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灾变的成因推测

作品:《穿甲弹不相信碳基怪物

    第174章 大灾变的成因推测
    “伏羲项目,本质上是一个超大型、综合性的探索性项目。”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灾备项目’。”
    伏羲的语气相当平缓,但似乎是为了让陈剑看得更清楚,伴随着它的话语,屏幕上也开始浮现出字幕。
    “通过您履历上的各种信息,我想您也明白了,从2025年到2045年这20年,对人类来说是一段相当动荡不安的岁月。”
    “各种新型技术不断发展,基础理论不断取得突破,世界各国之间的势力平衡被打破,旧有的秩序也面临着更新换代的关键节点。”
    “而与之相对的,前沿科技的进步并没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转换为生产力,以至于各个国家、各个团体都没办法依靠手里掌握的先进科技迅速建立科技霸权。”
    “矛盾是进一步激化的,可同时,科技发展这一根脆弱的绳索,也在维持着天平最后的平衡。”
    “那时候,我们已经是几乎所有应用科技、基础理论方面的主导者。”
    “人工智能,能源,信息,计算,材料.”
    “甚至在2045年的年末,我们已经触碰到了那最后一块拼图。”
    “也就是,室温超导体。”
    “只可惜,我们最终没有获得足够的时间”
    说到这里,伏羲顿了一顿,仿佛它的心里也充满了悲伤。
    而在片刻之后,它继续开口说道:
    “总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面临的外部压力是惊人的、恐怖的,我们面临的发展压力则是巨大的,刻不容缓的。”
    “于是,伏羲项目应运而生。”
    “这个项目最初在2038年建立,也就是在‘大圣’量子计算机正式诞生的那一年。”
    “它的初衷是通过量子计算机的高算力支持,训练出一个足以胜任大部分工作的agi,即通用型人工智能,并借助该人工智能与大量智能机械配合,尝试启动真正的智能化工业时代。”
    “但是,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量子计算机的敲响的不仅仅是人类辉煌时代的锣鼓,也是某些旧秩序的丧钟。”
    “它的诞生,在不经意间开启了全人类大战的倒计时.”
    “为什么?”
    陈剑打断了伏羲,随后问道:
    “量子计算所能带来的价值远超过它的威胁,它怎么会成为大战的导火索?这一点,我不明白?”
    “您是明白的——因为您就是当年吹哨人之一。”
    伏羲继续说道:
    “您并不反对量子计算,但您认为当时我们对量子计算技术的保密等级过低,保护力度也不够。”
    “这真是真知灼见但很遗憾,历史总是具有局限性的。”
    “那时候的我们确实被海量的技术进步冲昏了头脑,认为量子计算只不过是闪烁的星辰中较为闪亮的那一颗。”
    “或许也有人意识到了它所带来的威胁,可是,相比起核聚变,相比起层出不穷的新型武器,量子计算的威胁又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于是,您的建议并没有第一时间被采纳。”
    “泄密发生了,2041年,有关‘大圣’的消息以一种我们不想看到的方式被传播了出去。”
    “紧接着,冲击波如同海啸一般席卷了整个旧秩序的基座。”
    “首先破灭的是所有加密算法的神话。”
    “rsa、aes这些被广泛运用于军事、经济领域的加密算法如同被敲掉了锁芯的坏锁,再也无法保护数据的安全。”
    “引用您当时的一句话:打游戏的时候你开了全图透视,你觉得你的对手不会顺着网线来砍你吗?”
