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过乌合之众,若是就此招安,只怕日后那些刁民人人效仿,我大楚才真要动荡不安了。
    朝堂议论,即使决策下达,八百里急送信,也有了被拦截的风险。
    南境抵御不利,许御天所占据的地盘仍在扩充。
    有了地盘,便可截留赋税,养兵,买马,储粮以及制作兵器。
    商人虽为末等,可人脉路数却极广,且不吝啬银钱财帛。
    世人所求之利,无非是吃饱穿暖,若是豁出性命都无法达成,忠诚自会动摇。
    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临江城,琼州,沃州战火蔓延,地盘扩大,亦有起义投奔之人,虽汇聚之人良莠不齐,但定下的军纪治下,若不服从,死!
    此举一切顺遂,大有厚积薄发之感,但就在军中之人叫嚣着一路打进京城时,起义军却停下了开拓的步伐。
    莫非是要称王?
    以主帅所占土地,称个藩王也是绰绰有余的。
    说什么呢?主帅那可是真龙化身!必然是要称帝的。
    如今大楚不堪一击,也是时候称帝了。
    军中隐有流言,提及此事时,倒无一人反对。
    太早。许御天听到此种流言时有些莫名的轻笑了一声给出了答案,万事皆未齐备,不宜外扩。
    主帅的意思是?一身盔甲的副将问道。
    需整顿军纪,待粮草齐备。许御天简略回答。
    而事实是,掌管一支军队以及一大片的州府,比他想象中要费神很多。
    杀戮,占领,管制,统辖,以及明理。
    起义之人以百姓居多,虽有斗志,但不识大字,难明军纪,即使收拢了人手,也需要整顿成编,再加以训练。
    朝廷的精兵虽看起来不堪一击,但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和涣散的队伍,一眼就能看出胜败。
    多数起义之人会很快落败,就是因为只有满腔热血而无纪律资源,人心分散,还未成事便想着称王称帝,大楚即使明面上看起来腐朽,但烂船尚有三千钉,真正不堪一击,不能有一次决策失误的,是他。
    若是从前,有如此家底,他只怕是会高抬下巴,称一方之王,但那样太躁,也太急了。
    进攻方,不是只有他。
    急则生乱,乱就容易功亏一篑,命运可不会每每都给他重新爬起来的机会。
    许御天占据三州之地,停下进攻,如此举动,再次让朝堂热议,只是派去进攻的军队,却每每被其肢解挫败。
    而派去劝说的使臣,要么被截留,要么完好的送出来了,却往往在返程的半道上身死。
    大楚问询,许御天给出的答案让帝王在朝堂上几乎暴跳如雷。
    或许是遭了天谴吧。
    竖子狂妄!流毓随着帝王的气愤而晃动,金瞳者,果然引天下不祥之兆,朕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
    真龙之争,使大楚派遣讨伐的军队愈多,只是虽鲜血淋漓,却久未有实绩。
    而或许是看出了大楚的外强中干,各地起义势力此起彼伏,即使帝王在殿堂之内将桌子都要掀翻,内忧外患仍是不断。
    陛下,北境之兵不能调!否则京城危矣。
    陛下,那许御天虽狂,但还远在千里之外,那些临近的贼子才应该尽快处理掉。
    陛下
    朝臣提议无数,桩桩涉及大事,并非充耳不闻就能够假装无事发生。
    帝王决议,内乱不过是境内之事,还是邻国与京城更为要紧。
    北境被增兵对峙之时,那驻扎三州之地将近一年之久的起义军,悄无声息又突如其来的动身,攻陷了那水土肥沃的常州之地。守城之将被斩于马下,动手者正是其主帅。
    许御天。
    他不过十六之龄,却能令无数人跟从信服。
    凡与之对阵者,若得生还,皆要言其一句武功至高,用兵至诡,他似熟读过兵书,却又不仅仅局限于其上,虽为主帅,却每每身先士卒,虽带兵之将不足,可他一人却可将将士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少年之时,已是光芒大盛,令远在京城的皇帝也如鲠在喉,辗转难安。
    此一役大胜,愈发扩充的队伍暂且不必因为粮草不足之事发愁。
    可惜外人看着那曾经的盐贩商人风光无限,只有许御天自己知道,想要更进一步,不会有这么顺遂。
    南境之人,善水者众,但他的手上无船,想要北上,绝非易事。
    而战争流下的血,比之曾经,早已无法数清,但他也早已不能回头,也不想回头。
    心随着血液溅落似乎会变得冰冷,但战场上的血腥搏杀,却让他见证了另外一片天地,心好像也随之广阔了起来。
    思及从前,以计谋与利益牵扯,终究不及大军在握来的踏实。
    隐有轻嘲那时的幼稚,但那时的他,似乎必然会走上那样的道路,因为不甘和肆意妄为,也因为对这个王朝尚有一丝期冀。
    而如今,军中虽战时禁酒,非战时却可畅饮。
    兵丁来自各方,大醉之时最易吐露心中所思所想。
    有人从前不过是想要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有人不过是想要安生度日,有人不过想好好经营,也有人曾经认了命,为奴为婢只为讨一口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