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天下多事矣
作品:《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第404章 天下多事矣
“天下多事矣。”
裴元起身,抄着手四十五度仰望夜空,面色深沉,一时有些惺惺作态。
折腾了一夜,天色也渐亮了。
裴元毫无困意,又回火堆旁琢磨着事情。
等到天光大亮,众人都修整完毕,裴元将陈头铁和那二百多徐州兵留下,自己只带了十来个亲兵,继续往阳谷赶路。
田赋倒是有心邀请裴元去罗教的落脚点看看,但裴元懒得理会那些琐事,很大咧咧的做了甩手掌柜。
他倒是提醒了陈头铁和田赋二人,等到稳定下来,就再派人去阳谷一趟。
到时候,还得再支援这边一大笔钱。
现在的这个罗教正处于初始阶段,几乎没什么造血能力。
裴元也没有现在就杀鸡取卵,让罗教出去兴风作浪的想法。
这样一来,裴元就得自己往里面烧钱。
别的不说,光是这上千的新教徒,供应每日的吃喝就是不小的数字。等到他们学成归乡,也需要一些盘缠和传教的启动银子。
毕竟不管信仰什么,大家期待的,都是更美好的生活。
裴元从阳谷洗劫来的那些浮财,倒是大半都得投在这里边。
等两日后裴元风尘仆仆的回了阳谷,他也顾不得疲倦,就向留守的司空碎询问道,“这些天可还安稳吗?”
司空碎答道,“自从上次那个监察御史来过后,就再也无人上门了。前些天我让人去衙门打听那县令后续的事情,县衙里的人也对我们避之唯恐不及。”
裴元听完不由叹了口气。
山东官场的神秘通道对他关闭了啊。
他们这些人,暂时是没办法利用锦衣卫的身份,借用那些官场的隐形权力了。
裴元想到自己那拉拢本地读书人的计划,心道,这件事恐怕也只能隐居幕后了。
锦衣卫的名声本就不太好,很容易招来读书人的反感。
再加上洗劫阳谷,以及妄图栽赃山东官场回护德王的事情,这些疯狗已经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存在了。
裴元对此倒也没什么太多的反应。
他已经下决心要在阳谷立下根基,山东官场的那些官员若是对他不闻不问,还能图个清净。
他向司空碎询问道,“除了这个,还有旁的吗?”
司空碎又想起一事,“对了,山东镇守太监毕真给千户来了一封信,卑职这就去取。”
说完匆匆离去。
陈心坚在旁呼喝道,“快去准备些吃的,再多烧些水。”
这边已经提前得到了裴千户今日要回来的消息,已经早就备好了酒食。
裴元和陈心坚等亲兵也不分尊卑,在大桌前胡乱围坐着吃了起来。
有几个挤不进来的,则挤站在一旁运筷如飞。
裴元胡乱吃了几口,司空碎就拿着一封信过来了。
裴元便离了桌,把位置让给旁人,拿了书信去一旁拆看。
打开一瞧,上面只有三个得意洋洋的字,“还行吧?”
裴元笑了笑。
让司空碎帮着回了信,同样也是三个字,“学到了。”
裴元这几日赶路疲惫,也懒得理会旁的事情了,让人将烧好的热水倒进桶里,好好的清洗了一番,便直接上床休息了。
这一觉睡的昏天黑地,醒来正是半夜。
裴元在床上翻来覆去了一会儿,便有些后悔了。
他也是吃过尝过的,这次既然要在山东常驻,没带个女人过来,就有些失策了。
纵是不好带着焦小美人冒险,臧贤送自己的那两个歌姬也该带一个过来才好。
熬到天亮,本已睡饱的裴元反倒没精神了。
他吃过早饭,想及今日无事,就向陈心坚询问,“此城中可有什么上好的炊饼铺子?”
