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血色滩头

作品:《烽火之铁血雄师

    第508章 血色滩头
    “喀喇喇”一声巨响电光闪耀着蓝白色的光芒从空中闪过,强劲的冷风卷起细密的雨水,雨声和巨大的雷声混杂在一起,却挡不住下方公路上巨大的引擎和轰鸣声。
    奔驰吉普车中,司机正给足油门疾驰猛进,何炜坐在后排,目不转睛的借着身边勤务兵陶黑娃打亮的手电灯光盯着企沙,龙门附近的军用地图,而在这辆吉普车所在的公路上,则是一条宛如长龙,蔓延不绝的车队,黑夜中,公路上是一条车灯组成的长龙,看起来十分的壮观。
    何炜率部出发之后,对于企沙附近的防务愈发的担心,为了防止夜长梦多,何炜决定一定要尽快,尽可能快的到达企沙地区。
    故而,他不得不进一步设法加快部队的开进速度,于是,何炜下令麾下的独立辎汽第三营装载突击总队步兵第一营的全部人员装备,实现第一营的摩托化行军,并将实现摩托化行军的第一营与战1营,突击总队直属战车防御炮连,高射炮连以及战车输送连组成一支完全摩托化,履带化的行军纵队,快速向企沙附近挺进。
    而因为车辆数量不足而无车可坐的突击总队步兵第二营,则在后方以强行军的速度步行跟进。
    公路上的景象不可谓不壮观,两百多辆各式卡车,吉普车,战车装载运输车,以及战1营的五十七辆t26b型战车和菲亚特cv35战车所配备的各种照明灯具全部打开,汽车车头灯,尾灯,战车探照灯将公路映照的有如白昼一般。
    亲自乘车在前开路的何炜,心态虽然因逐渐好转的天气镇定不少,但难免还是因扑朔迷离的战局而感到些许焦躁,为了做好迎接可能发生的反登陆作战的准备,他只能尽量让自己沉着下来,一边以最快的速度组织这次摩托化行军,一边看地图熟悉研判企沙附近的地形和状况。
    好在,突击总队的出发地距离企沙并不远,突击总队配备的这些进口车辆和战车营的战车也足够皮实,只用了不到五十分钟,何炜就率部开到了在企沙布防的新编19师防区。
    由于何炜在出发前已经提前通知了企沙附近的守军,故而,何炜在到达企沙守军防区后立刻就见到了等候多时的企沙守军最高指挥官-新编19师第56团团长杨天中校。
    尽管已经接到了何炜的提前通知,但是当杨天看到那几百辆战车和卡车组成的庞大摩托化机械化混合纵队以后,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由得赞叹这中央军当真是财大气粗。
    第56团的指挥所中,一身雨水的何炜刚冲进第56团指挥所就急吼吼的问道:“杨团长,你们的防区情况怎么样,有无敌军的动向?”
    因而杨天心中对于何炜颐指气使的上位态度有些不爽,一来何炜的态度不算好,二来嘛,何炜带领的这支大军,不要说和他的56团,就是和他的上级单位新19师以及第46军都没有建立起事实上的指挥关系。
    自何炜率部开到46军的防区后,桂林行营方面也没有下达任何诸如“将何炜所部配属划归46军指挥”的命令,何炜率领的这支大军,完全就是独立于46军之外,理论上和46军没有半毛钱关系的部队。
    杨天心中虽然有气,但也不敢表现出来,毕竟人家是中央军的上校。
    “何长官,我团防区内暂未发现日军动向,也没有日军军舰抵近炮击,看样子日军的攻击重点似乎在龙门和北海方向。”
    何炜点点头,随即直接走到了56团指挥所的观察口处向远处瞭望。
    夜已深,加之还刮着海风,下着雨,因而能见度实在是不怎么样,能大致看清楚的只有灰蒙蒙的天空和隐约可见的海岸线,好在第56团的指挥所处在一座小山头上,何炜倒是能居高临下的俯瞰沿岸的守军阵地。
    可见守军阵地中也有隐约可见的火光和四散对海面搜索的探照灯光,但在这种风雨交加,海风强烈且波涛汹涌的暗夜中,探照灯打出去也很难看清海面上的状况,而嗖嗖的海风声和海浪声更是掩盖了日军登陆部队可能发出的“动静。”
    至于海面上的情况如何,那就完全看不清楚了,灰黑色的天空几乎看不到一点光亮。
