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辽晋之战
作品:《历史直播:从秦始皇开始》 第147章 辽晋之战
【随着后晋向东边分派军队前去支援,位于元城、南乐一带的契丹军也开始了动作。
二月初三,耶律德光派出了大批军队南下而去,在戚城(河南濮阳)北面包围了后晋先锋指挥使石公霸;随后,原本正在林下休息,听闻消息前来援助的高行周、符彦卿以及他们率领的北面行营军前军也被契丹军包围。
此次进行包围的契丹军人数众多,起码与被包围的石公霸、高行周、符彦卿三人所率兵马相比,是数倍有余,因而包围重重,后晋一方难以脱困。
于是,高行周和符彦卿两人趁乱让人突出重围,将战况向景延广汇报,并希望景延广能够及时派兵增援此地。
但景延广并没有派兵支援,而是依旧稳坐城池,称要把情况汇报给石重贵,因为军队的前进行止都要由石重贵来决定——而其他地方的军队,因为景延广要求各部严守自己阵地,不得随意行动,所以也不能前来支援。
所以,一时之间,包围圈内只有高行周三人自己奋力作战,力求能够多坚持一段时间,并祈祷景延广能够即刻上报,石重贵能够迅速派兵支援。
最后,收到消息的石重贵亲自率兵赶来,才让契丹军队退去,解了这一次围困。】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哼笑一声:“朕仿佛记得,之前在出兵澶州的时候,石重贵还是让景延广负责各项军队事务,六师进退,都凭他调动吗?”怎么如今派兵支援身陷重围的己方军队,就需要上报石重贵才能决定了?
是景延广与这几人有什么龃龉,想要借此来试着坑他们一笔;还是觉得当时各部镇守一地,没有多余兵力调动、若要调动需要担负责任,而他并不像承担?
亦或者,这个调动六师的权力,石重贵真的重新收回到了自己手上,景延广不过是担着一个名头罢了?
在场大臣们互相对视几眼,没有对皇帝的话做出什么反馈,左右皇帝说出这句话也不是想要听他们的回答。
他们可没有忘记,这个景延广当初是拥立石重贵登基的核心角色——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随后的景延广就因功自诩、居功自傲,肆意妄为……这是他们的陛下最讨厌的。而按照常理推测,那个后晋的石重贵应当也不喜欢这样的臣子。
那这其中,是否有什么政治斗争,就不好说了。
毕竟,这件事,没有能够及时支援,最后讨论原因肯定是因为景延广——若当真是他掌握这份权力而不去救援,那正好是一个大的把柄。
【这边的战斗结束了,东边马家口的战斗也即将结束。
李守贞等人带兵万人到达了马家口,此时契丹军正在渡河,并且已经有渡过河的士卒在黄河东岸构筑了壁垒,用骑兵挡在外围,以防后晋军队的攻击。
双方交战良久,奋力搏击,最终李守贞带兵击溃了东岸的契丹军队,缴获战马八百匹,俘虏将领七十八人、士卒五百人,东岸的其余契丹军四散而逃。
至此,耶律德光从马家口渡过黄河联络杨光远并南下的计划失败。】
契丹,天显二年。
看到此处,耶律阿保机颇为遗憾,虽然此次南下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呈现,但在他看来已经很明显了,这次南下并不能够消灭后晋。
“可惜了。”他叹道,契丹日渐发展,后晋内部又有杨光远作为内应,石重贵本人又是登基不久,这样的好机会……
述律平同样惋惜,但她觉得后晋的矛盾不会就此消弭,因而耶律德光还有机会:“此次固然我契丹有所损耗,但后晋同样损失不小。”毕竟战场不是在契丹,而是在后晋的土地上,这是天然的负面影响。
“况且,此时能有一个杨光远想要反叛后晋,日后难道不会有旁人?后晋可不是铁板一块的。”她对后晋的政治局势下了一个肯定的结论,那就是迟早又会有人生出小心思,而石重贵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应对。
耶耶律阿保机点头,他也赞同这样的判断。同时,他还有些庆幸,还好中原自己一团乱,没有太多的能力对契丹伸手。毕竟,契丹内部也算不上和谐,老贵族们还不是很想放弃原本的权力。
【既然计划失败,耶律德光决定率兵埋伏在顿丘故城(河南清丰县),假装抛弃掉了原本驻扎的元城。但埋伏多日,后晋军队都一直呆在城内不曾外出,此时又有大暴雨降下,耶律德光觉得没有什么机会了,不如暂且班师。
而赵延寿却觉得还可以打一场,于是提议主动进攻。反正后晋军队一直屯兵城内,沿着黄河布置营栅,不敢主动出击,那不如我们来,“若率大兵直抵澶渊,据其桥梁,晋必可取”。
耶律德光采纳了他的建议,开始着手准备主动进攻。
此时,后晋大军主力驻扎在澶州,而先锋军由高行周带领,驻扎在戚城。
三月初一,赵延寿、赵延昭率领数万骑兵从后晋军队的西面进攻,耶律德光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从东面发动攻击,双方一直战到日暮时分;
此时,耶律德光又改变阵势,带着精锐骑兵从中冲击后晋的中军,并往返冲阵。
面对耶律德光的骑兵冲阵,石重贵率领亲军充当后阵,并将军队阵型改为了偃月形状,亲自稳定后晋军队的阵脚,避免被骑兵的高强度冲击冲垮。】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看着契丹军队的阵势,颇有些向往:“契丹的骑兵数量当真充沛……”虽然经过发展,他大唐的骑兵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谁会嫌骑兵数量多呢!