熟读水浒的陈心坚一脸的我懂,对裴千户道,“此事不难。前些日子我怕阳谷县衙那边有什么奸谋,已经让人秘密在城里坐探。等会儿把人叫来,稍一询问便知。”
裴元本想点头。
接着又一转念,连忙摇头,“算了算了,影响不好。”
裴元现在身边有二百锦衣卫是原本驻守智化寺的,这些是徐州兵出身,和裴元是一条心。但是还有一百锦衣卫,是司空碎那个百户所带过来的。
司空碎和澹台芳土的这两个百户所里,都是从南京带来的老人。
面对外人的时候,北方局众人或许铁桶一般,滴水不漏。
但是面对南方局,却漏的如同筛子一样。
裴元对司空碎的节操已经没啥信心了,何况是他底下的那些小旗、校尉。
底下人互相保守不了什么秘密。
万一传出去什么不好的消息,那裴元前些日子可就白忙了。
陈心坚以为裴元是不想沾惹外面的女人,又提议道,“要不要让宋总旗来一趟。”
裴元略微心动了一下,旋即赶紧否决,“算了算了,这么远。”
裴元索性又过问了下北方局在阳谷的发展。
陈心坚将司空碎叫了过来,司空碎便将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说了。
“千户,之前从那几个大族那里得到的财物,凡是金银都已经装箱了,随时可以起运去泰安。”
“那些绸缎以及珠玉不好变现,我让人去阳谷城里问价,可是根本没人愿意接手。”
“我又派了可靠的人去附近的寿张,顺利的话,过几天就能变现了。”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田契、良宅、铺子都还未处理。”
裴元对此已有规划,便说道,“咱们既然决定在这里立足,总要有些产业才是,这些咱们都留着自己用吧。”
“土地的话,尽快招募佃农改种大豆。那些商铺也要找个懂行的先管起来,等咱们组织商队从扬州向北运货,这些商铺正好可以用来出售商品。”
司空碎闻言诧异,“千户,咱们哪来的商队?”
裴元道,“快有了。”
司空碎也不追问,却叹息道,“只怕有了商队,有了商品,有了商铺,这生意也不好做?”
裴元诧异道,“为何?”
司空碎道,“咱们恶了山东官场,到时候必定有人上门去征收各色税目。旁人家或许点小钱,抬抬手就过去了,要是咱们的铺子……”司空碎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只怕按察使司憋着坏,就等着咱们枉法呢。”
“按察使司……”裴元想到这里也有点头疼了。
现在和提刑按察使司的关系闹得有点僵,倒是有些不太好转圜了。
王敞倒是个好的中间人。
只不过王敞这个巡抚,虽然是提刑按察使司的顶头上司,可惜却是个跛脚巡抚。
大家都已经知道,王敞是为了平安落地,来山东过渡一下的,内心中未必会畏服他。
裴元只能说道,“这件事暂且搁置吧,等后续我再和王巡抚商量商量。”
裴元又问了一下其他的事情,得知千户所已经在接手阳谷县周边的一些寺庙,顿时满意的对司空碎说道,“这事做的不错,可以再想想办法挤出点人手,争取把东平州的其他几个寺庙都纳入到掌控之中。”
司空碎只能应下。
裴元问完了这边的事情,又关心起了朝堂那边的事情。
听到裴元此问。
司空碎连忙回忆着这些天看过的邸报,以及澹台芳土给他传来的信件,向裴元复述着朝中的一些事情。
从司空碎的讲述中,裴元已经大致知道了。
在击败了霸州叛军之后,几路明军的统帅为了向天子邀功,几乎是丢下大军就往京城赶。
就在前两天,争功将帅们已经纷纷入京,把兵部挤得满满腾腾。
一开始陆訚还信心满满的认为,此战的首功必定是他,他能得到奖赏中最厚重的那份。
所以他倒是不急不慌的沿途收受着贿赂,慢悠悠的往京城赶。
可谁知走到半路,就听说兵部为了遍赏诸军,已经把功劳拆的稀碎,正一点点的给他们计算奖赏呢。
这下陆訚就坐不住了。
真要把功劳细细拆了放赏,大家雨露均沾,人人欢喜,但是陆訚就吃亏了。
既然功劳都具体到下面的小弟了,那他算什么?
