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拜错码头
作品:《盛唐挽歌》 第780章 拜错码头
“陛下!汴州登基于礼法不合,如今正值吐蕃人列阵于长安城西,您应该拜祭太庙,祭祀先祖,于太极宫内举办登基大典,以振奋民心啊!
请陛下明鉴!”
新丰驿大门前,一个穿着绯色官袍的人,跪在地上对着门内的方向呼喊道。
他身后亦是跪了一片穿着官袍的人,这些人都是曾经在长安任职的“中枢官员”,现在都处于失业状态。
他们来此是“劝进”李琦举办“登基大典”的。
一个天子不在长安登基称帝,那就是个野天子啊!不会被关中天龙人所认可的!
现在这些关中天龙人已经认可傀儡天子李琦和权臣方清了,所以,礼不可废,在长安举办登基大典,也是应有之义。
这事关他们的切身利益。至于李琦是不是傀儡天子,对他们而言不重要,他们的身段是很柔软的!
大一统王朝衰亡转向分裂的时候,所谓“末代官员”的身份也特别尴尬。
你说他们是官吧,新朝廷或者割据势力的统治者又不承认他们的地位。
你说他们不是官吧,他们显然也不是除了官员以外的任何一种玩意。
李琦刚刚抵达长安的时候,那些关中天龙人完全不把他当回事,毕竟李抱玉当初扶持的李琬,其败亡也不过是前不久的事情。
这种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世道,也真不能怪天龙人们稳着不动,实在是被坑怕了。
然而,方清前两天就在吐蕃人眼皮底下,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分割包围战,全歼了吐蕃军一部,而且还是参与屠城的那一部。
无论是从军事意义上说,还是从政治意义上说,都非同小可。
这些长安天龙人瞬间领悟:这回,是“真命天子”来了!
这个“真命天子”的评价标准说复杂也复杂,什么实力,什么血脉,什么正统,什么人心之类的都算,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但说简单那也真简单,最能打的那个,就是唯一真神,其他的都是银样镴枪头。
方清能打,能硬抗吐蕃人,还能反杀,所以他扶持的傀儡皇帝李琦,也就是名义上的真天子。
这些关中天龙人在门外等得儿都谢了,一跪就是一个时辰,新丰驿的大门都纹丝不动。来来往往的运粮民夫们,把他们当做笑话一样看待,走过的时候都是指指点点。
正当这些人要站起身离开的时候,新丰驿大门缓缓打开,穿着龙袍的李琦在颜真卿等人的陪同下走了出来。
李琦看着跪在新丰驿门前的这些墙头草,一时间连骂娘都懒得骂,直接给他们气笑了。
方清虽然是权臣,但有事他是真上啊!从来都不含糊的!你们这些有事不上,事后跑来拍马屁求官的辣鸡是怎么回事?
李琦瞥了颜真卿一眼,随即看向跪在地上的那些人,语气不善询问道:“现在长安还是战区,吐蕃军还在西渭桥扎营。你们作为土生土长的关中人,不该在前线跟吐蕃人战斗么?来朕这里做什么?再说了,朕早已在汴州登基称帝了,何来回长安登基的说法?”
他问得有些不客气,那些跪在地上的前任长安中枢官员们,一个个都面色尴尬,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这些人和李琦抬杠的胆子是没有的,所以只能心中埋怨李琦“不懂事”。
他们认为,李琦既然是个傀儡皇帝,如果他要从方清手中一点一点的夺回权柄,那就不得不依赖关中天龙人的力量。
然后拿回禁军兵权,重建长安,复兴关中,再打通河西走廊,回复关中到西域的商路。一步一步皆有套路。
当然了,建设关中的事情交给他们就行,至于打吐蕃的事情还是方清上吧,方清能打那就让他打个够!
此时正是形势大好的时候,正是安插自己人的时候,你这不懂事的天子怎么不明白“轿子人抬人”的道理呢?
有我们给你站台,你说不定就不是傀儡天子了,怎么就不明白呢。
跪在地上的这些前任官员们心思复杂,但谁也没有上前劝说李琦。
正当李琦要开口训斥颜真卿的时候,忽然他就看到远处数十骑兵策马而来,为首的正是方重勇身边的亲兵队长张光晟。
这队人马很快就到了新丰驿门前,虽然全员下马并无异动,但看上去明显有些来者不善。
“张将军,可是官家有什么急事要找朕么?”
