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第243章 函宇通地纬

作品:《红楼大当家

    第243章 函宇通~地纬
    这种我搞不好,就交给皇帝的方式,让董孝全不知道说啥好。
    曾经的贾家不这样啊!
    宁、荣二公且不说了,贾代化、贾代善都是文武双全之辈,是太上皇搞不定,他们冲锋陷阵在前,到了贾敬那也没得说,小小年纪就被他爹扔在京营,一边读书,一边替他处理京营各种事务。
    太子那边有什么为难事,也会扔给他,他要搞不好,就会启用召唤大法,用他爹用他叔以及各方世叔,他爹他叔和世叔们不灵光,他还能召唤岳父,借他岳父召唤各方文臣、学子。
    曾经,还没考到官的他都被召唤过一次。
    考到了官,进了翰林院,更被拉壮丁多次。
    没想到……
    董孝全在心里悄悄叹了一口气。
    皇上对如今的贾家,看着是很满意的。
    这样……也好!
    被皇上拉着一起琢磨怎么借贾雯算计金人的董孝全出宫的时候,看到那一溜烟跑了的管事马车,心头一动,转头就又往宫里去了。
    皇帝还在御书房。
    他还有好多折子要批呢。
    想要打金人,把他们抢去的地盘再弄回来,首先大昭的内部得政通人和。
    还有琉球被倭国烦得不像样子,几番递交国书,请求大昭驻军。
    这事兵部也在商议之列。
    可惜去年大昭才经了一场大的战事,如今罗刹国又来势汹汹,再加上南边未稳……
    皇帝只觉千头万绪。
    他不是不想大发神威,一举把该打的地方都打下来,奈何穷兵黩武伤的只会是大昭的国力和百姓。
    饭——他得一口一口的吃。
    “皇上,董大人又回来了。”
    刘安有些怕董孝全。
    那老小子火起来,当初连太上皇都得退一退,更不要说他们皇上了。
    “啊?又回来了?”
    皇帝愣了一下,“那就宣吧!”
    不宣也不行啊!
    皇帝认命的放下笔。
    “皇上!”
    董孝全大踏步的进来,才要行礼呼声万岁就被皇帝摆手免了,“虚礼就免了,有什么事赶紧说。”
    “皇上,荣国公贾代善不是无智之人,您说,他怎么会把女儿许到沈阳那边?”
    嗯?
    皇帝的眉头蹙了蹙。
    “他前面的三个女婿里,武飞槐是唯一的南方人,其在沈阳卫并无根基,而金人曾在沈阳建国,肯定会死盯着那里,您说,您若是荣国公,会把女儿许在那边吗?”
    这?
    虽然蓝家一大家子也死的挺惨的,但那是贾政和王子腾不做人。
    武飞槐……
    “皇上,还有贾雯和贾玟的名字。”
    董孝全道:“两个的读音如此相近,臣总感觉不太对,所以臣申请查阅荣国公贾代善给太上皇的秘折。”
    其实这事问太上皇最好了。
    可惜太上皇早已不认识人。
    “准!”
    皇帝明白董大人的意思,迅速道:“刘全,马上按董大人所言,把荣国公贾代善给太上皇的折子都搬来。”
    “是!”
    刘全急匆匆的去了。
    于是没多大一会,才回国子监读书的贾珠又被借调到进宫,查祖父当年写给太上皇的折子,从里面找金人、沈阳卫等字眼。
    反正这活董孝全是不会自己干的。
    身为顺天府府尹,他的事也好多。
    贾珠和几个同学努力的翻。
    在贾家,他读书算不错了,但在国子监……,只能算还不错,离天才还有好一段距离。
    以前这种借调到宫中的活,根本没他的事。
    今天他完全是借了自家祖父的光。
    贾珠很认真的找。
    突然,他很佩服的学弟吕永瑞一下子站了起来,“找到了。”
    他的脸上又是兴奋又是震惊。
    吕永瑞看了一眼贾珠,神情又微微怪异了起来,“荣国公早已考虑到,会有今日之事。”
    什么?
    贾珠的脸一下子就僵住了。
    他看着那个应该是秘折的折子,一时不知道是不是该求着看一下。
    “贾兄请看,我们一会给皇上送去。”
    他们常被叫进宫,不是翻查什么资料就是誊写什么资料。
    去年快过年的时候,还被叫进宫,替皇上写给各勋贵以及各大人的勉励和赏赐等言。
    那时候大家都是相互帮忙的。
    如今贾珠被叫过来……
    显然皇帝是不瞒他的。
    吕永瑞也佩服荣国公的深谋远虑,把折子直接递了过去。
    “多谢!”
