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法军的无奈!
作品:《抗战:全球都是基地车》 在印度支那这片土地上,战争的阴云如浓稠的墨汁,肆意翻涌,将每一寸土地都笼罩在压抑与恐惧之中。
法国殖民统治的根基,在自由军日益猛烈的冲击下,摇摇欲坠。
德古总督,这位肩负着维系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重任的掌权者,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难道你们都是蠢货么?”德古总督站在指挥部中,怒目圆睁,脸庞因忿怒而涨得通红,仿佛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随时可能将周遭的一切吞噬。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带着无尽的愤怒与失望,“不会提前了解一下那些自由军的情况?你们还觉得他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般的叛军?可事实呢?一群叛军能把装备精良的日本人打得节节败退?”他的目光如锋利的刀刃,失望至极地扫视着眼前这群法国军官,那目光中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懑。
此刻的局势已万分危急,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法国殖民统治的生死存亡。
可这些军官竟还抱着过去陈旧的观念,用老眼光看待这些所谓的“叛军”。
在他们眼中,这些不过是些不成气候的反抗者,不足为惧,只需稍稍动用武力,便能将其彻底镇压。
但德古总督心里清楚,如今的局面早已今非昔比。
自由军在长期的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他们拥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战斗意志,以及对这片土地了如指掌的优势,绝非是轻易能够被击败的。
然而,对于德古总督这番疾言厉色的吐槽,军官们却并非心悦诚服。
他们私下里小声嘀咕,眼神中流露出不满与不屑。
在他们看来,这一切的根源明明就是德古总督自己指挥水平欠佳。
他们觉得,若不是总督在战略布局上出现失误,又怎会落得如此境地?
是总督的决策失误,才导致了如今的被动局面,让法国军队陷入了困境。
实际上,德古总督心中满是委屈。
战争的阴霾还未完全笼罩这片土地之时,他便如同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被各种事务驱赶着不停转动。
他一方面要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周密的准备,从军事部署到物资储备,每一个细节都需他亲自过问。
他整日奔波于各个军事据点,仔细检查武器装备的配备情况,确保每一门火炮、每一支步枪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同时,他还要关注物资的储备量,从粮食到弹药,都要保证充足,以应对长期的战争。
另一方面,他还要周旋于复杂的外交棋局之中,试图拉拢各方势力,稳固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
他频繁地与各国使节会面,进行艰难的谈判,试图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援助。
面对日益壮大的自由军,德古总督绞尽脑汁,想出了诸多办法。
他甚至放下身段,主动寻求日军的帮助。
在他的设想中,日军强大的军事力量与法国的殖民统治利益或许能达成某种契合,共同对付自由军。
他满怀希望地与日军将领进行沟通,承诺给予各种利益,试图说服他们出兵相助。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无情地打在了他的脸上。
自由军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灵活的战术以及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将日军打得落流水,头破血流。
吃了败仗的日军,如今如同受惊的兔子,不仅不再愿意配合,更是彻底袖手旁观,连最基本的佯攻牵制行动都懒得去做。
无奈之下,德古总督把希望寄托在了空军身上。
他满心以为,空军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能够扭转战局。
出发前,他望着整齐排列的战机,心中暗暗笃定,这一战必将胜券在握。
他亲自为飞行员们送行,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信任,希望他们能在天空中创造奇迹。
可谁能想到,战斗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空军的表现糟糕透顶,仿佛一群失去方向的无头苍蝇,在战场上毫无章法。
他们不仅没有对自由军造成有效的打击,反而自身损失惨重。
原本信心满满的总督,在得知战败的消息后,只觉得一阵晕眩,“你们竟然输给了一个瘸子?”他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心中满是对空军表现的极度失望。
接连受挫后,德古总督深知局势已不容乐观。
他无奈地下令前线各部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命令前线各部队,务必严防死守!只要进入雨季,自由军就不得不退走。”他紧紧握着拳头,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在东南亚这片土地上,雨季的来临就如同一场大自然的审判。
对于进攻方而言,那连绵不绝的暴雨,会将道路变成一片泥泞的沼泽,河流会迅速上涨,冲毁简易的桥梁,让交通陷入瘫痪。
每一次物资运输都如同一场艰难的冒险,车辆在泥泞中挣扎前行,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困境。
而对于自由军来说,他们长期在这片土地上活动,熟悉当地的每一处山林、每一条小径,能够更好地利用地形和恶劣天气进行隐蔽和休整。
但对于外来的侵略者,无论是法国军队还是日本军队,雨季都将是一场噩梦。
此时,日本人正在婆罗洲争分夺秒地展开进攻。
他们如同饿狼一般,企图在雨季来临前尽可能多地抢占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们的士兵们在指挥官的驱使下,疯狂地向前推进,每占领一片土地,便插上日本的旗帜。
然而,时间却如同一个无情的倒计时器,雨季的脚步越来越近。他们孤军深入,补给线被拉得越来越长。
