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真是学外语?

作品:《1978合成系文豪

    第358章 真是学外语?
    早上起来,江弦昏昏沉沉的,看着人造纤维的天板,还有化纤的地毯,心里一阵恶心,感到几分不适应。
    改文的工作进行的很难。
    虽然故事的核心摆在那里。
    但江弦这部中国版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细节方面要考虑的东西很多。
    “江弦,买邮票去。”王安忆敲开门招呼一声。
    “来了。”
    很快穿戴整齐,跟王安忆一块儿出了门。
    “你妈不去?”
    “我告诉她我去就行了。”王安忆皱着眉头说,“我不用她跟着,到时候怪麻烦。”
    “.”
    江弦懒得调解她俩母女矛盾。
    他跟着王安忆搭爱荷华大学的公共汽车去到市中心。
    邮局的人不多,但是排着队,两个人排在后面。
    时不时有汽车开过,是那种小小的旅行车,司机座后面有个小小的车厢,门开着,里面横七竖八躺着男女学生,两条白白长长的腿就挂在车厢外面。
    江弦注意到王安忆看过来的眼神,毫不掩饰自己看向车子的目光,一本正经道:
    “今天是星期五,周末,学生们都开车出去郊游。”
    离开邮局,在市中心又逛了会儿,两人才搭着车回去,刚一下车,就听到一声喊。
    “王!江!”
    一个头发很卷的白人男性热情的跑了过来。
    江弦对他有印象,他叫爱德文,算是“写作计划”的总管。
    当时还开车子去机场接他们,一见到王安忆就热情的要给她一个亲吻,吓得王安忆躲出去老远。
    当然了,这是礼节的文化差异。
    爱德文这个人很热心也很热情,江弦和王安忆对他印象都很不错。
    “晚上所有的作家们有一个派对。”爱德文说。
    “怎么又有派对?”王安忆奇怪。
    “美国人就是这样,他们对派对有种莫名其妙的感情,天天开都不会烦。”江弦解释说。
    地点还是聂华苓的家里,又来了很多人,挤了满满一客厅和一阳台。
    以x列的作家菲儿继续发挥着他犹太人不合群的特质,滔滔不绝的唠叨着别人丝毫不感兴趣的话题。
    江弦坐在沙发上面,想着什么时候走掉,他还着急写稿。
    “江,你怎么这么安静的坐在这里。”
    这时候,一个可以配得上“前凸后翘”这四个字的金发女人在他身边坐下,手里握着酒杯,眼神迷离中带着几分暧昧。
    “.”
    江弦赶紧回忆了一下前几天陈若曦告诉他的那句话:“.最近铜杏恋之间出现了一种讨厌的性病。”
    艾呀,一定要小心谨慎!
    “贝芙丽。”
    江弦喊了下她的名字,“我们中国人不太习惯这种场景。”
    “是么?我看只有你吧,你看王融入的不就很好?”
    江弦顺着贝芙丽的目光看去。
    果然,王安忆这会儿跳的正来劲儿。
    “你多大了?”贝芙丽开口问道。
    多亏问的是英语,不然江弦恐怕还会觉得这是这妞儿在调戏他。
    “问年龄可不是一件礼貌的事儿。”他回答说。
    “哈哈。”
    贝芙丽笑着给江弦道歉,“对不起,我只是很少见到你这样年轻的面孔,你知道的,去年你们中国派来的是王濛先生。”
    “你认识他?”
    “我们常常写信。”
    贝芙丽眨眨眼,手指按在嘴唇上,“他在信里叮嘱我帮他关照一下你,我看你一个人坐在这里,正是需要被人关照的时候。”
    “.”
    江弦在心里好好谢了王濛一遍。
    他转移话题,“你们两个是朋友?”
    “不是。”
    贝芙丽给了江弦一个神秘的笑容。
    江弦咕咚咽了口口水。
    咝。
    王老师啊王老师。
    总不至于在美国还犯下这种错误吧?!
    “我是他的英语教员,他跟我学英语。”贝芙丽顿了顿,随后解释说。
    “原来如此。”
    江弦恍然大悟的同时,心里又不免起疑。
    学英语?
    你们学的这个英语,他正经么?
    正准备八卦着问两句,贝芙丽却抢在他前面问:
    “江,你想知道我们两个是怎么学英语的吗?”
