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靶机加挂武器系统?霹雳4提速不说还得增加射程?

作品:《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152章 靶机加挂武器系统?霹雳4提速不说还得增加射程?
    “啥玩意儿?惠普跟电子管7厂合资?”
    被王征紧急从机电实验室叫出来,谢威很不满。
    目前,数控系统的研发已经到了关键时期,正在进行控制系统最后的检查工作,展开样品生产,谢威几乎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这里面。
    王征告诉他的消息,更是让谢威愣神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
    “你确定是惠普?”
    “对。对方不只提出计算器的生产,还有桌面机、微电脑等产品,沪市那边认为这样的合作对整个沪市的技术发展非常好……”
    王征语速很快,把情况简短地向谢威介绍了。
    “他们认为华峰电子管厂基础条件好,最适合生产,直接提出由华峰厂作为合资工厂,这样很快就能把一些产品推向市场……”
    “沪市同意了?”
    “他们没意见,不过华峰厂的关系早就已经转移到了校企办名下。”
    “既然如此,就告诉他们,没可能!咱们不合资!”
    “没有什么可是的!对方安什么心,谁不知道?之前为什么不谈合资,偏偏在华峰的计算器出口,国内市场火爆的时候提出来?如果你们搞不定,就让校长去找部里领导!厂是我们了上百万买来的!”
    谢威有些火大。
    不只是因为外资看到华峰电子管厂的计算器业务火爆就开始下手,更因为王征什么事情都找自己。
    “王哥,只要我们业务跟国际巨头有竞争,这些是无法避免的。要是什么都来找我,校企办还怎么发展?”
    “……”
    看着谢威,王征一头雾水。
    不知道谢威怎么就突然冒火了。
    “如果利用华峰合资,不仅可以加快惠普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速度,同样也能扼杀本土竞争者,这一点,上面不可能看不到。何况,华峰的业务是目前最火爆的,除了计算器,电子手表也即将上市,如果你们搞不定,就让校长去,而不是什么都来找我!”
    谢威神色不善地说完,就把王征赶走了。
    华峰的电子手表,几乎没有技术含量,采用的液晶显示屏尺寸比计算器使用的小多了,技术反而更容易。
    在校企办的发展规划上,华峰所占的地位甚至比红光厂更高:不只是目前生产计算器、电子手表等市场火爆的产品,接下来就会是学校微型电脑的生产厂家,跟14厂成为两大核心工厂,带动一系列的配套工厂发展。
    李瑞不清楚?
    部里领导不清楚?
    都清楚。
    王征也知道上级领导也清楚,可他第一时间却来找自己,充分说明王征现在在这些事情上对谢威有着非常高的依赖性。
    这可要不得。
    “如此事情,你不该去找谢威的。”
    李瑞听完王征的汇报,问了几句,王征说谢威不管,李瑞才叹了口气,“王征,在校企办的业务上,你比吴涛能走得更远……”
    “……”
    王征不知道这话怎么接。
    急忙扭头看了看办公室门口,没人,松了一口气。
    传出去了,吴涛心中能不产生疙瘩么。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就如同部队的指挥官,要是没有自己的判断、还怎么打仗?谢威没告诉你,商场如战场?跟国际上的巨头竞争,就如同当年我们在半岛上跟17国联军打仗一样!”
