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第176章 让宰相下海
作品:《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176章 让宰相下海
朱元璋放下这宋朝时期,日本天皇赠与赵匡义的帛书。
相比于宋朝,现在的日本对大明的态度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让朱元璋感到很是不顺心。
同时也将自己此行找来滕毅的目的给说出来。
“大明与日本相隔不过一个东海距离,从朝鲜出发更为接近,然而大明建国十几载,咱三番五次的派人到日本去,却反而被日本天皇坑杀羁押,事后日本不仅对大明无礼,还无视咱这正统得来的皇位。”
越说,滕毅心头就感到惶惶不安,当初朱元璋派遣杨载,吴文华等使臣领着大明文书到日本,通告对方,现在中原王朝又重新回到到汉人手中,希望日本能跟以往如何对待宋朝一样对待大明。
却不成想,这日本胆大包天,直接将杨载一众人给羁押起来,还坑杀了不少随从。
事后若不是朱元璋重心在北方,不想跟日本既往不咎,否则他早就发兵日本了。
现如今朱元璋突然召集自己,接着提及此事,说明这背后肯定的有大动静。
“滕卿,你作为吏部尚书,对朝廷文臣武将想来比在咱们了解的更加多,咱打算派遣一个人去日本,有两个目的。
一来是到日本问罪,二来是想要知道日本对咱到底是一个什么意思,根据咱的了解,日本现在分为南北两个天皇权力。
依滕卿所见,咱应该派遣谁到日本去?”
听到这话,滕毅略微沉思片刻后,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询问朱元璋的意思。
“敢问陛下,您想要派遣什么样的人前往?”
“咱认为,此人必须武艺高强,有统兵之能力,年龄也不能大,需身高八尺,相貌堂堂,能代表大明在外的形象,否则让他国看到我大明武将略微矮小,这实在是不体面。
你们觉得如何?”
这是朱元璋最初的想法,他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直接说了出来。
至于剩下的,则是由朱标进行补充。
“启禀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朱元璋没有任何犹豫,抬手示意道:
“标儿有话就直说吧。”
得到父亲肯首。
朱标开口道出自己的看法。
“儿臣认为,除了父皇的派遣武将出去壮大我大明之外,还需要一位文臣,跟一些商人到日本进行文化上的交流,加上日本先前曾经对大明使臣有过加害行为,为了以防万一,此次出行,必须要率领两千人以上的大明水师以防止遭遇不测,多种武器也要配置,以提防日本保藏祸心。”
早就在前些日子,朱元璋就私下跟朱标商讨,应该派遣谁到日本去这件事。
只不过当时父子两人讨论许久,都没有能讨论出一个大概。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来不够客观,二来现在大明需要费脑子的事情太多了,这件事本就操劳,如果再强行加到父子两人身上,谁都受不了。
为此朱元璋才将滕毅找过来,同时让朱标一起提出要求,再让对方从文臣武将里面进行提取。
唯有如此,才能客观的找到最为合适的人选。
朱元璋面带微笑,看着自己儿子能说的这般有道理,他心中感到十分满意,转头道:
“标儿所言十分有道理,滕卿认为,应该从朝廷里面选拔谁到日本进行问罪?”
