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硬核讲课
作品:《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502章 硬核讲课
“嘿,你周五下午五点半有课吗?”
“怎么有安排?我下午约了人打篮球,不过你如果硬是要请我吃饭,那我也是可以勉强地抽个时间。”
“月中才有朝廷的救济粮,这月初我都快吃土了。如果没课的话,我们一起去上个选修课,其实……”
“不管你是谁,都赶紧从他身上下来,一起约着去上课,你不觉得这话听着就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吗?”
上述对话,发生在北大一间普通的宿舍,两个普通的学生中。严格来说,能考上北大,已经是别人家的孩子了,甚至放在某些小镇,都是天之骄子了。
身着睡衣的小黄半躺在自己床铺上,小驴吃饱了撑的,走来走去。
“其实不算选修课,就是讲座形式。”小驴的脸真的像驴脸,他说,“主要是这个老师我很感兴趣。”
小黄也回过神来,他们确实没选修课是星期五下午,但不重要!甭管是什么老师的讲座,也不能阻挡一颗向往自由的心。
他好像下定了什么决心,头也不抬的继续专注手机屏幕。具体看什么不知道,但时不时产出澳门赌场什么的……
“老师是顾陆,课题是:创造一门语言。”小驴说。
“话又说回来,”小黄猛然抬头,把手机反扣在床铺上,他先问,“他玩得这么大吗?虽然顾陆的老师是陆俭明,汉语的权威,但距离创造语言相隔还是有点远吧。”
“……那我就不知道了,你看这描述。”小驴打开学生bbs未名,里面有关于课程的描述。
说是描述,不如说是课程的详细讲解。
[那么,我们要创造一种语言,需要注意什么?肯定是明确语言的目的和背景。就是这个语言用途是什么呢?
以我自己举例,我的用途是为了创作西幻小说。那么你呢?是游戏设计,还是人类大同?又或者只是一种爱好?
为了更真实,我会在创作中,加入一些真实存在的奇特语言。
例如水语。
……]
水语是传说和甲骨文同支的语言,是少数当前还在使用的上古文字。
如果有了解的,就能发现,水语是真符合小说的西幻背景,因为压他没形声字。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是“六书”,历朝历代学问家们汉字的总结。
没有形声,最直观的来说,一晃眼,甚至有点像楔形文字。
别人不清楚,顾陆可清楚这部作品的影响力,有平面国文化公司和小王子文化公司的存在,也肯定会进行拍摄。到时候这种奇特的文字出现,研究水语的就多了……
当前连少数民族水族自己懂水语的都极少。
“拿走,快拿走,我不想看到。”小黄感觉知识偷偷摸摸钻进大脑。
“那你去不去?”
“去!”
小黄和小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北大学生都被这课程吸引,或是被好奇心驱使。
有中文系主任陆教授背书,顾陆开的这课程,校方还是比较看重。还专程在教学楼立了路标牌的,以免学生找不到。当日还找来了北大校报和青年报的记者。
但由于没有报名流程,所以校方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学生会来。
考虑星期五基本是上午有课,下午没课的情况。校方安排了能容纳三百余人的大教室,也是蛮相信顾陆的影响力。
但不够!
五点左右,逸夫二楼3350教室外面的走廊,已初见端倪……
“顾专家讲课的教室不够大!”地中海发型的老师对后勤主任说。
赵主任诧异,“三三五零能装下两百学生吧,还不够?”
