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夺回油田!

作品:《抗战:全球都是基地车

    第204章 夺回油田!
    在二战的动荡局势下,每一条关乎资源的消息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能激起千层浪。
    而这一次,北非可能蕴藏着巨大石油资源的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各国高层之间引发了轩然大波。
    英国首相丘吉尔,这位在战争中始终带领英国顽强抵抗的领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消息背后隐藏的巨大危机与机遇。
    他深知,一旦这消息属实,一场激烈无比的资源争夺战必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英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战争中已经损耗巨大,绝不能在这场资源博弈中坐视不管,否则将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于是,丘吉尔迅速行动起来,他紧急召集了内阁成员以及军方高层,准备商讨出应对这一危机的万全之策。
    在那间烟雾缭绕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墙壁上悬挂的地图,仿佛也在静静诉说着局势的严峻。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与担忧,仿佛即将面临一场生死攸关的大考。
    丘吉尔率先打破了沉默,他那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将这一惊人的消息告知了在场的众人。“诸位,我们得到可靠情报,北非极有可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
    此言一出,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一位军方将领猛地站起身来,满脸焦急地说道:“首相先生,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时间紧迫,如果让其他国家抢先一步控制了北非的石油资源,我们的战争局势将会变得更加艰难。我们的舰队、飞机、坦克,都离不开石油的支撑,失去石油,我们将寸步难行!”
    “没错,”另一位内阁成员连忙附和道,“我们不能让英国的利益受到丝毫损害。我们在北非本就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应该立刻利用起来,对这股神秘势力进行全面调查和坚决打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在这场资源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激进。
    一位资深的外交官员沉思良久后,缓缓开口说道:“首相先生,我理解大家的急切心情,但我们不能贸然采取军事行动。这背后的情况还不清楚,这股神秘势力究竟是什么来头,是否还有其他国家在背后支持,我们都一无所知。如果我们轻举妄动,可能会引发与其他国家的大规模冲突,这对正处于战争困境中的我们来说,将是一场灭顶之灾。我认为,我们应该先通过外交途径,与各国进行深入沟通,了解清楚情况,再做决定。”
    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让会议室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
    有人支持军事行动,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人则力挺外交手段,主张谨慎行事,避免引发更大的危机。
    众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不休。
    丘吉尔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深邃地听着众人的发言,眉头紧锁。
    他深知,这是一个关乎英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必须慎之又慎。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终于缓缓开口,打破了争论的僵局。
    “我们双管齐下,”丘吉尔目光坚定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一方面,军方立刻加强在北非的军事部署。增派部队,提升装备,密切关注这股神秘势力的一举一动,但在没有得到明确指示之前,暂时不要轻举妄动。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另一方面,外交部要加大外交力度,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态度和立场,探寻合作的可能性,同时也要展示我们的决心和实力。我们要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为英国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就在英国紧锣密鼓地展开应对措施的同时,其他欧洲列强也没有闲着。
    这一消息如同风暴的中心,吸引了所有国家的目光。
    法国,作为北非曾经的重要势力,自然深知北非石油资源对自己的重要性。
    然而,此时的法国,由于已经向德国投降,在诸多事务上并没有自主权。
    他们只能无奈地等待德国做出决定,然后跟随德国的脚步。
    而德国,对于石油的渴望那是毋庸置疑的。
    在战争的巨大消耗下,石油对于德国的战争机器来说,就如同血液对于人体一样重要。
    德国的坦克、飞机、舰艇,每一样都需要大量的石油来驱动。
    如果能够掌控北非的石油资源,德国的战争局势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他们的军事行动将不再受到石油短缺的束缚。
    于是,德军最高统帅部迅速做出决策,要求他们的情报部门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情报人员们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猎手,四处搜集关于北非石油资源和那股神秘势力的情报。
    同时,德军加大了对这股神秘势力的侦察力度,派遣了大量的特工和侦察部队,试图揭开这股神秘势力背后的真相。
    远在北非前线的王军,虽然身处战火纷飞的战场,但对于敌方后方的情报掌握得却非常详细。
    当他得知这段时间开罗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时,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屑。
    这些外国人,无疑都是冲着传说中的石油资源而来。
    不过,与此同时,他也对陆裕华的计划感到由衷的钦佩。
    不得不说,陆裕华这一招确实很高明。
    原本,陆裕华是想偷偷摸摸地开采埃及的石油资源。
    毕竟埃及的石油产量非常可观,随便勘探一下就能发现大量的石油储备。
    然而,巴西的到来让他改变了主意。
    他觉得没必要再偷偷摸摸地进行,而是决定直接光明正大起来,将世界各国列强们的目光都吸引到北非。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在南美洲安心地搞事情了。
    目前来看,这个计划进行得非常成功。各国列强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北非,开始在这里展开各种明争暗斗。
    而陆裕华,就等基地车抵达南美洲之后,就能全面展开行动。