    “.我可以不知道么?”
    江弦实在怕知道的太多,回头被王老师灭口,毕竟王老师现在是他的领导、上司。
    “哈哈。”
    贝芙丽笑起来,枝乱颤,“别误会,我和王通常是学两小时英语,再喝两小时酒。”
    “.”
    江弦一想,王濛那么浪漫一人,做这种事儿确实是他的风格。
    讨人厌的菲尔这时候已经喝的醉醺醺的,到处给人说着烦人的话,看着贝芙丽和江弦,他就朝着这边走过来。
    “嘿,江!”
    “菲儿,你还是坐那边吧。”江弦说。
    “为什么?”
    “我希望你吐的时候离我远点儿。”
    “哈哈。”
    贝芙丽笑了起来。
    菲儿醉醺醺的放下酒杯,“我哪儿也不会去的,要走也应该是你们这些中国的作家离开,你们根本没有资格来这儿。”
    “哇哦。”
    贝芙丽一脸玩味的看向江弦,顺便递过去自己的酒杯,“江,你可以把杯子里的酒泼到他的脸上,我会装作没看见,这个傻蛋自己也不会记得。”
    江弦耸耸肩,“.谁会在意一个醉鬼说的话呢,我相信我也不是他今天晚上第一个说没资格参加写作计划的人了。”
    “s.t。”
    菲儿这个时候醉醺醺的说出一个名字,“string,这位中国作家才是真正有资格来到美国的人。”
    “string是谁?”贝芙丽疑惑的问旁边的几位白人女性。
    很快有人想起来。
    “就是创作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月亮与六便士》的作家,很神秘,只知道是个中国作家。”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篇小说也太有名了。”
    “是的,我记得这小说当时在《纽约日报》的全美十大最受欢迎小说上霸榜了超过3个月的时间。”
    “我那时候以为这小说能拿到普利策,没想到那竟然是一个中国人写的小说。”
    “.”四周讨论声不止。
    菲儿一脸陶醉的自顾自说着:
    “没人比string更懂如何对女人进行刻画,他的文字就像是一只手在我的心脏上轻轻的拨动,完美的操控我的每个情绪。
    你们都配不上这里,只有他,string,这位中国最好的作家值得来到这儿。”
    “.”
    江弦坐在原处一言不发。
    看着菲儿伸出双臂,对着空气顶礼膜拜。
    他本打算待会儿趁着菲儿喝醉,偷摸从哪个角落钻出去给他来一顿火龙果啥的。
    没想到这货求生欲还挺强。
    虽然也是歪打正着。
    “江,你认识他说的那个s.t么?是你们国内很有名的作家么?”贝芙丽好奇的跟江弦打听。
    “还行吧。”
    江弦含糊的回答。
    他总不能跟贝芙丽说,你所好奇的那个string正是江某本人。
    回到公寓,一家子女眷都已经睡下了。
    江弦蹑手蹑脚的上个厕所,随后钻进工作室,打开台灯,给钢笔吸饱墨水,继续写作。
    在原著里,少年派的家里有一座动物园,动物园的这些动物、主角与动物们的接触,是故事的一个核心要素。
    江弦要改,动物和动物园这个部分就不能删除。
    话说京城其实很早就有动物园了。
    1904年,德国的一家马戏团来京城继续动物表演,当时慈禧看了以后,对这些稀罕玩意儿很感兴趣,便下令,我们大清在京城也要建一座动物园,取名叫“万牲园”。
    这座“万牲园”筹建于1906年,后来“五大臣出洋”考察,大臣端方为了讨老佛爷开心,特意从德国购买了一批珍稀动物回来,大概共计59笼。
    嗯,耗费3万两白银。
    这些动物运到京城以后,都充实到“万牲园”里。
    后来大清就灭了,“万牲园”也向公众开放了,当然是要收门票的,票价为八枚铜元,孩童减半。
    这是中国最早的动物园,也就是现在的京城动物园的前身。
    一晃又是几天过去,江弦基本缩在工作室里写作。
    期间,贝芙丽来拜访了他几次,听到江弦在工作也不好意思打扰,给他们送了一些自己家里做的腊肠。
    “江弦,江弦!”