李琦走上前去,不敢摆谱,和颜悦色的询问道。
他自认为自己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以方清平日里办事的原则来说,此番张光晟应该不是来找茬的,起码不是来找自己这个傀儡皇帝兴师问罪的。
果不其然,张光晟对李琦抱拳行礼禀告道:“陛下,官家此前与吐蕃军于长安城西血战,全歼其中一部,并俘虏吐蕃大论身边的幕僚数人,得知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机密。”
张光晟瞥了一眼那些跪在地上还来不及起来的官员,也不等李琦回答,便直接大声对这些人宣布道:
“据吐蕃俘虏交待,长安城中有官员和他们私通!这些人妄图给吐蕃人带路,还有计划袭杀官家,袭杀天子,罪不可赦!”
说完,张光晟指着跪在地上的人群,声色俱厉吼道:“尔等皆有嫌疑。”
他收起脸上的怒容,面色平静对李琦继续说道:“陛下,官家说现在长安城内依旧十分危险,有不少人暗通吐蕃,甚至还有吐蕃人派出的密探在他们家中潜伏。看来此前李承宏敢于反叛,底气很足,并非毫无依靠。此时此刻此地的原长安中枢官员之中,或许有吐蕃人的奸细也未可知。官家让末将带他们回去细细审查,有吐蕃俘虏的口供,相信不难审出来参与谋逆之人。”
“来人啊,都押回都亭驿,慢慢审问!仔细审问!”
张光晟对着身后的亲兵招了招手,那些如狼似虎的丘八们瞬间扑过来,将跪在地上,已经吓得面如土色的关中天龙人用绳索捆起来,如同拖死狗一般的拖走了。
那些人哭爹喊娘一样的叫嚷着,却没有任何作用。
眼见事情办完了,张光晟对李琦抱拳行礼道:“请陛下在此歇息,吐蕃人经此大败,元气大伤士气大损,逃离关中已经可以预见。陛下只要不轻易离开新丰驿,便没有兵祸之忧。末将还有军务,这便告辞。”
张光晟很是爽利的转身离去,他带来的那些亲兵,还有之前在此求官的天龙人,都被带走了。新丰驿大门前又安静了下来,远远看去跟一个度假村庄没有什么区别。
“颜相公,方清念你为国一片忠心,所以忍你到今日。但他能忍你,不代表他可以忍别人。
这些趋炎附势之辈,方清就不能忍,以后你眼睛要放亮一点,不要被这些小人给迷惑了啊。”
李琦意味深长的对颜真卿告诫道。
趋炎附势?没有问题,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但是,趋炎附势也该去找方清,而不该去找李琦这个傀儡天子。这些人来了,无论有没有罪,都触碰了方清的逆鳞。
后果是什么,不言自明。
李琦深知方清最忌讳什么事情,他也知道李璘和李偒是什么下场,所以在这方面很注意。
“是微臣的过错,微臣以后会注意的。”
颜真卿轻叹一声,对李琦叉手行礼说道。
这些人是先找到颜真卿,然后让颜真卿帮忙穿针引线。他本以为方重勇不会在意这些,没想到那位方官家,眼睛里根本容不下沙子。
有一点苗头,他就火速处置了,根本就不会让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方清确实骁勇善战,常人所不及也。”
颜真卿又是摇头叹息道。
皇权的矛盾就在于此,有本事的人不会听从摆布,越是有本事,就越是容易当权臣架空皇帝。
可是庸庸碌碌之辈,关键时刻又不顶事。平时你好我好大家好,出了事谁都不好了!
方清能顶事,但他是权臣,操纵天子,权倾天下,时时刻刻图谋着改朝换代。
这样的人,是好,还是不好?