    李校长一脸认真地提醒王征。
    把王征给说得羞愧不已,一愣一愣的。
    “这种事,根本都不用理会。沪市那边找到华峰厂,华峰厂没有权利决定,校企办同样可以告诉他们没权利决定,往学校推,学校会让他们去找部里……”
    对于这种事,李瑞确实不满王征的态度。
    一点都不硬气。
    “校长,我明白了。”
    此刻的王征,羞愧不已。
    一直到现在才知道谢威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
    吴涛一直都表现得不愿意承担责任,但凡会对前途有影响的,他都不会介入;但凡有一点风险需要做主的,吴涛都是让王征去问谢威。
    而王征明知道吴涛不愿意承担责任,自己又只是校企办的副主任,不敢做主。
    加上之前杜国旺让他有事不决问谢威,就成了现在的状况。
    ······
    “谢威,空军可是指明由你参与到项目中来,把改进后的无人机、空空导弹都提升上去……”
    冯秉义再一次找到了谢威。
    一开始,他并不认为谢威对长空一号无人机性能改进有多重要的作用。
    接触的时间长了,谢威提出利用hz80芯片为基础,对整个长空一号靶机的自动驾驶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升级。
    谢威的建议,经过冯秉义团队的研究,能大幅增加长空一号在空中灵活性。
    而现在,长空一号无人机远程遥控抗干扰性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谢威再一次提出采用数字信号通讯系统。
    这是很庞大的工程。
    谢威这个提出者却不参与。
    冯秉义接连找了谢威好几次,“数控系统跟plc可编程控制器虽然重要,那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整个系统的基础……”
    “冯教授,可不能这么说。数控系统,同样是利用程序进行控制……只不过,不需要遥控而已。数控系统的各种高精度传感器的作用,同样可以用到靶机上,以此增加控制稳定性。”
    谢威摇头。
    数字通讯技术,是未来几十年无线通讯主要发展方向。
    数字技术的发展,从八十年代开始,为了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谢威在自己能影响的范围内,直接跳过了模拟信号上数字信号。
    在基础储备不足的情况下,难度的增加呈几何倍。
    可谢威依然没有丝毫动摇:距离使用模拟信号的大哥大在90年代风靡华夏大城市,还有至少15年的时间,只要在这15年内能有一定的基础,推出第一代数字信号的移动电话,整个世界通讯市场的格局都将会改写。
    未来的各种装备,就没有能脱离先进通讯技术的。
    数控机床通过数控系统控制机床的运作是这样;机器人是如此;各种无人机也是如此……
    “问题是目前项目的进度陷入了瓶颈。”
    冯秉义提醒谢威。
    “空军不增加经费,咱们也没办法不是?”
    谢威耸耸肩,摊开双手,一脸无奈。
    空军穷。
    “空军要的,可没你想搞的那么复杂……”
    说到这,冯秉义脸上就浮现出了不满,“就现在的改进,其实已经符合空军的需求了。”冯秉义很清楚,只有成果得到空军的认可,空军才会继续从不多的经费中抽调部分经费用来进一步对长空一号无人机进行下一步改进。
    结果,谢威却不同意。
    “不是我想这样。赖教授跟石教授对空空导弹的改进,咱靶机项目也是清楚的。现在的靶机性能,依然不足以测试出空空导弹的性能……”
    谢威脸上带着无奈的笑容。
    此话顿时让冯秉义也无奈了。
    负责霹雳-4空空导弹进一步改进的赖昌贵教授、石宏伟副教授的团队,在冯秉义团队到学校后,双方一直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并没有因为空空导弹项目要以击落靶机为目的、靶机团队要以躲避空空导弹为目的而产生矛盾,相互对对方保密。
    都为国防。
    在密切交流下,双方都很清楚对方研究的东西性能,在改进设计后,依然在不停地改进。
    “目前,霹雳-4在空中的机动性能提升了至少2倍以上,赖教授团队也准备把导弹的最高速度提升到超过2.7马赫……现在把靶机交给空军,再一次打靶,靶机依然无法测试导弹的真实性能,空军首长们会怎么想?”
    谢威一脸严肃。
    在他看来,即使改进了很多的性能,依然太过落后。
    不只是他不愿意把这样的无人机交给空军,更是希望通过让防空部队、空军绝望的靶机来促使各种相关的技术进一步发展。
    “你这是在偷换概念!谢威,你说靶机需要更灵活,我们认可;你说靶机需要增加航程跟滞空时间,我们也同意;你说靶机的远程控制距离要扩大到60公里以上,我们仍然不反对!”
    冯秉义越说越愤怒。
    这几句说完后,停顿了一下,看到谢威依然一脸淡定,最后咬牙说道,“可你要求让长空一号能加挂武器系统,是什么意思?这还是靶机?”
    “怎么就不是靶机了?”
