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太空电网
作品:《末世天灾:从打造避难所开始》 第332章 太空电网
第2天。
10架七代战机与1艘晨光级运输舰。
正式走下了生产线。
这个时候。
以避难所剩下的资源。
后续仍然还可以再继续进行4个批次的生产。
然后,就将因为缺乏部分关键原料,陷入停产状态。
“七代战机与晨光级运输舰,采用的是同一技术框架。”
“所需要的关键材料也相差不大。最多因为体型差距,数量有些不同。”
“考虑到它们的运力对比悬殊。”
“在经过初期的这几轮生产,完成基本的原始积累后。”
“就要尽量以生产晨光级运输舰为主。”
第七代战机。
那无与伦比的性能背后,附带的是一张涉及到了数以万计不同材料的清单。
许许多多的材料,在自然界中都不存在。
需要建立对应的制造设备去专门生产。
再加上末世下,不存在自由交易市场。每一座避难所,都是一座近乎封闭的孤岛。
想要收集到足够的基础资源,同样相当艰难。
最终摆在苏武面前的,就是在有限的资源下。
必须选择一个侧重的生产方向。
是要倾向战斗侧的七代战机,还是倾向后勤侧的晨光级运输舰。
而短暂的权衡过后,结果几乎没有悬念。
那就是全面倒向晨光级运输舰。
七代战机固然强大。
但真要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依托农家小院避难所这座巨无霸级的超巨型堡垒。
全力爆产能,生产大型电磁轨道炮和光束主炮。
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未必会比七代战机弱。
最多就是因为不能移动,只能限于自保。
无法干涉到避难所周边以外的其它地方。
可对于苏武来说,只要能活下去就行。
至于更多的利益。
与其等未来在战场上争夺,还不如现在多生产出一艘晨光级运输舰。
更早一点的把如今散落于地表的资源,多收集一些回来。
“还有,人口也算是资源。”
“晨光级运输舰前期的主要任务是运输人口。”
“只要有了足够的人口,产出足够多的灵性。”
“或许,科技的一次升级换代。”
“就能抵消之前所有的投入了。”
尝到了七代战机给避难所带来的近乎翻天覆地的改变。
苏武攀升科技的心思,也更加热切。
这也是他不惜一切,也要执着于优先扩建避难所,收拢更多人口的原因所在。
获取他们的劳动力,反倒是在其次。
最主要的,还是他们可以带来更多的灵性。
短暂的检阅过后。
晨光级运输舰首先缓缓起飞。
从刚刚建成的地上4层飞行通道中,驶出了农家小院避难所。
于地表黯淡的天光中。
逐渐加速,飞往萧江行省所在的方向。
它将在那里开始执行首次任务,运输第1批50万人口回来。
晨光级运输舰之后。
刚刚下线的10架七代战机,以及算好时间,刚刚从空中运输网络中脱离回来的最初那一架七代战机。
集中开始转移至空天母舰工厂的仓库区。
它们在那里接受特殊的仓库改造。
并由物流机器人,负责将一颗颗打包好的,镶嵌了大型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的特殊卫星。
装进它们的机库之中。
一颗特殊卫星的总质量为400吨。
刚好卡在七代战机的运输极限上,不浪费它们的任何一分运力。
“装载已完成。”
“开始进入起飞程序。”
工厂的仓库大门再度打开。
11架七代战机同时缓缓驶出。
整齐划一的沿着地面轨道,进入发射场地。
七代战机没有起落架,它在地面的移动,实际上也是通过低功率的悬浮飞行进行。
因此在进入发射场地后。
没有经过预热和启动引擎。
直接就无延迟的跨入了下一垂直起飞的阶段。
总共11架战机,分三批逐次升空到150多米高的位置。
沿着上方4条飞行通道,离开避难所。
苏武的控制中心。
在控制台前的大屏幕上。
这一刻,临时化做了发射场的指挥中心。
分出了多个不同角度的分画面,监控着这群战机的每一个运行细节。
几秒后。
七代战机群穿透云层,进入了20倍音速的加速冲刺状态。
一分多钟后。
它们陆续抵达了各自的预定轨道。
开始投放机舱内的特殊卫星。
“投放成功,”
“特殊卫星已展开。”
“开始搜索链接.连接已成功.”
“无线电力传输网络,开始运行。”
一束无形的电力。
从农家小院大型电力传输装置上,发射入空中。
经由数颗特殊卫星的中转折射,最终又落向地表一艘实验型的冰湖级运输舰上。
让它在移动的同时,成功获得了电力补充。
“多次中转后,电量损耗率达到了5%左右。”
“单颗卫星,最多同时构建100道不同的电力传输通道。”
“想要实现对整个东洲的稳定覆盖。”
“目前的卫星数量还不够。”
“至少要扩张到6倍于此的数量才行。”
在控制台屏幕前。
翻看着人工智能汇报的太空电网实际运行数据。
苏武迅速的确定了里边的几个关键节点。
通过近地轨道卫星,多次中转传输的电力。
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额外损耗。
虽然比例不算大,但数量累积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
经由太空电网,同时进行充能的目标。
也存在着数量上限,最多不能超过100个。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小,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规避。
最简单的,就是在接收电力的终端。
比如某支运输队伍中。
安装多台小型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先统一接收来自太空电网的一束电力,然后再在队伍内自行分配。
由于小型无线电力的传输装置,最远传输距离达到上百公里。
还可以相互串联并网。
因此理论上,可以把活动在周边数百公里内的所有需要充能的设备,都统一看作是同一支队伍。
最后,想要组建一套完整版的太空电网。
需要整整66颗特殊卫星才行。
不然苏武得到的,就是只能断断续续对地面指定单位,进行充能的残缺版。
虽然说也不是不能用。
但效率必然会大打折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