名大员齐齐举荐,他知道他们是串通一气,但也恰好给他一个没有理由不同意的理由。所以,朱瑞最终同意了,授徐斯临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职序甚至比赵其然还高那么一点。
    只不过徐斯临没有沈青辰的特殊待遇,没有能到御前听封,只是吏部代传了旨意,新任徐大人便到都察院报到了。
    上任之日,他穿上了跟青辰一样的正四品绯色官袍。在朝廷里,又是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轰动。
    很多徐党官员前来祝贺他,他很是耐心与客气地与他们应酬,虽然心里感到有些疲惫。
    等祝贺的人都走后,他自己坐在自己的官署里,一言不发,眉头微微蹙着。
    这样升官的感觉,他是有一点陌生的。他能想象得到今日众人前来庆贺的场景,却没想到自己心里的感受与他所想的有些差异。
    徐斯临低头看了自己的袍服一眼,上面光泽细腻,将他整个人衬托得分外意气风发。可仔细想想,升官这一瞬间的事情,好像也只是让他换了身官袍而已,而这身官袍下的他还是以前的徐斯临,并没有因此而焕然一新。
    对于这样的他,青辰会多在乎一些吗?徐斯临不是很确定。
    可是不管怎么样,他已经走出这一步了,今后势必还得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