是以陆公公也绷不住了,连忙向京城赶。
司空碎总结了下澹台芳土的话,“现在京中为了争功已经乱成一团了。陆訚连接被人下绊子,明明是功劳最显著的那个,现在反倒是最焦头烂额的。”
“现在听说他要争功,就连原先归他提督的那些军头们,都和他反目了。”
“如今朝廷如何筹功的事情还未定,已经乱糟糟的不成样子了。”
陆公公在京中没什么根基,这次回来又是奔着剑指司礼监掌印太监来的,大家的眼睛都和明镜似的。
张永和萧敬对陆訚出手也就罢了,就连杨一清也为了保住张永这个盟友,对陆訚的功劳大加贬低。
按照杨一清的说法,若是没有谷大用之前一年多的征剿,自然也没有后续霸州军的奔窜。
陆訚只是跟在霸州军身后捡便宜的罢了。
杨一清本身就担任过三边总督,是朝中很有说服力的军事干部,他站出来说话,自然是有分量的。
裴元听着司空碎的讲述,摸着下巴想了想,对此也没什么意外。
当初的汪直那么大的功劳,不也被整的灰头土脸的?
陆訚八成是被阳谷一战刷出来的“三个伯”弄的期待值有些太高了。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那时候霸州叛军还未平定,朝廷还要指望着前线的兵马去卖命,自然赏赐的就丰厚一些。
现在霸州叛军已经平定了,需要放赏的军头又那么多,摊到每个人头上的赏赐自然就小了一些。
而且陆訚毕竟是个太监,临时差事一结束,立刻就被打回了原型。
其他军头手中还有兵马需要朝廷安抚,但是陆訚有什么?
他名义上掌印的御马监,现在还蹲着张锐、张雄两兄弟呢。
就算其中一个去提督东厂,另一个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再者,现在还有个得到杨一清点评,从而含金量再次大增的谷大用呢。
理论上,西厂太监可是要挂御马监掌印的头衔。
如今陆訚空有一个平叛的名头,朝中的上上下下,却齐心协力的想要掏空他的功劳。
裴元估摸着陆公公这会儿正是最慌乱、最无助的时候。
又该到好兄弟出手的时候了!
裴元便对司空碎道,“过些天我还是要回京城一趟的。这边的事情,你要多上些心。”
司空碎闻言,连忙恭敬应了。
想到这次回京也该把恩科的事情解决了,裴元也不再纠结,就让王敞出面来办这件事情吧。
同为读书人,那些家伙更容易承王敞的人情,然后和王敞结党。
这样虽然中间多了一层,但是以千户所如今在山东的臭名声,让王敞出面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至于老臣王敞,裴元还是很放心的。
裴元让司空碎退下,给王敞写了一封书信,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交代,随后让人秘密送了过去。
接着裴元又想到一事。
“这次回京,正好可以让陆訚帮着举荐贺环。”
“到时候也让谷大用和王敞帮把手,争取把贺环送去京城,享受下荣华富贵。”
想到贺环那条擅长潜伏的毒蛇,裴元觉得不能白白送这个人情。
裴元这么现实的人,总得去找他打个招呼才好。
交个朋友嘛。
于是又休息了一日,裴元便带了十来个手下继续南下,打算去向贺环卖这个人情。
路上的时候,裴元顺便去探望了下徐州左卫指挥使丁鸿。
丁鸿听到传报,说是有个锦衣卫千户要见他,心中一动,赶紧就出了辕门相见。
等见到是裴元亲至,当即不顾兵士们的讶异,直接大礼参拜。
裴元见状,心头就是一宽。
知道这家伙还未忘本。
等进了营中,丁鸿又把他带来的那些前徐州卫的士兵叫了出来,见过裴千户。
那些徐州卫的士兵跟随丁鸿来了这徐州左卫后,一直是丁鸿掌握徐州左卫最重要的力量。
恰巧徐州卫和徐州左卫的情况相似,这些人既上得了战场,也擅长建造船只,很快就融入了这卫所中。
这些人在徐州左卫中也担任着大大小小的武官,见到裴千户后,不等丁鸿招呼,俱都拜倒于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