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威压孙权,关羽要陆口夏口

作品:《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第120章 威压孙权,关羽要陆口夏口
    吕蒙又看向关羽。
    虞翻只是刘封提出的条件,并非关羽提出的条件。
    吕蒙也不认为,仅仅给个虞翻就能让双方罢兵言和。
    关羽提出了两个条件。
    一个是孙权只能带走原有的江东将士,另一个则是留下潘濬等变节的官吏。
    “荆州军和魏俘,即便吴侯想带也带不回江东,这条没问题;至于潘濬等人,吴侯断然是不会抛弃的,可改为让出长沙和桂阳。”吕蒙讨价还价,看似病态却又双目有神。
    关羽哼了一声,对吕蒙的用意心知肚明:“子明可真是好算计。如此一来,就成了孙权拿长沙和桂阳两郡保潘濬等人,反让孙权获得敬贤名声。”
    吕蒙也不否认,道:“既然是和谈,总不能让吴侯一点好处拿不到吧?”
    关羽又道:“陆逊尚在宜都,孙权又准备拿什么来换?”
    吕蒙沉默。
    江陵的孙权败了,陆口的蒋钦孙皎败了,宜都的陆逊虽然凭借山水险要挡住了刘备,但实际上也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地。
    只要关羽派水军在枝江附近一堵,陆逊就成了网中之鱼,再厉害也蹦跶不了。
    良久。
    吕蒙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陆口,一个完整的陆口!”
    算上陆逊,陆口历经四任都督,其水寨的设施应有尽有,早已经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军事重镇。
    一个完整的陆口,甚至比长沙和桂阳两郡更重要。
    正常情况,孙权会在收缩战略防线前将陆口焚毁。
    虽然将一个完整的陆口让给关羽会让关羽实力大增,但为了陆逊以及那一万水军,吕蒙必须得权衡利弊。
    关羽眯了眯丹凤眼:“一个完整的陆口可以换走陆逊,想要陆逊及其麾下水军,还得再加一个完整的夏口。
    若无夏口,陆口于关某而言毫无用处,反而还会令孙权在夏口的水军每日里提心吊胆。
    这个条件,你应该是无法替孙权回答的,关某许你先回内城与孙权商议。
    若是同意,孙权可先撤出江陵城,待关某接收陆口和夏口后,再放陆逊及其麾下水军返回。”
    吕蒙再次沉默。
    夏口是两江汇流处,与陆口同属于江夏郡西面水域津口。
    只让出陆口,孙权还能保有江夏。
    同时让出陆口和夏口,孙权就只能驻兵在江夏郡东面水域的樊口。
    这意味着。
    是否攻取江夏郡,都在关羽一念之间了。
    刘封暗道:这姜还是老的辣。
    关羽要了陆口和夏口,就等于将孙权彻底撵出了荆州水域。
    以南郡为基,关羽就能在江津口、公安津口、陆口、夏口、沔口、扬口设立水军重镇,东可防孙权,南可制四郡,北可进襄樊。
    大半个荆州水域,都能被关羽掌控。
    最重要的是:一个完整的陆口和夏口,不用关羽再额外耗费钱粮去修建,也不用再征发徭役劳累民众。
    这才是真正的谈判高手啊!
    “君侯不必如此,我已时日无多。我不在了,吴侯是不会再有偷袭荆州的想法的。”吕蒙不愿再丢掉夏口,继续讨价还价。
    关羽却是不松口:“关某攻打襄樊时,子明也是自称时日无多,结果关某差点就无家可归了。子明的话,不可信啊!”
    吕蒙再争道:“君侯若是不信,我可以在江陵为质,只待我病逝,君侯派几人送我灵柩回建业即可;况且吴侯据有夏口,也能替君侯抵挡文聘。”
    关某抚髯大笑:“子明说笑了。若你死在江陵城,反会让江东将士对关某更生恨意,不利于两家和睦。
    孙权兵败,关某也担心文聘会奇袭夏口断孙权归路;若孙权肯让出夏口,关某就能替孙权抵挡文聘。”
    见没有回旋的余地,吕蒙暗叹一声,起身道:“同时让出完整的陆口和夏口,已经超出了我的权限,我得回城与吴侯商议。仲翔,且随我回城。”
    关羽也不阻拦。
    陆口和夏口,对于关羽打造荆州水域防线至关重要。
    趁着陆逊还被堵在宜都郡,自然是要尽力要到手的。
    至于孙权是否会同意?
    不同意就直接逼降陆逊和那一万水军,等休整结束后,强夺夏口也不是不行。
    “欺孤太甚!”
    “关羽真以为孤不敢跟他决一死战吗?”
    孙权已经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了。
    破碎的瓷碗,散落一地。
    孙权来回踱步,怒气不减。
    刘封索要虞翻,孙权不在意。
    若非看吕蒙面,孙权压根不会将流放的虞翻调回来。
    甚至于。
    孙权觉得刘封脑子有问题,竟然会要个有事没事就直言犯上的喷子在身边。
    割让长沙和桂阳,孙权也不在意。
    输了就割地求和,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机会再抢回来就行。
    本来这长沙和桂阳也是从刘备手中抢回来的。
    甚至于。
    拿一个完整的陆口去换陆逊及麾下水军,孙权也能接受。
    孙权不能接受的是:同时让出完整的陆口和夏口。
    这是要让孙权彻底断绝对荆州的念想!