“教室已挤满了人,走廊还有很多学生挤不进去。”地中海老师回应。
“那去一层的101大教室。”赵主任下意识回应。
位于一层的101教室,是北大最大的教室,没有之一,能容纳五百人。
地中海老师马上去通知,并且把逸夫楼门口的路标牌也进行了更换,也给顾陆发消息进行沟通了。
做事效率还挺高的。
五点二十,顾陆到现场能瞧见的是……101被挤爆了。
何为爆呢,教室门口至少围着二十多个学生,顾陆都挤不进去。
瞧见顾陆了,倒是如同摩西过海一样,往两边散开,讲课的老师好歹是站在了讲台上。
快到上课时间,办法总比困难多,大不了就是在后面站着,多出来的学生也满满当当地塞进教室。
北大校报和青年报两波记者也在前面架设了摄影器材。
见识到可能会被拍摄,不少穿着比较抽象的学生,就起身默默走到后面。
“牛逼的,这穿着你也敢穿到教室来,很牛逼。”顾陆目送着某个同学坐到教室角落。
相比学生的活力四射,校报记者的公事公办,青年报的两根老油条,就是有气无力。
之所以叫老油条,也不是因为年龄大,即便一个身材略微发福一个啤酒肚有些大,可都是80后。主要是两人,脸上生无可恋,被班味折磨的情况太明显了。
“上次听到有人独创文字,我的印象还是《全职猎人》,猎人通用语还是挺厉害。”
“猎人通用语就是对日语五十音的一个魔改,核心还是日语。不过富坚老贼确实有才。”
“顾陆肯定不会输给富坚,况且我们这次来主要是为了拍摄,北大学生授课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啤酒肚记者和发福记者,更想采访有关“欧洲篇”“蛤蟆先生”“与德国约定”这些更有看点的新闻。
说话间,上课开始了。
“第一次上课就有这么多人,还是有些小紧张的。”顾陆说,“希望我这堂课,能够给予各位一点点思考。”
同学们是非常善良的,哗啦啦鼓掌。
还有学生嚎着,“顾陆老师你站上面就成功了,别紧张”“你说错了,我们也不知道!”
嘿这安慰听着,还真就一点也不安慰人!
说白了都来凑热闹,没想过真能学什么。当然要是顾陆的课叫“文学创作”,那学生们的态度会截然相反。
“那么我们直接开始,我就直接开头做教学,我创作语言是用于文学创作。”顾陆说,拿起粉笔。
北大虽然是华夏顶尖学府,但使用黑板粉笔的教室仍旧有很多,也只有电教大楼里设备才比较先进。101大教室是能够开展电化教学的。
顾陆本人也是做了ppt的,先用粉笔开场。
[语言创造第一问:创造语言的背景,语言的使用者是谁?
文化、历史和生活环境。]
“这些因素对语言发展产生了影响,而神话的诞生基于它所从属的语言;与此同时,一门活的语言也离不开代代相传的神话。所以我想创作以欧洲为背景的奇幻小说,创造语言,然后再构建历史背景和文化,这很正常吧?”
正常个大爷!
那写盗墓文,岂不是要去挖坟,写修真文,岂不是要渡个劫?
学生们听顾陆在上面鬼扯。
“大家想想,如果一个精灵,用英文、法文、德文记录着,是不是很没有沉浸感?”
“所以我想在幻想的大陆,创造一种基础语,然后根据每个种族的历史和文化,还有生存环境,对这种基础语进行变种。例如诺多精灵是什么语言,灰精灵是什么语言等等。”顾陆说着,“别问我精灵的分类,因为这关系到我新书的大纲。”
越说越离谱了!青年报发福记者咋舌。
啤酒肚记者倒是习以为常,要是他在二十多岁能够这成就,他更加会吹牛逼!
看看别人多会聊天,小黄心里想着。小黄和舍友小驴今天来得早,所以占据了绝佳的好位置。
顾陆打开了ppt。
【步骤:设计语言的音系、音素(辅音和元音)音节结构、音系规则,构建语法更是重要,词序、形态学、句法。】
“再进一步的设计词汇,例如核心词汇,以及词汇来源。还有构词的规则,好比前缀、后缀、复合词或派生词……”顾陆说,“当然和谐肯定一节课讲不完。我们今天第一节课先来点简单的,也不能给我自己太大的难度。”
顾陆指着黑板上的文字,“语言背景是第一批精灵所使用的语言,这是我所幻想的语言源头——原始昆迪语。所用者是在库维因恩湖畔觉醒的世界的首生儿女精灵始祖。原始昆迪语,就好像是现实世界中的原始印欧语……”
“第二步,我们来设计音素。”
托尔金不单单是个作家啊,从小他身为语言学家的母亲就给他灌输了这方面的知识。他长大后也成了语言学家,写书的同时,还编纂了《新英格兰词典》。本身也是牛津大学的语言教授,研究方向还是“中古英语”,所以他自创语言真是有说法的。
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开始呢,因为没办法吗,越了解越能感受到托尔金的伟大,特别是在语言学方面的伟大。
就用猎人文字举例子吧,可不单单是把五十音变形,他创造了包括文字的字体,书写习惯,以及每个字母的读音!
