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不约而同
作品:《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132章 不约而同
兴庆宫。
李隆基此刻正在对着李瑛大发雷霆。
只听李隆基怒斥道:“元妃去世不过五日,你便在府中高歌宴饮,寻欢作乐,简直毫无仁孝之心!你就不能向你三弟和十八弟学一学!”
最近这两年,李隆基只要抓住李瑛的一点小问题,就会大加斥责,同时说他不如李亨和李琩。
但李隆基越是这样骂,李瑛就越反感李亨和李琩,同时也越能感受李隆基越来越讨厌他,他要是再不动手,就只有等着被废了。
李瑛的心中怒火燃烧,但完全没有表现出来,只道:“儿臣知错,儿臣这就回去思过。”
“回去吧!”李隆基不耐烦道。
“是。”李瑛给李隆基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李隆基望着李瑛出门,大袖一甩,回后宫找到江采萍。
江采萍恭敬的给李隆基行礼,见李隆基余怒未消,扶李隆基坐下,替李隆基揉着肩,道:“圣人为何如此生气?”
李隆基道:“都是太子不成器,他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江采萍道:“想必太子做了二十多年,心里憋屈。”
“伱说什么?”李隆基猛然站起身来。
江采萍吓了一跳,连忙跪地,道:“臣妾胡言乱语,臣妾该死!”
李隆基望着江采萍,沉默会儿,突然转怒为笑,重新坐下,道:“这话也只有你敢说,起来吧。”
“是。”江采萍起身。
李隆基道:“不过你虽然是朕的宠妃,说话也要有根据,不可胡说。”
江采萍委屈道:“臣妾并非胡说,太子他们在外面乱说臣妾的坏话,凭空污蔑臣妾的清白,若不是……若不是心里憋屈,又怎会如此拿臣妾撒气。”
江采萍这话,是在解释,她入宫前和李亨有感情,都是李瑛造的谣,而李瑛之所以这样造谣,实则是针对李隆基。
李隆基没有理会江采萍这话,而是反问道:“你以妙龄之身,服侍朕甲之人,心里是否也有不快?”
“臣妾万没有此想。”江采萍连忙否认,再次给李隆基捏肩,轻声道:“圣人英明神武,英雄无敌,臣妾未见圣人之面,便对圣人心驰神往,见了圣人之面,更是难以自持。能服侍圣人,是臣妾几世的福分。”
这话无论真假,李隆基听了都相当受用,加之江采萍在他耳边吐气如兰,弄得他心里发痒。
于是,李隆基便不顾其他,转身握住江采萍的手,道:“朕自见了你,也是难以自持。”
说着,就褪去了江采萍的衣裳,与江采萍热烈鼓掌。
一番云雨后,李隆基感叹道:“朕与阿兄情谊深厚,如今元妃去世,朕原本想禁娱几日,可你实在太过诱人。”
江采萍道:“圣人若要表达哀思,让元妃葬礼隆重些就是了。”
“不错。”李隆基认同江采萍的说法,道:“朕要给元妃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虎贲甲卒,另外朕还要亲祭。”
江采萍附和道:“圣人仁慈,如此宁王必定会感恩于心。”
李隆基一笑,抚着江采萍光滑的躯体,道:“对了,近日宫中有盗贼,你知道吗?”
李隆基突然话锋一转。
江采萍疑惑道:“臣妾并未听闻。”李隆基叹了口气,道:“长安的治安越来越差,也不知道龙武军、金吾卫干什么吃的,竟然能让盗贼闯入朕的宫里,你在宫中千万小心。”
江采萍听到这话,脑海里忽然灵光一闪。
她现在如此讨好李隆基,就是希望可以帮助李亨,让李亨有朝一日当上皇帝,而要当皇帝,首先就要当太子。
所以,她现在最迫切的事,是废掉太子,如今机会似乎就在眼前。
李隆基余光留意着江采萍的眼神,见江采萍目光流传,若有所思,不由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心想:“该给的机会,朕都给你们了,如何行事,就看你们的选择。”
想着,又再一次和江采萍进行深入交流。
……
……
……
另一边,李瑛回到府邸,气得暴跳如雷。
“你们说,元氏是李琩的养母,和武惠妃关系极好,她死了,我不应该高兴吗?”李瑛愤愤不平。
李琚附和道:“不错,当初武惠妃生了李琩,是元氏自己请命,要求养育李琩,而且还亲自给李琩喂奶!她这不是谄媚讨好,又是什么?”
李瑛道:“我敬她长辈,为她戴孝,回来喝个酒听个曲,还要被父皇责备,看来父皇是真的容不下我了。”
李琚皮笑肉不笑的道:“父皇难不成是想二哥像宁王一样,把本该属于自己的皇位,让出去?”
一旁的李瑶看着愤怒的李瑛和李琚,笑了笑,道:“二哥,八弟,不要被愤怒所左右,如今对于我们可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李瑛闻言,冷静下来,沉思片刻,道:“现在李琩也回来了,所有重要人物,都在长安,这确实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李琚对李琩一直都很不屑,道:“李琩虽然是节度使,但是只要我们功成,他也不足为惧。”
“并非如此。”李瑛摇头,“我们行事,即便是成了,也只能如太宗行事,万不可学元凶刘劭。”
李瑛此话的意思,是说学李世民逼宫杀弟,但不杀父,而不是学南朝宋刘义隆的儿子刘劭,杀了父亲,引得天下讨伐。
李琚道:“如太宗行事,李琩又能怎样?”
李瑛道:“李琩颇通军事,父皇活着,若是秘密给他什么消息,让他进京清君侧,到时他振臂一呼,我们会很麻烦。”
李瑛说了明面上的理由,他还有一个暗地里的理由,便是杀了李琩,正好抢杨玉环。
不过这个理由,他现在自然不能说出来。
李琚听了李瑛的话,道:“二哥这么说也有些道理,我们下一步如何行事?”
李瑛没有回答,而是看向李瑶。
李瑶道:“父皇和大伯感情深厚,元妃去世,父皇必会前去祭之,若能伏兵,或有机会。”
李瑛道:“还有他策吗?”
“也有。”李瑶点头,“元妃去世,所有的焦点都在宁王府,若我们能带兵入宫,方为上策,不过,需要谋划周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