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第241章 上报
作品:《红楼大当家》 正月十八,一早天气就不好,阴沉沉的,到了中午已然飘起了雪。
好在贾珍选的路都是近两年才重新修整过的官道,路边村庄、镇子等较多,沈柠被车外呼啸的风声吵醒时,车队已经驶离大道,转到不远的乡道。
“祖母,前面就有村子,我们寻地方暂住。”
蓉哥儿骑马走在沈柠的窗前,“您放心,一切有我和父亲。”
贾家共有二十房,京城八房,这些年繁衍下来,族人渐多,铁槛寺那里也几乎没空过了。
停灵铁槛寺三年是常规操作,正常大家都是六年一回乡。
身为长房长孙,贾蓉去年三月还曾跟着父亲到铁槛寺为两家扶灵回乡的族人送行。
那时候,他们走的是水路。
如今……
如果不是祖父身份不同,皇上又有旨意,正常也会停铁槛寺三年的。
但走陆路,只凭贾家往南跑了这么多趟,贾蓉也早就知道,遇到天公不作美,在一个地方,耽搁一个月也是有的。
“知道了,不是给你们做了口罩吗?赶紧把口罩戴上。”
她的车里有固定的炭炉,外面也早用两层油毡布蒙了防水,再加上厚褥子、厚被子,沈柠是一点也没被冻着。
但掀开车帘,冷风马上就灌了进来。
车里的热气瞬间变无。
沈柠忙放了车帘,“天冷,你也别硬撑,赶紧回你的车上去。”
“诶,我知道的。”
贾蓉大力点头。
但事实上,他心疼父亲去年在祖父去时也受了伤,这一会其实是他在外面做主导。
至于口罩……
焦大爷说,当初他跟太爷打到前朝泰宁卫的时候,遭遇一月大雪,那日子就别提多难了。
如今他又不用打仗,就是骑个马,走个路,又有什么难的?
虽然知道自己大体会走文官之路,但是蓉哥儿还是有意的锻炼自己的筋骨。
骑马太冷了,就溜后面,下马跑一会,跑累了再骑马歇一会。
蓉哥儿觉得自己这样挺好。
车队很快进了村庄。
前面接洽的管事已经用银子开道,租下了村长家的屋子,人家一家都搬到了亲戚那里。
沈柠下车的时候,晓东早已抱着她的被褥铺好了床。
富贵人家就是这点好,哪怕出门,生活质量上也不会降低多少。
“太太,李大娘熬的姜茶,您喝一碗。”
“都有了吗?”
“都有的。”
天冷,他们带的姜极多,还在路上时,李大娘就熬了许多,给骑马在外的府卫和镖师。
“您这个是不加的。”
晓南其实不明白,她们太太干啥不喝加的姜茶。
加的多好喝啊!
“嗯!”
沈柠点点头。
不加的姜茶味道是真的不咋样,但是吧,天太冷,不喝病了咋整?
人好好的时候,是想不到生病时的痛苦。
这时代随便一点病,可能就是生和死。
沈柠怕死,又操心这个年纪得预防尿病,就只能喝不加的。
她咕嘟咕嘟几口喝完姜茶,“今天大家都辛苦了,告诉管事,从村里多买些鸡蛋,回头一人一个给加餐。”
“是!”
在府里鸡蛋是常备的。
晓南不觉得什么,但是威武镖局的十个镖师,就觉得很难得了。
他们以前走镖,是自己吃自己的。
运气不好,饿一天也是常有的事。
但现在,主家在吃素,他们这些人倒吃得比主家还好。
“太太,您要捏一捏吗?”
晓西净了手过来,“我今天又跟吴大夫学了点。”
“是吗?”
沈柠鼓励上进的孩子,“那就来吧!”
坐马车,确实挺累的。
晓西的力气本就比常人大,又习了武,刚一按上肩头,沈柠就忙道:“轻点,再轻点。”
不管是原身,还是她自己都是常人,可受不住她的大力气。
“这样,这样行吗?”
晓西在不停的收力道,终于,沈柠觉得可以了,“嗯嗯,现在可以了。”
半晌后,沈柠趴在炕上,全身都被招呼了一遍。
这日子……,别说,是真的好。
她在这边享受终极按摩,荣国府这边,贾母的脸色却阴沉至极。
此时,她的屋子里丫鬟们全都避了出去,倒是贾赦、贾敏、贾玟、贾琏、贾珠五人都在。
“三丫头,你去看了那人,确定是你二姐贾雯?”
