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大利
作品:《人在秦时,出将入相》 第115章 大利
“既然都尉有此预测,下官斗胆建言,竹纸先稳定在十二钱或八文的价格不变,待竹纸彻底进入七国百家,再言降价。”喜恭声道。
谷璞沉吟片刻,问道:“为何?”
喜应道:“如今,河西六郡军民的钱币,几乎全部是河西自铸‘开元通宝’之币。”
“丝绸之路东部衔接的自长城而出的秦国商贾,在河西六郡,一半使用河西钱币、一半使用秦国货币。”
“一个秦半两,为十二钱,可兑换八文钱。这个价格,交易更为方便。”
“如果再降低价格,固然深得众多商贾喜爱。”
“然,频频兑换钱币的繁琐,很可能会让流通速度奇怪的河西钱币,在五国合纵攻秦的敏锐关头,变成河西六郡的麻烦。”
“其次,这也是加快秦半两与河西钱币成为当世唯二货币的一个良机。”
“这话又怎么说?”谷璞笑问道,他真没想过这么多。
“茶马道,东有两线,秦国蜀郡与西南诸夷。”喜解释道:“蜀郡之商,使用的钱币,依旧一半秦币、一半河西币。”
“西南诸夷,在茶马道使用的货币,皆为河西开元通宝。”
“且下官自同康郡同僚口中得知,开元通宝,已然成为西南诸夷境内的主流货币。”
“有望彻底替代诸夷境内使用的自铸或以商业易得的别国货币。”
“茶马道自同康郡、出清和郡沿途经过的小国小族,亦是如此。”
“哪怕是西端末尾的孔雀王朝之中,开元通宝,流通也是甚广。”
“丝绸之路西部的诸国、族,也是一样。”
“铸造精美的金银铜币,固定的兑换比率,深受各国族王室贵族、平民百姓的钟爱。”
“下官相信丝绸之路和茶马道愈发繁荣的商业,即便保持现状不变。”
“十年之内,开元通宝也可成为河西四周所有国家、民族中除秦国以外的唯一货币。”
谷璞挑了挑眉毛,问道:“有这么玄乎?西南诸夷、小国小族尚且好说。”
“如孔雀、希腊等大国,一旦察觉开元通宝货币数量过甚,隐隐有替代己国货币的趋势,很可能会出台政令限制。”
喜笑道:“起初下官也是这么认为。可后来,下官深入了解过大国的货币体系、目睹几国货币后,才有了如此信心。”
“总而言之,各国货币的铸造工艺粗糙、外观丑陋、兑换体系疏漏颇大,加之丝绸之路和茶马道附带的巨大利益影响。”
“金银铜开元通宝币的扩散速度,为各国贵族、商贾喜闻乐见,王国或者说朝廷,即便插手遏止,也未必有效。”
“丝绸之路和茶马道的影响?”谷璞抓住这个特殊的字眼,若有所思道。
喜解释道:“丝绸之路、茶马道贩卖的丝绸、茶叶、陶瓷等等,用开元通宝币交易,要比他们本国的货币,便宜不少。”
“运输贩卖这些货物的商贾,交易的货币,如果不是开元通宝币。”
“他们就会估算这些货币的金、银、铜的含量,计算在河西六郡兑换开元通宝币的最大的折损量,还要谋取些许利头。”
“精明的商人,自然懂得如何获取最大的利益。”
“好,竹纸价格先稳一段时间。”谷璞轻笑,选择听取属下的意见。
但却不认为喜的期望可以成真。
低头仔细了解河西六郡的近来详况。
蔡泽晋升到了从九品。
张苍晋为了三等胥吏。
雪盐、精盐等高品质食盐,纷纷降至三十二文。
……
翻阅到最后一份文书。
准确的说,是三张纸叠放在一起的纸。
谷璞抬头直视前方,轻道:“鹦歌呢?”
“将军。”话音落下不久,鹦歌进入堂中。回到河西六郡的当天,白凤、丁榕继鹦歌、符书几人,全职锦衣卫副统领、千夫长。
专注于锦衣卫繁多事务中。
因为鹦歌负责两种……三种灵药的采摘、灵药酒的炮制分发,经常留守于锦衣卫总部。
半月前。
锦衣卫奉命巡查天山之际,发现了河西六郡的第三种灵药。
天山雪莲。
一如弥玉蚕髓和玄蓉流果,天山雪莲的生长环境、数量年份等等。
为数不多,却又可以不断绝的长期性采摘。
得知此事。
谷璞当即传令鹦歌。
三种灵药一同用来炮制灵药酒。
稀释的程度分为六等。
一等一斤稀释为十斤。
二等一斤稀释为三十斤。
三等一斤稀释为一百斤。
四等一斤稀释为三百斤。
五等一斤稀释为一千斤。
六等一斤稀释为三千斤。
所谓的锦衣卫总部,即,谷璞所在之地,也就是暂住的河西郡守府。
同样位于张掖城的都尉府,正在不急不缓的建造当中。
估计,最多再有两個月,就可正式入住。
“朝廷印发邸报,是谁的意思?”谷璞拿着和他当初创造的报纸一模一样的朝廷邸报,也就是查看的最后一份文书,问道。
“秦王下令,王绾执笔。”鹦歌言简意赅道。
谷璞心里有准确答案,却还是问了出来,“朝臣没有意见?”
“包括吕不韦在内,无一反对。”鹦歌轻轻摇头,道:
“将军,白凤半刻钟前刚刚送来情报,秦王任命治粟内史,昌平君,熊启,担任秦国右相;吕不韦仍为左相。”
“吕不韦一直只是左相?”谷璞讶异不已。
秦国相国分左丞相和右丞相的官制,他知道。
但他一直以为,吕不韦是秦国唯一相国。
怎么滴突然成了仍任左丞相?
鹦歌回道:“当今秦王与秦庄襄王,从未明确表示过,吕不韦究竟是秦国唯一的相国,还是左相亦或是右相。”
“现在,秦王说吕不韦是左相,他就必须得是左相。”
“原来是这样。”谷璞不禁感到好笑。
千古一帝的堪堪显露的霸气行径,着实叫人赏心悦目。
“朝廷邸报,每旬刊印一份,以年月旬为期,并无第几份之说。”喜接道:
“都尉手中这份,正是朝廷刊发的第一份邸报,即,秦王政六年、八月、上旬邸报。”
“邸报这东西,于秦国,大利。”谷璞哑然失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