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诞生[美娱]_490
作品:《影帝的诞生[美娱]》 “我为你感到骄傲,乔。”达斯汀·布莱克欣慰又赞赏的看着自己的朋友:“无论你以后想做什么,演讲、出书、做节目,哪怕是像米尔克一样参加竞选——开个玩笑,我当然知道你对政治不感兴趣——我和其他人都会站在你身边支持你。”
米尔克?
米尔克!
又一道突如其来的灵感击中了威廉。
第237章《米尔克》
哈利·海伊和洛克·哈德森都没有成为威廉的最终选择。
不仅仅是因为威廉发现了哈维·米尔克这个更好的选项,还因为比起米尔克来,另外两人身上都有着太多的争议。
哈利·海伊自不必说,就像亚蒙·高夫曼向威廉建议的那样,要拍哈利·海伊,电影里就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意识形态问题,而这些问题一向是最难处理的。正如人人都知道麦卡锡主义是一场悲剧和闹剧,但为什么水门事件过去没几年好莱坞就拍了部《总统班底》出来讽刺白宫的政治黑暗,却没有一部真实描写麦卡锡时代的电影?因为制片厂们知道这样的电影不仅讨好不了观众,还会得罪政府。
至于为什么不选洛克·哈德森,有一个原因是这会有点像是一部同性恋版本的《飞行家》——是的,就是马丁·斯科塞斯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那部《飞行家》。
洛克·哈德森是黄金时代最知名的电影明星之一,如果要展现他的人生,也势必要重现詹姆斯·迪恩、马龙·白兰度、伊丽莎白·泰勒、加里·格兰特等一众巨星,和那个年代好莱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种种场景,这简直是要把《飞行家》已经拍过的一些镜头重新拍一遍了。
而且,虽然《飞行家》里没有洛克·哈德森,霍华德·休斯和哈德森生活的年代却是有一部分重叠,两部电影如果有太多相似,后上映的那部总是要多吃点亏的。威廉也不准备花大量的预算去拍一部声势浩大同性恋电影,在社会环境还不算宽松的当下,这样只会起到反效果。
另外,“柜子里的好莱坞巨星”、“英俊的代名词”、“大众情人”、“票房保证”这几个词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的耳熟?威廉为自己和洛克·哈德森的重合点感到心惊,也突然失去了扮演对方的兴趣,因为他们除了银幕形象上的相似外,其他地方又是那么的不同,这些不同让威廉感觉到,他并不能真的对洛克·哈德森每一个时期的心理状态和选择都感同身受,他或许很难会扮演好这个人物。
所以相较而言,要拍一部纯粹的LGBT电影,最好的选择就是米尔克了。
哈维·米尔克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公开同性恋身份参加竞选,并且竞选成功了的政府官员,是七十年代北美同性恋运动先驱人物,在旧金山市政府担任监督委员会议员期间,他推动了旧金山同性恋就业平等法案的通过,又带头对抗禁止同性恋担任教师等公职的加州六号提案。不夸张的说,在那个年代,米尔克就是美国同志群体心中的灯塔,他的所作所为鼓舞了无数人,但是就在他入职还不满一年的时候,却和市长乔治·莫斯康尼一起被同事丹·怀特枪杀。
只是有一点,哈维·米尔克在世时就已经是个英雄般的人物,去世后更是被捧上神坛,如果美国同志群体能像梵蒂冈一样册封圣人的话,那他肯定也早就有了封号,拍这样一位和政治联系紧密的人物的传记电影,和拍莎士比亚、约翰·纳什或霍华德·休斯都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在他曾经的同僚朋友大部分都还活跃着的时候,不能太严肃像是部科教片,也不能太戏说偏离了真实。
这就必须得找熟知那个年代那段历史的人来做编剧了,一位同性恋作家或者编剧,最好是亲自经历过那些事件的,还要找哈维·米尔克竞选团队里的人来做剧本顾问。
犹太经纪人给威廉推荐了一位他的同胞,也就是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编剧提名的拉里·克莱默。
克莱默在一些领域里算是鼎鼎大名,他不仅是电影编剧,还是名小说家、剧作家和LGBT权益活动家,他参与创立的公益团体艾滋病患者联合起来发挥力量组织和男同性恋健康危机组织,如今的发展规模都称得上是庞大,而且他亲自经历了八十年代席卷美国的艾滋病危机,在LGBT群体如何进行平权斗争、如何参与政治竞选等事情上都很有经验。
拉里·克莱默对于自己能接到邀请,为哈维·米尔克创作电影剧本这件事感到非常荣幸,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我清楚石墙运动的每一段故事,因为我亲身经历过,我对艾滋病危机感触很深,因为它在八十年代夺去过我两个朋友的生命。但我一直生活在纽约,对西海岸的关注实在不多,七十年代我时常从报纸上看到哈维·米尔克的新闻,不过从没和他接触过。说实话,我非常想要接下这份工作,我有预感这会是一份非常伟大的工作,但我出柜几十年了,我知道哈维·米尔克在同性恋者心中的地位,不亚于马丁·路德·金对于黑人群体。如果要创作一部关于米尔克的剧本,我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准备——”
