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良缘 第67节

作品:《正良缘

    他道:“现在是夏天,其实还不够干净,您等到冬天再来看,到时候水少了,这水会更干净的。”
    见顾君若不信,他低头就要喝,“您不信,我喝给您看。”
    顾君若吓了一跳,连忙拦住他,“这水不能随便喝,我怀疑瘟疫就是从这后湾的水来的。”
    “我问了好几个最先发病的人,他们都曾在这里喝过水,前几个月发洪水,这水必定很脏,怎么能说喝就喝?”
    “可现在水都干净了,”三土不能理解,“我祖父说,脏东西都沉到河底了,不打紧的。”
    顾君若脸色却更难看,“也就是说,从前被淹死的鸡鸭鱼猪,甚至是人,都沉到了水中?”
    “不不不,这些都捞起来了,”三土道:“两月前新县令有命令,让我们把这些东西都捞起来埋了,不然会生瘟疫的,当时我们村就把东西都捞起来了,我是说其他脏东西都沉到了河底,我爹说了,那些东西不要紧,这水是流动的,一直从上游下来,随便喝。”
    顾君若眯着眼睛朝上游看去,轻轻地嗅了嗅后问,“你们有没有闻到什么味道?”
    小婵几个也跟着吸了吸鼻子,摇头,“没有呀。”
    顾君若皱眉,“我似乎闻到了水中有一股腐臭味。”
    李什长道:“夫人是不是因为听了三土的话想多了,我等什么都没闻到啊。”
    顾君若仔细地嗅了嗅,摇头道:“不对,就是有味道,顺着河流上下找一找,看可有什么异常。”
    陈坚特意来赵家村,不可能什么都不做,而赵家村突生瘟疫,如果真的和这条河有关……
    顾君若在询问赵大奇时心里就有猜测了。
    她让李什长和小北去找几根长一些的棍子来,自己也拿了一根后道:“都找一找,特别是水草茂盛的地方,一定要仔细找。”
    李什长无奈,只能接过木棍,“那先找上游吧,一会儿我们要回去时再看看下游。”
    顾君若也偏向于找上游。
    新
    第一百零六章 源头3
    顾君若用棍子拍打着水草,将它们压下后看里面藏着的东西,别说,看着清澈的河水,水中的水草里却是什么东西都有。
    他们才往上搜了一小段,就用木棍从水草中勾起好几件衣裳,两个包袱,两个木桶和三个木盆。
    都是坏的,缺口子或破了大洞的。
    别说从未见过的顾君若,就是三土都很惊奇,不断的发出惊呼声,“呀,原来水草里藏了这么多东西。”
    他很有兴致的要去解包袱,想看看里面都有什么好东西,却被顾君若拦住,没让他上手,而是让李什长用刀挑开包袱,没发现有什么异常,她让小北拽住想要去捡包袱里衣裳的三土,“走吧,继续找。”
    三土恋恋不舍的道:“那包袱里的衣裳看着还都能穿。”
    顾君若:“都泡了那么长时间的污水,脏兮兮的,穿了生病怎么办?把可能生病吃药的钱省下来,回头买新衣裳去。”
    三土皱了皱鼻子道:“我阿娘要是和夫人一样想就好了。”
    顾君若忍不住笑起来,指着前方一个拐弯处道:“只要今天能找到那里,回头我送你一套新衣裳。”
    三土一听,兴奋起来,也找了一根长棍子去撩拨水草,“夫人,我帮您一起找!”
    三土年纪虽不大,但手上力气却不小,他玩这个也很在行,几乎没怎么使力就能把水草拨开,能让人看到水草里的景象。
    看到水草里看不清的东西,顾君若就让李什长用棍子勾过来检查。
    三土念着顾君若许诺的新衣裳,对水草中勾出来的东西不那么有好奇心了,一个人拿着棍子走在最前面,时不时的惊呼,“这里也有东西,哇,这里也有……”
    顾君若走在他身侧,也跟着拿着一棍棍子拨一拨水草,查他拨不到的角落。
    三土欢快的走在前面,渐渐和顾君若拉开了距离,他看到前方茂密的水草向四面胡乱的偏着,就知道那里面有大东西,棍子就啪啪啪的略过面前的水草,直奔那个大口子去。
    他兴奋的拨开,正要大声告诉大家他又发现了大东西,一眼看清那趴在水中的东西,忍不住惊叫一声,丢掉手上的棍子,转身就跑。
    他一头扎进顾君若怀里,浑身发抖,他知道夫人是贵人,想要离开,但这会儿脑子里全是那黑乎乎的人头和浮在水面上的手,他抖着嘴唇抱紧了顾君若。
    顾君若被他吓了一跳,见他瑟瑟发抖,便安抚的拍了拍他的后背,问道:“怎么了?”
