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从上到下有哪个环节是不要用电的?

作品:《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474章 从上到下有哪个环节是不要用电的?
    充满中世纪装潢的书房陷入难言的沉默,麦克福尔盯着壁炉台上方悬挂着的奥斯本男爵一世肖像一言不发。
    在来之前,打死他也想不到奥斯本男爵会开出这样的条件。
    如此容易做到,又无法答应的条件。
    麦克福尔张了张口,“当时用小红书羞辱你的是麦克唐纳,我们可以要求他一个人做这件事。
    所有上议院议员这个条件过于苛刻了。”
    奥斯本男爵摇头道:“不,这个条件再简单不过了。
    写一篇读后感而已,如果连如此简单的条件都不肯答应,我又如何能够相信这一次英格兰下定了决定要向东看呢?
    如果你们连小红书里的思想都不了解,我们在后续和华国的合作中,你们又如何能够充分理解我的思考逻辑呢?
    如果这点小小的条件都不答应,面对未来和华国交好的新局面,我们又要如何说明底层的傲慢白人呢?
    他们现在对印度裔移民所做的一切,未尝不会在不遥远的未来把敌视目标转为华裔。
    到那个时候,英格兰敌视华裔却和华国交好,这能说服华国方面吗?
    用小红书上的一句话说叫,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从奥斯本男爵对小红书言论的信手拈来,麦克福尔男爵感到震惊:“你还真看啊?”心想,难怪这么恨麦克唐纳,最大的羞辱就是把事实说出来。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利剑。
    不过转念又觉得高兴,正所谓了解是达成合作的前提,奥斯本男爵对华国越了解,未来奥斯本男爵代表英格兰和华国谈合作就会越顺利。
    亲华得先知华。
    奥斯本男爵表现出来的知华水平在麦克福尔男爵看来,已经要远超欧洲其他政客了。
    “当然,所以我回伦敦可以,先决条件就是答应我的要求。
    麦克福尔男爵,在你来之前挪威主权基金已经向我发来邀请函,邀请我出任他们负责华国业务的副总裁,如果一周时间里伦敦方面没有答应我的条件,那么我将接受这份邀请。
    另外我知道上议院的议员们担心什么,我能退让的唯一条件就是:他们写的读后感不要求盖家族印章。”
    麦克福尔也没有再劝,至于挪威主权基金一事,他压根不怀疑奥斯本男爵在说谎。
    因为在华国平地起惊雷之后的当下,奥斯本男爵的身份确实具备这样的价值,过去他也一直兼任了贝莱德基金顾问一职,所以去金融圈属于是水到渠成。
    “好,我不保证上议院的议员们会答应。”麦克福尔男爵起身离开。
    男爵站在奥斯本男爵庄园门口,回过头去看了眼奥斯本男爵书房的位置,扭头后脸上写满了失落。
    他很清楚奥斯本要什么,也同样清楚这个条件上议院的男爵们很难答应。
    下议院的议员可能会答应,因为他们是官僚。
    上议院的议员们可不会,他们是贵族。
    和官僚比起来,贵族们想要说服可太难了。官僚更注重实际的利益和政治的权衡。骨子里留着傲慢和保守血液的贵族可不会这么容易妥协。
    奥斯本男爵要的是什么,出口气是表象,实质是要大家给他一份投名状。
    不盖家族印章压根不关键,没盖章的投名状那也是投名状啊。
    伦敦5月的天空被厚重铅幕所笼罩,沉闷让人几近窒息,就像麦克福尔男爵此时的心情。
    这可是投名状啊。
    “让我们欢迎奥斯本男爵,整个英格兰最有先见之明的男人!”安德鲁·尼尔很高兴,最近发生的事情不仅证明了奥斯本男爵有眼光,同样证明了他本人也很有眼光。
    前面有提到,奥斯本男爵在第四频道担任一档政治脱口秀节目的常驻嘉宾,这档节目就是《安德鲁·尼尔秀》。
    安德鲁·尼尔又是何许人也,他是老牌记者,早在1983年的时候就担任了泰晤士报的主编,一直当了十余年之久,后来主持了一系列的新闻类节目。
    辉煌的履历导致尼尔在英格兰的新闻类节目中有着极强的影响力。
    要知道不待见奥斯本男爵的可不止唐宁街10号那帮人,媒体界的人同样不待见奥斯本男爵。
    因为他在当财政大臣期间,亲手操办了bbc电视牌照费协议,该协议规定bbc要为75岁以上人士承担电视牌照费,根据《卫报》的测算,这将意味着bbc损失近20%的收入。
    后来鲍里斯在唐宁街10号的时候极力想安排奥斯本男爵去bbc当董事长,但最后没能成行,和bbc电视牌照费协议有很大关系。
    作为大英帝国这样一艘腐朽不堪的船的舵手,你只要想做事想改变,就一定会动到一些蛋糕,动到一些人的利益,进而得罪一些人。
    奥斯本的仇敌遍布政界和媒体界,本质上就是过去动到太多人利益。
    也就《安德鲁·脱口秀》从bbc旗下的节目跳到第四频道来了,不然哪怕有安德鲁的死保,奥斯本男爵也无法继续担任常驻嘉宾。
    巧合中的巧合在于,奥斯本让bbc收入减少,bbc收入减少得削减预算,削减预算把《安德鲁·尼尔秀》给砍掉,《安德鲁·尼尔秀》跑去第四频道,奥斯本成为《安德鲁·尼尔秀》常驻嘉宾。
    这是一种循环。
    倒不是说这个位置有多少油水,而是不希望他有继续面对公众发声的机会,你要发声可以,去录制播客吧,想怎么发声就怎么发。
    但像广播、电视这样的老牌传媒平台就别想了,在英格兰这样的老旧派国家里,这些渠道非常重要。
    安德鲁死保下,奥斯本才得以继续留在伦敦,能有自己的一小块自留之地。
    “尼尔,如果说我是整个英格兰最有先见之明的男人的话,那么你就是英格兰第二有先见之明的男人。”奥斯本男爵调侃道。
    你能顶住压力收留我在这里呆下来,换其他人来可未必能做到。
    “好了,玩笑就此打住,我们来看这两天的爆炸性新闻,华国方面在5月5日,也就是卡尔·马克思210周年诞辰的这一天,宣布实现了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验证,并且在5月5日当天晚上在光甲航天的微信公众号上开通了可控核聚变体验馆的预约。该新闻就像十二级地震一样,对全世界产生了剧烈而又直接的影响。首先在霓虹方面,霓虹方面宣布加入阿美利肯学术联盟的行为是文部科学省大臣的独走行为,要对文部科学大臣的行为进行严厉追查。
    根据朝日新闻最新突发消息,5月6日晚凌晨文部科学省大臣阿部俊子在千代田区的家中自杀身亡,并留下遗书一封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
    在高丽方面,高丽方面在5月6日凌晨做的最新民调显示,对现任总统李在明的支持率超过60%,达到他就任后的新高,一扫过去高丽半岛突发状况的阴霾。
    布鲁塞尔方面,欧洲议会一致通过了不加入阿美利肯主导的自由学术联盟决议.”
