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第189章

作品:《四合院:开局就截胡

    第189章
    这方面李治国就不太清楚了,他缺乏农村生活经验。
    “不是随便吃,跟城里的定量一样,分了级的,按年龄和劳动力分了八个等级,每户都有登记。
    我家在队里那食堂有两百多人吃饭,每家打了饭菜,在带回家分了吃。
    细粮少,吃的是灰面,粗粮棒子面多,搭着吃……”
    捡娃倒是挺清楚的,他前阵子回乡下相亲了,就是没相中那黑脸女孩。
    “挺好的。”
    李治国大概清楚了,其实到现在京城周边的农村还好,因为不是主要的征粮地,真正困难的是明年和后年。
    随即他又问了下光树的情况,这是京茹的二哥,去年大炼钢,被动员去了石景山的钢铁厂当临时工。
    聊了一阵,捡娃和光军就去厨房忙活了,至于食材,李治国提前让何大清准备了,让这俩舅子带回来的,关起门来够吃一顿丰盛的。
    “三叔,下午我就把京茹带回去,定量学费什么的,你就别管了,我养着她。”
    李治国点了支烟,没发出去。
    因为老丈人和三叔都是抽的旱烟,自己裹的烟叶子,这玩意便宜,一包半香烟就能换一斤旱烟。
    “哎!听姑爷的。”
    三叔打前年开始就没出学费了,他得攒钱给俩儿子娶媳妇,至于女儿,跟着姑爷过就挺好的。
    “姐夫,你要带我回去了啊。”
    京茹就在门口转悠呢,听到这话赶忙跑了进来。
    “带你回去过苦日子的,等开学后,学校里可没有细粮卖,只有杂合面。”
    初中实际上之前有好几种主食的,大米饭、白面、棒子面窝头、以及学生自带的灰面馍、高粱黑馍等。
    但现在细粮紧张,就改成了杂合面、窝头和自带粮。
    等到了高中就要好不少,因为定量提高了。大学生就更好了,所以还是得多读书。
    反过来,如今小学只有窝头,连杂合面都没有,小学生定量低。
    “姐夫,我不怕过苦日子。”小京茹就想回去,跟姐夫一块过。
    “哎,这话姐夫爱听。”
    李治国笑了笑,回去就让京茹带着关响吃粗粮,他和秦淮茹躲着吃细粮,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啊!
    “开饭了。”
    “姐夫,吃饭啦。”
    院里人多,一趟就把饭菜拿到了北屋客厅里,摆了两张桌子。
    李治国理所当然的坐在上首,不分方位,以面对大门为准,如果是四合院北屋,就是坐北朝南。
    “都开吃吧,虽然现在是灾年,但往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他说了句片汤话,就动筷子了,没特别好的菜,就红烧肉、酸菜鱼,炒猪肝,以及鸡蛋羹,算是荤菜,另外有两个素菜。
    主食有白面和杂合面,白面少,紧着孩子吃。
    酒还是有的,公社也在酿酒,用红薯或是高粱,早年也有村民自己偷偷酿酒,拿到城里换粮票。
    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大伙都吃美了,外面别人都吃不饱饭,哪敢这么吃肉。
    饭后,李治国抱着小儿子,玩了好一阵。
    秦淮茹在给大儿子收拾东西,京茹也把包装好了。
    秦母找过来说:“女婿,等梅梅生了,让她妈到城里来照顾坐月子。”
    “妈,这不好吧,那可您的孙子?”