    观察了几分钟,何炜又觉情况更为不妙,不由得皱起眉头来,这样的观测条件和地理状况,对于防守方可是大大的不利,而对于登陆方来说虽也有颇多不利,但是真要冒险在这种海况下组织登陆也不是做不到,以日军的疯狂程度和不拿人命当命的一贯作风,何炜认为他们完全敢下达登陆的作战命令。
    视线离开观察口,何炜皱着眉头问道:“杨团长,你们的防御配备如何?有没有发现敌情。”
    “我团的防线以企沙为中心,三个步兵营以企沙为中心沿海岸线展开组成一线式的防御阵地,各营连之间相互衔接组成防线,我的团指挥所和直属部队就在防线中央处后方的山头上隐蔽布置,今天晚上日军开始炮击之后,我即命令部队加强警戒,用探照灯搜索海面,不过海浪太大,天黑夜深还下着雨,观测效果甚为不好,但也没有发现日军。”
    说完,杨天又补充道:“何长官,日军在龙门和北海那边打的热闹,炮击的特别凶,我团防区这里可以说是毫无日军的踪迹,综合这些情况判断,日本人应该并没有将我团防区作为攻击登陆目标,而且就这个海况天气,我看日本人也不大可能搞什么登陆。”
    对杨天的看法何炜自是不认同,他本就认为日军极可能在企沙附近登陆,现在又见到了企沙守军防御力量之薄弱,心中的担忧和警惕自是更甚。
    何炜却是摆摆手正色道:“杨团长,企沙这里不可不防,贵师和贵军的注意力都被龙门和北海方向日军的猛烈炮击吸引了过去,我也和你们师的黄师长通过电话,他已经向预备队加强到了龙门方向,企沙这里就你一个团,而且你们兵力不足,一个团直接沿着海岸线附近一线展开布置阵地,日军一旦发起突袭,打穿你们的防线,你们连反击都打不了。”
    杨天也知何炜所说有理,他这个团不但兵力分散,而且火力也弱,炮兵火力只有一个团属迫击炮连,他看何炜这幅架势俨然是到企沙这里固防,协助他防守,于他而言也是大有裨益,他也乐得有人帮把手,所以自是不会跟何炜争论什么。
    虽然,他依旧不认为日军会在这种天气冒险搞什么登陆作战。
    何炜却哪里会管这位友军团长的想法,踌躇思忖片刻后,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下达了命令。
    现在天这么黑,风雨交加,第56团的官兵在防御阵地中用那几盏探照灯观测的效果只能说聊胜于无,唯有抵进至海滩处,才能施以有效的侦察,而若派出步兵侦察显然也收不到什么很好的侦察效果,所以何炜便将抵进侦察的任务交给了赵虎震的战车1营。
    在何炜的命令下,赵虎震的战车1营立刻出动,其下属的四个战车连以两连为一组,每组轮流前出,直接将战车开到海滩上执行侦察任务,而何炜带来的其它部队,则在第56团的防御阵地后方隐蔽待命做战斗准备。
    直到目送两个战车连共计二十四辆t26b中型战车和菲亚特cv35超轻型战车在夜幕中向海滩的防线开去,何炜方才松了口气。
    有了这些“铁王八,”一旦日军真的发起登陆,他们也可以凭借自身的机动力和火力抵挡一阵,为自己争取足够的时间应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战车1营的四个战车连不断的轮换,在海滩上彻夜不停的侦察巡逻,在后方跟进的突击总队步兵第三营也在不久之后到达了第56团的防区,很快就到了凌晨,在下半夜之后,沿海岸线的风力和雨势都明显减少,天气明显好转起来。
    几乎就在天气转好的同时,日军此次登陆作战的最高指挥官安藤利吉也果断的下达了开始登陆的命令,其实纵然现在的海况和天气有所好转,但依然并不适合进行登陆作战,别的不说,以现在的风浪强度,在士兵从运输船向登陆艇转移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事故,而用于冲滩登陆的登陆艇也有一定倾覆的可能。
    但正如何炜所猜想的那般,在日军的高级指挥官眼中,下级官兵的生命也仅仅是消耗品罢了,当前的海况天气依旧可以为登陆提供绝佳的掩护以达成奇袭的效果,至于在组织登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战斗意外伤亡,那也只是必要的代价罢了。