    贾珠接过这书,不过不看还好,一看……
    他的脸色却渐渐发白。
    原来,原来他的三个姑姑远嫁边疆,都是别有深意。
    尤其二姑姑所嫁之沈阳。
    “……他日二女若与金人王族同归,可启当年所伏之暗线,分而化之,逐个击破!”
    贾珠已经翻过祖父不少折子了。
    祖父深忧鞑靼和金人。
    尤其是后者。
    曾经的蒙元入关,到后来的金人入关,走的是同一条路子。
    甚至金人比蒙元更加的残暴凶狠。
    金人在人数上比蒙元少,想在中原站稳脚跟,只会杀杀杀。
    杀的人头滚滚,杀的所有人胆寒……
    虽然后来又被他们打出去了,但是见识过中原的世界,祖父认为他们只会更加的向往。
    有机会一定会再次联合没落下来的蒙元鞑靼,在大昭虚弱的时候出手。
    就好像他们对付前明一样。
    所以祖父早早的未雨绸缪,甚至不惜搭上三个姑姑的幸福。
    贾珠的手抖了起来。
    他们家……无人知道啊!
    还是说知道的都……
    想到去年才死的敬大伯,贾珠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
    “走吧!”
    吕永瑞拍了拍他的肩头,“交给皇上。”
    其实他想说,既然令姑姑已经走了这一条路,那他们就不能浪费了。
    但想想如今的贾家对女儿越发的看重,这话他就不太好说了。
    最终,这份折子在另三个学子中又过了一遍,才等到了皇上的召见。
    皇帝看完这封秘折,心中也是翻腾的厉害。
    贾代化和贾代善在太子去后的那一年,相继病逝。
    但在他们去世之前,父皇对他们却只有疑。
    直到他们都死了,他才念起那些年的兄弟之情。
    但这念……,还是基于他回忆曾经峥嵘岁月的时候。
    只是这暗线又是谁?
    时隔这么多年,对方还愿意听他的吗?
    “你们做的很好,都下去吧!”
    他倒不怕他们把这事传扬开来。
    能召他们进宫,那都是交待过保密的。
    皇帝对吕永瑞几个还是很信任的。藏在金人的暗线,得他和刘安去查父皇所留之密档了。
    那东西只能他自己来。
    皇帝挥手让他们退下,起身就往寿康宫。
    太上皇虽然早就退位,但真正不管事也就是这个把月的事,以前可是事事都抓在手里的。
    秘档啥的,皇帝根本就没捞着看。
    如今……
    皇帝原想着,好歹做个样子,到了二月再去搬去看的,却没想等不了了。
    “皇上,那些秘档戴公公最熟悉了。”
    刘安知道皇帝有多累,也知道只靠他们两个找,只今天根本不行。
    “您看……”
    “自然是去找他。”
    皇帝没有不用的人。
    “秘档什么的,你跟他交接一下,该给他的体面养老,告诉他,朕不会吝啬。”
    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他也不是那等无情之人。
    “诶~”
    刘安回答的异常响亮。
    太上皇生性多疑,也常按喜好办事,戴公公的日子并没有外面人想的那样风光。
    其实他们当太监的,富贵生死,全系于主子一身。
    新上任的总管太监刘安,愿意给前任一个体面。
    这也是给他自己的体面。
    他要是对着前任穷追猛打,后来者又会如何对他?
    再说了,戴权在这宫里经营多年,真要把他逼急了,谁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不智的事?
    刘安很清楚,他和皇帝接手宫中一切,现在需要的是稳。
    此时赶狗入穷巷,是最不智的事。
    主仆二人赶到寿康宫时,戴权才指挥众太监给太上皇换了一次裤子。
    皇上在不该出现的时候过来,他吓得一身冷汗。
    庆幸自己没敢太过懈怠。
    “父皇这里,你们好生服侍,朕……会记着。”
    好话还得说说的,皇帝的眼睛在每个人的身上扫过,“戴权,太上皇对金人所设之秘档,你可都知情?”
    “是!”