没错的,只要学会了字母读音,哪怕你不了解这词语是什么意思,也可能读出来。精灵语有非常严谨的发音规则,看字母圆弧的位置以及个数,能明白是用喉、牙、舌、齿、唇哪个位置发音。
如果单词数量足够,演化数量足够,精灵语是真可以使用。门道太深了,所以顾陆要一步一步讲述,上干货,顾陆拨动开关,ppt的图盘也跳到了下一页。
【元音
短元音:/a/、//、/i/、//、/u/。
长元音:/a/、/e/、/i/、/o/、/u/。
双元音:/ai/、/au/、/i/、/ui/、/u/、/iu/。
辅音……】
“相信各位也能看出来,这门语言的原型是北日耳曼语支和古英语。”顾陆指着ppt开始讲述。
开始讲听不懂的东西了……
伴随着小黄看得头皮发麻,特别是台上老师接下来一句,“各位跟着我一起尝试着创造,大概是12节课。最后如果需要我帮忙的话,我义不容辞。会帮忙确定设计书写系统,是字母文字、音节文字,抑或是表意文字。哦对了,创造的过程中,再考虑一点点的语言的演变。”
各位跟着我一起尝试着创造?
“就能不能说一点人话。”小黄说,“尝试创造,你以为是造孩子吗?说造就造?!”
小驴的长脸上原本轻松愉快,来自大学生特有愚蠢的表情消失了。
他没想到顾陆玩真的,并且好像非常专业的样子。
《青年报》的两位记者,表情认真了起来。因为伴随着顾陆展示ppt,他们就明白了。他好像不是为了小说噱头……
【音节的划分主要由元音和辅音的组合决定:
1.元音和双元音:元音和双元音是音节的核心,每个音节至少包含一个元音或双元音。
2.辅音的划分:如果一个辅音字母或辅音组合夹在两个元音之间,该辅音通常算作后一个音节的开头。
……】
ppt制作不易,顾陆搞了好两天。
也正是把这些东西制作出来,顾陆才明白,为何托尔金会被冠以“创始者”的名号。
“今天就到这里了,时间有点赶。我们创造语言才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下周可以接着来。”顾陆说,“哦对了,如果对我今天讲述的,要做笔记,可以私下向我要。”
意犹未尽啊,顾陆收拾收拾东西,轻飘飘的离开。
从五点半到七点,足足一个半小时内容。
除了开头的几分钟扯淡,后面一直被非常专业的语言知识攻击大脑。和他们想象中的场景一点也不同。
有记者在,大多数人都不好上到一半就离开。
故此九十分钟下来,学生一个个都好像失去了灵魂,一个个被人潮推着走出来。
直到好几分钟之后,众人的热议才响彻。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嫁过……是不应该来这个教室,是王者峡谷不让人红温了,还是提瓦特大陆不够好玩了。”
“卧槽真的有疯子,为了小说的沉浸感,创造一种语言?!”
“纠正你一下,是创造一个语言系列,按照顾老师的说法,整套演化史,他都会创作出来!”
“今天绝对是我人生最巅峰时期,居然有人叫我跟着一起创造一门语言。”
“一开始我本来以为,顾陆老师的创造语言就是和上古卷轴5的龙语那样,基本就是沿用了英语的使用逻辑。结果尼玛是从音素上从零开始!”
等等,都非常震惊。
几百名来听课的学生,大多是中文系,此外其他系的他也有不少。或许对语言方面没研究,但对干货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顾陆ppt以及课堂上所展现出来的知识,前面新小说大纲的故事,反而是最不引人注意的。
小黄对小驴说,“你欠我的,怎么还啊!如果不是你叫我来,我现在都该在篮球场上得三十分了!”
