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呐,怎么会摆鸿门宴呢?

作品:《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呐,怎么会摆鸿门宴呢?
    徐州,下邳。
    今日,李翊接见了两名南方来的客人。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不久前被太史慈、徐盛、袁胤联手击败的山越部族首领。
    祖郎、费栈。
    这二人在丹阳还是颇有影响力的,考虑到山越民与汉民混居。
    所以李翊并没有太过为难二人,反而亲自接见,以恩威并施的方法,希望能够收拢丹阳的民心。
    李翊命人置下酒席,款待二人。
    祖郎、费栈皆知李翊在刘营的地位,能得他如此礼遇,自是诚惶诚恐,受宠若惊。
    “山越乃秦朝越人后裔,百年来与汉民混居,互不侵扰。”
    “只是多有山越人不纳赋税,不服徭役,反而躲起来。”
    “啸聚山林,保山为寇,与官府作对。”
    “此实在给我们的工作,添了不少难度。”
    李翊郑重其事地对二人说道。
    祖郎、费栈面上皆露羞惭之色。
    虽然李翊这话并未直接点名,但他说的那个躲在山中不缴税的山越民,不正是他二人吗?
    “今陵阳一带的山越人,虽已降了官府。”
    “然丹阳山地众多,仍有不少山越贼,冥顽不灵,依旧与我们作对。”
    李翊并不想在丹阳投入太多的资源进去。
    因为江南一带本身开发的就晚,与其现在投入资源到江南,不如留着用来开发徐州本土。
    但丹阳的山越问题又不能不解决。
    思来想去,还是用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最好。
    以夷制夷,成本所费最低。
    “今日请两位宗帅来徐州,正是为了商议解决丹阳山越问题。”
    李翊站起身来,阔步走至二人身前。
    “不瞒二位,刘将军付我以南方大事。”
    “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为高尚气力,是出精兵之所也。”
    “将来若与河北开战,丹阳民必能为我徐州助力。”
    “翊是真心实意想和山越人和睦相处,但总有极个别人不肯配合李某的工作。”
    “……呵呵。”
    说到这儿,李翊唇角微微翘起,兀自笑了。
    “李某也并非是什么恶人,早已经给丹阳下过命令。”
    “凡是肯下山的山越人,一律编户齐民。”
    “朝廷也会分给他们田地耕种。”
    “并租借以耕牛、粮种,乃至种田工具。”
    “我知山越民鲜有种田之人,故还愿意派出专人指导。”
    “难道这还不能彰显李某的诚意么?”
    山越人说白了就是一群街溜子。
    要想根除山越问题,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得汉化,除去他们身上的恶习。
    只有完全接受汉文化,接纳了汉人的生活习惯,才能解决掉存在百年的山越问题。
    这帮山越民与汉民混居长达四百年,其实已经汉化的差不多了。
    几乎人人都能抄一口流利的汉话。
    就是在生活习惯方面,仍存在一些差异。
    并且山越人的耕作技术,也远远落后于汉民。
    这是绝对不行的。
    华夏大地自古就是农耕文明,只有推动农业的发展,才能助长国家的综合实力。
    山越拥有大量的青壮,都是充足的劳动力。
    却一个个都是隐户,不配合政府工作,这一点着实令人头疼。
    “两位在丹阳皆是豪强大户,于地方颇有民望。”
    “是故私以为,将此事付与两位,应能为我办好。”
    李翊正式向祖郎、费栈提出自己的要求。
    依然是不容置疑的口吻。
    不是与你们二位商议,是要你们二位必须去做。
    之所以仰赖祖郎、费栈二人。
    还是因地制宜。
    丹阳太过落后,兼之官府长年累月的缺失。
    使得当地不论是汉人还是山越人,都不认官府,只认自家的豪强头领。
    那这就好办了。
    我把你们的豪强头领,变成官府人员,不就等于是承认我这个官府了吗?
    祖郎与费栈二人对视一眼,然后异口同声地说道:
    “能为郯侯效力,是我等之幸事也。”
    “只是山越问题由来已久,今丹阳一地宗帅,便多达百人。”
    “要想将之一一招安,只恐不易。”
    李翊点了点头,眉目如常,澹澹道:
    “正是因为不易,才召汝二人来。”
    “若是容易,汝二人何以至此见我耶?”