    三土颤抖着去指木棍掉落的地方,“有,有人……”
    正要上前看的小婵吓了一跳,就停下脚步,李什长和小北大步走来,用木棍拨开水草……
    顾君若也看到了趴在水面上的尸体,脸色微白,她怀抱三土侧过身去,不让他再看到尸体。
    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他安定一些就让他站到一边,“你别怕,我们都在这里呢,你就盯着那棵树看,我们不让伱转头,你就别转头。”
    顾君若指的是侧边的一棵树,这样三土目光一偏就能看到他们,却又不会看到尸体。
    三土现在已经被安抚下来,不那么怕了,连忙转过身去。
    李什长和小北将尸体拉了过来,等将尸体放到案上,别说小北,李什长都有些想吐。
    被拉上的尸体已经看不清本来面目,面目膨胀,眼球凸出,嘴唇肿大且外翻,舌头还微微伸出来,整个人都泛着绿色和巨大的臭味。
    顾君若腹中翻滚,用手帕捂住口鼻才暂时没吐出来。
    李什长上前检查,才要碰到尸体,顾君若突然想起来,“等一等,不要轻易动他。”
    一说话,难闻的气味就争先恐后的扑进口鼻,顾君若一恶心,转头想吐,小北离得更近,也吐了,小婵脸色发白的扶着顾君若,想上前又不敢上前。
    顾君若脸色发青道:“将口鼻掩好,不要用手去接触,小北,你回去叫人,把殓尸的东西带来,我们把尸体带回去。”
    她现在怀疑赵家村的瘟疫就是从这尸体里来
    的。
    李什长也有此怀疑,对敌国的人,他们从不啻于最大的恶意去揣摩。
    李什长挡在顾君若和尸体之间,“还请夫人退后等待。”
    他身强体壮,可顾君若却是千金之躯,她要是有个万一,韩牧还不得撕了他?
    小北也觉得顾君若的安全最重要,给小婵使了一个眼色,把她和三土带远了些,小北这才拔腿往村子跑去。
    等村子的人赶来,天都快要黑了。
    天色已不适合验尸,他们只能拿油布将尸体包起来放在担架上往回抬,顾君若牵着三土落在后面,对神色疲惫的里正道:“村里最近可有走失的人?或者有丢失的尸体?”
    “没有,”里正连忙道:“离开村子的人也都是去了亲戚家,看那死尸已有一段时间,肯定不是他们。村里病死的人都焚烧了,每一具尸体都是我儿子和他们家人一起看着烧的,不会有错。”
    他脸色难看道:“而且我们村偶尔还会取用河里的水,怎敢往河中抛尸呢?”
    顾君若目光越发幽深,“嗯”了一声后道:“派人盯住村口,从现在开始,若无我的同意,不许离开村子。”
    里正应下,心中发沉的跟着顾君若回去。
    因为怀疑这具尸体是瘟疫之源,顾君若和里正都不敢将他带到村民们生活的区域中,最后在村子边沿找了一间房舍。
    其主人也生病了,里正便让他们一家分开住到村里去,病的和病人们住在一起,还健康的和村子里的人家挤一挤,把里面的东西一搬就可以陈放尸体。
    里正答应了他,等这件事过去,要给他们一家在村南,靠近村口的位置拨一块地,到时候村子里的人会帮着他一起建一间新房。
    他家这破烂房子,放了尸体,风水就不好了,他们说什么也不愿意住了。
    这下好了,不仅放这具尸体的地方找到了,放病死村民们的地方也找到了。
    这本书不定时更新
    (本章完)
    第一百零七章 怀疑
    顾君若用帕子绑住口鼻,又用布包住了手,这才和李什长一起点着一盏灯进去看这具尸体。
    里正虽然不乐意,但还是颤颤巍巍的跟着进去了,当然,他不是一个人,他让他儿子回村里去叫赵三元过来。
    三土小声的和顾君若道:“夫人,三爷爷可厉害了,就是会拿针扎人,可疼了。”
    顾君若闻言冲他笑了笑,“你也很厉害,今天多亏了你才能找到尸体,你快回家去休息吧,等村子的病治好了,我带你进县城。”
    三土心一定,整个人都发亮了,连连点头后跑了,兴奋到没看到他祖父抬起来的手,也就没搭理他祖父,直接自己跑回家了。
    里正默默地看着他消失的背影,觉得家里的孩子需要紧一紧皮了。
    赵三元是个健壮的中年人,脸有点黑,还有些严肃,本应是个精神的人,这会儿却憔悴得很。
    里正对他很客气,将他请到屋里,里正不想进去的,但顾君若都进去了,他不好不进。
    他也学着顾君若,找了几块布将头脸都包起来,就露出一双眼睛,瓮声瓮气的和赵三元介绍道:“这是县令夫人。”
    “顾夫人,这是我们村里的大夫,验尸只能找他了。”
    顾君若点了点头,和赵三元道:“这是我们从河里捞起来的尸体,你看一看。”
    尸体在水里浸泡了很长一段时间,已经出现巨人观,不仅不好看,味道也……难以言喻,顾君若第二次看还是忍不住脸色发白。
    顾君若问俩人:“认识吗?”
    赵三元仔细打量尸体的脸,片刻后摇头,“不认识。”
    然后扫了一眼尸体上的衣服,在鞋子处停顿了一下后道:“他好像不是我们这边的人。”
    “哦?”
    赵三元指着他脚上的鞋子道:“虽然我们这一片区域曾经为一国,一县,相交甚密,但村和村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我们这里虽有菏泽,却不会把鞋底做这么高,只有下面河对岸的齐国人会把鞋底做这么高。”
    顾君若伸手接过鞋子
    ,她掰了掰,发现这里的鞋子和中原的还不一样,鞋底不仅高,还很硬。
    赵三元拿过一把小刀,当着她的面将鞋底挑开,然后交给她。
    顾君若这才看到里面有木片,她愣了一下,在鞋底里缝进木片,这是她没有想到的。
    赵三元道:“木片可以隔绝水,在雨水多的时候不至于湿鞋,不过从这便可知他家境尚可,因为穷人家里不会去费这个心,雨天大家都是穿草鞋或是光脚。”
    顾君若放下鞋子,颔首道:“不知先生能不能查出他的死因,还有死亡的大概时间。”
    赵三元应下,“但我不是仵作,我只能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