    这天,聂华苓找到江弦的“五月”公寓里。
    “聂女士,您怎么来了?”
    一大家子对聂华苓的到来颇感惊喜和意外。
    “您吃了么?我这儿熬了粥,还有乳腐和京冬菜。”饶月梅招待说。
    她们还是更习惯中餐,朱琳最近特别爱吃辣,为了照顾朱琳的胃口,每天都在家里用美国的食材琢磨着中餐的烹饪。
    “哎呦,还真是香甜可口。”聂华苓尝了一口,颇感惊喜。
    “聂女士,怎么了?”江弦这时候从柜子后面走出来问。
    “就是之前你拜托我的事情。”聂华苓说。
    江弦马上反应过来,是之前托聂华苓打听房子的事儿,现在又着落了。
    “请坐,您慢慢说。”
    “事情是这样的。”
    聂华苓喝了口水,而后告诉江弦,国际写作计划有两名工作人员,是70年代初从台省、香港来到美国的留学生,一个叫吕嘉行、一个叫谭嘉。
    现在吕嘉行在大学里做职员,谭嘉则是为了孩子和家庭,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
    “这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型女性,平时温文尔雅,说话低声慢语,我们都夸她贤良温柔。”聂华苓说。
    江弦对这二位也有印象,的确如聂华苓所说,这是一对人很好的夫妇。
    “您给我找的,是他们的房子?”
    “对。”
    聂华苓点点头,说吕嘉行夫妇现在已经摆脱了打工的局面,买了一幢房子。
    买的时候价值大概五六万。
    前不久,他们找个人估了一下,现在可值十五六万,翻了三倍。
    一家女眷听了全都惊讶。
    “哎呦,美国的房价涨的这么快?”
    “比之前贵那么多,美国人能住得起房么?”
    “这前几年没买房子的不得后悔死。”
    饶月梅还提出一个想法,“这要是有钱,在美国买几幢房子,等着它升值,可比把钱存在银行里强多了。”
    “.”
    江弦捂了捂脑袋。
    在美国炒房子?
    这跟从黑龙江挖一火车煤上山西大同卖有啥区别?
    “吕嘉行先生说了,如果想租的话也没问题,可以先租赁出去。”
    “我们过去看看房?”江弦说。
    “好啊。”
    聂华苓给吕嘉行打个电话,一行人从“五月”公寓出发,在公寓后半山腰一幢洋房前停下。
    “聂华苓女士,江弦先生!”
    吕嘉行隔着老远就打起招呼。
    “请进、请进。”
    在吕嘉行的带领下,江弦看了看这幢房子,有个院子,有个很大的客厅,还有两个卧房、一个游泳池,以及一个很大的储藏室。
    “这个储藏室是我最近刚扩建出来的。”吕嘉行说。
    他扩建的目的,自然就是想把这幢房子卖掉。
    “为啥想卖?”江弦问。
    “把它卖掉,想回去看看。”吕嘉行说。
    他老家是山东的,在大学里搞得是计算机,但业余爱好文学,曾经还写过一首诗叫《冰岛》:
    “当人们问起,冰岛那个地方怎么样?我总是说,那地方像月亮,像月亮一般的荒凉,到处都是冰冷的土丘,围绕着她的,是终年暖不起来的海洋。”
    最后一节是“.我不能离开这儿,冰岛就是我的家乡。”
    吕嘉行激情澎湃的朗诵完,最后解释说,自己虽然写的是冰岛,但实际上他的情感是和山东连接着的。
    “你打算多少钱租给我们?”江弦问。
    在美国租房子,有政府确定的“公平市场租金”标准。
    自从里根这小伙儿上台以后,美国就开始积极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了。
    里根特地修订了条款,提高租客承担租金的标准的同时,又降低了政府的“公平市场租金”标准。
    “一千五百美元。”吕嘉行给了一个数字。
    “太贵了。”江弦说。
    这会儿一个美国人月收入大概在2000美金,1500美元基本是一个美国人三分之二的工资了。
    “这个价格已经是按照市场标准来的了。”吕嘉行尴尬的说。
    “那好吧。”
    江弦点点头,没在这个价格上多纠结。
    正当所有人以为价格就这么谈拢的时候,江弦忽然来了一句:
    “那如果我买呢?”
    “这幢房子你准备卖多少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