    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不是看在你们两个还有点用的情况下,你二人的头颅早就在郎陵山时就被砍下来了。
    二人面面相觑,不能应答。
    李翊的话还在继续,“我知此事,会触犯当地豪强的利益,中有不少宗帅不愿妥协。”
    “但我愿意补偿他们,只要是肯归顺官府,使麾下山越编户齐民的,一律免服徭役两年,免税一年。”
    “至于借出去的种子、田地、耕牛,也不必偿还利金。”
    “这个条件,你们看是如何?”
    祖郎、费栈略作沉吟,他们知道这已经是李翊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有了这个优渥条件,的确会使他们的工作顺利不少。
    但前路漫漫,依旧千难万险。
    “……对了。”
    李翊似想起些什么,冲身旁的仆人招了招手。
    那仆人转身取出一物,交给李翊。
    “此为曲辕犁,大有利于南方水田耕种。”
    “我徐州已用了好几年了,收成好得很。”
    “汝二人既是要教化山越民众耕田种地,此物或许有用。”
    话落,已经曲辕犁送至祖郎、费栈身前。
    这……
    二人对视一眼,用手轻轻抚摸着曲辕犁。
    在感慨此物精妙的同时,又不禁佩服李翊做事的气魄,果真果敢睿智。
    “汝二人回去后,告诉那些宗帅。”
    “只要他们肯配合政府编户齐民,包括曲辕犁在内的所有用具,俱是无偿借用。”
    “待明年收成之后,官府只取部分粮秣,余下各部宗帅可自己留下。”
    祖郎、费栈二人拱了拱手,乃齐声应道:
    “谨遵郯侯之命!”
    话音方落,又一名仆人快步赶到。
    只不过这名仆人还领着一位将军,正是前河内太守张杨也。
    张杨冲李翊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郯侯,人来了。”
    嗯……
    李翊一颔首,示意众人赶快去迎接客人。
    祖郎与费栈又是一愣,暗道今天这场酒席,难道不是专门为他二人摆的吗?
    “敢问郯侯还请了谁?”
    祖郎忍不住反问。
    “……呵呵,两位不必惊怕。”
    李翊冲二人挥了挥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
    “我今日是摆一桌酒席,请两桌客人来吃。”
    “那这另一桌客人是……?”
    “黑山军首领眭固。”
    嘶……
    听到眭固之名,二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都是道上混的,一个在北,一个在南,算是各自在地方闯出了些名堂。
    不过他们这些山越贼,还是比不得黑山贼的。
    没错,别说南方生产力赶不上北方,就连南方的山贼都远远比不上北方的山贼。
    这帮黑山贼是黄巾一脉的,并且是诸脉当中最为纯正的一支。
    祖郎这帮山越贼最多就是在山地里打一打游击。
    而这些黑山贼,是真正敢正面挑战军阀的存在。
    并且是主动进攻,攻城略地。
    早在初平二年时,黑山贼就号称是聚众十万余人,攻打冀州的魏郡、兖州的东郡。
    虽然他们最终被曹操击败,但依然盘踞在冀州以西的太行山脉里。
    可谓是袁绍的心腹大患之一。
    之前吕布投靠袁绍时,袁绍就曾用吕布为将,征讨黑山贼。
    不过黑山贼势力庞大,盘踞已久,并非一朝一夕可灭。
    按理说,作为埋插在冀州的一根尖刺。
    黑山军应该是一个不论如何都值得河南拉拢的势力。
    但黑山军到底是贼寇,政治立场太过摇摆不定。
    与他们的前身黄巾军不同,黄巾军是一定要搞死东汉。
    但黑山军就没有“黄天当立”的气魄了,他们只想自己过得好。
    这也使得他们成了典型的骑墙派。
    是真正意义上的骑墙派。
    基本上凡是他们接触过的诸侯,都眉来眼去,包括汉室朝廷。
    关键他们贼性不改,归顺了你,照样劫掠你的领地。
    由于太膈应人,
    即便袁曹大战马上开始,两家都能够一致决定将它先剿灭了再开打。
    当然了,
    由于黑山军势力太过庞大,盘根错节。
    所以有的黑山军首领是被袁绍、曹操各自镇压。
    有的则是带兵归顺了二人,还有的则是兵败不知去向。
    总之,他是在经过袁曹长年累月的打击下,才逐渐消亡的。
    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
    同时,黑山军号称百万余众,这个数目其实并没有夸大。
    因为黑山军他继承了黄巾军的人口。
