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康熙亲征噶尔丹
作品:《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692章 康熙亲征噶尔丹
天幕上。
头戴红顶朝冠,身穿九龙金袍。
康熙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环视朝下众臣。
随后自金銮宝座上稳稳站起来。
声如洪钟般,厉言道:
“噶尔丹叛匪两次大败清军,气焰无比嚣张!”
“叛匪一日不灭,朕便一日不安!”
“此次平叛,朕当亲征。”
“任何人,不得劝阻!”
……
【在《尼布楚条约》订立之时,外蒙古已被来自新疆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汗侵占。】
【因此之故,中、俄两国的边界划到尼布楚为止,尼布楚以西,有关外蒙古与西伯利亚之间的界线,并未谈到。】
【当时居住于外蒙古的蒙古人,分为三个部。】
【东边是车臣汗部,西边是札萨克图汗部,中间是土谢图汗部。】
【三个汗部的汗,均是元太祖十六世孙格勒森札札赉尔珲的苗裔,统称为“漠北喀尔喀”。】
【在热河的东部,也有喀尔喀,分为左、右两翼。】
【居住于新疆北部的蒙古人,在元朝被分为四个卫拉特。】
【准噶尔在今日的伊犁一带,和硕特在乌鲁木齐一带,杜尔伯特在承化一带,土尔扈特在塔城附近的雅尔一带。】
【明朝的官方文书,称卫拉特为“瓦剌”。清朝的官方文书,称卫拉特为“厄鲁特”或“额鲁特”。】
【在四个卫拉特之中,准噶尔最强。】
……
大唐·德宗时期
李适望着西北之地,愁眉不展。
“你说,若是没有安史之乱。”
“西域之地是不是也能像江南一样,尽归中原?”
长须飘飘的李泌沉默片刻后,轻声道:
“陛下,这种假设毫无意义。”
“从吴越之国到鱼米之乡。”
“江南历经千年开发,且一直在中原腹地之下,风吹草动皆入耳目。”
“而西域之地,绵延万里,外接诸国……”
“若不迁民封土,就算拿下来也是壁里安柱,不得长久。”
李适看着天幕,一时不再言语。
“罢了。”
“先守好大唐这中原腹地吧。”
……
【明朝末年,准噶尔逼迫土尔扈特部迁走到俄国境内伏尔加河流域。】
【康熙年间,准噶尔部又出了一位很有能力的首领噶尔丹。】
【他吞并和硕特与杜尔伯特,统一了新疆北部,又服属新疆南部的喀什噶尔、叶尔羌等伊斯兰教部落。】
【到了康熙二十七年,他利用札萨克图汗部与土谢图汗部的“内讧”,领了三万骑兵,帮札部打土部。】
【他打败了土部,也占领了札部,又侵入了车臣汗部。】
【于是,他在事实上成为跨有外蒙古与新疆的大霸主,一如当年努尔哈赤之崛起于辽东一般。】
【康熙看透这个威胁,恰好三个“漠北喀尔喀”汗部的汗与臣民集体逃难,逃到沙漠的南边来,人数有几十万。康熙对他们表示欢迎,把他们安置在苏尼特各旗之地。】
【康熙二十九年(1690)五月,噶尔丹带兵四万,沿着克鲁伦河下游行军,渡过乌尔扎河,扬言借兵俄罗斯,一同灭掉喀尔喀。】
【康熙立即致书俄国沙皇,质问道:“噶尔丹扬言和你们会兵,共同入侵喀尔喀。喀尔喀已经归顺了我大清,如果误信了谣言,这可是违背誓言重新开启兵祸了,希望你们尽快停止这种可能导致两国纷争的行动。”】