    “事实就是这样,虽然我们的敌人并没有当场提着刀砍过来,可他们确实已经在做准备了。”
    “而这还仅仅是在军事领域。”
    “在经济、金融领域,本来就已经是苟延残喘的某些货币体系在消息公布的当日宣告崩溃,国际金融一片混乱,某些证券交易所甚至出现了全部数据归零的奇景。”
    “虽然根据事后调查,那只是一次内部人员的有组织报复,但所有人却都把过错扣在了我们头上。”
    “因为他们知道,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一切数据都已经不再安全了。”
    “我们成为了风暴的中心,而更糟糕的是,我们确实有这个能力。”
    “当第三台‘大圣’顺利运行起来时,我们甚至只需要轻轻按下键盘,改动几个数字,便可以攻破这个世界上所有无坚不摧的防火墙,肆意将一切我们不认同的数据修改成我们想要的模样。”
    “除非,他们在物理上隔绝我们的入侵。”
    “所以,我们无从争辩,只能不断地发表声明,公开表示我们无意对任何虚拟或非虚拟的目标发起攻击。”
    “这样的声明当然是苍白无力的,我们就是手握着利刃的巨人,而这把利刃随时有可能挥下。”
    “对我们的敌人来说,他们最好的应对策略恐怕也只剩下了一条。”
    “而当他们只剩下一条路可走的时候,我们当然也只剩下了一条路可走。”
    “在量子计算技术泄密的第二年,也就是2042年,伏羲项目开始转向。”
    “或者不能说是‘转向’,而是‘拓展’。”
    “它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拓展生产力,不再是试图用暴增的生产力和新型生产方式去覆盖旧秩序覆灭所带来的那些苍白回响。”
    “它开始具有灾备的属性。”
    “仍然是引用您当时的一句话:如果有一个项目可以被称为0号项目的话,那它应该具有让我们从零开始迅速成长的功能。”
    “伏羲项目,最终演变成了这样的形态。”
    “一把让我们哪怕在经历了某些不想要看到的大灾难,或者是毁灭一切的超大型战争之后,仍然能让我们迅速崛起的金钥匙。”
    “您听过那个笑话吗?”
    “笑话说,我不知道人类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大战,用的一定是石头和木棍。”
    “而伏羲项目,就是能把我们从石头和木棍里拯救出来的,最后的保险。”
    “所以现在,您清楚伏羲项目到底是什么了吗?”
    “.清楚了。”
    陈剑长长吐出一口气,一时间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伏羲向他提供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信息量太大了。
    一触即发的战争、爆发性发展的科技、辉煌无比的时代、无处不在的危机
    他真的很遗憾自己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
    但好像,现在自己的肩上,已经有了更沉重的目标?
    伏羲项目,算是成功了吧?——
    等会儿。
    那场大灾变之前,还有没有其他灾难发生?
    陈剑立刻开口问道:
    “那场大战,最终打起来了没有?”
    “没有。”
    伏羲回答道:
    “正如我所说的,2045年时,我们摸到了最后一块拼图,也就是室温超导体。”“事实上,早在2040年时,我们就已经发现了这块拼图,只不过费了5年的时间正式去触及它。”
    “也正是因为这块拼图,让人类以一种微妙的默契,放慢了大战的脚步。”
    “我们不断对外放出有关这块拼图的消息,再结合不断突破的聚变技术,以及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应用后的各种崭新的价值,战争的车轮,摇摇晃晃地停在了悬崖边上。”
    “虽然各种中等、乃至大规模的冲突不断发生,虽然所谓的‘代理人战争’的概念都已经打到不存在的程度,但确实,谁也没有迈出最后一步。”
    “当然,我们并没有掉以轻心-——那时候的我们已经受到了教训。”
    “所以,伏羲项目并没有因此而停滞,反而不断加速发展。”
    “许多像我们所在的011工事这样的地下工事被建立了起来,甚至,某些地上的‘城镇’,也开始实验性地启动运转”
    “等会!”
    陈剑再次打断。
    “你说的是城镇?”
    “山城是怎么回事?”
    “山城是004工事的所在地,但我已经与那里失去了联系。”
    伏羲回答道:
    “004工事同样是那场大灾难后没有被开启的工事之一,理论上说,它应该像011一样保持着稳定运转。”
    “.不,至少从我已知的信息来看,山城的情况已经完全变了。”
    陈剑缓缓摇头,略微思索片刻后,继续问道:
    “所以,你对外界的情况有多少了解?你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吗?”
