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大章)嘬嘬嘬

作品:《大汉有活爹

    第264章 (大章)嘬嘬嘬
    霍海的职务传遍了长安。
    安国公,大司马车骑将军,丞相。
    既是国公,独立成国,又是大司马可以调动天下兵马,又是丞相总览天下政事。
    这和摄政有什么区别,这不就是假皇帝?
    这比假节钺还高一个等级。
    这等于,长期假节钺。
    并且假节钺一般都是出使才封,而霍海现在算是长期的随时随地的假节钺。
    也就是说,只要皇帝不在,霍海说了算。
    还有,恢复五等爵的公爵爵位后,现在大汉等于是有二十一等爵位了,目前四个国公,全是卫霍家族的。
    卫青是汗国公,霍去病是夏国公,霍海是安国公,霍海的儿子霍炎是南国公。
    不过,现在朝堂上只有三个国公在,霍炎早就不在朝堂了。
    除了这些消息之外,还有卫长公主成为国正的消息。
    国正,品序和监国等若,总览大汉华洲政事。
    这和皇帝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皇帝陛下给霍海夫妻一人搞个假皇帝的职务,搞什么?”
    “还没看懂?咱们太子恐怕是不太好运咯,恐怕咱们大汉要出女皇了。”
    “哎,天下岂有三十年的太子?”
    “纠正一下,三十六年了。”
    “没错啊,太子六岁才成为太子的。”
    明白人谈的,和不那么明白的人谈的,不是一个话题。
    另外一个酒楼又是另外的画风。
    “这个霍海虽然身居高位,但是这些年从来没在长安出现过,能服众吗?”
    “那恐怕悬,老子出门打工三年,回去后差点被自家的狗咬了,那老狗都把我给忘了,更何况是朝堂?”
    “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恐怕没几个人拿霍海当回事儿了。”
    听的是长安的老人们直摇头。
    “老头,你摇头是什么意思?”
    老头:“你知道当朝九卿那十几个人,有多少个是霍海亲手培养出来的吗?”
    “不知道是吧?知道长安京兆尹十八岁的时候在霍大人手底下当差吗?不知道?”
    “知道议会是谁建立的吗?知道新法是谁提出的吗?知道新商改是怎么来的吗?”
    “知道你坐的椅子桌子,你吃饭的碗筷碟子,你喝的酒,都是哪儿来的吗?”
    有人补充:“就连你吃的生米,都是霍海大人搞回来的。”
    吃饭的人笑了笑:“又框我,我还不知道生,生难道不是南美将军葛三大人搞回来的?”
    老人:“那你知不知道葛三当初只是个大头兵,跟着还是羽林卫统领的霍海北上匈奴,才封侯的?”
    吃饭的人愣了一下讥笑:“你亲眼见到的似的。”
    “如果说当初葛三大人在羽林卫当羽林郎,就把他的功劳算到霍海身上,那我明白你们说的霍海那么多的功绩都哪儿来的了,他来回来去倒腾官位,可不就搞出功绩来了么?”
    新长安人们哈哈大笑着。
    老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个时代的人感受不到霍海的伟大,只因为霍海还没成为历史,所以历史课还没来得及教霍海的历史。
    此时,一名将士急匆匆进屋,见到老人就单膝跪地:“将军,营地接到旨意,立刻要整编出发去救黄河水灾,您要的东西,得拖一拖了。”
    老人起身把将士扶了起来:“你跟你家将军说一声,就说救灾要紧,去吧。”
    老人起身:“我要的东西,我自己去想想办法。”
    等老人走了,报信的将士也要走。
    好奇的食客拉住他:“这位郎官!”
    将士止步。
    食客:“刚刚那老人是个将军?什么将军?”
    将士双手作揖虚空一礼:“当然是南美将军。”
    等他走了,其他人才回过神来:“刚刚那是北极侯葛三葛大人??”
    “葛大人应该才不到五十吧,怎么看起来这么衰老?”
    “长期在海上,吹着海风,镇守海疆,你说呢?”
    众人面面相觑,所以,连南美将军葛三,都把探海的功勋算在霍海身上么?