【因为之前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惨败,让沙皇收到康熙的警告后只好收敛,不敢出兵。】
……
大宋·孝宗时期
赵眘带着几分羡慕,感叹着:
“一纸书信而定。”
“大宋要是有那么威风该多好啊。”
到目前为止,朝廷上下开始一阵反思风暴。
就明朝的例子实在让经历过奇耻大辱的南宋朝廷开始反思硬守着祖宗之法不动,是不是正确的。
而答案也很明确了。
所以,在岳飞出征之前,他给岳飞加了一个平章军国事,同时有先斩后奏之权,朝廷上下无一人反对。
虽然也有几分是看着岳飞忠义的份上,但终究是个好的改变。
“希望……一切顺利。”
赵眘扶着身前的白玉凭栏。
想着率兵而出的岳飞。
这一次,将不会再有人扯他后腿了。
……
【但即使没有沙皇赞助,噶尔丹也绝不会放弃军事计划。】
【六月,噶尔丹沿着格尔格河进军,来到乌尔会河畔。】
【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带着军队紧紧跟随噶尔丹,阿喇尼的任务是监视噶尔丹,康熙一再叮嘱阿喇尼千万不要和噶尔丹正面冲突,等各路兵马聚集以后再前后夹击。】
【不过,阿喇尼没有遵守康熙的指示,后续部队还没到来之时,他就向噶尔丹发动了进攻。】
【阿喇尼派遣了两百个蒙古武士偷袭敌人的前锋部队,然后派五百个喀尔喀人骚扰敌人护送牲口和辎重的队伍。】
【但这些人再看到敌人的牲口和辎重后,争先恐后地抢夺,军纪一片混乱。】
【看到部队一片混乱,阿喇尼下令撤军,可惜部队已经混乱,不听使唤。】
【噶尔丹立即将部队分成两翼,布阵等待敌人。】
【阿喇尼派遣清军进攻,噶尔丹让部队齐发火器。清军惊恐之下,连连败退。】
【接着,噶尔丹兵分两路夹击清军,清军溃不成军。阿喇尼擅自出战让康熙很愤怒,革去他的议政头衔,并降四级。】
……
{撒钱大法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所以说,抓好军纪问题,就先赢了百分之三十了。}
{话说这种计谋真是屡试不爽啊,从曹操打袁绍的时候就用。}
{然后几乎历朝历代都有人在这上面吃亏。}
{没办法,那时候去当兵的都穷,都是为了吃饱和有钱,像戚家军那种才是少数。}
{以兵将为荣的,也就西汉与大唐两朝,其余时期不提也罢。}
……
季汉。
与诸葛亮商量一阵,刘备还是决定推行戚家军的那种练兵方式。
“主公可曾想好?”
诸葛亮带着几分忧意道:
“此事非同小可。”
“世家大族不会干看着这种护国之军成形。”
刘备也不避讳殿内众人,直白道:
“宋明何以忌讳武将,唯五代之事,兵将逞凶。”
“明为兵,实为匪!”
“若能在天下人心中立起将士为忠的信念,又何愁宋明之事呢?”
“天下百姓安能不得欣欣乐哉?”
“兵对外,不对内。”
“世家大族又有何惧之?”
刘备看向殿内众人,朗声道:
“备与诸君同力一心。”
“又何不能再现文景之世呢!”
其余人不提,曹与孙的两方人马陷入一阵沉默。
“我始知,姜维为何不见其面而尽其忠了。”
孙权将爵中之酒一饮而尽。
“他真像个傻子。”
曹操摸着酒爵,低声道:
“是啊,傻子……所以刘禅是他亲儿子……”
“仁义……”
真的有人会将仁义付之行动?