    在外海的海面上,十几艘日军运输舰的甲板上已是人头攒动,担任首批登陆任务的是日军第5师团下属的步兵第21旅团,在旅团长中村正雄的命令下,21旅团下属的步兵第21联队成为了第21旅团的登陆先锋。
    一名名全副武装的日军官兵,在刺骨的海风和细雨中顺着运输船两侧的绳梯爬下,转移到正在两侧运输船下方等候的“大发”式钢制登陆艇上。
    21联队从运输船到登陆艇的转移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至少有十几名日军士兵失足落水,其中几人再也没能上来,永远的沉入了海底,但21联队的日军士兵们却几乎没人因此而受到影响,而是按部就班的向登陆艇转移,第5师团的日军士兵大多来自岛根、山口、广岛地区,秉性剽悍,其官兵素质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很快,仅用了半个多小时,21联队的第1大队全体官兵人员装备即完成了登艇,一个步兵大队,一千多名官兵这个数字在步兵第21联队联队长三木吉之助看来已是很可观的兵力,已是足以在滩头开设登陆场的兵力。
    于是,不待后续部队完成登艇,急不可耐的三木吉之助就下令第1大队开始冲滩登陆,几十艘满载一千多名日军官兵的钢制登陆艇接二连三的启动,远离运输船,在凌晨五时蒙蒙亮的夜幕之中顶着浪和海风向岸边快速移动.
    海滩上,刚刚完成了第三次轮换的战1营所属战车第1连,战车第2连正在海滩上以鱼贯队形开进巡逻,战1连的12辆战车在前,战1连的12辆战车在后,24辆战车的紧贴着海岸线涉水通行,两个连的t26b型中型战车的炮塔转向海面,炮塔上的四十五毫米口径战车炮的炮口直指海面,各车炮塔上的两盏探照灯头射出的灯光亦是扫向海面,二十几道光柱在海面上四处扫荡。
    天气情况虽然已经大大好转,但海风的风力依旧不小,雨水亦未停,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对正在海面上破浪前进的日军,还是正在搜索的中国战车来说都是极好的掩护,海上的风浪和风声很好的遮挡了日军登陆艇上的红绿警示灯以及登陆艇发动机的轰鸣声。
    同样,中国战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也被海浪声盖的七七八八,而在浪之中的登陆艇上颠簸的日军,虽然能看到中国战车的探照灯光,但却并未发现那灯光的来源其实是一辆辆钢铁战车。
    而在登陆艇上已经荷枪实弹做好登陆攻击准备的日军看来,那些灯光多半是中国军队沿海岸线巡逻的哨兵或是布置在固定工事内的探照灯所为,并不足以为惧,毕竟,在整个桂南海岸线上布防的桂军部队都配发了照明设备,因而在海岸线上随处可见中国军队的照明灯光,他们即将登陆的地点出现灯光也是应有之义,若是没有灯光那才叫可疑。
    就这样,一个整建制步兵大队的日军以极快的速度搭乘登陆艇向企沙的海岸线快速突进,而二十几辆中国战车也十分巧合的正好在其预定登陆区域巡逻,双方的一切动向都被风浪所掩盖,两支部队,就这样毫无征兆,双方毫不知情的撞在了一起,缓缓接近。
    在战车纵列的最前方,战车1连连长席田耕少校正在炮塔内的观察口前聚精会神的顺着炮塔探照灯射出的灯光紧盯海面,淅淅沥沥的雨滴不断的打在炮塔内观测窗的防弹玻璃上,使他的视线略有些模糊,好在,炮塔内的炮手已经推开了炮塔舱盖,举起了望远镜向海面上瞭望。
    战车纵列依旧缓缓开进,迄今为止这已经是席田耕所指挥带领全连所执行的第四次轮换,他没有发现任何状况,周围除了海浪声,就是战车发动机的轰鸣,而海面上似乎除了海浪之外也再没有任何其它东西。
    正当席田耕离开观察口,开始操作起电台,准备与后方的战车2连进行联络时,正在炮塔上探头观察的炮手突然大喊一声。
    “连长,海上好像有东西。”
    席田耕被吓了一跳,也立刻站了起来,把头探出炮塔外观察。
    “什么情况?”