    孙权是亲自打过夏口的,还打了三次,前后耗时五六年。
    孙权非常清楚,一旦让出夏口,今后想再打夏口有多难!然而。
    孙权的咆哮并没有得到左右文武的回应。
    接连战败,不论是朱然、潘濬、吴范,还是丁奉、徐盛、马忠,都没了再战的心思。
    言和的锅也让吕蒙背了,这个时候谁也不想再给自己招来祸事。
    低头装孙子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就连一直想表现能力和忠诚的潘濬也不再开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以孙权如今的窘境,汉初三杰来了都没辙。
    “至尊,伯言和他麾下的水军不能有失,否则江东危矣。”吕蒙郑重提醒:“至尊虽然让出了陆口和夏口,但也不用再分兵抵挡上昶城的文聘。
    反之,关羽虽然得了不少好处,但曹操的兵力会重点部署在荆州一带,淮南一带的压力也就会减弱,这对至尊今后夺取合肥也是极为有利的。
    眼下刘备势强,必会积极北伐,双方在短时间内也分不了胜负,至尊则可趁机在江东休养生息,效仿越王勾践隐忍以待天时。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万不可因一时之气而坏了存活之机。
    愿至尊以此为终身诫,今后务必要更加的谨慎,纵不能北进中原夺取天下,亦可保守江东成吴越霸业。”
    似乎是一次性说得有些多,吕蒙忍不住一阵剧烈的咳嗽。
    孙权握紧了拳头。
    无力感让孙权又怒又无奈。
    良久。
    孙权闭眼长叹:“就依子明之意,关羽和刘封的条件,孤都应了!”
    吕蒙没有再出城,而是让虞翻代为出城回复。
    “仲翔,你且放心留在江陵,你的家小我也会安排人送到江陵的。我本想这次带你立功,好让你能再受至尊重用,如今也只能食言了。”
    吕蒙将虞翻送到城门口,暗叹一声。
    虞翻的才能,吕蒙是很看重的。
    这次袭取江陵和公安,虞翻的功劳也不小。
    公安城的傅士仁是虞翻诱降的,糜芳献城时也是虞翻提醒吕蒙先抢城再庆祝。
    按吕蒙的想法,虞翻怎么也能当个统兵都督之类。
    结果。
    孙权还是受不了虞翻的直言犯上。
    如今也只能遗憾的将虞翻送给刘封。
    虞翻也是一叹。
    其实在入内城后,虞翻很希望听到孙权来一句“孤岂能让虞仲翔受此羞辱”。
    如此一来。
    虞翻就可以向孙权发誓终身不为刘封发一言,也来一个“身在刘营心在吴”。
    然而。
    至始至终,孙权都没对虞翻有一句的挽留话,亦或者孙权不开口嘲讽虞翻“定是早有离去之心”就已经是风度了。
    这让虞翻颇为失望。
    “吕都督提携之恩,我虞仲翔没齿难忘,此非吕都督之过,而是我管不住嘴,辜负了吕都督的一片好心。”
    郑重的向吕蒙行了一礼,虞翻再次看了一眼孙权府邸的方向,转身出城。
    刚出城。
    刘封就笑着迎了上来。
    左手提着紫貂裘衣,右手提着酒囊。
    “天冷风大,让仲翔公来回奔波,我之过也。特为仲翔公准备了紫貂裘衣一件,另有刚刚热好的温酒,助仲翔公驱寒。”
    一件紫貂裘衣,一囊热好的温酒,一声声“仲翔公”,若说虞翻没有半点感动,那纯粹就是自欺欺人了。
    虞翻连忙回礼:“我只是一介老迈残躯,当不起副军将军大礼。”
    刘封趁着虞翻回礼之际将紫貂裘衣披在虞翻身上,又将温酒递给虞翻:“仲翔公岂不闻‘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孙权弃仲翔公如敝帚,而我却偏要视仲翔公为珍宝。绝世罕见,难得一求的珍宝!”
    虞翻咬牙忍住心中激荡的情绪,道:“我不善为臣之道,不仅屡屡直言犯上,还常与同僚相争,我被流放也是自取其祸,副军将军还要视我为珍宝吗?”
    刘封肃容正色,再次一礼,语气更是真诚而恭敬:“昔日仲翔公为会稽太守王朗功曹,时值孙策攻伐王朗,而仲翔公又正值父丧,为劝王朗避孙策,仲翔公竟不惜脱掉丧服也要劝谏王朗。
    后来王朗兵败逃到海上,仲翔公宁可留寡母在家,也要追随保护王朗,直到王朗安全逃脱才肯回家。
    倘若宁违服丧之礼也要谏主、老母在堂也要孤身护主,都能称之为不善为臣之道,那这世间又有几人懂得为臣之道?
    敢言敢谏者,方为诤臣;能容诤臣者,方为贤主。
    仲翔公乃当世诤臣,我刘封不才,也愿效仿古今贤主!”
    虞翻惊愕的看向刘封。
    刘封不仅知道孔融和张纮的信中赞誉,还知道昔日劝谏护卫王朗的事。
    那可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刘封竟然也能打探得如此清楚?
    不曾想我虞仲翔,到了天命之年竟还能遇上一知己贤主,天不薄我啊!
    虞翻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情绪,躬身而拜:“将军若不嫌弃我粗鄙老迈,愿为将军效命!”
    刘封挽起虞翻的右臂而走:“今日当与仲翔公痛饮,为仲翔公接风洗尘。”
    虞翻忙道:“我这次出城,尚有公务在身,不如待公务结束,再与将军痛饮。”
    刘封却是挥手道:“孙权那点小事,管他作甚!他要么同意君侯的条件,要么就继续跟君侯打一场!岂能让一个不听仲翔公忠言的鼠辈影响了酒兴?”
    听刘封这一说,虞翻转念一想,顿觉有理,遂将孙权的事抛之脑后,也笑道:“将军可有下酒佳肴?”
    刘封大笑:“当然有!襄樊名菜,夹沙甜肉!今日与仲翔公同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