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吐蕃往事
作品:《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543章 吐蕃往事
帐篷中点着火盆,外面的呼啸声更大了,听着风雪声,松赞干布依旧写着策论。
偶尔还有风从帐篷的缝隙中吹进来,吹得火盆中的火焰也在晃动。
达占东塞走入帐篷中,他手中拿着一些刚煮好的羊肉,道:“李都护给了我椒盐,我不想撒在牛肉上。”
松赞干布见到他冻得通红的双手端着铜盆,盆内切好的牛肉正在冒着热气。
达占东塞将牛肉放在一旁,又用牛粪点燃了一个小火盆,放在赞普的边上,言道:“赞普是在给天可汗写信吗?”
松赞干布点着头,提笔写下最后一句话,便拿着纸张放在油灯边仔细看着,反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等墨迹干了,将其放入一个牛皮袋中,再用针线缝好,交给他叮嘱道:“让人送去长安城,交给鸿胪寺卿郭正一。”
达占东塞点头道:“明天一早就让人送去,赞普吃点牛肉,我就不喜欢吃唐人的椒盐。”
他说着话拿起一块牛肉,又道:“赞普,你看!这个牛肉要这么吃才好吃。”
达占东塞将一块牛肉放入口中,一边咀嚼着一边闭眼享受着。
松赞干布笑道:“听闻你现在会给牛治病?”
达占东塞颔首道:“牲畜也是会生病的,牧民的牲畜要是病死了,他们也就活不下去了,我会好好钻研如何给牲畜治病,牲畜对我们的牧民很重要。”
松赞干布也没有用椒盐,他拿起一块牛肉,牛肉用水煮熟的,还带着一些血色的肉块放入口中,很是享受地吃着。
翌日,达占东塞让人将赞普的书信送去了长安,而他也陪着赞普从青海一路前往吐蕃。
很多吐蕃人都知道在长安城养病的赞普要回来了,可真要准备去见吐蕃的子民,松赞干布反倒犹豫了。
达占东塞牵着赞普的马,走到了众人的面前。
一群吐蕃子民在松赞干布的马下欢呼着,他们在欢庆吐蕃赞普回来了。
虽说吐蕃赞普已是一头白发,但赞普的病好了,也安全回来了。
在人群的欢庆声中,松赞干布离开了人们的视野,独自一人策马前往布达拉宫,一路上松赞干布时常会咳嗽。
达占东塞怀疑赞普的病多半是加重了,在姑臧城的时候赞普的咳嗽还没有这么剧烈。
松赞干布平复了呼吸之后,回道:“天可汗让太医署的人给我治病,他们说过我的病已伤及了内腑,再回吐蕃深处也可能会加重病情。”
又剧烈咳嗽了两声,松赞干布只能翻身下马,往藏布江边走了两步,他重重咳嗽了好几声,直到面色都涨红了。
看着赞普的模样,达占东塞道:“赞普我们不往前走了!”
松赞干布站在藏布江边,他望着布达拉宫的方向。
当年离开时布达拉宫还没建成,现在却走不回去了吗?松赞干布心中自问着,却见达占东塞对后方的吐蕃孩子用吐蕃语高声呼喊着,就有孩子离开。
松赞干布的呼吸每一次都很用力,静坐在藏布江边。
一群吐蕃孩子请了一个唐人来到了这里,来人是天可汗安排在吐蕃的大夫。
“赞普,我是太医署的。”
“嗯。”松赞干布点头。
这位医官听着他的呼吸声,诊脉良久。
在一群吐蕃孩子的注视下,这个医官又试了试赞普的听觉,看了看赞普的眼睛,观察赞普的呼吸次数。
医官站起身道:“当年赞普重病就已坏了脏腑,如今的赞普的脏腑本就不如寻常人,加之吐蕃高寒,会加重病情。”
这位医官思量片刻,又道:“赞普不可再往前了,大可留在这里休养,若适应之后再往前走亦可,但下官也不能保证赞普能走多远,还望三思。”
达占东塞着急道:“赞普会死吗?”
