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第240章 那就让你看看自己是个什么东西【求全订】
作品:《大国复兴:从知青到国宝科学家》 那碎掉的,不是别的,正是对国外美好的滤镜。
姬显临看了一眼自己刚刚写的一篇稿子。
这稿子是赞美脚盆干净卫生民众素质高的。
他早几年去过那里,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别人又是支付接待费用又是给发头版报导,他十分过意不去,他对那儿有非常好的印象。
姬显临叹了口气,他伸手就将几乎已经写好的文章给揉成了团放到了旁边的火盆里直接给烧掉了。
姬显临心想:或许我也在潜意识中受到了某种影响,太过挑剔苛责自己的母国,以至于都有了那么一点病态呢?
烧完那篇赞美脚盆的文章,姬显临心里总算是松了口气。
他想,我还是安心于学术研究吧。
次日,人民报也全文刊发了戴宇轩的离奇经历。
写得更加详细,而且还用绘制的配图展现了整个的过程。。
这篇文章被全国推广学习,当然,除了文章之外,还有那个电视专题也被广泛传播。
通过学习,知识界很多人都被震撼到了。
…
比尔耶伦正在办公室翻看着刚刚收集到的资料。
他一边看,一边皱眉摇头。
“我真搞不懂,他们到底在搞什么!”
“他们难道不知千金买马骨的典故吗?”
“他们好不容易把一名龙国的顶尖科研工作者给招揽到,他们难道就不能让人安心在那里工作吗?”
“现在好了,整个事件被报道,闹得沸沸扬扬。”
“接下来,我们想要再吸引拉拢人才,恐怕要耗费更大的努力还不一定能成功!”
“一群煞笔!”
比尔耶伦气急败坏地嚷嚷着。
他搞不懂,为啥本来是一件好事来着,怎么就搞成现在这个鬼样子。
以至于让他接下来的工作变得十分的被动。
比尔耶伦这次是真的坐不住了。
如今的犹撒精英还是很务实的。
他们知道,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工业和科技的竞争。
而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为啥鱿洒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才跑到它那里去做贡献?
那不还是因为它一直来倡导着一种包容并蓄的人才政策吗?
它接纳来自全球的人才,给予了十分有竞争力的待遇。
它的科研环境非常的好,科研设施十分完备,而且给的科研经费也比较充足。
再加上它包装宣扬自我标榜的伟光正形象。
结果就导致各国人才趋之若鹜。
如果我们去深入研究一下就能发现:在鱿洒做出重大科研贡献的科学家当中,有一大半都是移民。
而创业者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移民。
广纳移民精英是大漂亮的成功之道。
他们的这个人才战略同样的被用到了龙这里,他们也是竭力地想要吸引龙的优秀人才。
它很早就开始发力吸引龙国最优秀的人才,可惜成果一直不太好。
可现在,龙国媒体通过对戴宇轩的铺天盖地的报道,几乎是让某势力前功尽弃:他们想要通过人才竞争挽回劣势,已经不太容易了。
其精英们自然是不甘心的。
很快的,比尔耶伦就得到了指示。
比尔耶伦被鼓励一定要加大行动的力度,要组织人写一系列重磅文章,或者通过进高校做演讲来宣传某势力重视人才欢迎全球的高净值人士投资的高大上形象。
嗯!还要找到一批龙国天才在某地获得大成功的事例,让这些人现身说法。
比尔耶伦马上就行动起来。
他亲自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世界科技精英们的一直选择为什么是它》。
在这篇文章中,他把自己的人才政策吹得天乱坠。
他说天才在鹰的成材率最高,他们十分注重天才的个性以及创造性的培养,天才们通常都会得到最大力度的资金支持。
他在文章中还说,鹰有世界第一的科研实验室,能够更容易出成绩。
他还将在鹰获得大成就的龙裔科学家给列出了一个名单,名单上的科学家一个个都在人类科技史上璀璨闪耀。
他还说,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如果在某地,早就可以拿到诺贝尔奖,可是,他们选择留在本土,结果就错过了获得更大成就的机会。
这篇文章当然不是比尔耶伦自己写的,实际上是有人代笔。
文章写好之后,比尔耶伦就给人民报投稿,要求予以刊发。
人民报总编陈思朗自然是要亲自审阅这篇稿子。
看完之后,他觉得这篇稿是对方专门写来捣乱的。
那么,怎么来处理这篇稿子呢?