“我承认确实有问题,但退一万步说,你上次打一场5v5就得了七分。”小驴说,“即便你不来,也不可能得三十分。”
“尼玛。”打人不打脸,这下子小黄脸太疼了。
两人说话之际,顾陆今日的课,已传遍了中文系,还往外国语学院蔓延。
毕竟从物理距离来说,一个在未名湖东北侧的人文学苑,一个在蔚秀园东,也就一公里左右。从精神来说,怎么个事儿?你一个汉语言专业的,要创造一种以古英语和北欧日耳曼语支为基地的语言。
北日耳曼语支包括丹麦语、冰岛语、挪威语、诺恩语等等一系列。
毫无疑问,北大外国语学院是有相关专家的啊!
好比黎平瑞教授和王屋健,前者国内瑞典语和丹麦语的权威人士,研究领域和方向:瑞典(丹麦)话语语言学,和框架语义学话语分析。
首先要明白北日耳曼语支是一个学术概念,所以不是特指的。换句话说是被人为划定的,而王教授就是印欧语系方面的专家。
两人听到了学生们的议论,也进行了一点讨论。
“下周,去看看吗?”
“肯定得去看看,听说还涉及音素、音节这些比较专业的知识。”
“哈哈哈,就知道你忍不住。”
“可惜没有完整的视频,有的话真想看看。”
“谁能想到,老陆的学生,跨界到这边来了。”
毕竟两人研究了一辈子,也没想过创造语言。过去看看,如果有什么遗漏,也可以进行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
怎么说呢,这一堂课把来的学生们折腾得够呛,所以下周来的学生会降低,但来看的老师和教授数量可能会增多……
顾陆感觉自己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以前看着数学老师在台上讲课,一低头,就完全根跟不上了。
现在他自己在台上讲着,台下听不懂的东西,嘿真有意思!
当天还发生了另一件有意思的事,和顾陆沾点关系。
人艺出版社有个短篇集丛书出版计划,就把全球牛逼的短篇之王全部收录进去的一套书。
首先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和马克·吐温是常驻角色必须有。
其次阿根廷短篇巨匠豪尔赫·博尔赫斯,爱尔兰短篇之王詹姆斯·乔伊斯,瑞典短篇先锋斯蒂格·达格曼,澳洲彼得·凯里,霓虹芥川龙之介,捷克卡夫卡等等。
不能说每个国家一定要选出一个,但至少赫赫有名的都要在榜上。
但华夏的两位人选,出版编辑组首先确定了一位就鲁迅,这没争议。就《呐喊》这个短篇集足以上榜,狂人日记、沾血馒头、阿q和孔乙己,都出自这集子。
第二位的人选就产生了巨大的争议。
首先要说明一点,丛书编辑组共有六位。人艺从各个领域请来的大佬。
李众(丛书主编),华夏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社科院外文所所长。
叶霆友著名翻译家、北师大外语系教授。车中子著名翻译家、《世界文学》主编。
另外简社长,这位魔都艺术出版社社长,身为丛书副主编也位列其中。
目前提名迟子建、铁凝、刘庆邦、苏童四位。但铁凝打过招呼,要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所以就只剩下三个提名人。
“他(苏童)的小说好像是一张被浸满了血的油纸伞,非要给女性角色撑伞。我个人不赞同,局限性太大了。”
“迟子建老师的文笔细腻是我见过的之最,如流沙一样的细腻。只是一个建筑,都是流沙,也容易坍塌。”
有文化的人说话真有复杂,一句太过细腻就搞定的事。
“个人的天真,和社会的压抑,人与社会的母题,刘老师始终是处理不好的。常常作品主题非常压抑,而这压抑之下来自乡村的角色,却又保持纯真,撕裂感太大了。如果华夏要选一位的话,我更赞同苏老师。”
提名都有反对,且反对的理由都是言之有物的。
“没有十全十美的作家,连鲁迅先生的文章都有缺少正面人物的缺点。”李众开口,“我们丛书不是要寻找十全十美的作家,简社长你的意见是?”