    黄巾起义被平定之后,依然有许多人愿意当山贼。
    所以就拖家带口跑到黑山来,大伙儿聚在一起搞事。
    这主要还是汉灵帝的锅。
    他想着自己平定了黄巾之乱,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于是又加税,又修皇宫。
    结果各级官员认为这是奉旨敛财的好机会。
    便层层盘剥,苛政猛于虎。
    黄巾余党实在是没有退路,朝廷不给他们活路啊,所以只能加入黑山军。
    虽然黑山军的渠帅们没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民生治国。
    但待在这里,百姓们至少能够活下去。
    这才越聚越多,乃至百万之众。
    别的不说,就汉末这个人口稀少的时代里。
    光这些黑山渠帅手下的人,都是一笔巨财。
    所以,李翊才大费周章,不惜从陈地请来张杨。
    再请他出面,牵线搭桥,帮他引荐黑山军的各部渠帅。
    由于渠帅太多,张杨也只请了几个人来。
    但都是黑山有头有脸的人物。
    很快,仆役将黑山来客请入大堂。
    李翊亲自出面接见。
    “……徐州李翊,未能迎接远客,失礼失礼。”
    众黑山渠帅,亦是一一向李翊还礼。
    张杨是牵线搭桥之人,遂主动为两边介绍。
    来的人分别有,黑山渠帅眭固、白绕、李大目、张白骑等。
    由于这些渠帅大多出自社会底层,所以他们的名号往往来源于其个人行为或外貌特征。
    比如这李大目就是因为眼睛大,故号大目。
    张白骑因为身骑白马,故号白骑。
    总之主打一个朴实无华。
    李翊一一与众人见过了礼。
    又在人群中,发现一人,身形健硕,双目有神。
    但张杨却并未为其做介绍,乃出声问道:
    “张司马,汝背后所站者何人?”
    张杨回头去看,他也不识得此人。
    适才出城接见时,只道他是众渠帅身边的小跟班。
    不想竟会引来李翊的注意。
    未等张杨开口发问,那被提及的男子主动出列,向李翊抱腕一礼:
    “黑山张燕,见过李郯侯!”
    张燕!
    听到这个名字,在场之人无不为之一惊。
    饶是祖郎、费栈两个南方的山越宗帅,也不由身形一震。
    这许多渠帅里,他们俱是不识。
    可张燕的名号,他们却是听说过的。黑山贼众百万人,渠帅百余众。
    各自麾下多的有两三万人,少的也有六七千人。
    但这么多黑山军,总得有个大统领。
    而这个统领不是别人,正是张燕!
    张燕,原名褚燕,又叫褚飞燕。
    因其敏捷如燕,江湖人送绰号飞燕。
    张燕这个人,很有能力,可以说是比其他黑山渠帅高出好几个段位的那种。
    他甚至还很幸运。
    一个有能力,还有幸运加持的人,在乱世中就注定他会不凡。
    单说他的起家,打小就是个不良少年。
    趁着黄巾起义的副本开始,跟着其他不良少年在山水之间劫掠,很快就拉起了一支一万人的队伍。
    直接把常山王刘暠给吓得弃国而逃。
    但张燕的传奇人生才刚刚开始。
    常山当时还有一股更加强大的强盗,江湖人称张牛角。
    结果当时还叫褚燕的张燕,非常识时务的直接归顺了张牛角。
    二贼合二为一。
    谁能想到,这两人拿的居然是宋江、晁盖的剧本。
    两人合并才一年,张牛角就在攻打县城时,被一箭射死。
    临死之前,把自己的部队托付给了张燕。
    张燕也正式把“褚”姓给改为了“张”姓。
    为得就是更好掌控张牛角的军队。
    对外宣扬我们山寨永远姓“张”。
    因为他跟张牛角并没有血缘关系,交情再深,那也不到一年。
    而改姓呢,就显得自己和张牛角是一家人。
    让跟随张牛角的那些小头目们,更容易接受他。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张燕他除了本身幸运之外,也是有能力有手段的。
    当幸运女神眷顾你时,你也得把握住机会。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那也怨不得别人。
    而张燕又是怎么成为百万黑山军的老大呢?
    这就不得不提跟张燕一起来徐州的眭固、白绕、等人了。
    当时,他们也是黑山极为强大的头目。
    纠集了十多万人去攻打魏郡、东郡。
    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被曹操给打败了。
    而这期间,张燕全程在常山看戏,完全不下场。
    在得罪完曹操后,于毒等人知道这货不好惹。
    那就去惹一个好惹的吧!
