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围点打援!
作品:《抗战:全球都是基地车》 在羊城的这片古老土地上,战火肆虐,硝烟弥漫。
驻守此地的日军第三十八师团,仿佛陷入了无尽的泥沼,满心郁闷,士气低落至冰点。
回想起往昔,第三十八师团也曾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装,脚踏军靴,迈着狂妄的步伐,在战场上肆意冲锋,以凶狠的作战风格和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妄图征服所到之处的每一寸土地。
那时的他们,面对敌人,眼中只有不屑与轻蔑,毫不犹豫地拔刀相向,一场血战下来,战场之上往往堆满敌人的尸体,他们则在血泊中高呼胜利,带着掠夺的财富和自认为的荣耀班师。
然而,命运的车轮无情地转向。
随着战争局势的风云变幻,师团进行了所谓的新改编。
但这一改编,却如同一场噩梦降临。
原本配合默契的战斗体系被打乱,士兵们被重新分配、重组,新的战术和指挥方式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曾经锋利无比的战斗利刃,在这场改编中被打磨得残缺不全。
战斗力严重下滑,就像一只失去了尖牙利爪的猛兽,徒有其表。
尽管在日军的序列中,他们的番号依旧靠前,那看似荣耀的排名,如今却成了一种讽刺,因为他们的实际战斗力,早已远远落后于其他部队。
不仅如此,在制空权的争夺上,他们完败于对手。
抬头望向羊城的天空,那不再是属于他们的领域。敌人的战机如矫健的雄鹰,在天际自由翱翔,投下的阴影仿佛是悬在他们头顶的死亡之剑。
而日军的飞机,却像是被束缚了翅膀的鸟儿,数量希少且性能落后,在与敌人的空战中,屡屡折戟沉沙。
每一次听到敌机的轰鸣,日军士兵们都只能胆战心惊地四处躲避,眼睁睁看着炸弹在身边炸开,扬起一片尘土与血肉。
陆地上的战斗同样惨烈。
日军引以为傲的战车,曾经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如今却成了敌人的活靶子。一辆辆坦克被频繁打爆,炮塔被炸飞,车身燃起熊熊大火,车内的士兵在绝望中发出凄惨的嚎叫。
曾经威风凛凛的钢铁巨兽,此刻变成了一堆堆废铁,散落在战场上,见证着日军的失败。面对这样的战局,第三十八师团的士兵们彻底没了脾气。
哪怕司令官下达出击的命令,他们也会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推脱。因为他们深知,走出防御工事,迎接他们的只有死亡。
曾经能在其他支那军队面前耀武扬威的坦克,在面对保安团时,却如同纸糊的玩具。尤其是保安团装备的88毫米高射炮,那简直是日军坦克的噩梦。
只需一炮,就能精准地击中坦克,将其彻底打爆,强大的冲击力甚至能将坦克掀翻,车组人员非死即伤。
这样悬殊的战斗结果,对日军士兵的自尊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他们曾经的骄傲被击得粉碎,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士气跌入了谷底。
在师团指挥部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司令官安藤利吉满脸怒容,额头上的青筋暴起,如同一条条愤怒的小蛇。
他用力地拍打着桌子,桌上的文件和茶杯被震得跳动起来,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八嘎呀路,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摧毁这些巨炮,否则的话,我们只能被动挨打,连部队都无法集结。”他愤怒地咆哮着,声音中充满了不甘与绝望。
站在一旁的第三十八师团长藤井洋治中将,神情黯淡,眼中满是悲哀。
他微微低下头,不敢直视司令官那喷火的双眼,轻声说道:“司令官阁下,恐怕我们根本无力摧毁他们的重炮。”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是从心底发出的一声叹息。
他心里清楚,眼前的敌人防线,犹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别的不说,单是突破敌人的前线阵地,就比登天还难。那一道道战壕、铁丝网,还有隐藏在暗处的火力点,如同一张严密的大网,等待着日军自投罗网。
更别说在这之后,敌人还布置了好几道防线,层层叠叠,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立体的防御体系。
想要偷偷潜伏过去破坏敌人的重炮?