    到那时,他就可以在南美洲生产武器装备,征召动员兵,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在南美洲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掀起一场风暴。
    “长官,是否对外公布我们发现石油的消息呢?”部下走上前来,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
    “当然,既然他们都这么感兴趣,那自然是要将他们的目光牢牢吸引过来。”王军脸上露出了一丝自信的笑容,缓缓说道,“去吧,对外公布我们详细的勘探数据,让全世界都知道这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同时,释放出我们欢迎合作与投资的信号,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
    “是,长官!”部下连忙应了一声,转身快步离开,去执行这一重要任务。
    很快,埃及发现大量石油资源并且欢迎各国合作与投资的消息传遍了世界。各国列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英国,在加强军事部署的同时,通过外交途径积极与各国沟通,试图拉拢一些国家共同对抗潜在的竞争对手。
    他们一方面与一些非洲国家展开合作,争取得到当地的支持;另一方面,与美国进行秘密协商,希望能够得到美国在资源上的支持。
    德国则继续加大对北非的情报搜集和侦察力度。
    他们的特工遍布各个角落,试图找到那股神秘势力的弱点,同时也在谋划着如何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占据上风。
    德国还与意大利进行了紧密的沟通,试图联合意大利的力量,共同应对北非的局势。
    法国,虽然没有自主权,但也在暗中观察着局势的发展。
    他们希望能够在德国的决策中,为自己争取到一些利益。
    法国的一些官员与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同行保持着秘密联系,试图了解更多的内幕消息。
    而其他一些国家,也纷纷开始行动起来。
    有的国家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在北非的石油开发中分得一杯羹;有的国家则开始加强军事准备,以防在资源争夺中落后。
    “这里竟然会有这么多石油?”他紧握着伦敦发来的电报,双眼圆睁,脸上满是惊愕之色,愣在原地许久都回不过神来。
    要知道,埃及作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已经在英国的掌控之下长达上百年之久。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英国的势力深入埃及的每一个角落,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军事,英国似乎对这片土地了如指掌。
    可如今,这封电报却无情地揭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他们竟然对地下蕴藏着的巨大石油资源浑然不知。
    “这实在是太离谱了。”坎安宁喃喃自语,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懊恼与震惊。
    在他心中,这简直是大英帝国的一大耻辱。若不是这封电报明确无误地来自伦敦,有着官方的权威背书,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
    此时,一名部下快步走进营帐,打破了这略显沉闷的氛围。“上将阁下,看样子我们从天竺请求援军是对的。”部下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与庆幸,“现在伦敦已经决定加大援军的数量,很显然他们是希望我们能够夺回开罗,占领这些油田。”
    坎安宁缓缓点了点头,他的目光从电报上移开,看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被叛军占据的土地上,蕴藏着的无尽财富。
    “嗯。”他轻声应道,心中已然明了伦敦的意图。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石油就是战争的血液,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没有人会嫌弃石油多,哪怕是像大英帝国这样家底雄厚、经济发达的国家也不例外。
    更何况,按照英国的逻辑,这些石油原本就是他们的。
    在他们眼中,埃及作为殖民地,其所有的资源都理应归属于大英帝国。
    坎安宁深知,这是一场关乎帝国利益与荣誉的战斗。
    他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开罗的城市轮廓,那里的大街小巷,他曾经无数次走过。
    如今,却被一群叛军所占据,而在这座城市的地下,隐藏着改变战争局势的巨大宝藏。
    他必须要夺回开罗,将那些油田重新纳入大英帝国的掌控之中。
    “立刻去准备,我们要加快作战部署。”坎安宁转过头,对部下下达命令,“等援军一到,我们就发动总攻,务必一举击败那些叛军。”
    “是,上将!”部下立正敬礼,转身迅速离开营帐,去传达将军的命令。
    坎安宁独自站在营帐中,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之前与叛军的几次交锋,那些叛军虽然装备简陋,但作战却异常勇猛,他们似乎对这片土地有着无比坚定的守护决心。
    而且,他们背后似乎还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支持,这使得战斗变得更加艰难。
    “不过,这次情况不一样了。”坎安宁握紧了拳头,暗暗给自己打气,“我们有了更多的援军,还有伦敦的全力支持。只要我们精心策划,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他开始仔细回顾之前的战斗,分析叛军的战术特点和弱点。
    他发现,叛军虽然在局部战斗中表现出了很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但在整体的战略布局上,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他们缺乏有效的协同作战能力,各个部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这就是我们的突破口。”坎安宁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已经在心中初步拟定了一个作战计划。
    他决定利用叛军的这个弱点,采用分割包围的战术,将他们的部队逐一击破。
    而此时,远在伦敦的英国政府高层,也在密切关注着埃及的局势。
    首相丘吉尔亲自过问了增援埃及的事宜,他深知这场战斗的重要性。
    如果能够成功夺回开罗,控制那些油田,不仅能够为英国的战争机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能够在国际上彰显大英帝国的实力和威严。
    “我们必须要让埃及的局势尽快稳定下来。”丘吉尔在一次内阁会议上严肃地说道,“那些石油资源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坎安宁将军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首相,坎安宁将军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等援军一到,便可以发动总攻。”一位内阁成员回答道。
    “很好,一定要确保这次行动的顺利进行。告诉坎安宁将军,大英帝国的荣誉就寄托在他身上了。”丘吉尔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