直接发,肯定是不妥的。
因为,那就是一个错误的信号,会扰乱一些脑子简单的知识分子的心。
思来想去的,陈思朗觉得,最好的处理办法,那就是打擂台。
组织一些文章来驳斥比尔耶伦的观点。
要想组织批驳文章,还是要找反向案例比较多的单位。
陈思朗就想到了王浩然,盘古科技公司里,从国外回来的科研人才相当之多。
陈思朗就给王浩然打了个电话征询他的意见。
王浩然就让陈思朗把比尔耶伦的文章传过来看看。
于是,比尔耶伦的文章就来到了王浩然的手里。
王浩然看完摇了摇头,对一旁的肖丽娟说:“鱿洒人,真的是惯于说谎包装自己,他们自己做的恶,是半点都不说的。总是往自己脸上涂脂抹粉。”
肖丽娟看完了比尔耶伦署名的这篇文章,也是笑着说道:“他们确实惯于立人设。”
“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蛊惑性很强啊!一般人看了,那指定了就信了。”
王浩然说:“所以,他这篇文章如果给他刊发,那就必须得配一篇甚至几篇批驳的文章,而且,这批驳的文章还必须得足够给力。其实现在这样的例子还是不少的。”
现在是1983年,龙国这边的留学潮其实还远没有到来。
也就是大漂亮搞小动作,派人在各大名校蛊惑学习尖子提供全额奖学金带出来那么一点人。
从盘古科技公司成立之后,龙国顶尖的的人才其实都来到了盘古科技公司工作。
此外就是国内涌现出来一大批的现代化的大型工业企业,那些企业也都普遍的开始注重科研,招录了大量的科研人才。
当然,科研人才聚集最多的,还是各大高校。
随着龙国逐渐的富强,如今,咱们的科研经费还是相当充裕的。
对于科研人才的薪资,也是有特殊照顾的,优秀人才都会有一个非常不错的补贴。
当然,这个补贴不是你得了之后就永远都有,还会有三年期五年期的考核。
只有成果考核过关,人才补贴才会继续发放。
当然,在王浩然的主导下,盘古科技公司其实也一直都在致力于从全世界尤其是鱿洒挖高端人才。最高端的挖不来,那中不溜的也可以。
这些人才,有不少都是二代甚至是三代华人,还有从蛙那边过去的。
…
徐志德是一名归侨科学家。
他是前年回的国,在回来之前,他本人是哈佛电子学院的一名教授,顶级集成电路专家。
其实,龙人在集成电路这一领域的表现是非常突出的。
鱿洒很多集成电路方面的专家都是华人。
徐志德原本在鹰这边做科研教学也是风生水起,他在集成电路方面,也做出过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大大推动了集成电路的加速发展。
徐志德踌躇满志,希望能够大干一场。
但就是这个时候,他遭到了一场横祸,他竟然被抓了,他所有的科研资料都被查扣,还遭到了审讯,
徐志德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后来,徐德志才知道,自己的这场遭遇,纯粹是因为盘古科技集成电路突飞猛进,鹰竟然怀疑科学家转移成果回国。
虽然经历了一番搜查审讯之后,徐志德并没有被查到什么,可他从此也被打入了另册,科研经费等全面下滑。
也就是这个事情让徐志德开始关注龙的集成电路发展。
他是二代侨民,原本其实跟龙已经割裂很久。
他之前就从没有去认真了解过遥远东方的故乡。
直到自己遭遇重挫,他这才震惊地发现,故乡巨龙似乎又要腾飞了。
再后来,徐志德就发现,ibm的电脑,搞了半天只是盘古电脑换了个标,从操作系统到处理器等核心科技,全都是盘古科技的。
徐志德研究了ibm的处理器,他震惊地发现,制程早就突破了纳米,甚至可以达到100纳米以内,大概65纳米的样子。
而徐志德自己了解到的,西人最先进的芯片制程,这个时候不过才1微米!
