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三方机构的建立

作品:《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675章 三方机构的建立
    百事集团驻香港的分公司负责人马修听到长兴集团研究出了可以安全装载饮料的塑料瓶后,很是惊讶,立刻带人赶了过来;
    参观了生产过程之后,便立刻将样品带了回去,然后通知了送到了日本进行各种紧急测试;
    不过即使再紧急,这种测试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这自然让杨文东有些觉得太浪费了,于是便找到公司内部的几个制造业负责人,分别是魏泽涛、周浩然、王志群。
    “我想在香港也建立一个大型的试验检查中心。”杨文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道:“类似欧美日的一些专业第三方机构,从医疗、食品、物质成分、标准测试等等,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方便很多了。”
    这种第三方机构,其实在真正大资本眼里算不了什么,利润一般来说不会很高,毕竟不是生产源源不断的产品,而是承接多量一次性的测试;
    可如果自己有一家,那很多时候就方便多了。
    周浩然同意说道:“杨生,我坚决支持这个投资,我旗下的很多食品,在送往国家检测中心的时候,都先需要送去一些检查中心做判定,这个就非常耽误时间;
    还有一些试验测试,需要各种不同设备,我们自己买的话就太亏了,可香港没有那就只能送到日本,时间也一样耽误;
    但如果自己有专业的实验室,那各种检测就方便多了,至少内部需求就很省心。”
    王志群也道:“是的,我也觉得不错,我这边电器很多涉及用电安全、材料环保、气味等问题,也是需要去日本或者美国检测,很耽误时间;
    另外除了我们公司内部,如今香港工厂出口越来越多,各家工厂对于这方面的需求,都很高,他们也只能去日本或者其他国家做各种检测,甚至自己有设备也不行,因为没有相关认可的资质。”
    “这个我也觉得可以。”魏泽涛也说道:“不过,想在香港建一个实验室不难,投钱买设备就行了,但想获得大量国际认可,再能够授予其他公司产品合格凭证,这个恐怕很难了。
    而且因为是属于我们,那我们自己的产品如果再被自己的实验室认可,很多国家也是不认这种的。”
    “获得全球认可的确不容易,不过路也是要一步一步走的。”杨文东点点头道:“至于内部认可其他外部不认的事情,倒也正常,但至少我们自己内部可以先多次检测,检测了没问题再送出去,这样也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时间。”
    东西送出去检测,并非每一次都能成功的,一旦失败,那就得重新准备、重新申请,这个就很耽误时间精力了,很多项目都是这样被耽搁了,甚至一些大的问题杨文东也清楚。
    周浩然又道:“慢慢来的确可以,只是这种专业实验室,香港并没有先例,各种人才那可是啥都缺的,按照我的了解,国际认证可不仅仅是对设备、公司的认证,对操作的人,也是一样;
    能够发证书的人也需要得到认可,就像开车的司机需要证书一样。”
    设备有钱是可以买到,但维护、使用、校准都是需要专业人的,没有专业人,那设备再好也是白搭。
    魏泽涛则道:“那不如我们收购一家国际上知名的类似三方检测实验室,再让他们来香港建设;人的方面,可以先从海外调人,然后香港这边培养相关人才,再进行考证,这样的话,至少前面几年,只要多点海外人工费用,就能保证香港实验室的成功运行了。”
    “可以,那你们跟方先名商量下,看好哪些国际品牌,然后让他尝试沟通,看看能不能收购。”杨文东点点头,又道:“不过高级别的实验室应该不太会出售,如果没有答应的,那就退而求其次,寻求合作,请对方帮忙也行,或者入股,你们自己内部决定就行了,我需要在最近一两年,看到香港有这样的专业机构,然后逐步运营,逐步得到国际认可。”
    其实这样的实验室不仅仅是可以帮助自己的公司与香港企业,等未来内地改开之后,很多产品也是需要出口,而做出口,那就必须要做相关认证;
    如果让内地企业寻找欧美这样的公司做事,那不仅仅是报价极高,还有可能被坑或者耽误很长时间;
    而香港这边如果有一家有这方面资质的大型实验室,那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甚至香港这边还能推动贸易公司参与一条龙服务。
    当然,想获得各种认可资质也不容易,但如今离改开还有6年,离国内大规模出口商品至少还有十年,时间方面,自己这边好好经营,那应该是足够的。
    几人答应道:“是,杨生。”
    数天后,方先名、魏泽涛等人便再次来到了杨文东的办公室,魏泽涛道:“杨生,实验室的事情有进展了。”
    “这么快?”杨文东惊讶问道。
    魏泽涛笑道:“我们之前其实就与很多国际知名的三方实验室有合作,很多产品也都是委托他们进行检测的,所以都有着联系;这几天问一下也很简单。”
    杨文东点点头道:“那结果怎么样?”
