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何喜之有?
作品:《大明话事人》 第728章 何喜之有?
这时候吴惟忠营主力也到了,随即数千经略标营官军列队从敦义门入城。
官军自西向东,意气昂扬的沿着主干路往城中心而去。
一边前进,一边齐声高呼:“皇赫怒,我东征!大帅出,收汉京!日月照,仰大明!”
路上标营众兵将目光所及,却见这朝鲜国王京里到处残垣断壁,很多火烧之后的痕迹。
当然,总体情况比同样遭受战火的平壤城、咸兴城要好一些.
又走了三四里,林天帅望见了钟鼓楼,就是那个莫名其妙起名为“普信阁”的钟鼓楼。
这里基本上已经算是城中心了,但还是没看到倭兵的踪迹。不过隐约能听到,东南方向数里之外有炮声传来。
“看来倭兵确实已经从城中全面撤退突围了。”林天帅对两个标营将官达云、吴惟忠说,“你们各带兵马,前往东南光熙门助战,刷点军功好了。
我就不过去了,免得多头指挥造成混乱,身边留下一千人护卫就行。”
达云、吴惟忠两人接了命令,正要各自领兵而去。
林天帅忽然又强调和叮嘱说:“记住告知倭兵,放下兵器,投降不杀!这次我要活口,多多益善!”
积攒了三个月粮草,暂时能养得起俘虏了,咸镜道那边人力资源紧缺啊。
虽然还没开始挖铜矿,但在深山里修路、鸭绿江边修码头,都需要大量只用管口饭的低成本奴工。
在普信阁没什么好看的,这地方也住不了人,于是林泰来又准备去查看城内宫阙情况,这也是入城后的应有之义。
几百年后的汉城号称有“五大宫殿古建筑”,不管大不大、古不古吧,真有五个宫。
但在眼下这时代,汉城还只有三宫,都位于北城。
其中后世名气最大的主宫景福宫偏西北,离宫昌德宫、昌庆宫在一起偏东北。
林天帅自行前往西北方向的景福宫查看,同时派左护法张文领着二百人,去东北方向的昌德宫、昌庆宫查看。
张文低声问道:“坐馆想听到什么样的回复,完好的还是被烧光的?”
张文当然明白林天帅那不想让朝鲜君臣回国的心思,如果宫殿都烧光了,自然就有借口继续阻止朝鲜国君臣回京了。
林天帅皱眉瞪眼,正气凛然的指示说:“别胡来!如实回报即可!”
在前往景福宫的路上,林天帅又发现一个问题,为何城中只看到了已经麻木不仁的女子,完全不见男人?
如果这样,想要携老挈幼、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的场面,可就不好组织了。
便打发了崔五魁,闯进一户建筑完好还有活人的人家去问了问。
不多时,崔五魁回来禀报道:“先前倭兵盘踞汉城时,大肆杀戮城中朝鲜男儿,只留妇女,其间不忍言也!”
众人纷纷感慨,国破家亡之残酷,可见一斑。
林天帅忍不住转头对小西行长怒斥道:“看你们倭人所作所为,真乃人面兽行,令人发指!”
小西行长不知是推脱还是辩解,答话道:“这些恶行都是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等部所为,在下一直想劝阻,但他们也不会听从在下。”
林泰来不置可否,只是对小西行长说:“若你罪孽深重、民愤滔天,本帅也不能容你活到今日了!”
传闻中小西行长兵团的军纪确实比加藤、福岛等兵团的军纪稍好,但具体怎样谁又知道呢。
唉,只是这情况太考验几万天兵了,如果暂时驻在汉城,还不定要闹出多少事情。
大约不到二里地,说着话就到了景福宫。
可是此刻景福宫已经被烧成一片白地,所有建筑荡然无存,林天帅不禁陷入了沉痛。
他再次将小西行长揪了出来,怒斥道:“你们倭人当真罪大恶极,竟然将这好端端的宫殿烧了,真是罄竹难书!”
小西行长敢怒不敢言,憋屈的闭着嘴。若论起放火,谁能比得过天帅你?
林天帅瞧见小西行长的小表情,又喝道:“有话就说,谁拦着你狡辩了?”
