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要不调动黑衫军吧!

作品:《抗战:全球都是基地车

    意军在短暂的休整后,再次朝着英军阵地发起了进攻。
    这一次,隆美尔站在观察哨中,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他的神色相较于之前,多了几分平静,少了初次见到意军作战时的那种无比震惊。
    隆美尔,这位以卓越军事才能和坚毅果敢著称的德军将领,曾在战场上创造奇迹。
    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与复杂,也习惯了面对各种棘手的局面。
    但意军的表现,却一次次挑战着他的认知底线。此刻,他紧盯着战场上意军的行动,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忧虑。
    意军的进攻队伍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士兵们的步伐缺乏默契,队列也不整齐。
    军官们在队伍中大声呼喊着,试图整顿秩序,但效果甚微。
    当他们接近英军阵地时,英军的枪炮声骤然响起,密集的火力如同一道死亡之网,朝着意军倾泻而来。
    意军士兵们顿时慌乱起来,有的士兵下意识地停下脚步,寻找掩体躲避;有的士兵则盲目地朝着英军阵地开枪射击,完全不顾及射击的准确性和战术配合。
    坦克部队的表现同样糟糕,它们没有按照预定的战术队形推进,而是各自为战,有的坦克甚至偏离了进攻路线,陷入了沙漠的沙坑中。
    看到这一幕,隆美尔悬着的心彻底沉了下去,他心中暗自叹道:“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赢得战争?必须尽快将归属自己的部队调上来,否则,这场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他已经无法忍受意军如此糟糕的表现,在他看来,这简直是对战争的亵渎。
    然而,现实却给了隆美尔沉重的一击。
    短时间内,直属他的部队还无法抵达前线。
    大量的装备需要运送,那些先进的武器和精良的装备,是他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他绝不可能接受自己的部队使用那些破烂不堪的武器投入战斗,这不仅是对士兵生命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战争的不尊重。
    所以,尽管心中忿怒不已,他也只能强忍着,眼睁睁地看着意军用着先进的武器,打着一场烂到家的战争。
    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着,意军在英军的顽强抵抗下,逐渐陷入了困境。
    他们的进攻越来越乏力,士兵们的士气也越来越低落。
    终于,在英军的猛烈反击下,意军开始撤退。
    他们的撤退同样混乱无序,士兵们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看着眼前意军的表现,隆美尔只能在心里轻叹一口气。
    但他还是努力在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对身旁的格拉齐亚尼元帅说道:“元帅,他们有很大的进步。”这句话,与其说是对意军的肯定,不如说是隆美尔为了维护与意军的关系,不得已而为之的敷衍。
    格拉齐亚尼元帅听了隆美尔的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真心觉得经过整顿之后的意军战斗力有了不少提升,虽然这次并没有拿下英军阵地,但至少坚持了两个小时。
    在他看来,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换做以前,这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看着格拉齐亚尼元帅那真诚的表情,隆美尔也不好戳破这层虚幻的表象,只能配合着对方演戏。
    他在心中暗自思忖:“元帅啊,您难道真的看不出意军的问题所在吗?这样的自欺欺人,又能维持多久呢?”
    而在对面阵地上,英军士兵们看着正在撤退的意军,忍不住纷纷调侃起来。
    “也不知道这些意军到底想要干什么?每次都是一触即溃。”一名英军老兵一边擦拭着手中的步枪,一边忍不住说道。
    他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对于意军的表现,他早已见怪不怪,但每次看到,还是忍不住要吐槽几句。
    “是啊,感觉跟演戏一样。”旁边的一名新兵附和道。
    他刚刚加入部队不久,这是他第一次经历如此激烈的战斗,意军的糟糕表现让他感到十分惊讶。
    “我看他们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给我们送补给的。”另一名士兵笑着打趣道。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士兵们的一阵哄笑,紧张的战斗氛围也因此得到了些许缓解。
    意军的失败仿佛是一场闹剧,而英军的调侃则像是这场闹剧中的插曲。
    但对于隆美尔来说,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比沉重。
    他深知,要想改变目前的战局,只能依靠自己的部队尽快抵达。
    他开始频繁地与后方联络,催促着部队加快行军速度。
    英军指挥部内,坎安宁上将的神情相较于之前的焦灼紧张,此刻竟显得格外轻松,周身仿佛卸下了一层沉重的枷锁。
    他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目光透过指挥部的窗户,望向远方那片被战火笼罩的沙漠。
    曾经,面对德意联军的步步紧逼,北非战场的局势岌岌可危,坎安宁上将的每一日都被浓重的阴霾所笼罩。
    他无数次在深夜中辗转难眠,为英军的防御部署和兵力短缺而忧心忡忡,焦虑如同藤蔓一般,在他心中肆意蔓延。
    然而,就在不久前,他收到了来自首相丘吉尔的承诺,这宛如一道曙光,穿透层层乌云,照亮了他心中的希望。
    丘吉尔明确表示,将有源源不断的援军奔赴北非战场。
    曾经,大英帝国或许并未对北非给予如此高度的重视,但今时不同往日,北非发现了石油,这一珍贵的战略资源瞬间改变了整个局势。
    石油,宛如战争的血液,谁掌控了它,谁就有可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占据主动。
    为了保住北非,保卫亚历山大港,英国上下全力以赴。
    从天竺增派的援军正日夜兼程赶来,他们跨越千山万水,带着大英帝国的使命与决心。与此同时,本土也抽调了一支精锐部队,这支部队堪称英军的王牌力量,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每一名士兵都怀揣着对胜利的渴望。
    除了陆军兵力的增援,本土舰队也展开了大规模的行动。
    一艘艘航母和战列舰被增派而来,这些海上巨无霸,宛如钢铁巨兽,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乘风破浪。
    它们的出现,无疑大大增强了英军的海上实力。
    坎安宁上将深知,海军力量对于北非战场的重要性。
    亚历山大港作为英军在北非的重要据点,其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彻底击败三国海军,才能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无阻,为英军在北非的作战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强大的战舰在海面上排列整齐,与三国海军展开激烈海战的场景。
    炮弹在海面上炸开,激起冲天的水柱,战舰的炮口喷吐着火焰,双方的士兵在甲板上奋勇厮杀。
    他握紧了拳头,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借助这些强大的援军和海军力量,在北非战场与德意联军展开殊死搏斗,捍卫大英帝国的尊严与利益。
    他期待着胜利的那一天,能够再次看到亚历山大港的和平与安宁,看到英军在这片土地上重新站稳脚跟。
    坎安宁上将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手中拿着一封电报,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一丝轻松的笑意,可这笑意之中又夹杂着深深的狐疑。
    他的目光从地图上缓缓移开,望向指挥部内的一众参谋,出声询问道:“那些意军到底想干什么?示弱么?还是诱敌深入?”