“我是医者,赞普若想活着,就要听医者的话。”他收拾好药箱道:“赞普也不用服药,安心静养就好。”
达占东塞看着医者离开,他不服气道:“赞普,我们都是在雪山下长大的,我们也能回雪山的。”
在长安居住多年的松赞干布适应了关中人的生活方式,反倒是回来之后就不适应了。
“天可汗想要我活着的。”他自语了一句话,便让人在这里搭建了一个帐篷。
夜里,松赞干布在这里居住了下来,时常看向布达拉宫方向。
接连数天,这位赞普一直留在这里,自从不再往前之后,赞普的病情也好转了。
这天夜里,吐蕃又下起了大雪,有人骑着战马朝着这处帐篷而来。
松赞干布坐在温暖的帐篷内,正拿着一卷书翻看,时光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时候他就是这样,不论外面有多么的严寒,总是在火边拿着一卷书看着。
此刻,松赞干布正在看的书籍正是如今吐蕃崇文馆的。
风雪中,那人在帐篷前翻身下马,风雪吹起他灰白的头发,拍去身上的积雪后走入帐篷。
见到来人,松赞干布并不觉得奇怪,而是道:“现在的吐蕃怎么样了?”
来人取下了帽子,他正是禄东赞,一头灰白的头发,年过六十的他双眼也有了些许浑浊。
从长安城回到了吐蕃,禄东赞的整个人似乎都像是被抽空了,在长安城他至少还有些生机,可回到吐蕃之后,他的生机就像是被抽光了。
禄东赞坐在火盆边,感受着火焰的温暖道:“这么多年了。”遥想当年,这位吐蕃大相带着兵马旁观了大唐与吐谷浑的战争,那时候他才三十岁,正是打算做一番大事的年纪,那时候松赞干布也不过十五岁。
转眼间过去了三十年,大唐征服了天山,完成了东征,当年的那位天可汗老了,大唐有了一位新的天可汗。
这位新天可汗又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对手,他比当年的那位天可汗更可怕,让禄东赞觉得自己不是他的对手,更无力撼动现在的大唐。
当年的天可汗是一个十分强大且有气魄的人,令天下英雄臣服,驰骋江山,重情重义,讨伐不臣。
如今的天可汗,严苛且行事强硬,集权且强权,对内对外没有仁慈,没有情面,唯有政治与利益。
这位新天可汗是个冰冷的人,也是个可怕的人。
或许在当年面对那位天可汗,吐蕃或许还有些机会,可现在这位新天可汗不会讲半分情面,就如那位波斯王子跪在朱雀门前数天,也得不到天可汗的一句复国。
哪怕波斯王子一头撞死在朱雀门前,天可汗也不会帮助他复国的。
这就是一位冰冷的天可汗,冰冷又强大,这位天可汗明白,帮助波斯复国对大唐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会给葱岭留下隐患,哪怕波斯王子立下毒誓,绝不再与大唐为敌。
但天可汗不会相信他的承诺与誓言,大唐为何要割舍一部分平白送给波斯人,甚至还要给自己留下隐患,波斯的故事写在史书上就足够了,至于复国……天可汗根本就没有想过那个可能。
曾经的天可汗是一个有温暖的皇帝,而现在的天可汗是冰冷的,虽说是父子,可差别竟然如此之大。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禄东赞现在还记得,当年在太极殿前,他还是太子,站在阳光下他那温和的笑容,那分明是个很善良的太子,他还送给了自己一块肥皂。
可现在呢?他会将吐蕃蚕食,让吐蕃成为大唐的一部分,将来会像西域那样成为大唐的赋税之地,禄东赞心中肯定了一番,不用怀疑了,一定会是这样的。
这样的天可汗怎么可能放过吐蕃,就连波斯都无法复国,吐蕃又怎么可能独善,唯有毁灭或遂了天可汗的愿,两个选择。
见禄东赞久久不说话,松赞干布道:“现在的吐蕃怎么样了?”
