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这是把陛下推太子那边啊
作品:《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39章 这是把陛下推太子那边啊
长安城。
魏王李泰满面春风,十分得意。
魏王府的门槛,都快要被人给踏破了。
五姓七望联合全力支持魏王的情况下,魏王党的壮大极其迅速。
原本因为太子的关系,从而面临压力的魏王党,现在势力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在几个家主的指示下,三省六部文官,包括大量的武将,纷纷来到魏王府,向魏王表达自己对其的支持。
这是比当初,对李建成的支持还要更加大力。
这么大的情况变化,自然不可能瞒过李世民。
虽说没有锦衣卫这样的专属情报机构,但在情报工作这块,也是有一定安排的。
更何况李世民一直对五姓七望在长安的人有所监督。
此时。
宫廷里。
长孙无忌坐在李世民的面前。
没有房玄龄,魏征等人。
因为在李世民的心里,房玄龄,魏征这些人,也跟五姓七望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比如房玄龄出身清河郡,夫人又是范阳卢氏嫡女。
唯独是长孙无忌,站在了五姓七望的对立面。
所以涉及到世家的事情,李世民都会单独找长孙无忌商量对策。
这并不是说房玄龄等人会背叛,这里面的情况过于复杂。
“看来,他们是怕了。”
“这么多年,朕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们如此害怕。”
“铁了心要让青雀夺嫡。”
李世民淡笑着说道,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魏王党的壮大,甚至都在默许之内。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五姓七望此次彻底落寞下去。
如此一劳永逸的机会,李世民怎么会放过。
长孙无忌感叹道:“他们自然是怕了,怕太子掘他们的根。”
“要按照太子在高丽的法子,哪个世家又扛得住。”
不仅是五姓七望怕,其实长孙无忌都有些怕。
怕太子疯狂起来,谁都不给面子了。
李世民冷笑道:“朕倒是要瞧瞧,他们又有什么能力,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干涉皇位继承。”
“去到魏王府的那些人,你都让人记录下来了吧。”
长孙无忌点头道:“陛下放心,臣在魏王府中安排了人,但凡是在这段时间内送礼的,上门的,文官武将,一个不少,全都记了下来。”
“只是.”
长孙无忌顿了顿,而后继续道:“只是怕这些人,不过是冰山一角。”
五姓七望在长安闹腾欢,实际上真正的影响并不算大。
这些年被李世民所打压,已经被赶出了政治中心。
相比起来,他们的根基都是在地方上,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也一直很无奈的原因。
李世民摆摆手:“长安里的这些,不过是小猫小狗,算不得什么,覆手可灭。”
“至于他们的根,就只能让太子去挖了。”
“兵部那边的调任,要尽早安排好。”
对于李世民来说,现在太子谋反都已经是无关紧要了。
原本李世民对此还有些纠结的地方,可是现在五姓七望的动作,是完全把李世民给逼到太子的那一面去。
等于是他们帮李世民做了选择。
李世民怎么会愿意看到,五姓七望支持魏王夺嫡成功,这岂非是说,让大唐回到了当初南北朝时期,一家一姓可以换天下的局面吗。
况且在这样支持力度下,魏王若夺嫡成功,最后当了皇帝。
那李世民这些的打压,又是什么,白费功夫?