    坎安宁上将的声音在安静的指挥部内回荡,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实在是因为意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太过糟糕,糟糕到让他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实力体现。
    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不久前的场景,那时意军被那些土著打得节节败退,空中战场上,意军的空军也未能占据太大的优势,双方在空中展开了激烈的厮杀,空战的硝烟弥漫在北非的上空,意军战机在土著空军的反击下,损失惨重。
    可如今的局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意军不仅赢得了战场的主动权,甚至还收复了一些之前丢失的阵地。这样巨大的反差,让久经沙场的坎安宁上将心中警铃大作。
    他深知,战争中绝不会有无缘无故的胜利与失败,这背后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谋。
    他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再次审视着手中的电报,仿佛试图从那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找到一丝线索。
    “应该不是,这些意军的战斗力也许就是这样。”作战参谋犹豫了一下,站起身来,鼓起勇气说道。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这安静的指挥部内却显得格外清晰。
    参谋的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他深知自己的这番言论可能会与上将的想法相悖,但他还是决定说出自己的判断。
    他缓缓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标注的意军行动路线,继续说道:“从他们之前的作战行动来看,指挥混乱,士兵之间缺乏默契配合,装备的运用也不够合理。或许他们现在的所谓‘胜利’,只是因为我们一时的疏忽,并非有什么精心策划的阴谋。”
    坎安宁上将静静地听着参谋的分析,他的目光随着参谋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
    他不得不承认,参谋所说的这些情况,在之前对意军的观察中确实有所体现。
    意军在战场上的表现,时常让人感到困惑。他们的进攻缺乏章法,士兵们在战场上如同一盘散沙,各自为战。
    坦克部队与步兵之间的协同作战几乎为零,常常出现坦克孤军深入,而步兵却跟不上节奏的情况。
    在一次激烈的交锋中,意军的坦克部队贸然冲向英军阵地,却没有步兵的掩护,结果被英军的反坦克火力轻松击退,损失了大量的坦克和士兵。
    然而,坎安宁上将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
    他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虽然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战争中任何看似不合理的现象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敌人的诡计。我们必须加强侦察,密切关注意军的一举一动。”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久经沙场的沉稳与谨慎。
    他深知,在战争中,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随后,坎安宁上将转身对其他参谋下达了一系列命令:“立刻增派侦察部队,从空中和地面全方位监视意军的动向。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立即向我汇报。同时,加强我们自身的防御部署,提高警惕,防止意军的突然袭击。”参谋们纷纷领命,迅速行动起来,指挥部内顿时忙碌起来,电报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一场围绕着意军真实意图的侦察与防范行动悄然展开。
    英军指挥部里正围绕意军的异常表现展开激烈讨论与严密防范,而意军这边,却浑然不知自己被如此警惕地审视着。
    倘若意军知晓英军对他们的种种猜忌与防备,了解到英军认定他们必有阴谋的真实想法,恐怕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因为他们实在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战略布局,一切表现糟糕的原因,纯粹是自身太过不堪。
    此刻意军面临着严重的后勤问题,补给线拉得过长且混乱无序,物资运输常常受阻,导致前线士兵缺衣少食,武器弹药也供应不足。
    士兵们在烈日炎炎下,时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手中的武器因为缺乏保养和零件更换,性能大打折扣。
    这样的状况下,意军毫无士气可言,士兵们对战斗充满了消极与抵触情绪,在战场上表现得畏畏缩缩,毫无斗志。
    “元帅,我建议调动黑衫军。”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一位年轻的军官终于忍不住,站起身来,表情严肃地对着格拉齐亚尼元帅说道。他的声音在略显沉闷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突兀,所有人的目光都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什么?调动黑衫军?”格拉齐亚尼元帅听到这话,整个人都被震惊到了。
    他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的军官,脸上写满了惊愕与犹豫。
    黑衫军作为意大利的一支特殊部队,向来以忠诚和狂热著称,但同时也因为其行事风格和组织特点,在军队内部一直存在争议。
    格拉齐亚尼元帅深知,调动黑衫军绝非小事,这不仅意味着军事力量的重大调整,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复杂的影响。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元帅的回应。(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