    “连长,我好像看到海上有红色和绿色的小点,就是看不太清楚,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的,颜色和咱们战车上的尾灯有点像。”
    “命令全连停止前进,通报情况,叫他们仔细搜索观察。”
    席田耕赶忙下令,很快,战车1连和战车2连的战车纵列停止前进,各战车上的官兵也仔细对海搜索,而席田耕在仔细观察后也看到了那海面上忽隐忽现的红绿色灯光,再联系到刚刚炮手所说的战车尾灯,席田耕立刻就确定,那一定是日军登陆艇发出的灯光。
    在席田耕通报之后,其它战车上的官兵也陆续发现了海面上的异样,随即,两名连长在以车载电台沟通之后立刻拟定了对敌攻击的战法,并将情况通报给了营长赵虎震。
    登陆的日军终究还是先露出了马脚,在海岸上巡逻的中国战车兵们毕竟有着先进的观瞄设备和稳定的载台,而拥挤在登陆艇中,在海浪的拍打下左右摇摆的日军官兵却只能判断海岸上有灯光,却根本无法看清那隐藏在黑夜之中的战车车体。
    席田耕等两名战车连长在向后方通报之后,一致确定同意了将日军的登陆艇放近了打,隐蔽攻敌的战术,并由战车1连率先开火。
    于是,两个战车连关掉了全部灯光,所有t26b战车的炮塔都对准了海面上那“红绿灯光”的正面,炮手们给各车上的45毫米战车炮装上了穿甲弹,炮塔内的的dt型7.62毫米同轴机枪和炮塔上的的dt型7.62毫米机枪均子弹上膛,战车兵们也为信号枪装填好了照明弹。
    而两个连的十辆超轻型菲亚特式cv35战车,也各自转动小巧的车身,将战车上的双联装8毫米菲亚特m35机枪对准了日军的登陆艇群。
    而正在登陆艇上的日军全然不知,在他们的预定登陆地点正面,已经有两个中国战车连为他们编织好了一道死亡的火网。
    席田耕将炮手赶回了炮塔内,自己则一手拿着装好照明弹的信号枪,一手端着炮塔上的车载机枪,死死的盯着海面上愈发明显的红绿灯光,随着日军的登陆艇群距离海岸越来越近,其登陆艇的发动机声也愈发的明显。
    黑暗中,席田耕只能凭借日军登陆艇的发动机声音来判断距离,席田耕咬着牙,下定决心要将日军尽可能放近了打,而这名毕业于黄埔十期交通兵科的战车连长也表现出了足够的沉稳,一直按捺着,直到他耳中的发动机轰鸣声压过了海浪声时,席田耕才举起了手中的信号枪,长出了一口气后大吼道:“开火!”
    嗖-一颗照明弹腾空而起,黑暗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红线,接着变成了一个耀眼的光点,席田耕所在战车的炮塔探照灯也再次打开。
    紧接着,嗖嗖嗖,又是持续不断的枪声,一颗接着一颗的照明弹腾空而起,一道道红线接续而出,最后化作了一个个耀眼的光点,而耀眼的光点很快又扩散成了光面,各个战车的探照灯也陆续打开,飞起的照明弹和探照灯的光柱将两个战车连所在的滩头以及近前的海面照的犹如白昼。
    映入席田耕以及两个战车连官兵们眼帘的,是至少五十艘的,看不到尽头的日军登陆艇舟波,此时,冲在最前的日军登陆艇距离滩头尚不足两百米,战车连的官兵们甚至能看到登陆艇上密密麻麻的日军钢盔反光。
    “打啊!”