“很好。”禄东赞低声道:“吐蕃从来没有这么好过,唐人甚至给吐蕃的老幼治病,吐蕃人都相信大唐与他们之间不会再有战争了,唐人是爱和平了,就像唐人爱他们自己,现在的吐蕃人也爱着自己,更爱如今的和平。”
说着话,禄东赞神色多有不舍,当年那个敢在吐谷浑与大唐的战争中想着谋利的禄东赞早就不在了。
软禁在长安多年的禄东赞早就已是另一个人,他变得更加谨慎,更加谦卑,不敢自大。
那是禄东赞看到了更强大的大唐,看到了唐人是如此拥戴他们的皇帝,还有一群年轻翘楚,这个大唐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衰败,随着时光流逝它反而更强大了。
薛仁贵,裴行俭,王玄策,狄仁杰,裴炎他们都可以为天可汗带兵,不论是谁带兵来攻打吐蕃,都是会给吐蕃带来灭顶之灾。
哪怕不是他们,只要天可汗一句话,西域,葱岭甚至是天竺与南诏人也会奉天可汗的旨意来讨伐吐蕃。
松赞干布道:“听闻你时常被噩梦惊醒。”
禄东赞看着火盆中的火焰道:“是吐蕃的孩子告知赞普的?”
“嗯。”松赞干布放下手中的书,道:“那个孩子说大相到了夜里就会被噩梦惊醒,大相很害怕。”
禄东赞痛苦地捂着脸。
“你说我们以前在长安时为什么不恐惧?”
听到赞普的话语,禄东赞一手捂着脸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松赞干布喝着奶茶又道:“听说茹来杰也爱喝奶茶,有人说茹来杰在雪山上给我留了一封信,可没有人见过那封信,他说只要我回到了雪山上,就能知道茹来杰给我的信是什么。”
看禄东赞竟掩面哭泣了起来,不离开长安其实也还好,回到了吐蕃之后禄东赞的情绪却经常崩溃。
如果禄东赞在长安城度过一生,就没有这么多泪水了。
松赞干布坐下来拍了拍他的后背,递上一碗奶茶。
禄东赞双手接过茶碗,忍住了泪水。
现在的松赞干布也是一头白发,从远处往明亮的帐篷内看,就能见到两个坐在一起的白发人。
“其实你不恐惧唐人,从你是吐蕃大相开始你就没有恐惧过敌人,现在回到了吐蕃,你见到了吐蕃的美好,见到了吐蕃子民脸上的笑意,吐蕃的子民从未有过现在这样安心,他们不用担忧战争。”
松赞干布比禄东赞年轻,他反倒安慰着这位年迈的吐蕃大相,“他们不用担心有人会抢他们的牛羊,因为唐人与吐蕃的勇士会保护他们,他们也不用担心吐蕃的贵族会掠夺他们,因为都护府不许吐蕃的贵族这么做。”
“见过了美好,才会害怕,我们都是很一般的人。”松赞干布长出一口气,又拍了拍他的后背。
禄东赞生活在吐蕃的内乱时期,那时候他与赞普平定了吐蕃的内乱,也吞并了很多周边小部落,才有了如今的局面,可那时候的吐蕃子民并没有过得多好。
天亮的时候,年迈的禄东赞再一次翻身上马,他沿着藏布江一路走着,也不知道要去何处。
松赞干布却在藏布江边找到了桑布扎的旧居,他打算在这里住下来,过着无人打搅的生活,至于茹来杰留下的信是什么,松赞干布反倒不在意了。
松赞干布觉得自己早已是个有名无实的赞普,既然都不算是赞普了也就没了非做不可的事,他更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留在藏布江边,看着吐蕃的子民,看着吐蕃的一群孩子长大。
“就像唐人说的,人要先爱自己,才能爱天下人。”松赞干布坐在久违的阳光下看着东方,又自语道:“天可汗一直都是这么说的。”
乾庆十三年一月,长安,皇宫新殿前的银杏树下。
这里以前是兴庆殿,当年刚登基的李承乾将这里改成了新殿,李世民对儿子的这个行为,多少还是有些不满的。
长孙无忌正拄着拐杖而来,他远远就见到了坐在银杏树下的父子,尤其是当今陛下,一双眼睛与长孙皇太后当年一模一样。
李承乾看着手中的书信道:“松赞干布在临走前,还在咸阳桥上买了一碗关中的新丰酒喝,还付了三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