颜真卿的内心亦是纠结和迷茫,要是方清欺男霸女,滥杀无辜,荒淫无度,那倒是好说了,关键是这位方官家很自律呀,没这些毛病。
人家就是想建立新朝代!其他啥也不想!要说纯粹,那是真的很纯粹。
方清之罪,在于不臣。
李琦之罪,在于无能。
颜真卿在心中揣摩了一下这对君不君臣不臣的所谓“君臣”,发现二人的能力好像错配了。但某种程度上说,又刚刚好能够反过来配合得上。
一时之间,颜真卿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才好。
李琦却不知道他心中所想,打了个哈欠道:“这两天朕一直担心吐蕃人夜袭新丰驿。现在也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自顾自的走进新丰驿,打算去卧房补个瞌睡。看这苗头,似乎吐蕃人要跑路了。然后他这个傀儡天子,很快就能回到繁华的汴州。
汴梁城里什么都有,又没有什么危险,皇后皇妃什么的也都在身边,有人服侍自己。
待在关中有个鬼的意思。
虽然方重勇还没颁布返回汴州的军令,但李琦的心早就飞了。至于长安那些人想的一大票荒诞之事,他这个傀儡天子压根就没想过这些。
干掉方清,需要一个比方清更强的权臣,而这个权臣,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方清!
甚至是私德败坏版本的方清。
当年在淮南时,一个袁晁起义,就吓得李琦惶惶不可终日。那时候他就已然领悟了在乱世生存的不二法门,那就是:苟!
天塌了,就让个高的人顶着。如果自己不是那块料,就不要强出头。
强出头会死人的,如果脑袋掉了,那就真的掉了,不会再长出来。好多时候李琦感觉方清其实还挺心善的,譬如说他要是方清,早杀颜真卿全家了。
看到这位傀儡天子一副胸无大志的模样,颜真卿好像明白了什么。
“陛下,既然你无心重振大唐,那微臣只能离你而去了。”
看着李琦的背影,颜真卿自言自语说道,满脸失望溢于言表。
……
“武功苏氏,京兆韦氏,京兆杜氏,河东裴氏……”
看着手中长长的名单,方重勇一阵头昏脑涨的。
听闻有人要抱李琦的大腿,他便让张光晟找个由头去抓人,没想到抓回来的全都是关中本地天龙人。
一个个来头还不小。
“送去善缘山庄种田吧,这些人平日里养尊处优的,让他们学学怎么挥舞锄头。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嘛。”
方重勇轻轻摆手,拒绝了张光晟的建议。
小张提出直接把这些人全都噶了,尸体送到他们家,以震慑人心。
而方官家却选择杀人诛心,不杀他们,而是让这些人去当农夫,让他们吃自己种的粮食,好像更有教育意义。
“官家,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这首诗还是您写的,您忘了么?
这些人都是天生犯贱,官家不杀他们,他们就觉得官家软弱。”
张光晟压低声音建议道。
他是苦寒出身,最是见不得这种高高在上的官僚世家成员!
从头到脚都不是个东西!
他们这些丘八在前线跟吐蕃人浴血奋战,结果刚刚打了个大胜仗,这帮天龙人就在傀儡天子面前搞东搞西的。
叔叔可以忍,婶婶也不能忍!
“凡事讲究一个循序渐进。长安在,这些人的底气就在。扬汤止沸是没有用的,要釜底抽薪才行。”
方重勇眼睛看着长安城的地图,喃喃自语道,目光深邃。
“官家,您真是太看得起他们了。经此一役,长安已废,就算全力经营,没有个一二十年也不可能恢复元气。光户口都少了十之七八。”
张光晟苦劝道,认为方重勇太过谨慎了。
“无妨,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比铲除这些虫豸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方重勇摆摆手,不想继续纠结这件小事了。
正在这时,南霁云被亲兵引了进来,对他禀告道:“官家,斥候已经探明,吐蕃人开始交替掩护撤退了。王将军正带人紧随其后,不过吐蕃人走得很慢,也很谨慎,暂时没什么机会。”
达扎路恭果然撤了!
虽然这个消息并不令人惊讶,但这位吐蕃大论走得如此干脆,也是方重勇没料到的。
前世历史上,吐蕃人在长安待了十五天就润了,看来也是事出有因。方重勇心中的得意瞬间减了大半。
他这一手,顶多是让吐蕃人走得更快了一点,是加速了这个过程,而非是起到了决定作用。
“官家,不追么?王难得骑兵数量有限,无法全歼吐蕃人。”
张光晟建议道。
“我不追,让王难得慢慢跟着吐蕃人,压迫他们速速离开关中即可。若是有机会就打一场,没机会就算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道,他的谋划,很早之前就已经在进行了,所以压根就不必着急。
只不过,这些就没必要跟张光晟去说了,很多事情,只有按计划成功实施后,才有拎出来说的必要。若是没成功却提前说出来,那就是现了个大眼,丢人是丢自己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