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平定内乱,难得安宁(一)

作品:《大唐至尊龙帝杨辰

    天空中,雷鸣阵阵。
    暴雨依旧。
    城外的交战声,隐隐约约的不断传进皇城。
    迟迟等不到高承乾的消息,钱弘方心急如焚。
    终于。
    不能再等了!
    钱弘方当机立断,下定决心。
    先逃出京都,与城外的北漠联军汇合,再从长计议。
    若是再拖下去。
    守城的禁军腾出手来,他半点退路都没有了。
    钱弘方手臂挥动,打出手势。
    令旗挥动。
    豪族联军开始调度,阵型变换。
    各家护卫队向前冲杀。
    上面下的军令,是命他们全力冲锋。
    在身后督战队的散寒刀芒下,他们绝望嘶吼着,闭着眼睛,紧咬牙关向前冲杀。
    在他们全力冲锋时。
    阵型变换间,钱家人在悄然后撤。
    太和殿前。
    宋仁眼皮狠狠一跳,他看出了钱弘方的意图。
    这老货是打算逃跑!
    “传本相令,擒拿逆贼钱弘方,擒住钱弘方者,赏万金,食邑三千!”
    宋仁话音一落。
    一旁,立即有武官扯着脖子咆哮。
    “传宋相军令!擒住逆贼……”
    不仅是这武官,其他朝臣也都是厉声大喝。
    不少文臣已经开始对钱弘方展开了口诛笔伐。
    此时,太和殿前的朝臣们,原本的胆战心惊已经驱散了七成,腰板也都挺直了不少。
    皇帝班师回朝了!
    此时就在城外!
    这让他们悬着的心终于是开始下沉了。
    得知杨辰提前回来了,豪族联军有多惊恐,他们就有多惊喜。
    豪族联军有多恐慌,他们就多有安全感。
    宋仁的军令下达。
    禁军们冲杀之间,又多了三分勇猛凶悍。
    赏万金,这已经很诱人了。
    后面的食邑三千,更是直接将他们热血点燃。
    钱弘方落在他们眼中,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人。
    这是一辈子的富贵荣华,更是福泽子孙后代的大造化!
    面对势如猛虎的禁军,豪族联军溃散。
    禁军逐渐逼近钱弘方。
    这时。
    “赴死!”
    钱家人咆哮。
    钱家督战队在一瞬间转化成了敢死队。
    他们悍然冲向禁军,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坚决和疯狂。
    “为了钱家!”
    一个又一个钱家人嘶吼着,冲向禁军,不是禁军对手,他们就扑在禁军身上,死死拖住。
    一批又一批钱家人,前赴后继,如同海潮,没有一人退缩。
    先是旁系,再是嫡系。
    他们死死拖住禁军,用血肉之躯阻挡刀兵,阻挡罡气,阻挡禁军的步伐!
    血肉横飞!
    太和殿前。
    一众朝臣看的心惊肉跳。
    宋仁眼角青筋抽动。
    这样的家族太可怕了!若是今日不除,他日必成大患!
    钱弘方太能隐忍了,也太能凝聚家族意志了。
    在他的带领下,钱家万众一心,悍不畏死,只为了钱弘方口中的钱家大业,不惜慷慨赴死。
    暴雨之中,血花四溅。
    砍杀中,禁军开始反胃。
    钱家人太可怕了,一个个如同着魔了一般,身体被洞穿,依旧死死抱着他们。
    身体被打烂了,也还死死的扑在禁军身上。
    成片成片的钱家人倒下。
    倒在了血雨中,倒在了禁军脚下,也倒在了钱家大业的美梦中。
    但他们直到死,依旧没有松手,依旧死死抓着每一个禁军,死死拖住他们。
    一层又一层的尸体,覆盖着禁军。
    他们有钱家的私军,也有钱家的旁系子弟,更有钱家的嫡系。
    整整五千人,全部战死。
    但五千人的尸体,也拖住了禁军的步伐。
    钱弘方在十几个贴身高手的护卫下,向皇宫之外逃去。
    当禁军将五千具尸体清理开,再次冒出头来。
    钱弘方已经消失在雨夜中。
    “相爷,要不要追?”有武官请示。
    “不必!”宋仁摆手。
    说着,他挥手指向在战场上瑟瑟发抖的那些朝臣、权贵们。
    “把这些逆贼,通通拿下!”
    “禁军、护卫,严守皇宫各处,另调五百禁军去后门,助奉武司铲除贼人!”
    “是!”武官领命。
    太和殿前的大战,保皇派胜了,但却是惨胜。
    各大朝臣府上的私人武装全都赔进去了。
    不过好在,他们赢了。
    相比于被缉拿的那些朝臣、权贵来说,他们的未来至少是有光亮的。
    禁军调度。
    虽然人手不多,但训练有素,各司其职。
    皇宫后门。
    五百禁军一到,与奉武司合围。
    仅剩的梁魏高手,很快尽数伏诛。
    至此,皇宫大战,胜局已定。
    宋仁整颗心终于安稳下来不少。
    正在这时。
    “宋相爷!”叫喊声传来,一身血污的无法冲进太和殿。
    看到无法这样子,宋仁心头一颤。
    “法老?”
    无法身形不稳,摔倒在殿前,昏厥之前,用尽所有力气吼道。
    “快,快调禁军,去福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