    一长串的新闻简报结束后,安德鲁问:“男爵,我们都知道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科幻作品中的存在,一直以来因为好像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而被大家所忽视。
    这些年外界在科技领域关注的焦点都是人工智能和商业航天,少有人把目光集中在可控核聚变上。
    但毫无疑问,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后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更加直接,也更加强烈。
    光是无限廉价能源这一点,就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奥斯本男爵,你能基于你对该技术的了解,以及你对华国的了解来简单谈谈吗?”
    上节目之前都要做准备的。
    而且和5月5日比起来,现在消息起码发酵了两轮,各方都拿到了差不多的数据。奥斯本男爵显得成竹在胸,准备格外充分。
    “我想先谈一下,自从华国常温超导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后,所有科学家都知道,可控核聚变实现的时间会大幅度提前。
    因为常温超导技术就像是加速器一样。
    只是科学家无法预估时间,原本要多少年,现在要多少年,学术界和工业界都无法预计。
    尤其在加上了莱特这个变量之后,就更无法预计了。”
    奥斯本男爵没有明说的是,阿美利肯主导的舆论在让全世界故意忽视这件事,故意忽视常温超导对可控核聚变的帮助。
    “过去大家一直认为要五十年,有了常温超导可能也要二十年。
    和已经给我们生活带来改变的人工智能、商业航天比起来,它确实要更遥远。
    而这次华国实现的技术突破概念又不一样。
    首先,它肯定还没有到可以大规模商用的地步。
    q值大于30很了不起,这意味着核聚变发电的成本将控制在0.3元每度,而华国的光伏发电成本是0.2元每度。
    从经济效益上,它当前的成本要比光伏更高。
    所以它目前离大规模商用还有距离。
    甚至是不小的距离。
    因为0.3元是理论成本,这个成本不是实际成本,而光伏发电的是实际成本。
    就它持续时间300秒,放了多少电华国方面没有提,但根据我的了解,他们一共放电的总能量是43750千瓦时,按照每户家庭日均用电10千瓦时来算,单次放电能够满足4375户家庭的单日用电需求。
    也就是说300秒放电,满足4000户家庭。
    但它的聚变反应哪怕是在300秒内保证电力输出平稳,不是以瞬时脉冲的形势,它对配套的设备要求都是很高的,需要有对应的超导故障电流限制器和固态变压器。
    所以它的实际成本一定会大于0.3元,加上安全性、稳定性、并入电网的改造等等一系列工作,华国还需要时间,它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当然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对华国来说三五年应该够了。
    三五年时间,我们就能看到来自华国的具备充分优势的核聚变发电站了。
    得益于常温超导材料的存在,整个托卡马克装置可以非常小,可能体积还没有一个篮球场大,而它的发电成本和传统核电相似,但建造成本可能只有传统核电站的一百分之一,甚至更低。
    这将彻底改变现在的能源网络局势。
    而这只是来着华国的第一代核聚变发电站,第二代的话,随着q值的增大、发电时间的提高,发电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在十年内有可能降低到0.001元以内,也就相当于不要钱。
    这还是建立在华国愿意输出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前提下,要是华国不愿意输出该装置,那么华国在制造业的优势,将是其他国家再也无法比拟的。”
    奥斯本的回答既专业又通俗易懂,对英格兰人来说,这个难度刚刚好。
    但还是有点晦涩,大家不太明白意义何在。
    “我还是不太明白,能源只是一部分,它能够让其他国家的制造业都无法和华国竞争吗?”尼尔森问。
    奥斯本男爵点头道:“没错。
    能源确实只是一部分,可是工业的上下游所有材料的成本都包含能源。
    它不是单一优势,它是复合优势,好比我们要造一台机器人,机器人是不是由零部件组成,我组装机器人的时候要用到各种自动化设备,组装它,这里需要用电。
    同时零部件的打造也要用电,甚至零部件最基本的原料,金属的开采和冶炼同样要用到能源。
    如果只是考虑机器人组装的耗电,可能华国的成本优势是10%,但我们把上游零部件和更上游的材料成本全部加在一起的话,成本优势可能能来到50%。
    而如果考虑到现在电池技术的发展,电驱动的船舶越来越多,矿产航运的成本同样会降低。采矿用到的电驱动设备越来越多,成本也会降低。
    从上游开采、运输到冶炼、锻造,再到零部件成型、组装,整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用到电,也就是能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