    所以他们接下来选择了——袁绍。
    于毒又联合了十余部山贼,一起讨伐袁绍。
    而袁绍更是重量级啊。
    心想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于是袁绍亲自带兵,直接打到了于毒的老巢,跟于毒军激战五日。
    杀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鬼哭神愁。
    终于斩杀了于毒、还有朝廷任命的冀州牧壶寿。
    袁绍难得发动一次袁神启动,对这帮山贼是赶尽杀绝啊。
    围攻黑山,斩左髭丈八等人。
    又连续击败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于羝根等人。
    杀入壁垒,屠杀贼众。
    斩首数万余级,贼众四散奔逃。
    鲜血和哀嚎响彻着整个山谷。
    黑山也被袁绍几乎杀成了空山。
    袁绍再一次证明了自己袁神的含金量。
    而幸运女神也再一次眷顾了张燕。
    作为全程看戏的他,本部并没有受到损害。
    所以被杀剩下的黑山残部,全部跑到了张燕那里去。
    等于说,袁绍的连战连捷,反倒使张燕兵不血刃地整合了黑山军。
    本来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黑山军,如今也只剩下一个大王。
    那就是张燕。
    所以当徐州众人听到,堂堂百万黑山军首领的张燕,亲自来到下邳时。
    众人无不为之一惊。
    任谁都没能想到张燕竟有如此胆识,敢来闯下邳。
    虽说李翊对外宣称的是来请黑山各部渠帅作客,来徐州赴宴。
    但张燕敢赌这不是李翊摆下的鸿门宴吗?
    他又不是真的飞燕,一旦入身来到徐州,可就由不得他了。
    事实上,
    李翊摆下的的确是鸿门宴。
    他设下此言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拉拢到这帮黑山军,成为自己反袁的一根尖刺。
    只不过考虑到黑山军贼性不改的特点,李翊也不得不稍作防范。
    万一真有必有,杀一两个渠帅儆儆猴,也不是不可以。
    但张燕的到来,显然打乱了李翊原本的计划。
    纵是李翊,也没想到张燕会来、敢来徐州。
    “……原来是张将军,久仰大名,快请上座!”
    既是张燕,李翊自不好怠慢,亲自上前将之请入上座。
    并且刻意称呼张燕为将军,而没有用他们黑山贼特有的“渠帅”之称。
    之前说过,黑山军跟所有诸侯的态度都暧昧不清。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汉室朝廷。
    考虑到张燕势大,早在灵帝一朝时,就曾拜其为平难中郎将。
    当然了,除张燕外,朝廷还拜授了其他黑山渠帅官职。
    这明显就是想挑拨黑山军内斗。
    但黑山这帮大帅对官职大小并不感兴趣,也没有打起来。
    不过李翊这样称呼他,明显还是在释放一个积极信号。
    等于是说,我们都在为汉室朝廷效力。
    咱并没有拿你当黑山贼看待。
    张燕人到中年,也算人精了,立马明白李翊的意思,当即也向他释放友好信号。
    “谢过郯侯!”
    “强宾不压主,张燕是客,不敢走在主人家身前。”
    “还请郯侯先请。”
    两人礼来我往,客套一番,这才落座。
    而张杨只跟眭固这帮人有旧,跟张燕倒没什么交情。
    但也听说过张燕的名声,乃出声问道:
    “张渠……张将军既是亲自来了,适才我出城时,为何不与我说呢?”