小西行长就辩解说:“景福宫并不是我们烧的!在我们进入汉城之前,就有大批城中乱民到景福宫抢掠然后纵火焚烧!
还有昌德宫、昌庆宫都是这样!我军进入汉城后,早已经被烧完了!
所以三宫焚毁都是朝鲜人自己干的,与我军有何干系?”
当初倭寇入侵朝鲜国,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都是先锋,是最早进入汉城的倭将,所以小西行长对李朝宫室被毁的事情非常清楚。
林天帅也不知道小西行长所言是真是假,又斥责说:“那朝鲜历代国君陵寝,都是你们倭人挖的吧?这个你抵赖不得!”
小西行长说:“王宫都被朝鲜人自己抢完了,加藤他们就只能挖王陵寻找财宝了!”
这时候,去查看昌德宫、昌庆宫的张文也回来了,如实禀报道:“两座离宫连同那边的李朝太庙,早已经被烧完了,现在那边都是焦土!”
确定了三宫现状,林天帅不禁仰天长叹,痛心疾首的说:“李朝立国二百年,不想宫庙陵寝毁于一旦,殊为可惜啊啊!”
众人:“.”
大帅你如果能把嘴角压下去,你的痛惜之情可能更显得真诚。
其实在这次倭乱中,三宫都被焚毁后,后世名气最大的主宫、汉城著名旅游景点景福宫一直没被重修,直到将近三百年后的十九世纪,才再次被朝鲜国建起来。
林天帅也不知为什么朝鲜国从此将近三百年不重建景福宫,可能还是因为穷吧。
但当务之急是给自己找个驻地,林天帅便对左右问道:“宫室皆被焚毁,幕府行辕还能设在何处?难道还要出城去,将西郊残破的慕华馆收拾使用?”
别人对汉城也不熟,一时间也答不了话。
只有曾经作为倭军先锋大将,在倭乱后的汉城驻扎过的小西行长提议说:
“西边靠近城墙那里,有一处被称为西阙的地方,乃是当年李朝太祖李成桂的旧居,去年时并没有被焚毁。
而且那里距离敦义门很近,出入城极为便利。”
林天帅听完便道:“想来应该合适,就去看看!小西摄津守你果然大大的有用!”
此时林天帅所不知道的是,现在这处名为西阙的居所,后来改建为了庆熙宫,也是后世汉城的五大宫之一。
正当林天帅已经开始在城中寻觅行辕驻地时,东南方向光熙门到汉江一带战况犹酣。
虽然大明天兵处于胜势,虽然天兵战斗力强于倭兵,但毕竟倭军困兽之斗,多少还要挣扎一下。
更何况汉城这一大圈城墙沿着山川走势而建,周围地形颇为复杂。南城到汉江这一带,城墙、山丘、江水、浮桥间杂,对大明的骑兵优势有一定限制。
李大将站在一处视野良好的山坡上,指挥若定,有条不紊。
对土垒和城墙外的倭兵,重炮轰了骑兵冲,骑兵冲了重炮轰。
对江边土垒内的倭兵进行孤立和分割,然后燃起浓烟,阻挡土垒中倭兵的视线,让倭兵火铳手难以发挥。
对于已经过了江的倭兵,放任不管;对于没过江的倭兵,用骑兵和火铳往江里驱赶。
另外派一军,专门在光熙门这里进行攻打,牵制袭扰未出城或者刚出城的倭军,如果出现机会,就拿下光熙门!
双方加起来有六七万左右的兵马,聚集在光熙门到汉江一带,算是一场兵力密度空前的大战了。
看着眼前的大场面,李大将感觉自己的武将生涯达到了巅峰。
战场渐渐细分成了几个方面,站在高处的李大将依然指挥若定、有条不紊!
二三十个纵队齐齐装在心里,一道道命令传达下去,完全不虚多线操作!
正当这时候,林府家丁二代于忠良快马赶到,向李如松道:“经略公急报!”
李大将问道:“有何急事?莫非林军门已经杀了那什么大谷吉继?”
~~
于忠良禀报道:“大谷吉继欺瞒我军,确实已经被斩”
李大将浑不在意的说:“斩就斩了吧!已经无关大局了。”
随即于忠良继续说:“用大谷吉继的尸首在敦义门叫门,倭军守门大将乃是大谷吉继的家臣,为换回大谷吉继尸首,从城门撤走了。”
李大将突然产生了一些不好的预感,连忙追问道:“然后呢?”