    长兴集团的多款产品,出口到全球多个国家,很多也是需要走正规流程的,在一般这些国家当地,也是有专门配合的公司服务;
    但无论怎么样,自己的产品要送给国家部门,肯定是要先自己做检测的,不然出了问题那就耽误时间了,有些是自己检测,也有一些是委托外部,且后者居多,毕竟专业人做专业事;
    这也是为什么杨文东想让香港有一家这种机构的原因,会对自己、香港公司、未来内地有着很大的方便。
    魏泽涛回道:“这些公司都没有引入新股东的打算,出售就更不行了,不过德国莱茵集团愿意与我们合作,在香港合资建立一家专业的实验室机构。”
    “莱茵?做金属的那家?他们也有三方实验室业务?”杨文东问道。
    对于莱茵金属,杨文东还是听过的,这可是一家德国的顶级大公司,擅长金属延炼、武器、能源、矿业等等,也是世界500强之一。
    魏泽涛解释道:“不是的,杨生,并不是莱茵金属,莱茵这种名字,在德国很常见,就我们香港也会出现名字重复的公司,德国或者其他国家也是一样;
    这家莱茵公司,建成tuv,是一家欧洲非常出名的第三方检测公司,主要做汽车、食品、材料等检测,我与他们初步沟通了下,他们的能力也符合我们的要求。”
    “tuv?我好像也听说过。”杨文东认真的回忆了下,似乎在前世他做生意的时候,也跟这家公司打过交道;
    魏泽涛接着道:“只是莱茵tuv需要合资公司的管理权,我们这边只能做投资以及客户来源方面的提供。”
    “也就是说,他们来投资,我们负责给找客户,然后他们还得管理?不给我们权利?”杨文东反问道。
    魏泽涛道:“也并不是,财务方面大家一起管理,但是技术层面,得由他们说了算。”
    “那人力呢?”杨文东问道,这才是最关键的。
    魏泽涛道:“人力方面,他们会从日本、德国调集工程师过来,同时,也需要我们在香港寻找合适的人,然后送去日本、德国进行培训,要求会对应的语言、大学学历或者更高,目前这些也只是口头上的要求,具体还得进行进一步谈判。”
    “行,重要的是先有一个机构,然后我们香港人学到一些技术就行。”杨文东思考片刻后答应道;
    现在重要的是有一个这样的检测中心,是不是自己的,暂时不重要,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产业;
    甚至因为不是自己的,那自己未来的产业有需求直接鉴定,可能还会被其他国家认可,这样也会多一点方便;
    至于以后如果因为内地改开,这个市场变的很大,那这个合资公司也必然可以培养足够的人才,只要香港这边有这方面的人才,那其他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魏泽涛道:“好,那我就与莱茵tuv进行下一步的沟通,资金合作方面,他们要求64分,您看。”
    “可以。”杨文东自然无所谓,这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产业,配合性的罢了;
    如果不是能够方便自己以及香港工业乃至未来内地产业的需求,他也不一定看的上的。
    魏泽涛道:“那行,地址方面,我会与郑生协商的,杨生有没有什么要求?”
    “地址的话,就选择在港岛吧,这样的位置也能展现实力,服务机构这一点还是很重要的。”杨文东想了想道:“就放在北角吧,也方便荣耀电子的需求。”
    荣耀未来在电子产业必然会出现指数级的发展,也会是未来长兴集团最大的业务,适度的配合它,也是有必要的。
    ps: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