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藤井洋治中将已经派出了好几支侦察部队,这些士兵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他们身手敏捷,熟悉各种侦察技巧。
出发前,他们信誓旦旦,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此次任务必定成功。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些侦察部队就像石沉大海,至今没有一点消息传回来。
很显然,他们全都遭遇了不测,永远地消失在了敌人的防线之中。
当然,也并非一点消息都没有。偶尔有几个侥幸逃脱的士兵,带回了令人绝望的情报。原来,敌人的外围阵地布满了军犬。
这些军犬,经过严格训练,嗅觉敏锐,听觉灵敏,只要有陌生人出现在敌人的防线上,它们就会立刻狂吠起来,向主人发出警报。
随后,日军士兵就会被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包围,无一例外被抓。而那些被抓的士兵,经过敌人的审问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很显然,敌人的审讯手段和后续处置,远远超过了藤井洋治中将的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进攻行动都无异于飞蛾扑火,没有任何意义。
“八嘎,难道我们就这么等死么?”安藤利吉脸色铁青,双眼圆睁,死死地盯着藤井洋治中将,仿佛要用眼神将他穿透。他怎么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军,如今竟然要在敌人面前坐以待毙。
“司令官阁下,恐怕我们现在只能这样了,甚至我们还需要防备他们,不要让他们趁机冲过来。”藤井洋治中将无奈地说道。他摊开双手,脸上的表情充满了无奈与苦涩。
听到这话,安藤利吉一脸的悲哀。他缓缓转过身,望向窗外那战火纷飞的战场,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
曾经的他,意气风发,带领着部队四处征战,所到之处,皆被视为征服者。可如今,却落到了这般田地。“你告诉我怎么防备?”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那是愤怒与无力交织的表现。
此时的羊城天空,完全被敌人掌控。时不时就有侦察机悠然飞过,它们如同盘旋的秃鹫,俯瞰着地面上的一切。日军的一举一动,都在敌人的监视之下。
他们的部队调动、兵力部署,根本无法瞒过敌人的眼睛。即使日军动用防空武器进行驱逐,那也只是徒劳。敌人的飞机数量多得惊人,根本不在意损失几架战机。
哪怕被击落了几架,很快又有新的战机补充上来,继续在上空盘旋侦察。
而且,敌人的轰炸战术更是让日军苦不堪言。
他们根本不在意什么准确度,只要发现有可疑的目标,就会毫不犹豫地投下炮弹。
那一颗颗炮弹,如同从天而降的死神,在日军的阵地上炸开,掀起一片烟尘和血肉。在这种轮番打击下,日军的部队集结变得异常艰难。
一开始,他们还能以一个大队的规模进行集结,试图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但随着敌人轰炸的加剧,这种集结变得越来越危险。
士兵们在集结过程中,不断被炮弹击中,伤亡惨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将集结规模缩小到一个中队。
然而,敌人并没有放过他们,依旧持续不断地轰炸。到后来,甚至只能以小队为单位进行集结。
原本以为,一个小队的规模,敌人应该不会浪费炮弹。毕竟,炮弹的制造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十分金贵。可现实却让日军大跌眼镜。敌人根本不在意弹药的消耗,哪怕只有三五个人成群,也会遭到炮击。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只要炸到人就行,其他的一概不管。
这种疯狂的轰炸方式,让羊城内的日军人心惶惶。士兵们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精神高度紧张,时刻担心着下一秒炮弹就会在身边炸开。
在这绝望的氛围中,安藤利吉试图寻找一丝希望。
“我不相信他们的巨炮能一直开火,他们的炮管根本无法承受这么长时间的轰炸,他们肯定会停下来的。”他像是在安慰自己,又像是在给身边的人打气。然而,藤井洋治中将却只是无奈地摇摇头,他根本不相信司令官的这番话。
在他看来,敌人的进攻势头如此猛烈,根本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这场战争,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已经看不到胜利的曙光,等待他们的,或许只有失败和灭亡。
而他们,只能在这无尽的恐惧与绝望中,苦苦挣扎,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为什么还不发起总攻呢?”周卫国站在羊城城外的高地上,望着眼前的羊城,眉头紧皱,眼中满是焦急与疑惑,有些着急地问道。
此时的羊城,在战火的洗礼下显得破败不堪,但日军仍在负隅顽抗。
按理来说,现在日军被打得士气全无,防线也在不断被压缩,正是发起总攻的绝佳时机,若能趁乱一口气夺回羊城,必将大大振奋军心。
“会不会是总座有他的想法呢?”徐虎在一旁小声地问道,他的目光也紧紧地盯着羊城,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猜测。
“应该是吧。”周卫国微微点头,心中却依旧充满了不确定。
他深知战场上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士兵的生命和战争的胜负,总座既然下令停止进攻,继续包围,必定有其深意。
“难道是吸引日军的援军?围点打援?”突然,周卫国像是想到了什么,喃喃自语道。他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围点打援是一种经典的战术,通过围住一个城镇的敌人,将其作为诱饵吸引其他地方的敌人前来增援,而真正的目的则是歼灭援敌,以达到更大的战略目标。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围而不攻了。这样既能避免在强攻羊城时造成过大的伤亡,又能有机会消灭更多的日军有生力量。
不过,周卫国倒是挺好奇日军为什么还不派援军。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羊城的日军已经陷入了绝境,若有援军到来,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但日军却迟迟没有动静,任由羊城的守军在包围中苦苦挣扎。
“难道是他们已经自顾不暇,没有多余的兵力可派了?”周卫国暗自思索着。就这么消耗下去,日军的物资会逐渐匮乏,士兵的士气也会越发低落,最终扛不住的肯定是日军。
到那时,再发起总攻,羊城必将唾手可得。
周卫国想到这里,心中稍安,便继续密切关注着羊城的动静,等待着总座的下一步命令。
另一边的陆裕华确实是抱着将日军华南方面军一网打尽的想法。
他深知日军分散开来的危害极大,那时他们极易狗急跳墙,四处制造破坏,给百姓和抗战局势带来更大的麻烦。
所以,他决心在羊城设下天罗地网,将日军的华南方面军全部消灭于此。
然而,他也清楚这并非易事。
日军并非毫无头脑的乌合之众,想要将他们全部吸引过来并一举歼灭,难度可想而知。
但陆裕华有着自己的考量和底气。
他坚信最终扛不住的肯定是日军。在他看来,战争不仅是兵力和战术的较量,更是资源和耐力的比拼。
而他恰好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为他的作战计划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他决定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以巨炮轰炸作为主要手段,对日军持续施压。
在他眼中,只要每次巨炮轰炸能够炸死三五个日军,那便是值得的,都是血赚。
因为这不仅能有效削减日军的有生力量,更能在心理上对日军造成巨大的威慑,进一步打击他们的士气。
陆裕华深知,羊城的这场战役对于整个华南地区的抗战局势至关重要,所以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