问题是,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拉里·克莱默已经快七十岁了,目前每天只工作三到四小时,按照他的写作速度,威尔洛特不可能单为剧本就等待几个月的时间。
威尔洛特还联系了哈维·米尔克曾经的竞选团队成员,米尔克的竞选经理克里夫·琼斯,现在是一名同性恋平权活动家,助手安妮·克伦伯格,目前任职于旧金山市政府,政治顾问托莉·哈特曼,仍然在为不少民主党候选人提供政治咨询服务,还有其他一些目前能联系到的人,他们听说了米尔克的事迹可能会被搬上大银幕后都很兴奋,也十分乐意提供自己知道的一切和米尔克有关的事情,甚至愿意无偿参与到电影制作中来,但指望他们创作剧本这显然不太可能。
一筹莫展之时,威廉突然想到了之前在医院中曾见过的达斯汀·布莱克,乔纳森·贝茨推崇至极的朋友,他自编自导的那部《同志穿行美国纪事》在威尔洛特的影视资料库中居然有收藏。威廉专门找出来看完后,发现达斯汀·布莱克确实如贝茨所说的那样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的纪录片风格独特,主题明确、叙事流畅,纪实中不乏细腻动人的情感流露,倒像部手持DV的伪纪录片电影,而且他写的戏剧听说在百老汇的上座率也非常高。
于是威廉尝试着联系了一下达斯汀·布莱克,而对方在听说自己有机会能为哈维·米尔克的传记电影做编剧时,简直激动的立刻要买票从纽约飞来洛杉矶了!
“请一定让我参与进来!”达斯汀·布莱克的语气简直比新娘在婚礼上说我愿意时还要炽热坚定:“我就是在加州出生长大的,我对那里的一切都很熟悉,而且我十几岁的时候就知道哈维·米尔克了,其实我的家庭是很传统的摩门教徒家庭——”
“摩门教?哇哦。”同在电话旁的亚蒙·高夫曼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惊叹。
‘别大惊小怪的。’威廉无声的对经纪人做着手势。
达斯汀·布莱克倒没有对犹太经纪人的行为进行指责,说实话,每当他对别人说起自己的家庭背景时,得到的都是差不多相同的反应,所以他解释起来也是驾轻就熟:“不是一夫多妻制的那种摩门教家庭,这在正统摩门教教义中也是被禁止的,坚持一夫一妻制的是十九世纪就分裂出去的摩门教分支。我想说的是,我成长的背景和其他天主教、福音派、犹太教家庭没什么不同,都非常的传统保守,我五六岁的时候就意识到了同性别的男孩比异性的女孩儿更能吸引我,而家庭的信仰又告诉我这是错误的,之后的十几年里我都在挣扎痛苦,直到我偶然看到了一段关于哈维·米尔克的纪录片,那是我解放自己道路的起点,我不再压抑、不再为自己的性取向与众不同而感到痛苦,甚至还在成年后脱离了家庭和教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哈维·米尔克就是我的精神信仰。我敢打赌,你们不可能再找到第二个像我这么了解他的编剧了,起码又了解米尔克又了解同志生活的,在纽约我肯定是独一无二的。”
威廉和亚蒙·高夫曼对视一眼,都有点被打动,犹太经纪人开口说:“其实我们之前联系过拉里·克莱默——”
“所以是要在拉里·克莱默和我之间二选一?”达斯汀·布莱克的声音沮丧极了。
“拉里也非常愿意担任电影编剧,但问题是,我们需要在几个星期内就见到剧本,而拉里一个人无法完成全部的工作。”
“我可以跟他合作!拉里·克莱默其实也是我的偶像,他编剧的《平常的心》获得过托尼奖,也是我非常喜爱的戏剧,而且他还参与制作了纪录片《石墙之后》,那是部了不起的作品。所以,我是非常期待能和他一起工作的,虽然我还没和人合写过剧本,但这应该不会成为什么问题。”
有了达斯汀·布莱克的回答,犹太经纪人又联系了拉里·克莱默,询问他排不排斥跟人合写剧本,幸运的是克莱默一点都不介意,所以电影剧本的事就这么敲定了,威尔洛特在最短的时间内和他们分别签了编剧合约,剧组的筹建也同时开始准备了。
……
圣诞节前夕,万众瞩目的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在伦敦举行了全球首映礼后,又在纽约林肯中心举行了北美首映礼。
因为忙着哈维·米尔克传记电影的筹备,也因为在《阿兹卡班的囚徒》这一部电影里戏份较少,更像是客串出镜,威廉没有飞去伦敦参加全球首映,而是出现在了纽约的首映礼现场。
然后威廉一走上红毯,就立刻吸引了所有的镁光灯,媒体们争先恐后的包围过来,场面热闹壮观,连带解放了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等三位小主演。他们都刚刚进入青春期,记者们前两年还只能问问学习学业或拍戏体验,现在就敢追问恋爱问题并有意制造绯闻了,美国娱乐记者的热情让三位小明星实在有点招架不了,现在看到有人将媒体的注意力转开,都忍不住大大的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