    李治国之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他毕竟是女婿。
    “孙子咋了,梅梅又没上班,自己能带孩子。”
    秦母还是想跟着女婿过日子,会疼人啊,而且女婿之前就说过给她养老。
    再说,她俩儿子都在城里,有了孙子又不是见不着。
    “行,您就在这边带着朝阳。到时候我安排朝阳在这边读幼儿园。”
    李治国倒是能带小儿子回去,但问题在于,岳母跟着回去,他家就有两个没有口粮的,时间久了,用膝盖想也知道他从哪儿偷偷搞了粮食。
    而且还不能用老丈人家当借口,农村村民家里没粮食了。
    所以就把小儿子留在这边,他呢,抓住青春的尾巴,在过点清闲日子。
    “对了,妈,这是下个月的生活费,甭管在不在院里,都得拿,多的你自个儿攒着。”
    他说着就给拿了三十块钱,别小看了,一年就是三百六,有些家庭全家就这点收入。
    “哎!”秦母一脸乐呵,但回头就板着脸给女儿返了十块钱。
    “妈,你就带着朝阳,一个月不了二十吧。”
    秦淮茹算了算,老妈这些年都存了不少钱了。
    “不了我给关响和朝阳攒着。”
    秦母板着脸走了,女儿一年从她这儿赚一百二了,还不知足啊。
    秦淮茹也不恼,知道老妈的德行,她把十块钱收好,给儿子攒着娶媳妇。
    “朝阳,你留在这儿要听话啊,过几天爸爸来看你。”
    李治国没啥离别的忧愁,带孩子多累啊。
    “爸爸。”小朝阳却是舍不得,想跟着走,最后被一颗给骗去后院玩了。
    “爸、三叔,我们就先走了啊。”
    “路上慢点。”
    回去时,秦淮茹就没办法骑车了,多了京茹和关响,载不了。
    还得是李治国来,有一把子力气,一辆自行车,四个人,安全返回四合院,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哎哟,你们这就回来啊,关响,乡下好玩吧!”
    阎埠贵也在前院编竹筐,他昨天跟贾东旭一道去砍的竹子。
    “三大爷好,我没去乡下啊。”
    小关响打小就不缺吃穿,也有零钱,没受过苦,不仅没学会老爹那一套算计,连撒谎都不会。
    李治国见此,岔开话题,“三大爷,我跟东旭约了去左家庄,他跟你说了吧。”
    “说了,明儿就去?我们仨都没上班。”
    阎埠贵顿了下又说:“今儿中午幸好你没去老刘家,说好的酒席,哎,就一个荤菜,我就动了一筷子,没了。”
    “不是吧,我二大爷这么抠门?”
    李治国让秦淮茹带着俩孩子先回去,他留下来聊几句。
    “那不可,桌上就一道红烧肉,一个炒鸡蛋,还有三个素菜就打发了,主食也不够,每人不到俩杂合面。
    算是咱们院里这么些年,办得最差劲的酒席了。”
    阎埠贵是给了随礼的,全家就他一个人去吃酒,也能理解。
    灾年嘛,物资短缺,可他就吃了一个杂合面,一块红烧肉,两筷子鸡蛋,亏大发了。
    “这就不地道了啊!”
    李治国摇头,看在二大妈瘦了一大圈的份上,他也没法多说什么,有钱也买不到物资。
    “对了,解成呢,在家吗?”
    “在家的,解成,快出来,你哥来了。”
    阎埠贵连忙叫喊起来,心想着,等解成以后娶媳妇,那酒席他也照着老刘家来办,不能吃亏,大不了单独请李治国,就不怕坏小子闹了。
    “哥,啥事啊,是不是我那工作有信了。”
    阎解成那叫一个急啊,拖鞋只穿了一只就跑出来了。
    李治国点头,说:“让你爹准备一份礼物,过会送到我家来,我明天转交给街道干部,下个月你的工作就能定下来,进厂当工人。”
    “哎呀,太好了,哥,啥厂子啊。”
    阎解成激动得差点晕了,在家躺了一年多,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阎埠贵忙说:“李治国,真有准信了啊,可我昨天去跑了一趟街道,那边还说不知道要等到啥时候去了。”
    “三大爷,你去问当然不行了。
    准备礼物吧,别少了红包。当初光齐的工作就是我办的,不然他能进轧钢厂?”
    李治国也就想小薅一把,薅别人没啥成就感,但是薅到阎埠贵,他能乐好一阵,棋逢对手,知音难寻。
    “啊!刘光齐进轧钢厂原来是你帮的忙。”
    阎埠贵懵了,真不知道这事啊。阎解成更激动了,又问:“哥,我也能进轧钢厂吗?”