……
【七月,噶尔丹挺军深入乌珠穆沁。】
【康熙命令哥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儿子胤禔为副将军,从古北口出发。】
【和硕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和硕简亲王雅布、多罗信郡王鄂札为副将军,从喜峰口出发。】
【康熙自己,则率领中路军,亲自征讨噶尔丹。】
……
大唐。
李世民望着那说出御驾亲征四字的康熙,心中触动,有感而发:
“简看其军事,指挥和经历的战争也堪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但这一仗却依然要御驾亲征。”
“可见对待兵事不应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此乃以明为镜啊。”
一旁的李承乾看着手里的折子,平静道:
“别试探了阿耶。”
“就算我同意,魏侍中那里也过不去。”
“就算魏侍中那里过得去,朝中武将那里也过不去。”
“你给他们留点上升空间吧。”
李世民眉头一皱,横了他一眼,捻着胡须道:
“什么乱七八糟的。”
“朕是有感其天份罢了,何时说过朕要亲征?”
“朕没说过,别乱说。”
长孙皇后笑着看了一眼这边,继续绣着手中丝帕。
李承乾则头也不抬的继续看着折子。
李世民扭头看天,一脸可惜。
还上升空间……上升空间……
李世民突然灵光一闪!
对吐蕃也是灭国之战吧?
得想办法暗示一下药师!
这么大的功劳,朕想出门走一眼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
走出门后,那就可由不得你们了!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突然扭捏道:
“你说朕……”
李泌立刻打断皇帝的话。
“不可能的陛下,断了这个想法吧陛下。”
“你没太宗那个天赋的陛下。”
“就安心把诸事付与前线大将吧陛下。”
李隆基:……“嘁……”
“不去就不去!”
“御驾亲征有什么了不起的!”
“小心被活捉啊你!”
……
大明。
朱元璋狠狠撕咬着手里的大红烧肘子!
“这小麻脸,还真不是池中之物!”
马皇后饮了一口银耳羹,轻声道:
“看似守成,实为半个开国之君。”
“若是能守得住初心,后面会有一场治盛之世。”
朱元璋冷哼一声,又狠狠的啃了一口大肘子!
跟朱厚熜在辽东和东瀛周转,可把他饿惨了。
……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熜大马金刀的坐在石墩上。
剑眉一挑。
“把漠北草原给忘了……”
“看来这以后也是个心腹大患。”
对于自己未来时间有限的规划,朱厚熜决定效仿半个祖龙,半个高祖,半个太宗。
先打天下!但凡有威胁天下苗头的挨个犁地一遍!
然后守天下,封藩王在外。
最后学太宗,监察万国!
“呵呵!哈哈!哇哈哈哈哈!”
朱厚熜仰天大笑!
至于明朝的内部问题。
只要地够大,他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办法!
解决不了,那就还是地不够大!
……
【为了一举摧毁噶尔丹,康熙屡次派使者去噶尔丹那里,扬言要和谈,实际是为了麻痹噶尔丹。】
【而噶尔丹也派人到清军大营里,一再表示愿意和清廷修好,秋毫无犯。】
【与此同时,噶尔丹强烈要求清廷交还土谢图汗和哲布尊等人,声称只要清廷做到了,自己马上撤军。】
【七月底,噶尔丹大军深入离北京只有七百里的乌兰布通。】
……
天幕上。
成千上万的骆驼趴在地上。
背上放着箱垛子,垛子上盖着湿润的毡毯。
身穿胡服的士兵们躲在箱垛子后面向清军射箭。
一河之隔。
列好阵队的清军士兵们看着飞到面前便后继无力的箭矢,一个个面面相觑。
随后,掏出火折子,点燃引线。
“轰!”
连着几声炮响。
驼城被轰得七零八落。
清军骑兵和步兵同时出击,敌人的营垒全部攻破。
……
大宋。
赵匡胤哭笑不得。
“深入腹地,可见噶尔丹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里。”
“还以为有何依仗。”
“最后是用牲畜之躯抵抗大炮?”