    幸好十年不是很远,二十年也不远,二十五年稍微是远了点,但好在现在的人活得久,当年的人现在大多还活着。
    大家回忆着霍海的功勋。
    十七岁发明处理煤炭毒素的工艺,统领长安县,开放商禁,改革街道,推动商改实验,提出科教文卫目标。
    短短一年,就让长安县超出本来差不多基础的万年县千倍。
    短短两年后,长安县的税款收入,直接超过全大汉的税收。
    带领科技革新,发展出枪械,铺设全大汉第一条铁路,建设大汉第一家合资公司,建立大汉股票交易中心。
    发展军备,提升后勤,带领大汉军队直接碾压匈奴。
    修建运河,修建公路,修建新式民居。
    推动建造朔方,发动西进运动开发西域,主导轮船项目,主导前往探索新大陆的项目。
    推动新医学,发展出航运,开银行……电力工程。
    一直到十年前,发明洗衣机。
    从那天开始,武侯才消失在了长安。
    后知后觉的人发现,当初霍海在的时候,长安发展的飞快,如今霍海不在这些年,长安的发展实际上是在减慢的。
    因为当初每一年都会有巨量的新东西出现,震撼人心。
    而现在,经济虽然依旧在快速发展,但是确是吃的当时的红利,这几年的科创脚步放缓了好多。
    如今,霍大人回到了他的长安城,是不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又要来了?
    此时,霍海已经回到了府上,开始接手这些年的数据报表。
    项绪讲完后总结:“我们认为,大汉现在一直在消化吃下全球的福利,而目前这个福利足够吃到三十年后,都不会爆发通货紧缩。”
    “如果放开粮食计划,在即将征服的欧非各地继续催生人口,那么五十年甚至百年内,都不太可能受到通货紧缩的威胁。”
    霍海摆头。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规律,现在利用消化全世界的确可以抵挡这种波动,甚至看多看不见,波动就消失了。
    但是,波始终会遇到岸,遇到岸,就是潮起潮落。
    什么三十年五十年。
    一统全球后第十个年头,通货紧缩必然爆发。
    别看一统全球还有很多利润吃。
    实际上大汉现在的富人群体在这二十年已经大概成型了。
    现在没封侯的人,后面很难再封侯。
    现在没有成为亿万富翁的人,未来也很难成为亿万富翁。
    而现在封侯的人,往后十年消化全球,只会让他的家族多出几个侯爵。
    而现在的亿万富翁,在这个过程中会成长为百亿富翁,千亿富翁。
    到时候,那千亿大钱的富翁,就真正的是拥有了上亿元汉币的资产的富翁了。
    一统之后,再有十年,通货紧缩必来。
    霍海:“不需要讨论,一切按照我的执行,华洲之外所有领地即日起开始完全使用汉币体系,不接受,那就死,收回之后直接派遣宗室、侯爵坐镇。”
    “所有地方开始收重商税,储存一部分作为蓄水池。”
    只要大汉的通缩一来,立刻把全球池子里累积的水给放进大汉的池子。
    大汉核心十三州部自然就不会缺水了。
    至于前流出来后,会导致大汉之外的其他地方钱流通变多,导致他们生产的各种原材料开始涨价,那都是小时。
    因为最终成本会长在所有非十三州区域的人的肩膀上。
    等他们经受磨难,日子难过,扛不住的时候。
    大汉这边的通缩就结束了,开始进入膨胀周期。
    大把的汉币就会投资在这些地方寻找新一轮的利润点,他们的经济也自然被拉升。
    而每一次脉动过程,就是全球通货膨胀的一个过程。
    也就是搜刮全世界的一个过程。
    而随着通货膨胀,就等于原本的亿万富翁们的财富百分比比重在下降。
    这个系统,绝对是一个良性循环,对大汉十三州部来说。
    对世界来说,这个循环是一个十年紧一次的紧箍咒。
    但,他们现在茹毛饮血,处在养孩子都成活率不过半的阶段,让他们接受每天打工然后吃饱穿暖,只是每隔十年就要有一年有点难过的日子,他们有什么不好接受的?
    项绪收起本子:“丞相,还有就是工人问题……”
    吴答进来:“大人,南美将军来访。”
    霍海:“请。”
    葛三进屋后,拱手行礼:“统领大人!”
    霍海笑着:“葛三,你都是老将军了,还喊什么统领大人。”
    葛三:“统领大汉也是统领。”
    几人哈哈笑了起来。
    葛三:“本来我是回长安要人要钱要技术的,没想到遇到丞相回朝,这下有着落了。”
    霍海:“什么事情?”