这对徐志德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他最终决定一定要回去看看,如果能够回去做研究,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徐志德当然还非常的担心:自己回去得不到信任。
而且,他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什么的,回去之后貌似也没有什么优势。
但他管不了那么多了,他下定决心,先选择了全家去港岛旅游。
到了港岛之后,他突然办理手续,直接回了国。
徐志德回来之后,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他最先被安排在了盘古科技公司担任科研人员,给了他科研任务让他去做。
徐志德发现,这里的实验室,实在是太强大了。
实验室里的科研设备全都是全球最先进的。
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加上他足够聪明勤奋努力,他很快就完成了科研任务,获得了表彰。
徐志德原来以为,他回来之后,收入一定会大幅度下降,但是,实际上呢,他的收入不仅没有降,而且还略有提升。
经过全面系统的对比,徐志德终于得出结论:龙这里才是最适合搞科研也是最重视科研人才的地方。
如今,他在盘古已经工作了一年半还多点的时间,徐志德已经决定,要把余生都献给龙国的科研事业。
1983年的新年伊始,徐志德接到了王浩然的邀稿,希望他谈一谈当自己当年的遭遇,同时对比一下鱿洒和龙的科研方面,看看谁更善待科研人员。
徐志德接到这个邀稿,他是感慨万千啊。
因为,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再次被他回忆起来。
徐志德连夜写稿,洋洋洒洒写了三千多字。
与此同时,盘古科技这边有十位归国的各领域科研人员都写了稿。
故事不同,遭遇不同,但是,对比的结果却是殊途同归的。
那就是:龙国的科研环境、科研人员的待遇、实验室的先进性等等方面,都是不比鱿洒差的。
甚至,龙国这边更人性化,对待科研人才也更好一些。
两天的时间,十篇约稿就都来到了王浩然的案头。
王浩然看完稿子之后,他非常的满意。
他便把这些稿子的情况打电话简单告诉了一下陈思朗。
陈思朗听了之后很是高兴,让王浩然尽快把稿子传过来。
于是,王浩然就把这10篇文章交给了人民报的总编陈思朗。
陈思朗看了一遍王浩然交过来的稿子,内心感叹不已。
他心想,真的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啊!
这十篇稿子足以把比尔耶伦的那篇文章的滤镜给打个稀巴烂。
于是,1983年1月18日这一天,人民报刊发了比尔耶伦的文章以及十篇归国科学家的文章。
这差不多就相当于一个论战了。
比尔耶伦是反方,其他现身说法的科学家是正方。
比尔耶伦那篇谎话连篇美化鱿洒善待人才的文章遇见这十篇现身说法的文章,简直就是挨了十记响亮耳光。
这一天的人民报被全国人民广为传阅。
龙国学界自然是要组织学习的。
看完十个归国科学家的故事,就没有人不骂的。
“太卑鄙了这些不要脸的东西!”
“如果不是有科学家现身说法站出来打脸,我还真有可能相信了比尔耶伦的谎言。”
“哈哈!比尔耶伦处心积虑搞这么一出,结果呢?还不是被狠狠打脸吗?”
“太惨了,比尔耶伦已经破产了。”
这就是宣传的力量!
如果你面对对方卑鄙无耻的进攻,不去反击它,那么,你就不能揭穿它的谎言,最终让它露出丑陋的小尾巴。
比尔耶伦自然是也得到了通知,他的文章将会在1月18日刊登。
得到这个消息,他高兴坏了。
他特别去跟报纸那边核实,确保自己的文章不被修改。
只要不改,那么,他的文章就一定可以搅起风雨,弥补之前的失分。
于是,1月18日这一天比尔耶伦就早早地去让人到街面上购买人民报。
因为,比尔耶伦订阅的人民报每天要到8点左右才送到。
而市面上的报纸则是早上6点左右就开始卖了。
报纸买过来之后,他就迫不及待地翻找。
他发现,今天的人民报好像多了四个版,比之前的要厚了很多。
比尔耶伦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署名的那篇文章。
他仔细地看了一遍,发现真的是一个字都没改。
但是,再往下看,他就发现了端倪:搞了半天,下面有批驳他那篇文章的文章。(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