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635幸福感来自对比
作品:《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第636章 635幸福感来自对比
不患贫而患不均,最让人受伤的不是贫穷,而是对比带来的伤害。
2月15日,唐植桐来到北邮,首先感受到的是青春的活力。
虽然对于一些饭量大的学生来说,三十四斤、三十斤的定量不太够吃,但也比外地好太多。
唐植桐武汉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身为四九城居民的幸福感,供应稳定且有保障。
唐植桐回了趟宿舍,得亏还有没走的,否则都不知道今儿在哪上课。
“唐老师,周老师不是说你出差了吗?”路坚和窦永昌还没出门,看到唐植桐后有些意外。
“两位老哥过年好!”唐植桐先是朝两位拱拱手拜了个晚年,才解释道:“出差进展顺利,所以赶在开学前回来了,没再专门跟周老师说一声。”
“过年好,过年好,家里都好吧?”在唐植桐问好后,路坚的问候也跟上了。
“挺好的,哈哈哈。要不咱去上课?”唐植桐将饭盒蹲在了暖气片上,看了一下手表,已经马上到上课的点儿了,自己新学期的课程表,只能盲猜。
“今天上午前两节是自习,咱们先去教室?”路坚掏出烟来散给唐植桐。
“谢谢舍长,我戒烟了。”唐植桐笑着摆摆手,拒绝了。
“好好地,怎么戒烟了?”窦永昌接过路坚的散烟,问道。
“嗐,穷闹的呗,按一天消费一毛钱的烟算,一个月也有三块钱。这要是去外面买粮票,能买三斤呢。”宿舍里没有其他人,唐植桐说话也放得开,但也没说实话,这年景,凡是牵扯到钱的,都往吃的上面扯,总不会错。
“还是唐老师会过日子,实不相瞒,我们俩刚才还商量着往后抽叶子烟呢,没想到唐老师更有魄力。”路坚在一旁划根火柴,点上自己和窦永昌的烟,笑呵呵的说道。
“我跟你们不一样,我这天天回家,家里有人看着,想抽叶子烟也没机会。”唐植桐哈哈一笑,拉开宿舍的门,抽叶子烟在四九城也叫“卷大炮”。
从烟上省出点口粮来的不在少数,所以有不少低收入群体会将卷烟改为抽烟叶,但纸张供应缩减,这时候家里孩子用完的作业本就派上了用场。
不过作业本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有些人把目光转向了报纸,一份报纸可以抽好几天。
这也就是还没起风,若是起了风,就得悠着点用报纸了。
等来到有线系593班的3216固定教室,在唐植桐桌子上摆着整整齐齐的下学期课本。
“这是哪位好心人帮忙给我搬过来的?我得好好谢谢他。”看到课本,唐植桐有年头没经历过大学了,这才想来大学的开学跟小学初高中不太一样。
小学初高中开学的当天大多是发课本、本子,嬉嬉闹闹一上午,下午再上课。
大学的开学是正式上课,至于课本、本子啥的,都是开学前两天发。
同学们天南海北的,由于交通不便的缘故,回家的学生也不可能跟唐植桐似的卡着点进教室,人家大多数都是提前回校园。
唐植桐的声音引来了不少同学回头。
看到唐植桐,大家都挺和善,笑容灿烂,虽然春节已经过去了半个来月,但春节前夕的那顿饺子还让他们记忆犹新。
唐植桐笑着跟同学们摆摆手,算是打了招呼,毕竟大家都挺安静的学习,这时候不太适合喧哗。
“嗐,都是一个班的同学,顺手就给搬过来了。再说了,唐老师不是出差了嘛。”罗志平还是坐在教室的后面,一番话给了唐植桐答案,就差说这是自己干的了。
“谢谢班长。谁让咱们是委培呢,单位让出差,也不能拒绝不是?”唐植桐坐下后,留出今天上课需要用的课本,将剩下的罗列整齐塞进桌洞。
上学期走的着急,忘记这一茬了,上学期的课本还在桌洞里,回头得带回家。
“嘿,唐老师,厉害了,部里直接跟市局要人,武汉怎么样?”罗志平不太像个学习的,转过头来小声跟唐植桐聊着天。
其他几个委培生一听这茬,也来了精神,眼神就聚焦在了唐植桐身上。
“长江大桥挺雄伟的,那桥宽的,都并行好几辆坦克……”唐植桐避重就轻,小声跟几人聊着武汉的见闻。
“唐老师,你出差部里点的将?”方庆亮没有被唐植桐带偏,在听完唐植桐讲述的自然、人文景观后,问道。
“去年的时候,我参与过一阵子邮编的推广嘛。