闻言,滕毅略微沉思片刻,稍加思考过后,这才过筛出两个最佳的文臣武将。
首先就是武将,滕毅认为,当前大明的曹国公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文忠作为开国第二个年轻的武将,他的功绩可以说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存在。
当初李文忠还是一名孩子的时候,朱元璋的二姐夫就开始让自己的儿子去朱元璋手底下的起义军做一些打杂的事情。
当时的李文忠也不心急,而是老老实实的帮自己这位小舅干活,努力跟前辈学习如何上阵杀敌,排兵布阵。
得到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的传授之下,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
这也让他逐渐在起义军内崭露头角,令人侧目不已。
随着军功的积累,李文忠一举成为开国六公里面较为年轻的存在。
开国后李文忠就被封为大都督府左都督的军职,获得曹国公的头衔。
到现在,李文忠都一直在都督府参赞国事。
按照老朱的要求,前往的武将必须年轻有为、身高八尺有余,出门在外,能体现出大明国威的形象,远远一看就能让他人觉得大明的将军不好惹。
很显然,李文忠就符合这个形象,无论是自身本领,还是外貌条件,一个都不差劲。
对于日本有所了解的滕毅已经能看到,身高八尺的李文忠到日本国行走一圈,那些三寸丁矮小的家伙到底会怎么仰视这位大明威武将军的场景了。
至于文臣
滕毅认为,整个大明王朝,恐怕绝对没有比胡惟庸这个宰相更为合适的存在。
按照道理来说,作为中书省权力巅峰的胡惟庸,滕毅应该是不敢碰瓷对方才对。
丞相还没有被朱元璋取消之前,中书省就是朱元璋的智囊团队,团队里面权力最大的胡惟庸有手段对付朝廷上所有的一品官员,哪怕是六部尚书也不能跟胡惟庸顶嘴。
然而滕毅却倒反天罡,敢在心里面冒出这个想法,其原因就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整个朝廷都能感受到朱元璋似乎对这一位宰相的态度有些明显的变化。
这事还要从杨晨发生的镇江府开始说起来。
杨晨肃清镇江府一切肮脏的勾结,周时中被羁押诏狱,所有人都知道,周时中曾经跟胡惟庸走的很接近,这里面两人肯定有利益纠葛。
看到自己手下被关押,胡惟庸就想要去看一看周时中,结果没想到,胡惟庸的擅自行动让朱元璋感到很不开心。
以往类似的事情不是没有,只是朱元璋根本就不是很在意,这一次却不同,胡惟庸因为擅自行动让朱元璋感到大动干戈,直接在朝廷上通知胡惟庸封闭一个月。
没有他的命令,不准离开宰相府。
这就是在告诉所有人,整个大明,只有朱元璋说了算,其他人,无论是谁来了都没用。中书省看到自己的头脑被锁闭起来,他们这才幡然醒悟,原来这一位陛下想要对宰相动手是早就有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什么忍不下去。
为了能避免这件事情牵连到自己身上,朝廷百官很多人都开始纷纷表态,自己跟胡惟庸的关系没有任何牵连,就是希望日后清算,不会清算到自己脑袋之上。
在以前,六部需要到中书省跟胡惟庸汇报消息的时候,滕毅跟胡惟庸本来就不怎么对付。
吏部尚书是调动百官的人事部,然而胡惟庸仗着自己是宰相,得到朱元璋的看重,没少插足自己的工作,这让滕毅一直耿耿于怀。
试问,你想要安插自己的手下到别的地方,那就自行安排,借着我的手来安排,日后出事了,这算谁的?
周时中就是一个明晃晃的例子,他当初在江西任职,后犯事调回京城,原本他是不会有任何官位的,却在胡惟庸一手影响之下,直接到镇江府当知府。
得知周时中出事的时候,滕毅那是一个忧虑,生怕自己被这件事给影响到。
眼下朱元璋需要一个文臣跟武将出使日本,武将最佳人选是李文忠,文臣最佳人选毫无疑问就是胡惟庸了。
要身份有身份,要才干有才干,虽说滕毅跟胡惟庸不对付,可他也得佩服这个老伙计拍马屁的功夫堪称一绝。
洪武年初期,李善长才刚刚退位没多久,宰相的位置就成为他胡惟庸的囊中之物,要说这里面没点交易,滕毅是绝对不相信。
思索之间,滕毅就迅速将自己的看法给说出来。
“陛下,依臣所见,能符合陛下要求的文臣武将,臣认为,曹国公担任武将人选最为合适不过。”
朱元璋收拾放在桌子上,眼眸平淡如井水,手指敲击桌面有序,追深问缘由:
“为什么是保儿。”
李文忠曾经被自己父亲寄托给朱元璋,当时朱元璋麾下都是类似沐英的义子,因此李文忠也有一个乳名叫做保儿。
在私下场合,朱元璋更喜欢称呼身边亲人近亲的称谓,而不是很严肃的做任何事情。
滕毅低头行礼道:
“因为曹国公是最为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六公当中,身强体壮还能亲自上阵杀敌排兵布阵的人就只有宋国公跟李文忠,可陛下您知道的,宋国公前些时日因为女子的原因,导致受到了一些牵连,他被陛下安排到吐蕃进行收复川西境地,以此将功补过,若是让他回来,担任出使日本的武将人选,肯定不行。
相比于宋国公,曹国公就更为合适。
曹国公从战乱时期就跟随在陛下身边学习,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能在前线冲锋陷阵,也能在后方排兵布阵,有儒学,能说会道,前往日本问责天皇,必然能将对方折腾的头头是道。
就算宋国公同样在京城,臣也认为,曹国公的优势更好,没有比他更适合前往日本的人选了。”
朱元璋点点头,旋即看向朱标。
“标儿,你认为如何?”