感慨对方莫名其妙的勇猛。
赵匡胤则再次关注双方的差距。
“武器装备领先啊……”
……
【清廷抚远大将军福全赶到,用炮火疯狂地轰击对面的驼城,从下午一直打到晚上,但清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康熙的舅舅佟国纲就在这场战役中中枪身亡。】
【晚上,噶尔丹的使者济隆带着七十多人来讲和,竭力为噶尔丹开脱,噶尔丹还派人送来一封亲笔信,表示:“现在蒙皇帝示好,以后不敢再犯喀尔喀了。”】
【当时康熙不在场,福全自作主张,放了噶尔丹,还让其他部队不要阻截噶尔丹。】
【噶尔丹顺利逃脱。】
……
{福全,是不是福尔康他爹?}
{你他妈……一下给我干宕机……}
{福全姓爱新觉罗,福尔康的原型姓富察……你可憋说话了……}
{说实话,福全这操作完全取死有道啊,最后居然只是罚俸三年……难怪会记载三代宽仁……}
{这话说的……没对比就没伤害是吧?}
……
大明。
“哼……”
朱元璋不高兴的哼哼唧唧道:
“宽仁,也不是乱宽的。”
当然……严厉也不是乱严的……
再者说了,自己有反思也不代表自己要同意清朝皇帝做的有道理吧?
我错了≠你对了!
……
【而在逃跑这块,噶尔丹也表现出了不亚于战场上的英勇。】
【他连夜偷渡什拉穆楞格河,翻过大碛山,一路逃到科布多。】
【虽然脱离险境,噶尔丹的部队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只剩下几千伤残兵。】
【人已经逃走了,康熙本着穷寇莫追的原则,给噶尔丹发出了最后的警告:“以后不得再侵犯归附清朝的喀尔喀一人一畜,如果违反誓言,必定追击到底一网打尽。”】
……
曹魏。
曹操下意识道:
“嘴还挺硬,明明让人打服的还要说是皇帝示好,你们说他……”
石桌旁,吹过一阵清风。
曹操看着空出的三个位置,一时止住了话语。
……
【十月,福全把军队撤退至哈玛尔岭。康熙大怒,索性下圣旨,把军队完全撤回。】
【福全回北京,康熙免了他的“议政大臣”职务,罚俸三年,削夺三个佐领(九百个世仆及其耕地与牛羊)。】
【康熙三十年(1691)五月,康熙大会蒙古诸部落于多伦,将漠北蒙古编为三十七旗,与内蒙古的四十九旗同样看待。每旗设一个世袭的“札萨克”】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正想派兵护送漠北喀尔喀诸部的人回原地,却接到科尔沁部奏章说,噶尔丹约他们共同南侵。康熙于是暂停遣回喀尔喀诸部的人,准备与噶尔丹再交手一次。】
……
天幕上。
三路大军自北京出发。
中路『康熙』
东路『萨布素』
西路『费扬古』
三路合围外蒙古处的『噶尔丹』
……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三月,下旨再次亲征,自领中路军,由张家口东北的独石口出塞。】
【派萨布素领东路军,统带盛京与吉林的军队,会合科尔沁各旗,由外蒙古的东边打进去。】
【又派费扬古率领西路军,以陕甘的绿营为核心部队,从外蒙古的西边打进去。】
【康熙的中路军长驱直入,到达克鲁伦河的河边,噶尔丹这时在河的对面,不敢交锋,撤兵西走。】
……
{这一年他四十二岁。}
{据康熙自己后来的回忆:“我上一次征讨噶尔丹,众人都劝阻,只有费扬古支持我。后来两次征讨,就没有人赞同我了,是我执意如此。”}
{但事实证明,他还真得自己去监督。}
{有一个记载,因为远征大漠,粮草可以自己带,但是淡水却带不了那么多,寻找水源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时饮水问题主要靠掘井解决,这事由户部侍郎思格色负责,他负责掘井,掘好一口井后,他回来向康熙禀报。}