    葛三把事情讲述了一遍。
    原来现在大汉在南美挖白银等东西,靠的是土人一背篓一背篓的往太平洋东海岸背。
    如果用船,那上船后,就要绕着南美洲转个圈,才能到中美洲,然后才能往大汉走。
    这一下,就要浪费几个月时间,运输成本极高。
    如果是第一种的话,现在南美缺人,哪怕大量的肃慎鲜卑地区的人过去,也不够。
    而如果采用航运,那船不够,运量不够。
    所以,葛三想要修建一条运河。
    这样,南美在大西洋沿岸的船,就可以直接通过运河,开到太平洋沿岸,这样就解决了运输问题。
    霍海:“所以你想要人要技术开运河?”
    葛三点头。
    霍海:“这事情说麻烦也麻烦,说简单也简单。”
    葛三疑惑。
    霍海:“欧洲,非洲,多的是人。”
    目前,欧洲和非洲,名字已经确定了。
    欧,通殴,就是以前越国那个殴字,殴打的殴,就是锤击的意思。
    欧洲,意思就是用锤子的野蛮人住的地方。
    非洲,是是非的非,是内瑟斯取的名字,意思是这片大陆是埃及所在的区域,但北方沙漠往外,非文明所在。
    这就不怪霍海了,欧洲是根据罗马人的说法给取的名字,意思是野蛮人之地,非洲意思是非文明人之地。
    内瑟斯还给他们取了名字。
    根据大汉给人取名匈奴人,羌人的老习惯。
    给欧洲人取名洋人。
    洋,就是大海另一边,跟羊一样的人,羊这种生物是温血动物中的‘冷血’动物,没什么感情。
    在六畜中,为什么用羊当做诸侯的象征?
    就是因为羊养不熟,养多少年,他都有可能跳起来顶你一下。
    所以,洋人是个侮辱性词汇。
    当然了,等欧洲人知道自己叫洋人的时候,不见得能知道这是对他们的蔑称。
    匈奴人知道是因为匈奴人学汉语,欧洲人没机会学的。
    如果有人学到了洋人来源的知识点,在欧洲传播,也不打紧。
    因为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因为根据羌人就是放羊的人的解法,洋人也可以解释为,海那边养羊的人。
    这样就不侮辱了。
    非洲人被取名为黑人,当然了,那是在非洲的叫法,如果他们来大汉,那就叫昆仑奴。
    霍海为什么要同意这样的称呼呢。
    因为霍海要后人记得,洋人养不熟。
    洋人稍微要好那么一点,霍海没那么想整死他们,否则就跟倭人一样了。
    但不代表霍海要让他们好过。
    霍海跟葛三讲,只要拿下罗马,就能顺势拿下欧陆,到时候就能搞到欧洲的洋人,送去北美修铁路,送去南美挖运河。
    在前世,洋人牛哔了的时候,也是这么对华人的。
    不过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底蕴深厚,最后缓过来了,所以我们要一次一次的抨击大铁路的事情,这事儿永远没完。
    而洋人在霍海的体系下永远也爬不起来,他们只会为自己曾经修建了大铁路而感到荣幸。
    至于罪过的话……
    没事儿的,羽族人会给他们过感恩节的,感恩他们艰苦奉献、牺牲,为北美带来了大铁路,为中美带来了运河,为南美带来了大港口。葛三算了一下日子:“这……我怕是不一定能活到那个时候哟。”
    自己马上五十了。
    等拿下欧洲,然后从欧洲拉人过去北美,然后再整去美洲干这些大项目。
    这不得三五十年?
    霍海:“好饭不怕晚,只要开了个好头,事情做成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葛三愣了一下,随后点头:“也是。”
    霍海知道葛三为什么这么着急立功。
    一个优秀的人,生出一个优秀的儿子的概率并不高。
    葛三没碰上。
    他儿子就不是很聪明。
    他又着急养孙子。
    现在看来,孙子虽然不笨,但好像也成不了大气候。
    所以葛三就想要多立功,让自己的子孙能够安静的享福。
    如果把南美靠海的地方封一块地给葛三做封地,他的子孙能收本地百分之一的商税作为家族使用,那永远也不会再缺钱了。
    就这么简单。
    但有些事情,短时间是做不完的。
    霍海拍了拍葛三的肩膀:“这事儿我会跟陛下提的,你的封地会移动到南美的。”
    项绪:“天下六州华洲为首,亚洲次之,接下来就是南美,然后才是北美,然后是非洲,最后是欧洲,封侯还是选亚洲和南美比较好。”
    霍海倒是摆了摆头。
    这么些年了霍海要是还没感觉到地理决定论的存在,就太傻了。
    南美,非洲,这两个地方确实真的不适合奋斗。
    出门就能遇到树上有傻猴子在掰香蕉,一箭下去,猴子香蕉一起拿走,出门五分钟就回家了的地方……怎么奋斗?