    “这倒不是。”
    李治国摇头,说:“是另外一个厂子,待遇可不差,就在东直门外边,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我这得保密,你们也别说出去,名额紧张。”
    “谢谢哥。”
    阎解成脑海中已经想着到时候领着工资,就大吃大喝,跟贾东旭一样,偷偷出去下馆子。
    阎埠贵脑海中已经想着,每月给大儿子留三块钱应该够了吧,其余工资都上交到他这儿攒着,终于熬出头了。
    “得,就这样吧,东西准备好送我家来。”
    李治国说完就溜了,可惜,就薅到一个。
    这事吧,他就是不提,过阵子街道也会安排岗位,阎解成是初中毕业,已经等了一年多,街道怎么都会安排的。
    他要是提到新厂,阎埠贵也会反应过来,高手过招,要特别小心。
    “爸,快去买礼物吧,还有红包。”阎解成催促着,他躺不下去了。
    “对对,要赶紧准备。”阎埠贵也急,白养了儿子十几年,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等等,李治国没说红包要多少啊。”
    “爸,要不你去问问我哥?”
    “不能问,你哥会坑人啊,我偷偷去问问你二大爷,照着刘光齐那次的标准送。解成啊,这些事你还要多学着点。”
    阎埠贵等了一会,才去了后院老刘家。
    “老刘,当初光齐岗位那事,你给李治国送了多少钱的红包……”
    刘海中愣了一下,正要回答,没想媳妇抢着说:“送了六十,还有两瓶好酒,一篮子带壳生。”
    “这么多啊!”阎埠贵有点懵,他以为最多二十呢。
    “多啥啊,要不了几个月就攒回来了。”
    二大妈没当回事,把好东西给李治国,她乐意。
    阎埠贵忧心忡忡的走了,这下要大出血了,家里现金不够,还得跑一趟银行。
    刘海中不解,“媳妇,不是五十吗,你咋还加了十块?”
    “这个老阎平时多抠搜,来吃个酒,还偷偷拿了两个杂合面走,害得咱亲家喝完酒都没主食吃。”
    二大妈正不乐意呢,还不得小坑一把。
    ……
    没到傍晚,阎埠贵把就东西送来了,也是一个篮子,里边装着一瓶酱油,还有一串干蘑菇,一小袋木耳。
    “不是,三大爷,你就拿这个考验干部?”
    李治国把干蘑菇提了出来,如果没记错,这还是许大茂下乡放电影回来送给阎埠贵的。
    “三大爷,还有你这送酱油算怎么回事?”
    阎埠贵老脸一红,说:“我手里没酒票了,倒腾给了别人。这红包还是有的。”
    李治国接过红包,担心被坑,直接拆开看了,居然有六十块钱。
    “三大爷,没想到你平时抠门,送钱还是挺大方的啊,行吧,回去等消息,下个月就会有准信。”
    “你办事我放……”
    阎埠贵看着坏小子忽然把钱一卷就放到了上衣口袋里,这不可能吧。
    他只好装着好心提醒了一句,“李治国,那个,要不我帮你把钱装回去,要送红包的啊。”
    “对对,得装红包里。”
    李治国只好把钱又塞到红包里,这多此一举了啊,过会还得拆出来。
    “哎,那我走了啊!”
    阎埠贵把酱油和木耳从篮子里拿出来放桌上,没忘把菜篮子提回去,路上,他越琢磨越觉得不太对劲。
    好像有种被算计的感觉,可又好像没被坑吧,当初刘光齐找工作也送礼了。
    “淮茹,来一下。京茹,你也来一下,别带关响。”
    李治国把儿子保护得挺好,儿子得走正道,别学他这么老实。
    “来了。”姐妹俩赶忙从隔壁屋过来,刚三大爷来了,她们避嫌了。
    “把门关上。”
    李治国说了一句,这才又把红包拿了出来,笑着说:“刚三大爷送的,见者有份,淮茹你拿五十去。
    京茹你拿十块钱,过会给关响分一块钱,别都了,攒着交学费买文具。”
    “谢谢姐夫。”秦京茹拿到十块钱,别提多高兴了。
    秦淮茹也高兴的拿到五十,却忍不住说:“京茹交学费买文具,也不了九块钱啊。”
    “剩下的当零钱了。”李治国摆摆手,不想聊这个了。
    秦淮茹只好让妹妹先过去了,又说:“治国,三大爷干嘛给你送钱啊,这还有酱油,蘑菇?”