    戴权忙大声应是。
    那些个东西,完全交接出去,他才算功成身退。
    如今,皇上终于问出来了。
    ……
    这边,府卫带着贾珍的信回京了。
    但对于贾雯……,沈柠的心中还是很不安。
    搜寻原身记忆,贾雯的性子亦是柔中带刚。
    不同于红楼中的迎春、探春,贾赦和贾政几乎全然不管,对于贾雯三人,身为父亲的贾代善还是很关注的。
    他亲自给她们择婿,好像生怕贾母害了这三个女儿似的。
    但……
    如今回想,他选的这三个女婿,其实真不怎么样。
    京城周边的武官,或者说内地的武官,他就找不着吗?
    蓝、武、闵三人都在边关,虽然不算最前线,可一旦有战事,马上就会被波及。
    就算为了贾家在边关的控制权,他们三个官小职低,其实能帮的也并不多。
    沈柠不明白贾代善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们嫁人之前,原身似乎跟贾敬提过异议来着。
    当时贾敬说什么?
    沈柠揉额。
    她头痛的很。
    贾敬当时好像也不甚同意来着。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他都有人脉,完全可以为堂妹们选个更好的婆家。
    可最终他往西府走一趟,回来就让她不要再提此事了。
    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是她不知道的?
    沈柠很烦。
    贾敬这一会只怕早就坐上了海船往倭国去。
    她想问都问不着。
    贾母……
    那老太太能知道吗?
    如果知道,红楼中的贾家四个女儿也不可能只交待一个贾敏吧?
    沈柠好想叹气啊!
    “祖母!”
    蓉哥儿脚步匆匆的进来,“祖母您看,孙儿找到了什么?”
    他的眼睛闪闪发亮,好像真有好东西似的。
    沈柠一瞧,就是一本书,“什么书?”
    “大娘放样子的书。”
    蓉哥儿拿给她看,“这是前朝熊人霖所著之《函宇通~地纬》呢。”
    沈柠:“……”
    她不知道,只能搜原身记忆。
    这本书……似乎是写地理的。
    但这书她没读过。
    只听父亲说过。
    此书记载前朝万国来朝时,明成祖似乎派遣过持节使者遍访各地了解风土人情,以怀方柔远为宗旨,设筹人之官(天文历法、数学官员),以象天治时,守护四夷。
    父亲他们那一代,也希望大昭能像前明一样,有万国来朝之兴盛。
    并且管理四夷。
    但这书……
    沈柠拿过这个缺了好些页的书。
    “祖母,您看这里,”蓉哥儿指向一页,读给她听,“九重天所象之地,已尽收‘圣代版图’,其秉承儒者之学‘格物致知’。”
    沈柠的眼睛看的比他指的快,她看到了寰海五大州,不同地区,语言不同却都能翻译而辨别等等。
    “常先生曾跟我说过,此书说我们所居之地,是整个圆形大地。”
    贾蓉还在兴奋着:“大地还能是圆形吗?孙儿只听过天圆地方,但先生说这书甚为奇妙,是熊先生查了无数内外典籍而写。”
    圆形大地?
    沈柠心间巨跳。
    她猛的翻书,却没想纸页在面前差点就破了。
    “你们先生还说了什么?”
    “我们先生说,熊先生的地纬一书,可以帮有识之士走遍万国。”
    贾蓉龇着一口大牙,“您不是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孙儿一直想要找到此书,然后从这里,走遍万国,看看大地是不是真的是圆的。”
    沈柠:“……”
    她震惊的不知道说啥好。
    “孙儿因为这书,还去找过西府的珠叔叔,他说国子监的先生和学生们对此书,也甚有争论。”
    贾蓉道:“只是这书因为战乱,都只剩残卷,如果可以找到全部的就好了。”
    “……找!”
    沈柠小心的接过书,“问问村长,这书卖不卖?”
    “卖!”
    贾蓉笑道:“孙儿已经问过了,他们卖呢,孙儿已经又了二十两买了它。”
    可惜还是残卷。
    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不过,他还这么小,有本事找到这些,将来未必不能再找到其他的。
    或许,大家的残卷并一并,就能拼出整本呢。
    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被清朝删改过的《大明一统志》、《明史》、《明会典、》《明实录》、《西洋诸番志》、《外夷朝贡考》等史料里,依然可以找出180多个朝贡国。
    《函宇通~地纬》有效的反驳了艾儒略的《职方外纪》,郑和到过美洲,那里遗留的明朝大量铜钱也是明证。
    就好像如今的毒教才,明、清时期,也一样有所谓的专家,在自我贬低,误导国民,明朝的成就远超我们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