    “多有怠慢,还望张将军恕罪。”
    张燕弯唇笑道:
    “燕这个头颅太多人觊觎,今孤身来徐州,未见着郯侯前,不敢冒认。”
    这个理由倒也能接受。
    毕竟张燕这个级别的身份,几乎相当于一方诸侯了。
    并且他还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就是他麾下那百万黑山人口。
    由于张燕的到来,今日备下的“好菜”,自然都成了为他一人准备的。
    张燕今日是无可争议的主角。
    庖人不断送上好酒好菜。
    李大目、眭固等人可不客气,直接大块朵颐起来。
    个个吃得满嘴流油,不断有鱼脍、烤肉、消失在这些莽汉的饕餮大嘴中。
    作为宴会主人的李翊,保持了自己一贯从容的风度。
    面对眼前的丰盛佳肴更是不为所动。
    身上所披的鹤氅,愣是没沾着半点油水,半点油斑。
    张燕全程目视李翊,仔细端详打量他,然后暗自称奇。
    他与李翊一样,都不着急吃喝。
    两人都各怀心思,各有打算。
    只是都未主动开口,打开话匣子罢了。
    在晾了张燕一会儿后,李翊断定此人与寻常山贼不同。
    他身上沉着冷静的气度,是一个可以合作,成大事的人。
    于是笑意盈盈地举起酒盏,朝着张燕为首的黑山渠帅方向,开口说道:
    “不瞒诸位,我主刘将军本付我以南方军政大事。”
    “诸位自北而来,本该由他人接待。”
    “但诸位都是天底下数一数二的英雄豪杰,实不该冷落。”
    “固先由李某接待,待宴席过后,李某会将诸位一一引荐给刘将军。”
    “刘将军宽厚仁德,豪爽大方,定不会叫诸位空手而回。”
    “诸位饮宴过后,切莫着急走,我徐州绝不亏待远客。”
    “我会命人备下精盐、饴、绢布、丝麻、钱币若干,送与诸位。”
    听完这话后,众渠帅无不拍手叫好。
    “……好啊,好啊,早就听闻李郯侯待人接物的名声。”
    “不想豪爽大方至此,我等不虚此行呐。”
    “……哈哈哈。”
    一阵欢声笑语自堂内响起。
    有好酒好肉享用,吃完还有钱拿。
    这天底下上哪去找这等美事儿来?
    早就听闻徐州乃富庶之地,尤其下邳,更是“天下渴望之城”。
    今日一见,果然见之不俗。
    初时,受到徐州的邀请后,大伙儿们都不愿意来。
    理由也很简单,
    李翊何许人也?
    河南谋主,诡计多端,弄人如稚儿。
    他们这帮莽夫,最怕的就是这些玩脑筋的。
    众黑山渠帅,都觉得李翊这一封邀请函,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去了,搞不好要被软禁在徐州。
    所以大伙儿一个个都不愿去。
    结果,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
    他们的大王,黑山军的首领张燕。
    竟然力排众议,乾纲独断,执意要去徐州赴宴,见上一见李翊。
    众人都对张燕这个决定颇感吃惊,但张燕既下定决心,众人也只能拥护。
    在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路到徐州后。
    直到此刻,众人悬着的那颗心才总算放下。
    李翊的确是个善人,不会为难他们,是他们错怪他了。
    “窃闻无功不受禄,我等在黑山与刘将军还有徐州并无交际。”
    “今无端送我等颇多钱粮,令燕受之有愧。”
    在众人都对徐州的送礼感到窃喜时,只有张燕面露为难之状,不愿相受。
    众黑山帅一愣,暗道大王你在想什么?
    咱们本就是贼,现在有人白白送钱粮,你还不乐意吗?
    当官儿当傻了是吧?
    “……不。”
    “张将军为国讨贼有功,我主乃帝室后裔,汉左将军。”
    “感念将军这些年在冀州作战,劳苦功高,故加以赏赐。”
    “还望张将军莫要推辞。”
    李翊劝说道。
    他刻意强调张燕于国有功,众人初听时还觉不解。
    可当李翊提到冀州作战时,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哦~
    原来李翊说的贼,是指袁绍啊。
    你别说,张燕跟袁绍确实是有矛盾过节的。
    之前说过,袁神启动之后,屠灭了整个黑山。
    当时残余的黑山部众全都跑到张燕麾下去了。
    袁绍一瞧,心想老子打了半天,让你一只燕儿给摘了桃子?
    那怎么行。
    遂发兵常山国,攻打张燕。
    张燕数次被幸运女神眷顾,兵不血刃收拢了大量部众,现在是展示实力的时候了。
    袁绍用吕布为将,给张燕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和士气打击。
    但即使如此,最后也仅仅只是跟张燕战了个平。
    这是因为张燕拉到了匈奴人与乌桓人的支持,跟袁绍打了个两败俱伤,各自罢兵歇整。
    或许有人会说,张燕这是依靠外援啊,也不是他自己的实力啊。
    但,张燕能够拉拢到外援,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不是么?
    总之,此战过后,张燕与袁绍算是结下了梁子了。
    要知道张燕是朝廷任命的平难中郎将,理论上来说是代表朝廷出战的。
    反倒是袁绍,被当时李傕、郭汜所掌控的朝廷指为反贼,不承认他的“冀州牧”。
    所以张燕与袁绍的战争当中,
    张燕反而是正统,袁绍反倒成了贼。
    李翊如此说,显然是想继续承认张燕的正统。
    而打算把早已经坐稳北方的袁绍,再次打成反贼!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