“……是!”
这也是贾玟没想到的。
她一直以为二姐早就死了,谁想是被那什么贝勒爷掳走,还跟人家生了三个孩子。
这简直……
“不过,家里有她的死讯,我……”
贾玟深知这位姐姐将会给贾家带来什么,“我并不曾认她,真要有个什么,就说长得相像吧!”
她们姐妹因是庶女,并不像四妹妹贾敏那样四处行走,认识交好的人多。
“那些金人……居心不良。”
贾玟心情很复杂。
二姐姐其实不该活着。
被仇人掳走,白天没本事,晚上睡熟了,也没本事杀人吗?
“……赦儿,你怎么说?”
贾母对贾玟的回答很满意,转头问她的大儿子。
这个家,如今是大儿子的。
“这恐怕不是我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
贾赦转了转手上的扳指,“他们既然把她带来了,那肯定是想啃点东西回去。”
谁能想有一天,他要面临这样艰难的抉择?
都是他妹妹,他希望她们每个人都好。
但是金人的贝勒……,就另当别论了。
祖父和东府的伯祖父以及父亲、伯父都跟金人打过,他们身上的伤,都是金人所赐。
贾赦还记得祖父去世前的那两年,整日呼痛,常常痛的睡不着,最后瘦的皮包骨。
曾经多么高大的人啊,等到父亲抱着把他放进棺材的时候,缩了好多好多。
“母亲,我已让林之孝快马加鞭去追珍儿和大嫂了。”
一人智短,二人智长。
“他们此时离京应该不远,现在我们先拖着。”
“如此……也好!”
贾母叹了一口气,“那些金人不是冲着我们一家来的。”
是冲着整个贾家来的。这一个不好……
贾家好不容易在皇帝这里翻的身,马上就又要被翻转了。
“琏儿,如今你做什么都当小心些。”
“……孙儿知道。”
贾琏点头,他犹豫了一下下,道:“祖母、父亲、三姑姑、四姑姑,这事吧,既然我们知道他们把二姑姑带了来,是一定要拖我们贾家下水的,那……我们还不如先跟皇上主动坦白。”
什么?
一直垂目不语的贾敏猛的抬眼,“你想如何坦白?”
“当年二姑姑的死讯是沈阳卫那边给我们的。”
贾琏道:“如今她又没死,还在金人那里生了三个孩子,我们家确实完全不知道。那些金人想借她,逼我们贾家做什么,我贾家上下绝不可能答应。
但反过来,皇上有可能需要借我们贾家,拉拢那边的几个人。”
贾母:“……”
贾赦:“……”
两个人的表情都甚吃惊。
这还是他们家嘻嘻哈哈,文不成武不就的琏二吗?
“珠儿,你怎么说?”
贾敏给了贾琏一个笑脸后,转向一直没吭声的大侄子。
“侄儿觉得二弟说的很对。”
贾珠朝弟弟露了个特别好的笑容,“东府那边大伯娘知道了这事,十有八九,也是要我们贾家主动跟皇上坦白。”
这是大伯娘常干的。
“罗刹人打过来,那些金人抵不住,我们不帮的话,他们为了活下来,十有八九会投降。”
贾珠道:“皇上和大人们,肯定不希望他们太早投降。”
大昭还没做好准备。
“相助是肯定的,但如何相助……,得皇上和大人们拿主意。我们贾家……既然被动被扯到了其中,那就早点跟皇上坦白,也免得金人记恨太爷和祖父等人当年的仇,要拉着我们贾家死。”
宁、荣二公是实打实的军功。
把金人赶出中原,并且杀到人家的老家……
和他们记恨金人一样,贾珠相信金人也记恨他们。
要不然生了三个孩子的二姑姑,何以会在此时被拉过来?
那些人想要利用贾家,也未必没有把他们贾家一族按死的想法。
反正如果他有机会,那肯定是要按死仇家的。
这是敬大伯说过的,将来他到了官场,不出手则罢,出了手,就绝对不能留手。
啪啪~~
啪啪啪~~~~
贾敏给两个侄子鼓掌,眼中尽是欣赏,“就按照你们想的去做吧!”
