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与汇丰沈弼的协谈

作品:《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671章 与汇丰沈弼的协谈
    “这自然没问题。”沈弼也没有多想;
    汇丰是香港最大的银行,长兴集团是香港最大的华资财团,加上如今国际背景发生变化,即使杨文东没有提出来,他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与杨文东商讨一下未来的合作,或者就一些事情达成一些看法。
    杨文东笑道:“那好,到时候,我会让人将邀请函送到汇丰总部。”
    与汇丰的一般合作,其实也不需要杨文东出面,自己旗下各个子公司,有什么项目需要资金,一般也都在自己内部决定了,除非是涉及的资金非常大,那杨文东才会参与一下,但没有什么特殊原因,也是放权的;
    不过未来自己准备收购九龙仓,那自然也需要与汇丰通气一下;
    原先历史上,1978年李嘉成对九龙仓下手,本来都准备撸起袖子好好干一架了,但怡和找到了汇丰,双方一起对李嘉成施压;当时的怡和已经有些虚弱了,海外业务亏损严重,固然在规模上还比李嘉成大很多,但他也不也是很惧;
    可汇丰参与进来后,就给了李嘉成非常大的压力,一个是面对两个顶级财团他力有未逮,二个就是自己做的地产业务,也需要依赖银行,是万万不敢得罪汇丰的,且汇丰如果要帮怡和,那李嘉成自然没有胜算,于是被迫放弃不过他很聪明,将股票给了包玉冈,让这位华人大佬+汇丰董事与与怡和硬杠,自己则瞄上了没有竞争的和黄;
    而现在,等自己对九龙仓发动并购的时候,虽然如今他觉得胜算很大,可如果汇丰参与进来帮助怡和,那就算自己最终赢了,可能也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好。”沈弼答应说道。
    时间很快到了10月,香港的恒生指数已经到达1750点,这个点也是前世经济危机之前的最高值,出现在1973年3月;
    因为自己的蝴蝶效应,恒生指数提前半年到达了这个点,可经济危机却没有爆发;
    不过杨文东也不是很担心,晚来一点罢了,不可能不来,就香港现在的股价房价,早就脱离了实际需求了,国际资本也不是傻子,一旦他们觉得差不多了,就会闪电般撤退,引发崩盘;
    只是前世股灾爆发的原因是市面上出现了假股票,引起恐慌效应,最终戳破泡沫,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人这样玩?如果有的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发现。
    对于这次危机,他其实也不是很重视,如果不是这会是对九龙仓下手的最佳时机,那他根本就无所谓的,毕竟,如今集团的核心也是在海外业务的。
    既然事情还没有发生,日子自然还得过,月初的一天,杨文东正式邀请沈弼来到自己的四季酒店喝茶;
    四季酒店的顶层总统套房外部的阳台上,二人对席而坐,这个阳台足有30多平米,视野正对着维多利亚海港,也能够看到更远处的九龙半岛,连侧面的启德机场也是一样,每几分钟,也就能看到一架飞机从空中起飞或者降落。
    “这里的风景视野真好,比起汇丰银行总部要强太多了。”沈弼看了一会四周的风景,感慨着说道。
    杨文东笑道:“沈弼先生,以汇丰如今的规模、在香港的地位,其实早就应该建一个新总部了。”
    汇丰如今的总部,还是一栋6层大厦,虽然其地理位置以及面积都是很大的,可对比今天汇丰银行的规模,着实不够看了;
    甚至,在如今香港银行竞争激烈的时代,如果不是汇丰作为“准央行”,且名气很大,那这样的小型总部,只会让香港储户不放心这家银行的规模,从而不来存钱;
    可以说,正是因为汇丰在香港的地位,才使得它可以不在乎总部,就如同今天的杨文东如果戴着一个便宜的假手表,没人会觉得它是假的.
    沈弼摇摇头道:“暂时汇丰还没这个计划,不过如今的汇丰总部的确不够用了,或许几年后,会建一个新总部吧。”
    “以汇丰的地位,我想港府肯定会划出一块优质位置的,再建一栋大厦,那风景也就更好了。”杨文东淡笑说道。
    一般的公司,哪怕是怡和与长兴集团,任何正常公司,想建总部或者什么大厦,那都是得从市场上买地皮或者参与港府的竞拍,如同康乐大厦;
    不过汇丰身为“准央行”,那自然是有特权了。
    沈弼笑道:“或许吧,不过康乐大厦也建成了,这个位置,恐怕其他地方是比不了的。”
    “未必,有几个地方也不差。”杨文东道:“以后港府自然也可以继续填海,肯定会有更好位置的。”
    填海的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但未来香港地价更是离谱的高,填海划算了,那港府自然就很乐意了;
    未来的ifc、香港国际贸易中心,也都是填海获得的地皮。
    “也是。”沈弼点点头,随即问道:“杨生,不知道约我来,是需有有什么大合作吗?”