于忠良心里略微于心不忍了一下,答道:“然后,然后经略公率先登城,已经拿下敦义门,数千标营官军应该已经入城。”
轰!李大将感觉脑中被炸了一下,下意识的问:“先登?”
于忠良回答说:“没错,确定以及肯定是先登。”
“啊啊啊!”李大将壮怀激烈,仰天长啸。
自己在这边辛辛苦苦殚精竭虑,就是为了让林经略兵不血刃、轻轻松松的先登入城吗?
那倭寇都是二傻子吗,一具尸首就能换城门?
于忠良连忙对李如松左右亲兵叫道:“快去召李如柏将军!”
众人疑惑不已,你这小年轻是什么意思?
于忠良赶紧补充说:“经略公有令,若李大提督因为心理原因无法继续指挥,就请李二将军代替指挥!”
“不必了!”李大将又被刺激得瞬间清醒过来。
再让他放弃指挥歼敌的荣耀,没门!
“钦差大臣”于忠良评估了一下李如松的状态,又道:“经略公还有命令,要求尽可能多抓俘虏。”
“知道了。”李大将冷漠的答应。
而后李大将就像是一个莫得感情的指挥机器,冷漠的继续指挥战局。
不多时,又传来好消息,经略标营数千人抵达光熙门,从城里进行夹击。
滞留在光熙门一带的万余倭兵陷入总崩溃,在城门外的查大受趁机攻下了光熙门。
战局到此,大明天兵的胜势已经完全不可逆转,倭兵大都放弃抵抗,向浮桥拥挤过去。
就连那些坚守在土垒里进行掩护的倭兵,也纷纷弃垒而逃。
浮桥的通过能力终究有限,大批倭兵掉进了还很冰凉的江水里。
已经撤退到南岸的不到两万倭兵害怕天兵通过浮桥继续追杀,也害怕被北岸溃兵冲垮,于是朝着正在浮桥上的己方倭兵猛烈射击,阻止溃兵过江。
然后南岸倭兵又趁机摧毁了浮桥,宽阔的汉江把剩下倭兵和大明天兵一起阻隔在了北岸。
看看天色,日头已经偏西了,战局基本接近尾声。
剩下倭兵只有三种出路,要么顽抗到底被杀,要么被驱赶进汉江里淹没,要么成功投降保命。
李大将叹口气,真是心累啊。
从战术角度来说,这是一场很完美的大胜,如果没有偷鸡的经略大人,那就更完美了。
将收尾工作交给了二弟李如柏,李大将就询问道:“经略公何在?”
有最新过来通报情况的经略标兵回答说:“敦义门内西阙。”
然后李大将就带上亲兵,上马入城去找林经略了。
不为别的,他就是想要为友情讨一个说法。如果不给说法,那就绝交一个月!
等李大将风尘仆仆的赶到西阙,却见厅内已经摆好了酒席。
林天帅笑嘻嘻的出迎道:“恭喜李兄!贺喜李兄!李兄辛苦了!快请入席!”
李大将倔强的站在门口,瞥着林泰来,问道:“与先登王京相比,何喜之有?”
林天帅丝毫没有在意李大将的态度,热情洋溢的说:“恭喜李兄创下当世将官单次指挥战役规模最大的纪录!
贺喜李兄成为当世将官里,单次战役歼敌人数最多之人!
再次贺喜李兄,还创下了我朝近百年来单次战役歼敌人数最多的纪录!
至于是不是近二百年以来的歼敌最多纪录,还需要查阅一下早年间的典籍记录。
如此多荣耀加于李兄一身,难道不是天大的喜事?”
李大将:“.”
讨要说法的倔强心情不知不觉开始消散了,整个人都懵了。
林泰来继续热情洋溢的说:“我方才还特意写了一组三首诗,专门为你纪功!
你知道的,我这一代诗宗混文坛只凭借软硬实力,完全不靠应酬!
所以我很少写夸赞别人的诗词,今日算是为你破例了,助你青史留名啊!”
李大将只觉得浑身上下都晕乎乎的,下意识说:“给我看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