    “就阎解成的工作的事,你别管,也别拿出去说事。对了,吃饭的事你跟京茹说好了吗?”
    李治国叮嘱了一番,问起了自家的大事。
    “说了,过会吃饭,她哄着关响一起吃粗粮,咱们在偷偷吃细粮。治国,要不还是让关响吃细粮吧,我吃粗粮。”
    秦淮茹心疼儿子了,宁肯自己挨饿,也不亏待孩子。
    李治国直接就说:“慈母多败儿,这事没得商量,你也不看看小学食堂中午都吃啥。”
    “哦,那听你的。”
    秦淮茹见男人要发火,不敢再提了,把钱放好后就去做饭,等炒素菜的时候多放了点荤油,不能让儿子少了营养。
    “关响,快回来吃饭了。”秦京茹在中院连廊那儿叫喊起来。
    “这就回来。”小关响应了一声,就对旁边的小伙伴说:“棒梗,我得回去吃饭了。”
    “关响,你回吧,改天再给你看我的纸。”
    棒梗刚在吹嘘攒了很多纸,别提多得意了。
    等小关响跑回家,见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爸爸妈妈都含笑看着他,就是笑得有点奇怪。
    “洗手了吗,这就跑回来了。”秦淮茹说着就拿了脸盆,里边已经准备好了清水。
    “妈,你做啥好吃的了。”
    小关响一边洗手,一边往桌上瞧,冒着热气呢,闻着也香。
    “有茄子和莴笋。”
    秦淮茹已经挑好的菜买了,现在日子困难,每人每天只有半斤蔬菜的供应量,在菜场需要用到《居民购物证》。
    不过她家还好,她中午吃食堂,节省了蔬菜。
    “哦,妈妈,有肉吃吗?”
    小关响已经洗好手了,看了看,真就俩蔬菜啊。
    “没肉,现在猪肉多紧张,有菜吃就不错了。”
    李治国摇头,儿子打小没受过苦啊。
    京城这边的蔬菜供应其实挺单调的,各地都一样,种类少,冬天无非就是白菜、萝卜、土豆这老三样。
    春天吃菠菜和圆白菜,夏秋要丰富很多,有茄子、扁豆、莴笋、西红柿、辣椒、冬瓜和黄瓜。
    就是今年因为大旱收成不好,茄子只有寻常的三分之一大小。
    要说老京城人爱吃,并且最贵的,韭菜反倒排第一。
    “哦!”小关响不说啥了,习惯性的伸手往小簸箕里拿白面,然后就愣住了。
    “妈,咋没白面啊!”
    秦淮茹有些为难说:“关响,现在外边大旱,河里水都干枯了,粮食收成不好,买不到白面了,以后咱家就吃窝头。”
    说是窝头,她还是往里边加了不少白面,这是二和面了,比真正的窝头要软和很多。
    “可是妈妈,中午在姥姥那儿才吃了白面啊,姥姥那厨房里边有好多白面呢。
    我和弟弟天天都吃白面,我还看到爸爸送白面给姥姥。”
    小关响双手比划着,见到那边三进大院厨房里的储粮缸了。
    秦淮茹愣住了,这该怎么跟儿子解释?
    “咳咳……儿子,那些白面要留着应急的,也是姥姥家的。那啥,咱们家现在主要是吃棒子面窝头。
    等你读小学了,中午食堂也只卖窝头,你要提前适应。”
    李治国有点懵,虽然他没传授儿子算计不到才受穷的家训,儿子也不会撒谎,可是这脑子好使啊,逻辑清晰,竟然不容易骗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