这次出差有好几个小组,可能上面觉得人手不够吧,抽我过去干活呢。
不光天天跟着去投递,还要给群众宣讲邮编知识,张贴通知、写邮编啥的,回到支局整理信件,晚上不是开会就是写调查报告。
一天天累的,我都不想参与第二次。”唐植桐知道这帮人想听什么,就把难度提升了好几个等级,不过是笑着说的,至于他们信不信嘛,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之所以笑着说,是因为这样不算牢骚。
“那也有够有面了。部里后期还有去晋省的安排吗?过去我招待你。”路坚真心实意的说道。
“嘿,估计没有。这次只有邮编推广不好的地方才安排了人手过去。最好没有人去你们那。”唐植桐谈笑间就把信息透露了出去。
这不是胡说,因为郝仁当初给他看笔记本的时候,上面就没有津门、晋省,豫省倒是有,不过唐植桐没选。
武汉都已经有职工浮肿了,那豫省的工作得多难开展?唐植桐不愿去想。
作为委培生,大家对学习看的没那么重,在其他同学认真学习的时候,这几个人还出去抽了两根。
路坚拉着唐植桐走在最后面,说了一声面袋子的事情,已经放在宿舍唐植桐的壁橱中了。
“嗐,没事,舍长留着自己就行,大老远的还再拿回来。”唐植桐没当回事,面袋子自己还有好几条。“那不成,本来就已经很麻烦唐老师了。”路坚摇头,说的很真诚。
“成,那我也不跟舍长客气了,回头带回去。”说到面袋子,唐植桐想起一件事来,问道:“舍长,你们这次回来,定量该迁回来了吧?我记得证明上只让当地供应到2月14日。把这茬给忘了,我现在去一趟后勤。”
“不用了,周老师已经给办了。”路坚一把拉住要往后勤去的唐植桐,说道。
“嗐,这事闹的,忘了一干净。”唐植桐有些不好意思,自己头一回当这个年代的生活委员,确实有些细节方面还做的不到位,也得亏之前给周老师写了一封信,否则这几位回家的同学今儿就没饭票吃饭了。
“工作忙嘛,难免。”路坚替唐植桐开脱道,心里反而更加认可唐植桐的为人了,不仅要忙工作,还要兼顾班级里同学们的吃喝,嗯,回来以后,他就听说了春节前吃水饺一事。
“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得把生活委员干好。得引以为戒,下回不能这么马虎了。”唐植桐不那么深刻的做了自我检讨,这年头可太流行这个了,有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外部原因反倒成了其次……
中午吃饭的时候,食堂也没啥青菜,咸菜条、豆腐乳而已,甚至比不上某些返校同学从家里带来的丰盛。
史怀安从家里带的蒜蓉辣酱,用生理盐水瓶子装的。
“来,唐老师,尝尝我们家乡的特产。”史怀安非常热情,拿着瓶子往唐植桐饭盒里就要倒。
“吆,这可是好东西,一点点就行。倒饭盒里浪费,来,这窝头眼里。”唐植桐看到瓶子里夹杂着辣椒种子的暗红色酱汁,一眼就认出来了。
“要不说还得是唐老师,有见识,知道这是什么。”一听唐植桐的话,史怀安就夸上了。
“嘿,不敢当,以前在工地的时候,食堂师傅给做过,蒜蓉辣酱,是这么叫吧?”唐植桐用窝头接了一点,也不白吃,把自己饭盒往中间一推:“来,都尝尝,还是去年的香椿咸菜。”
“对,就是蒜蓉辣酱。去年想着四九城生活好,就没往这带。”史怀安一同给其他舍友又分了一些。
“行了,老史。我们都吃过了,留着吧,等到春天下来菜还早呢。”窦永昌在旁边谦让了一下,他们那边生活条件更差一些,所以他和路坚这次回来都没有带吃的过来,除了醋。
“吃吧,吃吧,我这还有一瓶呢。开瓶后放不住,先逮住老史的吃,吃完再开我那瓶,咱争取能撑到春菜下来。”方庆亮在一旁接茬道。
“那我也贡献一把,回头给大家拌点小咸菜。”唐植桐在旁乐呵呵的说道。
眼下四九城青菜供应非常有限,但老百姓可以凭借菜票购买到咸菜,就唐家来说,普通的咸菜疙瘩是不缺的,每年张桂芳都会腌上大半缸。
由于院子里有所产出,每年的咸菜都吃不完,足够拿出来分一些的。
想到咸菜,唐植桐想起了去东北林场时,大伯、小姑给装上的大酱,得记小本本上,到时候拿出来泡上一块。
“那敢情好,实不相瞒,在学校里尝了唐老师拌的咸菜,我回去还凶了一顿婆娘,那是做的啥?比唐老师做的差远了。”窦永昌拿过自己的醋瓶子,朝大伙让让:“来,有没有想喝一点的?”