    虽然这不是全部,但地理决定论至少要占据三成因素。
    剩下七成是基因。
    霍海自己选的话,首选产油地,一选安息二选北美,三选北方。
    如果要预测未来,霍海还是预测北美要更好一点。
    但是安息那地方吧,就是专门为头顶一块布而存在的。
    开采简单,储量多。
    未来石油的时代起码二百年吧?二百年让自己的嫡系去造去吧。
    至于北美,争取让霍坤去孤星州那边。
    在这些地方当普通人可能日子不好过,但是当贵族,那就躺着数钱吧。
    霍海这么些年下来,已经大概感觉到了一些事情。
    有些东西是没法改变的。
    自己正在加速门阀时代的到来。
    而且,卫霍家族做的越好,未来的外戚掌权的可能性就越大。
    后面的皇帝看完历史,还需要想吗,直接把外戚全都拎出来,指望他们当大爹就对了。
    这样的话……王莽的出现就是必然。
    哪怕霍海把王贺整死,未来也会出个李莽杨莽赵莽,而且可能比起逆天的王莽更加逆天更加抽象。
    所以,霍海要想办法保证一点。
    那就是那场荒诞的社会实验一般的浩劫之后,世界还牢牢地掌握在大汉手中。
    别的事情,就看天命了。
    说起天命,霍海不得不沉思了起来。
    董仲舒这个老家伙,八十好几了,还不死。
    他还搞研究。
    搞的研究叫做天命论。
    和以前的天命论一个名字,但是内容完全不同。
    新的天命论,董仲舒非常注重逻辑。
    他不是搞了个符合科学逻辑的理论。
    他是因为熟悉科学逻辑,所以搞了个不能被推翻的逻辑自洽的理论。
    新的天命论认为,宇宙万物之间存在某种命运,这种命运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却符合宇宙基础物理客观规律。
    简单来说,同样出生,同样年龄,同样程度长相,同样的文化程度,同样的家乡,同样的家庭出生的两个人。
    最终结局可能是一个不断遇到贵人最终爬的很高,另一个却永远穷苦一辈子。
    这就是天命。
    在天命没发生时,谁都不知道怎么寻找天命。
    当他发生的时候,就是天命之时。
    而天命,就是基础的自然规律,在当下的宇宙环境中运转,而必然产生的一种规律的集合体。
    而大汉的出现就符合天命。
    这玩意儿理论怎么反驳?!
    这一套太逆天了。
    同时,董仲舒还提出了一套箴言说。
    就是说,某些话一旦诞生,和天命产生感应,就会和天命产生缠绕。
    比如,当猿猴在树上站起来时,他们已经和人的天命重合了一半。
    当某种猿猴下地依旧站着时,他们和人的天命已经完全重合,他们就成了人。
    比如,大汉取名叫做汉,暗和了天上天河的轨迹,所以大汉就是这片星空下注定了的最终天命。
    他这套玩意儿如果能驳斥,那一定要等到人类走出银河系,走向新地盘的时候才有可能驳斥。
    反正霍海是驳斥不了。
    这玩意儿还带进化的这怎么整?
    董仲舒早就把这一套想好了,他这些年在家研究的不是如何糊弄人,而是如何遣词造句让自己的理论写成书,还无懈可击没法被驳斥。
    霍海也是很无奈。
    牛顿的晚年在研究神学,牛董更厉害了,他比牛顿还懂,他创造神学。
    天命论一出,儒家直接拿来就用。
    现在往外扩张的儒教已经把天命论拿来当棒槌用了。
    而霍海虽然不相信天命论。
    但是霍海也有自己相信的东西。
    霍海开始相信,历史的车轮似乎要在同一个车辙里前进。
    不过,霍海并没有去尝试搞破坏。
    霍海现在只有三个朴素的想法。
    第一,大汉子民永远过的比别的人好。
    第二,霍家后代,过的比别的大汉子民好。
    第三,没人能反抗第一条。
    跟葛三做出承诺后,霍海开始召集所有将军,布置救灾的事情。
    实际上也是在布置兵出西方的事情。
    这一次出去,会很长时间,不完全消化安息和罗马,就等于失败!