随着雨季的临近,道路开始变得湿滑难行,物资运输的速度越来越慢,士兵们的口粮、弹药等物资供应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疾病也在潮湿的环境中悄然滋生,侵蚀着士兵们的身体,削弱着他们的战斗力。许多士兵因感染疾病而痛苦不堪,无法继续战斗,整个军队的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片被战争阴影笼罩的土地上,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目标而苦苦挣扎。
德古总督期待着雨季能成为拯救法国殖民统治的转机,他每天都在关注着天气的变化,计算着雨季到来的时间。
自由军则在为民族的独立而浴血奋战,他们在山林间穿梭,不断寻找着敌人的弱点,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
而日军则在雨季的威胁下,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进攻计划。
他们开始考虑如何缩短补给线,如何应对雨季带来的各种困难,以维持自己在战场上的优势。
一旦糟糕的季风天气来临,不光地面上的道路难以通行,就连空中的运输都要格外小心了。
飞机在暴雨和狂风中飞行,随时都有坠毁的危险。
想到自由军根据地内遍地的山路,德古总督不相信自由军会冒雨继续进攻,所以他的计划很简单,撑到雨季。
雨季集中在 5月份的中下旬,很快就要来了,不值得跟自由军纠缠。
等到 10月份雨季结束,也许就能分出胜负了。
“不要管那些堡垒工事,继续前进!”郑光耀亲自带队,指挥部队过河后继续向纵深突击。他身先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
依照他的眼光,远处法国人建在高地上的防御工事防守得很严密,若是强攻很难。
那些堡垒坚固无比,周围布满了铁丝网和战壕,法国士兵们在里面严阵以待,配备着先进的武器装备。
绕过不攻,也是一个办法。
“法国人犯了一个错误,他们虽然拉开了纵深,却依然把兵力集中在了前线,兵力不足下,后方必然空虚。法国人要防就让他们防好了,我们绕过去,直击敌人腹地。”副官胸有成竹道。
副官跟随着郑光耀多年,对他的战术和战略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们深知,自由军的优势在于灵活机动,善于利用地形和敌人的弱点。
只要能够避开敌人的正面防线,深入敌人的后方,便能打乱敌人的部署,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
法国人还犯了一个错,他们的电台密码太简单了。
若是他们面对日本人,他们会更小心谨慎。
但对上拥有专业破译密码的电报专家,统统没用。
于是从一开始,法国人对于自由军来说,就像是透明的,未战先输了一半了。
自由军的电报专家们日夜不停地工作,他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破译了法国人的电台密码。
通过截获的电报,自由军能够提前了解法国人的军事部署、行动计划和兵力调动情况,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应对策略。
这无疑为自由军在战场上赢得了巨大的优势,让他们能够在战斗中占据主动地位。
德古总督站在指挥部内,面对着眼前的一众军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自信与坚毅,斩钉截铁地说道:“就算自由军突破防线又如何?他们的后勤怎么解决?”
“粮食或许凭借着他们在当地的一些基础和民众支持,还能勉强找到解决的办法,可弹药呢?”
“别忘了,他们用的是冲锋枪,这种武器射速快,对弹药补给的要求比常规武器可要高得多。”
“雨季一来,甚至不用等到雨季真正到来,只要他们突破防线,在激烈的战斗中弹药基本就会消耗殆尽。”
“而我们,凭借着完备的部署和地理优势,前方随时可以封锁他们的后勤补给线。”
“只要他们敢突破防线,我就敢调集更多的兵力来,把他们包围彻底消灭。”身为海军将领出身的德古总督,多年的海战经验并未局限他的战略眼光,对于陆战后勤的关键重要性,他同样有着深刻而透彻的理解。
安南地区,多山地高原,地势复杂险峻。法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的防御布局,看似只是选择了一些点进行防守,实则暗藏玄机。
在这广袤的区域内,大片的土地可能除了一条狭窄的道路外,其他地方几乎无路可走。
想要通过,行者要么得翻山越岭,在陡峭的山坡与嶙峋的怪石间艰难攀爬,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危险;要么就得深入丛林,在茂密的枝叶与未知的危险中艰难跋涉,时刻面临着迷失方向和遭遇野兽的威胁。
除了极少数宽阔平坦的大路能够勉强通车之外,其他地方只能轻装徒步前行,甚至连挑着担子都难以顺利通行,崎岖的地形和茂密的植被成为了天然的阻碍。
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法国人深知,守住了一个关键据点,就等于牢牢掌控住了一条大路的通行权。
德古总督心中暗自思忖,自由军若是选择绕小道行军,那他们又能带过去多少弹药物资呢?
在他看来,这种做法几乎是自寻死路,除非自由军的指挥官们真的丧失了理智。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场荒诞的闹剧,狠狠地给了德古总督一记响亮的耳光。
自由军偏偏做出了让法国人难以理解的决策——选择绕小道进军。
当这个消息传来时,整个法国指挥部都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惊愕与沉默。
“他们疯了吗?这些兵是来送死?”德古总督满脸的难以置信,反复呢喃着。
他很快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却并没有立刻做出调集后方军队的指令。
他的内心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与权衡之中,一方面,他深知自由军这看似疯狂的举动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的战略意图,贸然调动后方军队,可能会正中自由军的下怀,陷入他们精心布置的陷阱;另一方面,若按兵不动,又担心自由军会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大战果,对法国的防线造成更大的冲击。
事实上,法国人在前线已经部署了大量的军队,这使得后方的兵力变得极为空虚,整个印度支那局势因此变得摇摇欲坠。
在这一两年间,殖民地上反日反法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动荡事件接连不断。
法军不得不分散在各个角落,忙着进行安抚和镇压,以维持表面上的统治秩序。(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