“算了,还是你和舍长喝吧,我们都享不了这个福气。”其他人连连摇头。
窦永昌和路坚也不客气,直接将醋倒进了搪瓷缸里,一口饭、一口咸菜、一口醋,看那表情,美滋滋的,非常享受。
饭不怎么样,依旧是双蒸、增量,不过看样子比春节前要干燥一点,也许是有人提建议了?也有可能是没有菜的补偿。
菜也很一般,但大家伙谈兴浓,吃的也香。
唐家没有吃双蒸饭,自带的干粮是整个宿舍里最结实的,不过唐植桐心里有数,没有多带,往常都是两个窝头,这次只带了一个半。
反正下午下课就往回走,中午欠着点也不要紧,无论是路上,还是回家都能找补回来。
下午下课后,唐植桐没有去押运处,而是直奔北图,去找小王同学。
前天下班前,唐植桐跟马薇交代好了,自己会根据课程安排,不定期的过去,如果真有急事就打男生三舍的电话。
有了武汉两次被抢的经历,唐植桐打算这阵子尽可能的接送小王同学和两个妹妹。
北图明显比前阵子冷清,院子里的停车处,自行车少了很多。
唐植桐推开小王同学办公室的门时,她正在看书,看的津津有味。
“什么书?这么入迷?”唐植桐随手把门关上,姜烨不在,听小王同学说,她已经快临盆了,假期都请好了。
“喏。”小王同学抬头,给了唐植桐一个甜蜜的笑容,把书往上一抬。
“嚯,故事书,好看吗?”唐植桐搭眼一扫,伊索寓言,周启明译。
周启明,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别名、笔名挺多,是鲁迅的弟弟。
“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挺好看的,我觉得可以给弟弟妹妹们看看。”小王同学合上书,起身给丈夫倒水。
“当本课外书看看挺好的。”唐植桐小时候是看过伊索寓言的,那时候看不了那么深,只是觉得里面的动物都挺有特点,比如狐狸代表着狡诈。
里面的《龟兔赛跑》、《乌鸦和狐狸》、《狐狸和葡萄》都是小朋友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历年的语文课本中都有一席之地,不过这年头的语文教材里面是没有的,眼下的语文课文都比较正统。
对于成人来说,把伊索寓言里面的动物换成人会更有意思,不知道当时将动物拟人化是不是因为“平台不让播”的缘故。
有人说伊索寓言是身为奴隶主的伊索写给他的奴隶的,这样他奴隶在听完故事后,心里会舒服一点。
对于这种说法,唐植桐暂时持怀疑态度,那时候有几个识字的奴隶?
奴隶主会这么好心给奴隶写一本书?
然而那都是千年以前的事,考究起来难度大,不过从百年前的庄园能发现点不一样的东西,没有哪个奴隶主会给采的工具写书、讲故事,不听话就一顿皮鞭伺候,一顿不行就再来一顿,总有打服的那一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