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值得他为之敬礼
作品:《浴火大清》 第552章 值得他为之敬礼
同绿营兵和陕甘骑兵松松垮垮的号衣和并不明亮的刀枪相比,紧随在陕甘骑兵身后的这支部队,是一支给人完全不同感觉的新军。
这是一支步军,虽然没有铁蹄铮铮的战马加持,可他却让所有人都会感觉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感觉!
这是一种只看一眼,就会让人有一种压抑不住的激情,在胸中激荡澎湃。
当先一面用金丝绣着交叉的军刀和步枪的鲜红如血的红色军旗,这面大大的军旗在烈烈秋风中不断翻卷飘扬,金丝绣上去的军刀和步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支部队一露面,就让人不由自主地感觉到,这是一只充满朝气军队,更是一支凛然不可侵犯的军队!
甚至,所有只看到这面军旗一眼的人,都会心旌激荡,精神随即为之一振。
这支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军,不仅军旗鲜艳威武,霸气十足,整支部队军装鲜亮,整洁紧凑,更是尽显干练威武之姿。
以八列纵队行进的队伍中,所有人不仅身材高大,还一律簇新的铁灰色军装,硬挺的大檐帽,黄铜制作的领章、肩章、帽徽光灿灿令人炫目,人手肩在胸前横陈一支上着雪亮刺刀的毛瑟步枪,打着利落的绑腿,脚上更是穿着擦得闪着亮光的黑色短筒军靴。
最特别的是,人人都戴着雪白的白手套。
近千人的队伍行进中,步伐和手臂摆动整齐划一,每一次军靴踩踏地面,都会发出明显一至的“咔咔”声响。
似乎行进中,这些高大健壮的官兵,只有双腿在动,而上半身看不到有丝毫动作。
高举军旗的旗手身后,是两个穿着长筒军靴、要插手枪、挂着军刀的年轻军官,排成横列跟随。
在两个军官身后三丈外,正是骑在他那匹白马上的滕毓藻。
滕毓藻是整支队伍中唯一例外的存在,依旧是那一套没有军衔,身子也没有任何标识的军装。
在滕毓藻身后一丈外,是十二个以左手抓住缰绳,右手都放在腰间已经打开枪套的手枪枪柄上、目光炯炯的骑兵,这些人正是刘自为带领的滕毓藻的亲卫。
而滕毓藻身后的这支部队,也正是滕毓藻精挑细选出来,并严格训练了三个多月的那一个营。
滕毓藻之所以要如此煞费苦心地选出这一个营,就是为了今天这个日子拉出来。
当然,他不是为了给慈禧甚至光绪撑场面,甚至也不是想要显示他自身的威严,他是要彰显前锋军的威武。
不只是让国人一睹前锋军的风采,更要让世界列强见识一下前锋军的威武,他们败在这样一支军纪严整的军队手下,是必然的的。
滕毓藻很清楚,慈禧回鸾必定会吸引大量中外记者,在今天亮相,才会引来最多的关注,从而起到最大的作用。
滕毓藻相信,今天这一天,必定会成为前锋军的高光时刻。
在今天这样敏感的时间拉出这支部队,滕毓藻甚至还想给包括慈禧在内的朝廷中那些顽冥不化的勋贵大臣们以强烈的震慑。
滕毓藻想让所有企图打他本人和前锋军主意的人,都要暂时收敛一下,从而为他换来充分的时间。
今天,即便没有慈禧的话,他也会带着这支部队亮亮相,更何况,拉出这支部队给慈禧回鸾充场面的话,早已通过载漪之口,得到了慈禧的首肯。
果然,滕毓藻带着这支精心准备的部队一走出马家堡火车站的站台,不仅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甚至还引来一片惊呼声!