    谢威不乐意了。
    “即使是当靶子,也没谁规定不能携带反击武器对吧?再说了,只是一些诱饵弹,增加靶机的生存能力。这也对导弹的性能提出进一步要求……”
    谢威平静地反驳着。
    “再说了,咱们的空军,是用来维护祖国空域安全的,连个靶机都没法搞定,还怎么搞定入侵祖国领空、性能先进的战斗机?”
    “……”
    冯秉义当即就被谢威说得哑口无言。
    总觉得谢威的说辞有问题,理由也不是那么充分,可他找不到从什么地方反驳。
    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靶机嘛,性能越接近真实战斗机的水平,越能给空军提供更多的作战思路。
    搞不定?
    那就提升战机性能、防空导弹性能。
    “所以,谢威又是几句话把你给打发了,找他一趟,什么都没有改变?”
    冯秉义回到技术室,另一名负责人李威询问结果,他把跟谢威的对话说了,李威一脸怪异地问他。
    “也不能说什么都没有改变吧……至少,他说服了我改变想法。咱们目前这靶机改进的确实不够。”
    “……”
    李威目瞪口呆,不可思议地看着冯秉义,“你不是一直想先按照现在的改进的制造样机?”
    “不太合适。赖教授那边的霹雳-4之前性能都没展示出来,靶机在空中几乎就如同人站在那里让人开枪一样……”
    冯秉义的话,让李威真不知道怎么开口。
    “经费呢?”
    经费是最大的问题。
    只要有充足的经费,不搞样机,持续研究下去都不是事儿。
    “经费的问题,再说,咱们搞理论研究,只需要少量技术验证,想办法节省经费,我再想办法从空军那边要点。现在学校不是搞了不少钱,再想办法让学校补贴一点呗……”
    对于经费,冯教授的感觉跟之前不一样了。
    以前最担心的是经费问题。
    现在不同了,学校有收入来源,有技术成果后还能从空军要经费。
    只需要搞技术就行了。
    “要不,让谢威帮着要经费?他在学校的地位……”
    李威皱着眉头,经费才是最大的问题。
    现在国家改革开放,一起以经济基础建设为中心,国家本就没钱,要集中有限的资源跟资金搞经济基础建设。
    从而导致军费被削减。
    如此环境下,绝大多数军事技术项目的经费跟着被削减,很多甚至已经停拨经费了。
    “先不麻烦谢威,等后面再说吧。”
    冯教授摇头。
    谢威每天忙得像啥一样,在学校时间长了,也清楚很多团队找谢威帮着要经费,目前无人靶机项目团队对经费的缺口还不大,没有必要去烦谢威。
    ······
    “长空一号项目组不搞样机了?”
    赖桂昌教授一脸诧异地看着谢威,“他们之前不是一直闹腾要搞样机,让咱们也生产样弹试试?”
    “暂时先不搞了。”
    谢威点头。
    一旁的石宏伟皱着眉头打量着谢威,想要从他表情变化中观察出什么,结果谢威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不由开口,“咱们样弹生产工作也先停下?”
    “对。新的长空一号靶机,会增加功能更强的红外诱饵弹,咱们的导弹需要提高目标辨识能力才行。现在生产,打普通的长空一号,跟之前的结果不会有任何区别。”
    谢威再次点头确认。
    本来他不准备来的。
    在冯秉义改变主意找他后,他觉得有必要告诉赖教授他们,如此一来,节省了生产改进长空一号靶机经费,不生产霹雳霹雳-4样弹又能节省一笔经费。
    “谢威,听说长空一号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外形气动布局的改进,准备提升速度?”
    石宏伟希望自己得到的消息是假的。
    奈何,谢威的点头让他希望落空了。
    “提升速度是必然的,现在主流战机都是超音。导弹能击落速度比不战机的靶机,不代表就能击落战机了……再说,霹雳-4的速度终究还是有些慢,射程也不远,转弯半径又大。第一次接近无法击中战机,转完后,指不定还没追上,推进剂就消耗完了……”
    谢威一番话,让两人的脸色顿时变得不好看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