    席田耕紧再次向海面的方向斜射出一颗照明弹,随即扣动了炮塔上dt型7.62毫米机枪的扳机,一串子弹呼啸着向即将逼近滩头的日军登陆艇射了过去,紧接着,席田耕所在的炮塔一颤,炮塔内的战车炮手拉动了击发扳机,苏俄式m1931式45毫米战车炮轰的一声发出怒吼,一颗炮弹直直射向了海面。
    顿时,原本静谧无比的滩头顿时沸腾,十四辆t26b型战车的45毫米战车炮陆续开火,二十四挺塔顶dt机枪和同轴机枪呼啸了起来,十辆菲亚特cv35超轻型战车上的二十挺8毫米机枪也咆哮起来。
    密集的弹雨瞬间迎着日军21联队第1大队的登陆艇舟波群打了上来,密集的曳光弹道交叉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可怖的弹雨覆盖面,突如其来,猛然而至,和日军的登陆艇群撞在了一起,位于最前方的十几艘日军登陆艇上立刻传来了接连不断的惨叫声与子弹撞击登陆艇钢板的声音。
    这十几艘登陆艇全部被密集的机枪弹雨扫中,许多日军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打死在了登陆艇里,还有三艘倒霉的登陆艇直接被45毫米战车炮打出的穿甲弹击中,能够击穿战车装甲的45毫米战车炮弹在轻松的打穿登陆艇钢板后又在登陆艇内四处乱飞,将不少艇内的日军打的血肉模糊。
    很快,发现穿甲弹效果不佳的中国战车炮手们又换上了爆破弹,随即便是更为惨烈的场面,由于日军的登陆艇群近在咫尺,所以炮手们的命中率奇高,被爆破弹命中的日军登陆艇只要挨上一炮,就是一阵夹杂着惨叫声中的爆炸,密集的爆破弹片不但破坏了登陆艇,更是能以极高的效率杀伤拥挤在艇内的日军。
    在连续的爆炸声中,甚至有一艘日军登陆艇被打翻在海里,还有一艘被打坏的方向舵,偏离了方向后和其后的登陆艇撞在了一起,结果自然又是连人带船的倾覆。
    刺耳的尖啸,骇人的闷哼中,雨点一样的子弹从岸上飞舞而出,面对突如其来,猛然而至的战车火力攻击,在最初的五分钟内,拥挤在登陆艇内的日军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稀里糊涂的任人宰割。
    至于还击,那更是不可能,日军的步兵全都拥挤在登陆艇中,根本没有还击的条件,仅有的还击武器,就是登陆艇后方架设在固定机枪架上的九二式重机枪,可区区重机枪,在两个战车连的机枪和炮火联合攻击下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打啊!”
    战1连连长席田耕大吼着为手中的dt机枪换上了一个全新的弹鼓,随即将其对着滩头前方不足五十米海面上的日军登陆艇肆意的开火扫射,机枪弹瞬时将登陆艇打的砰砰作响,惨叫连连,炮塔内的炮手也为这艘日军登陆艇送上了一颗爆破榴弹,直接将这艘登陆艇的前门炸开,席田耕紧跟着调整枪口对登陆艇内部扫射,一阵阵惨叫中,登陆艇内的日军像是被割麦子一样被打倒,等到席田耕打光一个弹盘,这艘千疮百孔的登陆艇中已经找不到一个活人。
    在一阵近乎屠戮式的射击过后,大约20多艘日军登陆艇陆续冲滩,成功的到达了滩头,然而,绝大多数登陆艇在到达滩头之后就停了下来,没有放下登陆艇艇头部的踏板,更没有日军步兵抢滩登陆,因为整个艇上已经没有一个活人,即便有个别登陆艇在冲滩之后放下踏板,可艇内的步兵也都在冲出登陆艇之前就遭到了密集的机枪扫射。
    滩头上,到处都是千疮百孔,冒着热气,血腥无比的登陆艇,还在海面上跟进的登陆艇也好不了多少,不断升起的照明弹和探照灯形成的瞄准条件使得中国战车兵们可以轻而易举的以点名精准射击的方式攻击它们,故而,海面上的日军登陆艇群也是乱成了一锅粥,被打爆翻沉的,失去动力偏离方向的登陆艇比比皆是,更为可怕的是,日军的登陆艇之间没有可靠的通信联络方式。
    在这一片混乱之中,日军的中队长,大队长等各级干部根本无法指挥,遑论组织撤退亦或是反击,加之天上还下着雨,第1大队的日军军官只能在登陆艇中瞪着眼干着急,看着自己的部下在密集弹雨中混乱着,哀嚎着,被屠戮着
    然而,还容不得他们着急,更为可怕的场景出现了,在滩头后方的纵深阵地,再次出现了大批涂着青天白日徽的中国战车,除了战车,还有汽车和密密麻麻的步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