看看这契丹,兵分两路,赵延寿这一拨数万人是骑兵,耶律德光这边亲率的还是骑兵,这样的数量……加上先前黄河马家口那边,后晋光是俘虏南岸的契丹军队就缴获了八百匹战马。
这是多么庞大的骑兵,这是多么充足的战马!
该说不愧是游牧民族起家吗?这骑兵和战马就是多得让人不能不羡慕。
至于说耶律德光率领骑兵冲阵,这就是骑兵的基础操作,他当年带兵征战的时候,也是多次率领精锐骑兵冲击敌阵——只不过,很多时候,冲阵要能够抓住时机,而时机有时候是需要经过多次引导布置才能出现的。当年他又是屯兵不动,又是持续包围,又是左右调兵,为的不就是让敌军出现自己想要的那个时机吗?
而且,抓住时机,也不代表能够立刻冲垮敌阵,还需要捕捉对方阵势的薄弱点所在——冲破薄弱点后,还要己方部队能够迅速跟进,不然单单冲破敌阵,也不能阻挡后续敌军的再次收拢。
【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这时,又有人给耶律德光分忧解难。
这名间谍向耶律德光透露了一个和后晋军队布防相关的消息:东面的后晋军队人数比较少,而且那边的营栅也不牢固,松松垮垮,正是后晋薄弱点所在,也是进攻的大好目标。
耶律德光对这份消息欣然采纳,他很快就率领着精锐骑兵来到了后晋军队的东面侧翼,果不其然,这一块的防守力度颇为松散,契丹军队一来,很快就四散溃逃,连石重贵都和亲军一同败逃。
耶律德光率兵追上后晋的军队,大败之。
随后,一千多名在河堤之间修筑水寨的后晋军队的旗帜尖端露在外面,被契丹军队看见,担心这是后晋伏兵的耶律德光暂且收了收契丹军队的追击力度。此后后晋的将领李守超率兵主动向契丹军队出击,暂且止住了后晋军队的溃逃。
见此,耶律德光逐渐退兵,收兵北去。】
(辽晋战争这对于后晋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是啊为了抵御辽国随时可能出现的进攻,后晋不得不将大量兵力囤积在边境之上,这对于一个刚刚建立不久的政权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后晋在南方还面临着南唐等政权的威胁,这些政权中有些和契丹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很有可能对后晋发起联合进攻,这让后晋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再次坚定了自己加强对外情报工作的想法——情报工作多重要啊!特别是像大宋这样,并没有能够彻底统一天下、稳坐江山的王朝。
要想能够稳固统治,并且更进一步,那必须要加强对辽国情报的搜集,从而获知合适的出兵时间、地点,以及各类能够被策反的关键人物。
不说别的,你看耶律德光这次南下,他辽国布置的或者策反的后晋中人给了他多大的帮助!
就连后来的几次对后晋战争,乃至最终成功消灭后晋的过程,都少不了耶律德光对后晋各个关键人物的把控,以及在后晋的间谍帮助。
虽然后晋自己内部确实各种拉跨,但这不能否认耶律德光情报工作的出色。
最起码,赵匡胤是不想再看到自己的大宋出现一个像天幕中赵光义那样,看到一个敌国“孤儿寡母”就觉得对方衰弱、无力抵抗的皇帝了!那真真是丢他这个太祖的脸。
【随后,耶律德光率主力班师回朝,留赵延昭守在贝州,将俘获的民户迁到契丹境内,又让赵延寿押后,在贝州、冀州、深州寻找机会攻城略地。
四月十一,耶律德光回师,驻扎在南京。
契丹和后晋暂且步入了休战阶段,期间双方没有大规模战争,但边境各地的战斗并没有停止。
至于杨光远,在耶律德光退兵后,石重贵便派李守贞和符彦卿讨伐他。青州被困多日,杨光远的长子杨承勋带着几个兄弟一同把杨光远囚禁,杀掉了他的亲信,开城投降,最后杨光远被李守贞所杀。】
看到此,不少人都感到心神大悦、有种看到了故事终局的感觉——杨光远可算是死了!
这倒不是他们把自己代入了石重贵,事实上,代入石重贵的人很少。他们感到如此快意,则是因为将杨光远定位到了背叛者的位置,背叛者,怎么能够好好地活着呢?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温和地对李承乾道:“高明,你觉得,这辽太宗会什么时候开启第二次战争?”
是的,耶律德光会开启第二次战争,这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事情,除非契丹内部突然发生什么重大的变故,比如他自己驾崩,否则他一定会南下。
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南下了。
李承乾暗自算了算时间,又和大唐以及突厥用兵情况对照了对照,估量道:“辽太宗是四月十一回到契丹的南京的,若是没有意外,再次南下应该就在这一年内……契丹自己也要生产发展,上一次就是年底,第二次南下应当也是在年底。”
李世民点点头,又问:“你觉得,后晋存在什么问题?”
李承乾没什么犹豫,很快道:“儿臣怀疑,他们的粮草物资能否支撑他们长期与契丹征战。”后晋的国库,够用吗?是否会出现为了支撑战斗而搜刮百姓的事情?再一个,目前来看,倘若发生战争,基本都是耶律德光南下,将战场放在后晋的领土上,后晋能支撑得起这样的损伤吗?
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的这一怀疑没有否认,而是继续看着他,等他还有没有什么想法。
李承乾说完这一句,又道:“还有他们内部人心不齐。”他顿了顿,“不只是将领能否坚决作战、是否有人怀有二心的问题,还有,就是如果石重贵命令各地征集粮草,是不是会有人趁机压迫百姓、充实自己的府库?”
这并不是无的放矢,看天幕以来,不乏有这样的事情,特别是在后晋这样一个内部有着不少混乱的国家。而这样的事情要是严重一些、时间长一些,恐怕不用契丹成功攻克,后晋内部就会爆发动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