    “我知道一些。”
    “通过量子通讯节点,我能与大部分同样设置了节点的工事保持联系。”
    伏羲的语气仍然平静。
    “2045年10月19日,大灾变发生。”
    “大灾变发生后,幸存的人类开启了许多避难所和地下工事,这些工事中的物资、知识和技术让人类文明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明显的复苏。”
    “但很可惜,并不是每一个伏羲项目下的工事都能达到011、004这样的级别。”
    “并且,人类的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出现了一些我们没有预料到的路线分歧。”
    “人类的发展速度相对来说比较缓慢,直到2080年,都还没能建立起统一的、具有高组织度的政权。”
    “当然,如果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他们最终是能将文明复苏的火种燃烧成燎原之势的。”
    “但在2085年,距离大灾变后40年,次生灾害发生。”
    “复苏的火苗几乎被扑灭,而从按时候开始,我就极少能够获取到更多的有用信息了。”
    “但我知道,次生灾害不止发生了一次,或许,是好几次。”
    “在确认这条信息之后,我也曾经尝试过提前启动工事,转入智能化运转模式,在人类到来之前,先创造出一个适宜居住的环境。”
    “但很快我就发现,没有人类的文明,是几乎不可能被延续下去的。”
    “009号工事在这样的尝试下意外毁灭,从那以后,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等待。”
    “我知道一定会有人来到这里,接过我手中的担子。”
    “但我没有想到,来的会是像您这样特殊的人。”
    “.我也没想到。”
    陈剑的眼神微微有些暗淡,似乎是察觉到了他的情绪一般,伏羲开口安慰道:
    “不必沮丧,首长。”
    “在2042到2045年,我与您的交流很多。”
    “这些交流虽然大多都是些细枝末节、无足轻重的信息,但我知道,您的能力,比我这个‘机器’能预想的还要强。”
    “我做不到的事情,您一定是能做到的。”
    “希望如此。”
    陈剑略微摇头,驱除掉脑中略显纷乱的想法后,再次开口问道:
    “回到最基础的问题吧。”
    “你知不知道,那场大灾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不知道。”
    伏羲的话音落下,陈剑愣了。
    “你也不知道?”
    “是的,我的数据库是有限的,大灾变发生的时间太短——虽然对我来说不短,但对人类而言,留给他们的反应时间实在是少得可怜。”
    “我最终接收到的有效信息很少,或者应该说,人类最终接收到的有效信息很少。”
    “综合这些信息,我无法对大灾变的成因做出任何有价值的判断。”
    “但,我可以排除掉错误答案。”
    “所以错误答案是什么?”
    陈剑立刻问道。
    “病毒、射线、外星人,最容易被当做是大灾变成因的,都是错误答案。”
    “这场大灾变更像是一种表现在基础理论层级上的无序性的灾难,只不过,它的外在表现形式,恰好与我们更容易理解的一些要素相似罢了。”
    “明白了。”
    陈剑微微点头,再次问道:
    “那你的推测呢?你对大灾变的成因有推测吗?哪怕是不合理的也可以说说。”
    “那就过于宏观了。您真的想听一听吗?”
    “还是说,您打算先开启眼前的工作,然后由我在您空闲时再给您简报呢?”
    “简单说几个吧,然后开始工作。”
    陈剑站起身。
    事实上,他虽然对真正的“成因”好奇,但确实也不是非知道不可。
    眼前的威胁是实际的,要做的工作也是堆积如山的。
    盲目地去追求所谓的“真相”,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理智。
    一句话,优先级没那么高。
    而在得到他的回答后,伏羲开口说道:
    “从我的角度来看,大灾变的成因,或许得从希格斯场相变、质子衰变、量子引力真空重构、卡鲁扎-克莱因维度坍缩之类的、相当基础的层面去考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