虽然那些跪迎的绿营和百姓们只能用震惊的目光偷眼看上几眼,可那些列强公使和他们的女眷,甚至赶来的中外记者们都看得清清楚楚,惊呼声,正是那些女眷和一些女记者们发出的。
随即,那些中外记者们早已架好的闪光灯就闪成一片,这样整齐划一的队列,即便在列强的各国阅兵中,也绝无仅有。
虽然被闪光灯晃得眼睛都有些发酸,可骑在马上的滕毓藻依旧纹丝不动,只是随着战马的走动,身体不断上下起伏。
他的目光一直在搜寻段祺瑞和他的武卫右军部下,他现在还很想借此机会,再额外给武卫右军官兵们一个强烈的震撼,想要借此警告这支同样具有一定战斗力的新式军队,不要受人挑唆,来冒犯前锋军。
他的前锋军,是任何人都不可以挑战的。
终于,在路边跪迎的绿营兵队伍尽头,滕毓藻的视野中出现了一身严整灰色军装,倔强地仰着脖子、抬头挺胸保持敬礼姿势的段祺瑞的身影。
从段祺瑞所在的位置一直到永定门,都是穿着灰色军装,背着德式牛皮背包的武卫右军官兵。
这些武卫右军官兵,不仅军装颜色同前锋军近似,同样也都打着绑腿,甚至也是大檐军帽,甚至他们背着的德式牛皮背包,前锋军也有一些配备,只不过,前锋军由于扩编太快,德式牛皮背包已经无法满足部队需要。
此时,国内并没有大范围肉牛养殖,而耕牛又是农民们的心头肉,更不会杀来吃肉,因此造成国内缺乏牛皮制品。
不过,滕毓藻已经准备放弃这种牛皮背包了,他可不会费资金去进口这些完全可以替代的东西。
段祺瑞身后的这些武卫右军官兵,全部一脸骄傲地持枪肃立在路旁保持着敬礼姿态。
这些武卫右军的官兵,完全有骄傲的本钱,要知道,此时此刻,在道路两旁迎接慈禧銮驾回宫的所有国人都在跪着,唯有他们的倔强强项的镇统,宁愿冒着杀头之罪,也坚持要他们站立迎驾。
至于袁世凯所说,说段祺瑞是为了保持警戒慈禧安全,而坚持站立敬军礼迎驾云云,滕毓藻并不相信,他认为这应该是袁世凯在为段祺瑞开脱,甚至也是在为他自己开脱编造的说辞,段祺瑞的原话,估计袁世凯不港当着慈禧和一众勋贵大臣的面说出口。
滕毓藻在心中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他记得,在历史上段祺瑞掌管的是北洋第三镇,而此后的第三镇两个协统和四个标统都没有太大的作为,滕毓藻虽然不清楚这些军官最终是否是因为今天这件事受到段祺瑞的牵累。倒是接替段祺瑞的两个继任者,曹锟和吴佩孚都混得风生水起,一个做过大总统,一个是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枭雄人物。
原有历史上的这个时候,曹锟应该在北洋第一镇任第一协协统,而吴佩孚此时还名不见经传呢,这时应该还在天津当警察呢。
滕毓藻一想到吴佩孚如今已经是第五镇的镇统了,不由暗自感叹造化弄人。
看着渐渐距离段祺瑞越来越近,滕毓藻慢慢举起了他的右手,在马上微微侧身始终保持着对段祺瑞敬礼的姿态。
滕毓藻并不想在此时向慈喜示威,可他对于段祺瑞的强项又深感赞佩,他仿佛看到的不是段祺瑞和他的武卫右军部下,而是看到了他自己和前锋军。
滕毓藻相信,自此以后,所有新式军人,都再不必给慈禧行跪拜之礼,至少他和他的前锋军再也不会,就为此,段祺瑞和眼前的这些武卫右军,也值得他为之敬礼。
当滕毓藻带着他的亮人眼睛的的队伍,示威似的昂首挺胸走过来的时候,段祺瑞不由自主滴将他的身体绷得笔挺,他不能在滕毓藻面前落了下风,更不能在世人面前,坠了武卫右军的名头。
他自认能挡得下慈禧的威势,他就能抵挡得住滕毓藻的威风。
可滕毓藻突如其来的举动似乎让段祺瑞微微一怔,他不明白滕毓藻为什么会在此时力挺他近乎傻子一般的举动,甚至不惜冒着触怒慈禧的风险!
可瞬间,他似乎又想到了什么,随即就感觉眼中不由一热!
段祺瑞似乎感觉到他的身体忽然有了无尽的力量,因为他今天的举动不仅得到了部下的支持,他还得到了滕毓藻和数十万前锋军将士的坚定支持!
