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无可奈何下的方案
作品:《外国组织大佬报警,声称被我诈骗》 “排除外星人的可能,会不会是某些国家的秘密行动?除了米国,航天领域还有哪些国家做得不错?是不是他们干的?”
一个工作人员突然提出疑问。他这话一出,所有人脑海里都浮现出两个国家——熊国和九州国。
“应该不会吧,熊国和九州国没必要把米国的卫星全弄没啊,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呀。”
“要知道,米国跟那两个国家贸易往来可不少,真出问题了对他们也是损失!”
“我也想不出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当前局势下,采取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似乎很不合理……”
“除非,他们能轻而易举地把米国的卫星全弄没,而且不用太多精力和成本!”
有人提出这个观点后,其他人纷纷反驳,就连提出这个观点的人自己也不太相信。
确实,怎么想都觉得这个结论有点离谱。而且,米国在航天领域可是独领风骚,拥有最多的卫星,怎么可能不知道世界上有这种技术?
他们都没这种技术能一下子拿下所有卫星,那两个国家就算联合起来也不可能有!
这个自信他们还是有的。作为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以往都是他们出去演讲,给其他地方的学者授课。
真的有相关技术研发出来,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事实上,哪些国家在哪些方面有研究,彼此心里都清楚。
就算不知道具体的,对于一些应有的技术和能力,同一领域的学者可比外行人清楚多了。
更何况,机房里的他们都是航天与通讯领域的顶尖人物,研究的东西也是地球上最先进的。
众人再次陷入困惑。随着对事情的梳理,他们的迷惑不仅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强烈。
原本就不清晰的思路再次陷入僵局,甚至随着分析的推进而变得有些混乱,失去了方向。
人为的想法似乎行不通,但不管怎样,他们也不可能真的往外星人等可能性上去想。
现实和科幻电影还是有区别的。米国电影的编剧可以脑洞大开,他们却不行,他们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等等,有没有一种可能,有些国家掌握了某种技术,让我们的卫星‘隐身’了。它们并不是真的不存在,只是被屏蔽了。”
“实际上它们还在特定轨道上运行,但某些人用了障眼法,用现有仪器观察不到,信号也被屏蔽了。这比偷走的难度小一些吧?”
突然有人灵光一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也不知道这是事实还是自己的异想天开。
说出来可能被嘲笑,但如果不说,也不会有什么进展。他干脆冒着被批评的风险畅所欲言,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全都说出来。
然而,其他人听了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反驳或嘲笑,而是都露出了思索的表情。他们真的在考虑这种想法的可能性。
确实,“隐身”的说法比外星人偷走米国卫星的可能性大多了。至少前者听起来没那么荒唐。
如果真把后者的说法拿出去,拜普总统等人可能会以为他们已经疯了,或者在摆烂。
前者明显更有说服力。不过问题是,这种屏蔽和隐身的技术是什么?提到隐身技术,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雷达隐身技术!
“还记得雷达隐身技术的原理吗?会不会是同样的原理?”
众人异口同声地说。他们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似乎这就是他们期待已久的答案,听起来也非常靠谱!
雷达隐身技术,是一种能降低飞机、导弹、军舰等目标的可探测性,使雷达无法有效探测到的技术。
——不过,他们现在用的观测设备和雷达探测系统,完全是两码事,八竿子打不着边。
众人脸上刚泛起的喜悦瞬间僵住了,他们似乎高兴得太早了。但凡对雷达隐身技术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卫星用的材料并不适合这项技术。
这就意味着,他们刚才推测的雷达隐身技术并不靠谱,至少是别的什么隐身技术才对!
“你们知不知道有什么设备隐身、屏蔽的技术?除了雷达探测方面的,最好是航天领域能用的?”
“到底是从哪里发射的信号把卫星信号给屏蔽了?从地球上似乎不太可能,难道是别的卫星发的?”
技术部的工作人员们问道。他们虽然不了解卫星研发的具体细节,但航天部的专家们肯定清楚,这些问题非他们莫属。
他们还抱着一丝幻想,如果真的有这种技术,那恢复卫星似乎并不难。
要知道,拜普大人、蒂姆部长等领导一开始的要求就是修复卫星,并没打算提供多少财政支持。
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找卫星的下落,尽量节省开支。
然而,专家们的话却让他们大失所望,形势比他们想象的糟糕得多,根本没有什么转机。
“不对,其他卫星和米国的卫星根本不在同一个轨道上。别小看宇宙中的距离,要实现长距离的大范围屏蔽技术,难如登天!”
“而且,卫星用的新型合成材料并不容易隐身。相反,为了更好地在外太空被观测到,它的外表属性很难被‘隐形’……”
“从地面上发射的可能性更低,几乎可以不用考虑。卫星轨道到地面的距离,至少几十万千米,这是个什么概念!”
专家们面色沉重,他们越想越觉得无奈和恐惧。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能把米国所有的卫星都弄掉?
他们怎么不知道有这种先进技术?这技术至少领先地球几十年,实在是太可怕了……
如果这种技术在米国手里,那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问题是,现在不知道被哪方势力掌握了,正在暗暗对抗米国。
“唉——!!!”