父亲若在,一定会很欣慰。
“离天黑还有一会,你们兄弟就一起进宫吧!”
现在?
贾琏和贾珠对视一眼,齐齐起身行礼,“是!”
兄弟两个又一齐看了一眼祖母和父亲(伯父),确定他们的脑子可能还没跟上节奏,又迟疑了一下下。
“妹妹说的对。”
贾玟也道:“此事越早进宫,于我们越有利。”
这?
贾赦心跳猛的加快,忙摆手道:“快去快去。”
“去吧!”
贾母也紧张起来。
“大哥也一起!”
贾敏想到什么,又加一句,“你可以不说话,但是一定要一起。”
于是,顶着大雪,两兄弟就跟着贾赦一起进宫了。
皇帝这两天累且兴奋着。
闻听贾赦带着儿子、侄子前来求见,心中疑惑的很。
“皇上!”
刘安把他知道的说出来,“求援的金人使团,有人联系了贾家人。”
什么?
皇帝的眉头蹙了起来,起身一边往御书房去,一边问道:“贾家和金人之间的仇大着了,知道他们联系贾家人,是要做什么吗?”
宁、荣二公于国有功。
他们的儿子贾代化和贾代善同样。
在这一点上,皇帝相信贾家不会干什么投敌叛国之事。
“是使团中唯一的女子。”
金人使团进京,皇上让他盯着呢。
刘安盯的很紧,“那个人往贾家送了一封信,然后贾家的三姑奶奶贾玟就在后门处见了一会,我们的人当时不好靠的太近,不知她们所谈为何,但是两个人的眼睛最后都有些红,那贾玟似乎还很愤怒。”
“唔,做的不错!”
皇帝挺满意的,“就去听听他们说什么吧!”
虽然可能只是私人小事,但这一家三口……,能在此时过来,他还是愿意见一见的。
没一会,御书房里,皇帝看着贾雯送到贾家的书信和信物,半晌没说话。
贾赦额头冒汗。
贾琏和贾珠在后老老实实跪着。
“贾赦,你确定她就是当年报了死讯的贾雯?”
“是!”
贾赦不敢抹汗,只能道:“我家三妹妹亲自出去看了,回来很是伤心,二妹妹……”
刚说了二妹妹,他就后悔了。
贾雯都投了金人,给金人生孩子了,祖宗不会认她了。
“贾雯被掳,贪生怕死,给对方生了孩子,就算是不得已,如今这般回来,还第一时间找到家里,怕是金人居心不良。”
这是来的路上,侄儿贾珠千交待万交待的。
身为大家长,皇上只怕是要问他。
“所以我家三妹妹很生气,她为了自己的性命,为了那三个……三个孩子,就不顾大昭,不顾祖宗家人,已不配为我贾家女。”
“……所以,你们报上来,是觉着金人会利用她,对你们贾家不利?”
皇上的目光闪了闪,问了一个他想关心的事。
“不不!”
贾赦有一滴汗落到了地板上,“是我们兄妹子侄一起商量后觉得,或许我们借着她,可以反算一把金人。”
“噢?”
皇帝的眼中染了一点笑意,“你们兄弟子侄有事,常在一起商量事吗?”
贾家的团结,在如今的京城勋贵家里甚少。
树大分枝,为了一点子权利、银子,彼此算计的多着了。
皇帝记得,一年前这位赦大将军还被其母赶在马厩旁住。
荣禧堂被她喜欢的二儿子住着。
没想到,短短一年工夫,就被沈夫人三下五除二的,弄成这样。
“是!”
贾赦不敢撒谎,“以前主要做主的是东府大嫂子和侄儿,如今他们不在家,臣虽快马加鞭让人去报信了,可远水解不了近渴。我家侄儿珍儿曾说,他有什么不懂的,都会朝皇上您讨主意,所以,臣……臣就来了。”
“唔~”
皇帝点头,“甚好!”说到这里,他又想到了什么,“你们来的时候,知道的人多吗?”
“臣~”
贾赦偷偷往侄儿和儿子那里看了一眼,“臣等是从后门出的,坐的也是管事的马车。”(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