    所以,这一次要做的准备非常多。
    一举消化安息和罗马,让他们所有的文化全部消失,才是霍海要达成的终极目标。
    为此霍海还准备了一个好东西。
    那就是自己‘发明’了一种语言。
    霍海当然不会发明语言,霍海只懂一种汉语之外的语言,英语。
    本来这辈子霍海都不知道自己会这玩意儿能干啥,是不是出国旅游时能买炒饭用。
    现在明白了。
    英语就是要作为欧洲奴隶的语言而存在的。
    为了分割这些地方,霍海准备利用英语的语法,和字母,来制造各种语言。
    让欧洲永远是那个碎裂的欧洲。
    至于这些语言和前世那些德法意西一不一样,那就不管霍海的事儿了,那都是别人要研究的事儿。
    霍海现在除了处理国家政务,就是在国际学院教英语。
    要毁灭一个文化,最重要的就是毁灭他们的语言。
    英语这玩意儿,虽然和他们有一丢丢的联系。
    但是……他们自己不知道。
    他们只会知道,自己学习的语言是大汉蒙学拼音的变种。
    而之所以教他们英语,是因为英语这种语言极端变态。
    专门就是设计出来的统治工具。
    专门进行行业隔离用的。
    在英语国家,不同行业的人之间说话,仿佛说的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和汉语的‘车’‘汽车’‘火车’‘风车’不同,英语是‘vehicle’‘car’‘train’‘windmill’。
    但凡不看见实物,说英语的人绝对想不到汽车和火车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学英语的人,永远都不知道葡萄干是葡萄做的。
    更别说葡萄酒了。
    这就意味着,学英语的人在涉及某个具体行业的时候,需要学习一大堆专业术语,作为行业工具。
    这堆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天然的护城河。
    要学这些东西,掏钱吧。
    当这些东西做成生意之后,说英语的人要想在科学上超越大汉,那就是痴人说梦。
    大汉最穷苦的偏远山村,也有可能诞生科学巨擘,而学英语的人,就算想要学,想要改变命运,都没有路。
    更关键是,霍海禁止华洲之外的人学汉语,就算有人偷偷学到汉语,能学到多少?工业门类科学知识绝对学不全。
    学不全,再教下去,能教多少?
    偷偷学风险有多大?
    如果是用英语内部传播,再隔一层壁垒去偷学,又有多难。
    这一切,都是前世欧美自己设计出来的,为了把教育做成产业而设计出来的。
    当他们发现各行各业出成果的都是华人,发现欧美和龙国的对抗,变成了华裔和龙国人的对抗后,已经晚了。
    积重难返。
    而在这个世界,霍海在一开始,就给所有奴隶套上三层狗链子。
    如果有谁能挣脱。
    那恭喜。
    你是天选之民,你有资格去大汉过好日子了。
    但是,你的孩子不能留在大汉。
    对了,他不能学汉语,除非他自己把你立功的历程再走一遍。
    他最多允许成为一个富人。
    什么?传承多少代的富人?
    不好意思,在大汉之外,收重遗产税。
    没有人可以三代巨富。
    如果有,那这个基因有问题,必须宰了。
    这一套东西,都是欧美发明的,霍海把他们推向了极限。
    不是欧美自己不想极限,是他没本事极限,而易位之后,该做到极限的一定要做到极限。
    至于霍海为什么不直接清空生存空间,就是因为永远都要有奴隶,而被奴役的人永远不要是汉人就好。
    这套几乎没有漏洞的邪恶制度,霍海承认它邪恶。
    但这套制度之强大,在外部几乎无法被攻破。
    如果它在内部被攻破,哪也不要紧。
    只要坚持的够久,大汉华洲和世界其他几大洲之间的科技代差太久,就算规矩被打破,他们短时间也追不上来。
    只要华洲的统治者发现问题,发现自己捣毁规则是个错误,他们就必然重拾规则。
    这就是霍海给这个世界设计的一整套规则。
    而现在,要教狗怎么听懂‘嘬嘬嘬’了。
    不对,狗其实本身就对‘嘬嘬嘬’有感应,不需要费劲,稍微逗一逗,就会了。
    霍海在做各种战争准备,在做摧毁安息和罗马两个文明的准备的时候。
    霍去病正在磨枪。
    二十年没有出门了。
    没人见过四十岁以后大成的霍去病。
    霍海都没见过。
    霍去病自己也没见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