技术部的成员们集体叹气,有的从坐位上滑到地上,整个人无力地瘫着,提不起一点精神。
他们好不容易发现点新线索,结果几分钟就被告知是错的,非常不现实。
就像兴头上被泼了一盆冷水,无论之前有多少激情,现在都荡然无存,内心的无力感达到了顶点。
技术部部长都懒得管这些员工的情绪了,他自己也愁得不行。真要论责的话,部长得首当其冲。
作为技术部的第一负责人,他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干系,可能要承担大部分责任,这点毫无疑问。
平时享受着作为部长的待遇,这种时候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比起航天部部长,他的责任可能更大。
毕竟他一开始就坐镇总部,虽然有千万个理由可以解释他没发现卫星消失的原因,但失责就是失责。
如果换成航天部的专家们坐镇总部,他们肯定会第一时间查看外太空的情况,而不是只会傻傻地修设备。
现在想想,他内心就格外后悔。是啊,设备怎么可能全部失灵呢?这肯定是受外界影响了!
“那现在怎么办?要说谁会对付米国,能想到的实在太多了。毕竟我们是第一大国,背后觊觎我们的不少……”
“没别的可能了吗?会不会只是个意外?我们的想法都错了,地球上根本没这种技术,米国的卫星逃逸了,飘到更远的外太空去了?”
有人忍不住嘀咕道。他的声音很小,本来只想自己听见,但气氛实在太安静了,所有人都听见了这个猜测。
——卫星逃逸?这也不是不可能,但一两个逃逸还能解释,怎么几百颗都逃逸了?这比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还低!
“几百颗卫星同时逃逸?这说法真让人难以信服。恐怕我们自己都不信,更别说让别人信了……”
“就算所有卫星都逃逸了又怎样?那不就意味着我们根本找不回那些卫星了,还谈什么维修,不还是得另想办法嘛!”……
很快,有人就反驳了这个看法。不管怎么说,假如卫星逃逸是真的,几百颗卫星全都跑到更远的外太空,我们拿什么去找?
现在能派宇航员直接登陆的也只是离母星比较近的星球,哪有技术能把逃逸的卫星追回来啊!
大家都明白这一点,他们感觉自己好像集体走进了一个死胡同,修补卫星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话说回来,现在卫星消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我们根本就没法让几百颗卫星回到轨道上,这么多时间琢磨原因根本没用……”
“是啊,有这个工夫不如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怎么让轨道上重新有我们米国的卫星,这才是关键。”
“我们刚才好像都想偏了,纠结这些没用啊,就算我们找出所谓的原因,就算卫星逃逸是真的,那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
“蒂姆部长他们是要解决信号问题,让米国恢复正常,光靠原因似乎达不到这个目标。”
“咱们现在还是别纠结原因了,报告的时候直接把几种可能性列上去算了,更重要的是解决办法!”
有人提议后,大家纷纷恍然大悟,确实,他们刚才差点就钻牛角尖了,现在原因不是最重要的,恢复网络信号才是他们要做的事。
原因确定不了就算了,只要他们提出解决方案,一个可行的方案,那不也算完成任务了吗……
现在死磕着找原因真的不现实,他们掌握的信息太少了,短时间内没有确凿的证据,一切都只是假设。
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存在什么隐形屏蔽技术,以他们现在的水平,也攻克不了这个难题,让几百颗卫星回来也不现实。
机房里这么多设备,没信号能用的有多少?联网都做不到,原本组合使用的设备现在只能当单机用,性能大打折扣!
但这也不能怪个人或者设备,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没信号就意味着成了信息孤岛,真的很难去突破或者解决什么。
哪怕真的马上确定了卫星消失的原因,客观条件也不允许他们进一步解决问题,这才是最现实的。
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大家的表情都不乐观,他们反而觉得这是最糟糕的。
节省预算是不可能的了,还不知道要继续投入多少,可能是个无底洞。
卫星技术这一块,所有的配件都要求极高,细节到单个零件都是最好的,没有可以省钱的地方。
不管怎么说都是要送到几十万公里高的外太空,预算只会比想象中多得多,随时都可能因为意外情况而需要增加巨额支出。
“怎么解决,预算够吗?蒂姆部长他们根本没提预算的事啊……”
技术部部长苦笑着说,他比谁都清楚总部现在的财政状况,前不久刚从九州国借了几百亿缓解压力,现在能用的真的不多。
况且,大部分预算都投在军事上了,就连游骑兵小队都被派出去做任务了,现在还失联着。
总部现在的处境真是糟透了,可能几十年来遇到的所有事加起来都没现在糟糕。
“预算不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把可行的方案提交上去就行了,剩下的让财政部他们去商量!”
“我们已经很不容易了,这种情况还能更糟糕吗?现在考虑预算有什么用,如果不早点解决只会损失更多!”
航天部部长斩钉截铁地说,他对技术部部长的话有些不满,联想到之前部门被砍掉的预算,心里的不乐意达到了顶点。
做技术为什么要考虑预算,这简直就是在限制产品的上限,从一开始就抠抠搜搜的,这样能有什么好结果?
他不明白技术部部长为什么这么在意预算,又不是财政部部长,这根本不是他们该考虑的范围。
再说了,米国在军事上的投入还少吗?不仅仅是军事,其他乱七八糟的支出也很多,为什么不能压缩其他方面的支出,明明科研才是最重要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能把前期的投入全都赚回来!
技术部部长扫了一眼航天部的专家们,他们的眼里满是对金钱的漠视,以及对他的话语透露出的不满。
他明白,这些人很少为预算发愁,毕竟航天部门是个高消耗领域,再怎么节俭也省不下多少。
总部绝不会停止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但并非所有部门都有这样的待遇,至少他们通讯技术部门就没有。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工作人员们熬夜拼出来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