{康熙问他:“一口井能解决多少人马的饮水问题?”}
{思格色回答不上来,康熙骂他为官昏聩,撤了他的职贬为一般的士兵。}
{后来,康熙派遣副都统阿迪视察水草情况,阿迪回答说:“现在冰雪冻住了,不容易开掘。”}
{康熙气的要死,说:“用兵之道,贵在神速,大兵行军,断不可缺水,时当春季,地脉当融,即使冰冻也可以凿开。”}
{康熙的命令下达以后,没多久就掘出了好几口井,把地下的冰层凿开后,清泉涌出,全军欢腾。}
{为了方便饮水,康熙又让军队围绕着井扎营,这样士兵可以从不同的方向饮水,不会造成拥挤。}
{同时每口井康熙都让官兵把守,以保证用水的安全。}
{其实当时中路军慢慢靠近了噶尔丹的驻地,但是西路军还没有到来。}
{看到西路军久久没有到来,大臣们就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中路军应该暂缓前进,等待西路军的到来。有的说不用等西路军了,为了防止噶尔丹窜逃,应该火速出击。}
{然后康熙想出一条计策,让不相信皇帝会亲自来的噶尔丹知道自己来了。}
{最后正如康熙所料,噶尔丹带着部队拔营逃跑。}
{康熙之所以设这么个计,其实就是没有完胜的把握。他需要噶尔丹逃窜,自乱阵脚。}
……
炎汉·光武帝时期
“世上事最怕认真二字。”
刘秀看着康熙事无巨细的嘱托,还要掌控全局战事,想起自己领兵打仗的日子。
“管中窥豹,康熙信不过这些禁军啊。”
刘庄点头称是:
“如此观之,确实无将可用。”
“若不是皇帝亲至还懂些兵事,恐怕会重蹈萨尔浒的覆辙啊。”
……
大清·康熙时期
“帝王中,像朕这般御驾亲征,穿越沙漠、高山、草原的,又有几个呢?”
康熙背负双手,语气中带有几分自豪,但话头又一转,有了几分严厉。
“幸好朕亲临……佟国维、索额图、伊桑阿等人遇难则退。”
“怯懦是最大的无耻,半途而废是世上最没出息的行为。”
“噶尔丹跑了,就像让西路军自己独自面对!”
“一个个的,不知万历之事吗?!”
胤礽则好奇道:
“汗阿玛,你就不怕噶尔丹得知你的位置后面率兵而攻吗?”
康熙鼻子里轻哼一声,道:
“噶尔丹以前不过是一个强盗,向来没有远见卓识。”
“他听信别人的话,以为我军不能到那里,所以胆敢侵略喀尔喀。”
“但知道我亲自来了,必定会逃窜。”
“这个人,鼠辈耳。”
……
【噶尔丹退到土谢图汗部中旗的昭莫多地方,与费扬古及其所领的绿营兵相遇。】
【绿营的三个总兵,是凉州总兵董大成、肃州总兵潘育龙与宁夏总兵殷化行。】
【殷化行的三千人占了昭莫多的一个山峰,等待噶尔丹的一万多兵来到,便居高临下,用炮轰击。】
【同时,费扬古挥动董、潘二人的兵,扰乱噶尔丹的后队辎重所在。】
【然后,殷化行“鼓行而下”,把噶尔丹杀得大败而逃。噶尔丹的“可敦”(王后)阿弩战死。】
【噶尔丹想回新疆去,在途中听说他的仇人、侄儿策妄阿拉布坦,已经接受康熙的使命,回到伊犁。】
【噶尔丹派自己的儿子塞卜腾与巴尔珠尔去哈密,这两个儿子被哈密的回王捆了,送给驻在肃州的清军。】
【噶尔丹局促在阿尔泰山东麓,日暮途穷,就在康熙三十六年吃了毒药,自杀。】
【康熙三十七年二月,康熙三度亲征,驻跸榆林。】
【噶尔丹的部下把他的尸首与他的女儿钟齐海及三百户残余人口,送到费扬古驻扎之地萨奇尔巴尔哈孙。】
【康熙这才放了心,下诏班师。】
【漠北喀尔喀的几十万人口被送回,各归原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