滕毓藻同样看到了段祺瑞眼中晶莹的泪光,心中竟然感到有些没来由的惭愧。
“全体.都有。”
“枪上肩。”
滕毓藻的身后突然传来拉长音的口令声,随着军官的口令,除骑在马上的滕毓藻和他的亲卫,队列中所有手中横陈上着雪亮刺刀的前锋军战士,都在行进中同时将横陈的步枪竖起,在一声拍动步枪的声音响过之后,所有战士的步枪又是整齐划一地一同扛在肩上。
就在记者和那几各列强眷属刚刚发出一声赞叹的惊呼时,走在队伍前列的那名少校军官再次发出口令。
“正步.走。”
在少校的口令后,整个队列略一停顿,然后就是上千只短靴同时踏地的声音重重响起,包括掌旗手和他身后的两名军官在内,所有前锋军官兵都开始踢出整齐的正步。
虽说,此时列强都已经开始仿照昔日普鲁士军队的正步走,开始有了各自风格的正步走形式,甚至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就由于完全才用了德军训练模式,武卫右军也会走正步,可能做到上千人近乎整齐一致的正步走,这可绝非可以随便做到的。
看着迈着正步依然整齐的前锋军队列,抬腿投足,无不整齐划一,动作钢劲有力,气势大气磅礴,的军容,不仅让已经被强烈震撼到的列强公使和那些中外记者们大为惊讶,就是段祺瑞和他的武卫右军部下,也都惊讶万分。
只是这还没有完,那个少校又再次发出口令。
“敬礼!”
随着少校口令声,所有人又几乎同时在行进中头部微微侧向左侧,与此同时对左侧的段祺瑞和武卫右军做出敬军礼的姿势,由于有雪白的手套衬托,整个队列的整齐动作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在闪成一片的闪光灯灯光光亮中,不仅有一次传来惊喜的尖叫声,在列强公使们和中外记者的人群中,也情不自禁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样精彩的场面,不仅引来列强公使和中外记者们的热烈掌声,让在队伍后面敞篷轿子上的光绪也看得眼中罕见地闪出光彩,甚至原本枯黄塌陷的脸颊都泛起了兴奋的红晕。
光绪若有所思地转头四顾,似乎想要寻找他的弟弟载沣,可让他失望的是自从在站台上见到自己这个弟弟之后,上了这台轿子之后,载沣再就不见了踪影。
良久,光绪的眼中的光芒重又黯淡下来,又看了数十丈外骑在那匹神俊的白马上的滕毓藻背影一眼,然后就自顾自地仔细观看起越来越近的永定门,默默发起呆来。
滕毓藻率领的这一营前锋军的精彩表现,让骑马随侍在慈禧銮驾左右的荣禄、载漪、袁世凯、铁良等人也都看得两眼发直。
唯有慈禧似乎很有些无语,在见到在滕毓藻的带领下,前面的前锋军向以段祺瑞为首的武卫右军敬礼致敬后,眯着眼看了滕毓藻的背影半晌,侧头对荣禄话里有话地说道。
“仲华,这上千人能做的如此齐整,显见是滕兴甫对这次迎驾还是下了许多功夫啊!”
荣禄点头,看到慈禧脸上似乎有一丝不悦,忙说道。
“太后说的是,这一次滕兴甫应该的确下了一番功夫的。”
“虽说这正步走,是德国人首先发明的,欧美列强各国也纷纷仿效,甚至还各有特色,可想来能将上千军兵训练的如此这般如指臂使,即便是欧美列强恐怕也会自甘不如多矣!”
原本只是心中不满,随口同荣禄闲聊一句,不曾想,这荣禄竟然还知道这正步走的出处,不由让慈禧有些惊讶!
“哦!”
慈禧有些诧异地说道,“仲华,看来你对西方列强诸国军事也是颇有研究啊!”
荣禄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接着又说道。
“太后谬赞,这些其实是前几年在编练武卫军时,滕兴甫同我讲的,太后说起,我也就顺口说了。”
荣禄忽然看到在马背上有些垂头丧气的袁世凯,忽然说道。
“太后,滕兴甫还同我说起过,他说在咱们大清最先训练这正步走的,就是袁慰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