李众和简社长也是熟人了,他言下之意是,你出面镇镇场子,现在这分歧没办法讨论。至少也得把人选框定到两位吧。
结果——
“其实我这里还有一个人选。”简社长开口。
“谁?”“还有谁?”“是莫老师?”“莫老师的短篇技巧确实很厉害,但工痕太重。”几人还讨论起来了。
“顾陆,”简社长话语有点没底气,不是对这位作家没底气,而是对作家年龄没底气。
“聊斋新写的顾陆,那也太……”
“顾陆他怎么能——其实好像我也没问题。”
“他的作品,思考性……艺术性……文学性……我再想想。”
他们听到顾陆的名字,下意识找理由反对,但想用理智找碴时,又卡住了。
就磕磕巴巴。
在座也都是场面人,也不会拿年龄说事,至少表面上不会。
“顾陆比起苏童,好像……顾陆的短篇,确实强大。”叶霆友心想。
车中子也对比了一番,“刘庆邦和顾陆,好像只有在数量上能够取胜。”
丛书编剧组全部都不说话了。
开两朵,周琳那边可就惨了。
“一回来就迫不及待地来看,是不是有点不对。”顾陆对周琳说。
怪力少女是太喜欢和了,恋人有时约会,商量去某某地方玩。当两人讨论很久都没结果时,周琳会说,“走走走,那我们去看看吧,好久没看见了。”
“大胆,连国宝的醋也敢吃。”周琳笑着回应,并说,“既然这样,那下次一定先陪你吃饭。”
两人手牵手一起压马路,他们刚刚从小院出来,吃了晚饭。人来人往的街道,就是地道。
“我准备换一个活法。”顾陆突然严肃地说。
“哦?”
顾陆说,“就从火锅吃微微辣开始!”
“怎么了?胃病又犯了?”周琳担心地问。
雾都人的特点,明明医生都告知了,某某病别吃重油重辣的。然后转头就去吃微微辣的火锅,好像微微辣就不油不辣了一样……这和滇省无论如何都认为菌子没毒,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也不是,感觉年龄大了,所以他要注意养身了。”顾陆此话也有点暗示的意味。暗示年龄大,是不是关系可以考虑下一步了。
周琳没什么反应,没听懂言下之意。也很正常。
“要不要一起去威尼斯玩?”顾陆换一个话题,“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延期了,我们正好可以去看看。”
“威尼斯电影节?那真不错诶,如果到时候生意没问题的话……”
“肯定没问题!”
国内的事情就说到这里,国外的事也在发展。
距离阿妮采访沃森教授的两日后,《每日电讯报》发布了采访稿。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背后,为你揭露顾陆是什么样的人!”
看标题,还以为是小黑子呢。
结果内容,没承想是白子。阿妮进行了一点小小的润色,比方说笔记本要掉地上,就不顾身体地去捡,不符合逻辑。
所以是地面有个水洼,毕竟伦敦阴雨绵绵,路面有积水太正常。
总结就是有关顾陆尊重知识的小故事编得是越来越完善。
从报纸里,大嘤公民见识到了一位,热爱知识、勤奋严谨,以及对大嘤深切关注的国际友人!
《卫报》的推特官网,转发了这条消息,并且进行了评价“如果他们,能够有顾陆那么用心,去看看公民们需要什么。我相信削减福利等政策一定不会发布。甚至连高铁二号线都可能修好!”
从卫报贴的图片,很轻松就能够锁定“他们”就是目前的执政党。
也不能说报纸是党派攻讦,因为选择谁上,是否会被骂,大嘤现在真是烫手山芋。
《泰晤士报》的报道就很有意思了,报纸发布了一个投票,是否赞成蛤蟆先生选入教材,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同意。
顾陆风评大涨!
不说读者群体了,就说那些完全没读过顾陆作品的大嘤路人。
“一直以为顾陆全靠宣传炒作出来的,但现在来看他才是真正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他也帮助了法国佬。”
“这不是缺点,这才证明了,顾陆是一个热爱世界的公民。我现在能够理解,为什么前段时间的[三国之争]了,”
“我以前对他有很深刻的误解,我认为顾陆先生最不好的就是不会自己宣传。”
“今天街上遇到一个调查,说支持什么党派的候选人。我的上帝,两坨狗屎之间的选择。我现在选择顾陆可以吗?”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