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第562章 早论国本
作品:《娘娘驾到:华妃重生》 第562章 早论国本
允礼在马场中挑了许久,没有挑中一匹,却一直在对着身后跟着的叶澜依没话找话。
“皇兄说这次进贡了一些好马,让本王挑了骑。
可是本王看了这半日,竟没有一匹入眼的。
性子倒是都挺烈的样子,模样还差点儿。”
叶澜依跟在他身后,不卑不亢道。
“不知王爷喜欢什么样的?在奴婢看来,这马场中的马,
都是顶好的。顶好的模样,顶好的性子。想来是王爷眼光实在是高。
若王爷实在没有看得上眼的,那就请王爷先回罢。
等有了更好的,王爷再来挑也不迟。”
允礼被叶澜依的话噎了一下,这驯马女的性子与她方才所驯那枣红马儿倒是相似。
允礼也不矫情,只说自己改日再来,就回了王府。
阿晋不明白,自家王爷没有挑到喜欢的马,还被一个小小驯马女给呛了,竟也不急,还一路笑眯眯的样子。
他摸摸脑袋,不懂,只是紧紧跟上就是了。
年羹尧看着手中密信,那是鸽子送来的,信中说皇上已经起疑,要他不着痕迹的好起来。
于是胤禛刚携妃嫔搬进圆明园,就听人禀报,说年羹尧翻墙想逃出年府回边疆去找他的“父亲”,结果不小心摔了下去,磕到了脑袋。
胤禛忧心忡忡,立刻派了太医院几位太医去了年府,还传下口谕,一定要治好年羹尧的伤。
年世兰依旧住在清凉殿,那儿是圆明园中最清凉的所在。
四阿哥已经十岁了,早就不能再与年世兰住在一处,但不耽误他时常去清凉殿,看望自己才六岁的妹妹温仪公主。
年世兰看着四阿哥带着温仪公主在院中玩闹,嘴角翘起一抹笑意,那笑看着慈爱无比。
上一世,这样温馨幸福的场景她可是连想都不敢想。
外面太监高声道。
“皇上驾到~!”
年世兰才慢慢悠悠站起身来,招手唤玩闹的儿女近前,与自己一起迎着从轿辇上下来的胤禛而去。
“臣妾给皇上请安,皇上万安~”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万岁万岁万万岁!”
年世兰行礼的同时,四阿哥已经拉着温仪公主双双跪了下去,又异口同声请了安。
胤禛看着娘仨,心中欢喜了不少。
“快起来罢。朕今日无事,过来瞧瞧你们。
没想到你们都在。弘历今日功课都做完了?”
刚站起来的四阿哥见胤禛问话,立刻又跪了下去,恭恭敬敬道。
“回皇阿玛问话,儿臣今日功课俱已完结,
只是老师所讲还有一两处不甚明白之处,
正好皇阿玛来,老师日日告诉儿臣,
皇阿玛读书最为用功,不如请教了皇阿玛。
还请皇阿玛不吝赐教。”
胤禛见四阿哥这一本正经的样子,忽然怀念起从前那个软糯如团子的小人儿腻在自己怀里的时候。
他叫起四阿哥来,伸出双手想试试抱抱四阿哥,却是有心无力。
四阿哥心中涌上一阵酸涩,皇阿玛明明还年轻。
他退后两步,拱手道。
“儿臣近日吃胖了些,皇阿玛恐要费些力气了。不如等皇阿玛龙体康健了,再将儿臣抱起。”
胤禛笑着摇摇头,摸摸四阿哥的脑袋。
“好,那就等朕康复了,再来抱你。至于你所说功课一事,
还是等明日由老师给你解答吧。朕今日不问你的功课,
你好不容易来看一趟你额娘,何苦这般扫兴。”
四阿哥小脸上绽开笑容,喜滋滋告退,领着温仪公主去一边玩了。
年世兰上前搀起胤禛的胳膊,与他进殿去了。
“臣妾听说,钦天监预测今夏暑气闷热,
皇上早早就带咱们进园子来住,
刚好皇上也养养身子,臣妾这些日子可担心坏了。”
胤禛坐了下来,笑道。
“要世兰担心,是朕不好。不过朕这些日子用了张仙人进奉的仙丹,
自觉比前些时日好多了。温太医为朕请脉,也说朕的身子强健了起来。
孩子们还小,朕为了你与孩子们,也要尽快好起来才是。”
年世兰亲自从颂芝手中接过茶来,先是吹了吹,又轻抿了一下,试了试水温,才递到胤禛手中。
“这茶晾的刚好,是皇上素日喜欢的千岛玉叶茶,皇上润润口吧。”
胤禛笑着接过茶,喝了一大口,又将杯子递回给年世兰。
“朕病了这些日子,世兰倒是温婉了许多,
从前你可从不会给朕试茶温,朕倒宁愿一直这么病着。”
年世兰忍不住白了胤禛一眼,将杯子重重放回颂芝端着的盘子中,胤禛没喝完的茶水便洒在了托盘上。
“皇上能不能不诨说了?您是想吓死臣妾?
您知不知道臣妾这些日子打理后宫有多难?
臣妾只盼着您现在立时三刻就好了,如从前一样,
步履轻盈,龙体康健!臣妾的所有都要依靠您!”
胤禛见年世兰动气,赶紧拉了她的手在手心。
“好好好,朕再不诨说了。整个宫中也就只有你敢这样对朕说话了。”
他顿了顿,接着道。
“不过你说到宫中事多,朕倒也有一为难事与你商议。”
年世兰轻轻将手抽了出来,拽了帕子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泪,才瓮声瓮气道。
“臣妾未必能为皇上解忧,但很愿意听一听。”
胤禛道。
“今日早朝,有大臣进言,说朕膝下仅有三阿哥与四阿哥两子,
为江山社稷思量,该及早立嗣才是,不知世兰作何想?”
年世兰听闻此言,柳眉都竖了起来。
“说这话的人,就该当庭打死也不为过!皇上春秋鼎盛,
怎得就早早的论起国本来了!再说了,无论是弘时还是弘历,
都还年纪小,不成气候,难当东宫之责。”
胤禛眼珠子不错的盯着年世兰,说道。
“朕今年四十有余,原本应是壮年的,但朕忽染卒中之症,
又久久不愈。朝中之人难免杞人忧天,想些江山社稷之事。
先帝儿子多,早早立了太子,也是早早让太子成为众兄弟的靶子。
朕担心,无论是立长还是立贤,都会惹另一方不快。
朕所经历的事,不想让朕的儿子们再经历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