李世民不能同意,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军阀们也不能同意。
届时五姓七望得势,岂非是要打压他们。
曾经帮助陛下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功绩,将会成为一个笑话。
长孙无忌先前是想去扶持李治。
可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已经没有这个时间去慢慢扶持了。
或许明年,或许后年。
这场政治斗争就要出结果。
两年的时间,根本不够李治来发展的。
长孙无忌如今,也是被五姓七望逼得,只能去选择太子。
政治斗争,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奈,身不由己。
“陛下放心,臣已经在安排了。”
“只是为了不引起猜疑,所有的替换工作,可能到明年年中,才会完全完成。”
长孙无忌回道。
兵部这块,主要是长孙无忌这个尚书右仆射负责的,里面也有他的很多亲信。
太子整顿高丽,攻占新罗百济后。
最好的机会,就是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对河北道,河东道,河南道的五姓七望根基动手。
曾经李承乾是这么想的,现在李世民等人自然也能猜测出来。
为什么说五姓七望,有国中之国的嫌疑。
这就跟当初澶渊之盟那样,这些地方上的大多数城池守将,要么就是五姓七望的族人,要么就是姻亲。
曾经东突厥能直接突破到长安城下,就证明了五姓七望对这些地方城池的掌控力。
简单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他们会听从诏敕。
但如果是诏敕跟五姓七望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诏敕可就不怎么管用了。
这些年,李世民对世家妥协,从来没有在这方面,去跟五姓七望掰扯手腕。
不是不能动,而是一旦动起来,大唐会动荡不休,劳民伤财。
盘子太大,很多事情都不能率性而为。
没了东突厥,可是还有西突厥,更有许多部落他国虎视眈眈。
只要让他们看到大唐这头雄狮虚弱,就会跟狼群那样,迫不及待的上来撕咬一口。
中原看似安定,实则边关大大小小的战事,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现在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去做的,就是在兵部进行调任的时候,安排一些自己人,进入到五姓七望各族影响范围内的守城将士中。
如果太子真的发动了对五姓七望的扫荡,那么这些将士,就能起到大的作用,得以事半功倍之效。
李世民安插人手,调度赵节,汉王李元昌,都是为了太子接下来的动作作准备。
李承乾其实没说过什么,可父子之间对局势的默契,在这一刻一览无遗。
——
高丽,平壤城。
神武宫。
李承乾对上奏的奏疏,不断进行加印批准。
这些文书,很多都是对从大唐赶来的学子的各种任命。
县尉,武侯,这些武官安排起来,比较简单。
不需要识文断字,只要懂得一些律法道理,就能去干。
但是县令,主簿,典史这些官职,就只能是读书人来干了。相对来说,文官这块的缺口,还是很大的。
李承乾也不计较那么多了,只要读过书,稍微有些功名的学子,一概录用,分派到高丽各个地方上去。
甚至于对于任命官员的权力,在这个特殊时期,也分权给了苏定方,陈云超,李德謇几人。
辽东城那边是皇长孙李象坐镇,李承乾也给了他册封官员的权力。
总之怎么快,就怎么来。
品行学识这些方面的考校,暂时就先搁置着,到后面再一步步完善。
相对来说,李承乾还是比较轻松的。
因为这些官员,反正他也一个都不认识。
“殿下,臣无能,让渊盖苏文等人跑了。”
苏定方返回后,有些无奈的跟太子汇报道。
6=9+
“没事,跑了就跑了。”
“没了兵源,他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就现在的高丽,哪怕是有些小动作,也无伤大雅,不过是一匪寇罢了。”
李承乾不在乎的说道。
北部人迹罕至,又没什么资源,是属于靺鞨族的地盘。
说是地盘,实际上连城池都没有,相当于游牧民族。
渊盖苏文跟靺鞨族的关系比较好,曾经靺鞨族一直都是靠着高丽进行发展。
如今高丽易主,靺鞨族还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渊盖苏文吗。
寄人篱下的滋味,只能是渊盖苏文亲自去感受了。
况且哪怕是靺鞨族继续支持渊盖苏文,对于李承乾来说,也没有多大关系。
整个靺鞨族总共才几十万人口,而且是很多部落组成,又没什么工匠跟像样的军备。
贫瘠之地,能发展过现在的高丽?