见此,朱标倒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回应道:
“儿臣认为滕尚书说的有道理,只是儿臣不明白,文臣人选为什么要选择胡惟庸,他可是父皇安排在家休养,贸然将他传唤出来,会不会不太好?”
这一点滕毅也想到了说辞,当即将想法烘托而出。
“太子所言臣也明白,不过胡相终究是大明的宰相,虽在原则上犯下一些错误,可臣认为,依然是要给他一个机会才好,况且,大明宰相在大明需要能臣之际不能做出一个表率,这未免也太令人落下口舌了吧。
根据臣所知,胡相在双方势力之间游走的能力,从元朝末年开始就展露出不小的天赋。
此时大明出使日本,问罪日本,胡相必然能以陛下的口吻将其问罪。”
本来朱元璋就想要借助周时中的事情铲除胡惟庸,可是事后,胡惟庸这家伙跟周时中的割舍太快了。
老朱还没掌握足够多的证据,哪怕是能定胡惟庸的罪,也最多只能是定一个死罪。
对方身上有免死金牌,必须要让罪状超过免死金牌的数目,才能将其斩草除根,这就是朱元璋的风格。
他想要你死,你哪怕是有十个免死金牌,他也有的是办法处理的。
最多就是需要多费一些心思罢了。
朱元璋什么也没说,只是跟朱标相互对视一眼,两人同时点头。
很快一道委任李文忠担任武将代表,胡惟庸担任文官代表出使日本的使团诏书就被朱元璋给亲自拟写出来了。
大明皇帝的身份印章也被朱元璋拿出来亲手盖上印玺。
从此刻开始,大明出使日本的使团组队成员就此建立。
“滕卿,这诏书咱就交给你了,回去准备好,过几日早朝上,咱会宣布此事,届时,你应该清楚,咱想要让你说的什么话?”
所有一切尽在言中,滕毅怎么会不明白。
本以为此事就此结束,朱元璋将诏书交给滕毅后,却没有马上让对方离开。
“滕卿,今天除了让你物色出使日本的人选之外,咱还有一件事情想要跟你说道说道。”
刹那间,滕毅只感觉心脏跳动了好几回,心想这皇帝陛下今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三番五次的找他就算了,还有这么多事情要求他,以往看没有这样的现象呀?
话音落下,朱元璋也没停歇,而是接着说道:
“是这样的,大明出使日本之后,咱预言大明同日本之间肯定会爆发出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
到时候,大明国库一定会十分紧缺,滕卿你也知道,国库最近一段时间从江南地区收缴了不少钱财,可再多的钱财也经不起折腾,为了防止朝廷崩溃。
咱想要发行大明国债,这份国债是将来出发日本进行殖民之后的利益凭证,谁买了,以后大明将日本开发出来,谁就有资格率先享受上边的玩意。
不知道滕卿认为,此举如何?”
闻言,滕毅只感到头脑发昏发胀,好家伙,自己一个管理官场的吏部尚书,皇帝陛下今天居然来找他商量关于户部的事情。
这无论如何滕毅也不敢轻易回答,斟酌半天时间,他才敢开口。
“陛下,这是户部杨思义的事情,我一个吏部尚书,若是在这里跟陛下打下报告,日后杨思义这老家伙知道了肯定会对我不客气。
不过陛下既然问了,臣也不能不回答。
臣认为,大明国债能发,只是臣有一疑问不知道陛下能不能告知于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