    能够让杨文东亲自邀约他出来,那应该是一个大项目,或者是关于未来的合作计划之类的。
    “如果说我想购置油轮,沈弼先生愿意合作吗?”杨文东突然问道。
    沈弼听完后,眉头微皱,思考片刻道:“如果杨生愿意加入其他抵押、或者你亲自以个人身份担保,那没什么问题。”
    “沈弼先生是这么不看好未来的航运市场?”杨文东又问;
    沈弼笑道:“倒不能说不看好,而是我没把握,航运市场的未来由很多好坏不一的因素控制;
    比如苏伊士运河重新开通、大量船只下水,这些属于坏的因素;全球经济走强、自由贸易越来越发达、亚洲经济也越来越好,这些属于好的因素;
    但我不清楚这些综合起来会怎么样?会对航运市场有什么影响?风险有多大我也确定不了,所以为了避免风险,那还是不参与的好。”
    “原来是这样,沈弼先生的分析果然够厉害。”杨文东夸赞说道。
    从大的因素来看,沈弼的分析是八九不离十了,唯独一个任谁也不知道的石油危机没有算进去,而算进去之后,航运行业更惨,所以汇丰从沈弼开始,拒绝航运业合作,也算是避免了未来的大量坏账;
    沈弼淡笑道:“杨生应该也是差不多想法吧,我观你很早之前就开始出手手中的大量货船了。”
    “也算是有这方面因素吧?”杨文东顿了顿,又问道:“那沈弼先生如何看今天香港的经济?”
    沈弼喝了一口茶,道:“股市与房市价格太高了点。”
    杨文东笑了笑,也没再多说什么,沈弼这个人,能够在香港历史上留下那么多影响巨大的事迹,果然不是浪得虚名,随即说道:“沈弼先生,未来在合作方面,我也希望能够与汇丰多合作,特别是在香港的项目;
    不过有一件事我想问你一下,如果我与一家英资大型财团发生冲突,汇丰会参与吗?”
    “冲突?看杨生的语气不像是正常的竞争冲突?”沈弼反问道;
    如果只是正常竞争,比如土地竞拍,那汇丰自然是跟赢家合作,不可能说先锁定某一方,银行业就没有这种事情发生过。
    杨文东道:“收购。”
    “收购?”沈弼的眉头一挑,问道:“哪一家,能否告诉我?”
    杨文东摇摇头道:“如果能告诉你,我刚刚就已经说了。”
    汇丰与怡和,这两家公司其实在香港历史上经常不对付,因为两家都想争夺香港第一财团的称呼;
    论规模与影响力,汇丰身为“准央行”,自然更强,但身为半官方组织,自然也会受到很多法律限制;而怡和则是自由的,到处投资,置地在中环有着大量大厦,双方可以说是棋逢敌手;
    怡和、汇丰、马会、港督,四者共同控制香港,这句话在五六十年代可不是玩笑话。
    可香港市场毕竟这么小,两家自然也有着大量合作,同时也需要看两边大班的性格因素,今年也是怡和与汇丰同时换帅,亨利凯瑟克与沈弼的关系,从前世的一些历史记录来看,还是不错的。
    沈弼想了想,问道:“杨生的意思是如果我汇丰不参与这件事、或者帮助你这一边,那以后我们之间就可以有大量合作?反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哈哈,沈弼先生多想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不过,我也不希望与汇丰发生矛盾,毕竟我们之间是没有竞争的可能性,反而有着无限合作的可能。”
    他的本意自然就是沈弼所说,不过这种事,自然不好挑明,台阶还是要有的。
    沈弼点点头道:“我明白了,不过,杨生你不肯告诉我你的目标与计划,那我现在也的确不好答应,这不仅仅是我的问题,有的时候,当英资大公司出问题的时候,港府也是会要求我汇丰参与的。”
    “我理解。”杨文东点点头道:“等未来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沈弼先生再决定怎么做也行,不过希望能够考虑清楚一点;
    如果港府那边真的有这方面要求,也希望贵行慎重决定。”
    港府虽然号称尊重“自由市场经济”,但当英资大财团真的碰到问题的时候、或者一些商界影响重大事件,也是会插手的;
    原先历史上,和黄负债即将倒闭,也是港府授权汇丰接手和黄,重新经营。
    在很多时候,收购大公司最大的难点不是某个公司,而是当地政府,政府要是铁了心不同意,那基本上就得黄。
    不过自己在股灾+东西方交好的时间点动手,麦理浩要是想强硬插手,估计也得谨慎了。
    ps: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