以前都不能,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等到李承乾一统辽东半岛,届时靺鞨族不过是随手可灭。
苏定方没有继续追,也是因为那边地广人稀,没有带多少粮食,况且天寒地冻的,容易折损过大。
从后世的地图来说,现在靺鞨族的这块地盘,就是黑龙江所在。
“马上就要过年了,这些日子,想必新罗那边也筹备得差不多了。”
“李德謇已经在进行安排,估摸着年关之后,就应是差不多了。”
“要清楚他们粮草所在之地,主要兵力分布。”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直接攻下金城,全面掌控新罗。”
李承乾吩咐说道。
新罗是否真心归附,说实话,李承乾根本没在乎过。
什么借道新罗,先灭百济,这都是场面话。
从一开始,李承乾就没打算跳过新罗去打百济,这岂非是给将士们增加行路艰难?
况且这新罗,又有什么信誉跟忠诚可言。
国家层面,谁在乎这些东西。
别说有一定可能,就算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可能,李承乾也没有必要去赌。
只是直接发兵新罗,又有违道义,这就需要师出有名了。
在师出有名这块,汉使无疑是走在时代巅峰的。
不过李承乾没打算学汉使,派人去求死。
从现在的情报里,李承乾知道,新罗国内对于大唐也是有所反对和支持,并非是完全站在大唐这边。
所以这就比较好办了,给他们一些压力,则必然有人要站出来,联合百济背叛自己。
只需要找到这个由头,李承乾就能以新罗背叛为名,直接发兵了。
至于证据。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吩咐新罗筹备粮草,调动兵力,这能更好的一举歼灭,不至于到处去进行扫荡。
安市城吃到的甜头,李承乾还想再吃一次。
苏定方回道:“请殿下放心,臣这边也在安排人在探查。”
“倒是有一件事,还请殿下示下。”
李承乾问道:“什么事?”
苏定方说道:“是关于如今新罗边关的事情。”
“殿下分发田地,减免赋税,这让临近的新罗百姓垂涎不已,因此有很多百姓私下跑到咱们这边来。”
“新罗那边,为了制止百姓逃离,暗中以军为匪,对这些逃来的百姓进行劫掠,并且逼迫他们返回。”
“臣觉得,或是可以震慑一二。”
李承乾想了想,说道:“新罗是大唐属国,尤其是这边境之地,盗匪如此明目张胆,俨然是没有把孤放在眼里。”
“你去传令,命新罗方面,立即解决盗匪问题,不可危及孤大唐子民。”
苏定方不由问道:“若他们对此视若无睹呢,还请殿下示下。”
李承乾笑道:“既是如此,那苏将军就安排人,去帮帮他们,抓捕盗匪吧。”
“届时就说,咱们这边,也有百姓受到了盗匪侵扰,必然是其所为。”
苏定方笑着回道:“臣明白了。”
找借口这样的事情,简直不要太过简单。
对新罗多压迫一些,也能多找到一些证据,让明年发兵新罗,更为名正言顺。
至少让大唐国内,说不出太多话来。
二凤那边的消息,如今也已经传到了李承乾这边。
对于五姓七望的举动,李承乾只是笑笑。
说起来,李承乾还要感谢五姓七望,因为他们这样做,等于是把二凤推到了自己这边。
以二凤的性格,又怎么会让五姓七望得逞。
赵节跟李元昌的调度,就是最好的解释。
很多事情,并不需要说出来,看怎么做,心里自然就都明白了。
临近年关的时候,新罗那边安排了使者队伍过来。
是给太子送美女乐童的。
足足有三十多人。
而这次带队的,则是新罗圣骨金胜曼。
神武宫大殿。
金胜曼领着二十名新罗婢,十名乐童拜见。
这二十名新罗婢,乐童,样貌姿态无可挑剔。
然而李承乾一眼望去,却被金胜曼一双诱人的桃眼吸引住了目光。
眸光闪动,满目含春。
熬人的姿态在长袍下若隐若现。
桃眼啊,看狗都是深情。
即便二十余名新罗顶级美女,金胜曼却丝毫不让。
能在三国史记,新罗本纪中留下姿质丰丽这个词,足可见金胜曼的姿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