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大报小报化

作品:《1982从香江开始

    第363章 大报小报化
    平行时空里。
    黎志鹰拿着欧西黑金,《禁果日报》成立不足十年时间,便在香江报刊业掀起一轮血雨腥风。
    凭借赔本降价招揽读者的手段,迅速将几十间报馆赶尽杀绝,强如《星岛日报》也在这场价格战里不支倒地,最后独留财力雄厚的《东方日报》和金良庸的《明报》寥寥几家苦撑,销量却均大不如前。
    “今次进军传媒,我预咗拿5亿出来慢慢亏损。”
    大埔道山脚大屋。
    黎志鹰悠哉靠在藤椅上,咬着一支雪茄吞云吐雾,后院的笼子里,那头象征他身份的大黑熊在狭小空间里走动,不时发出低低咆哮。
    坐在黎志鹰对面的还有另外一个男人。
    皮肤黝黑、身材精瘦,即便面带恭维笑容,依旧掩不住满脸凶相。
    男人名叫岑德健,号码帮德字堆堂主,是黎志鹰在江湖上的保家大佬。
    不过名为大佬,实则也只是帮他处理一些见不得光的走私生意,岑德健这几年替黎志鹰啃落不少猪头骨,回报自然也颇为丰厚,仗着黎志鹰佐丹力海外分销的线路,岑德健走私地下六合彩、私烟、面粉乃至枪械赚得盆满钵满,连同德字堆都在号码帮占据颇大声量。
    “黎生大手笔,总之无论你有什么吩咐,我阿健一定赴汤蹈火!”
    此时听到黎志鹰打算亏损五亿港币,做这份新出炉的《禁果日报》,岑德健立刻意识到又有业务上门,当即江湖气十足的拍胸脯开口。
    “醒目啊阿健。”
    黎志鹰猛吸一口雪茄,猩红火光亮起,整个人忍不住打个激灵,眼神变得迷蒙,声音也跟着虚弱几分。
    他半是清醒的说着:“那群做报纸的专业人士同我讲,报刊的发行很重要,就算蚀本也要蚀到正确地方。下个月,不是,是这个月……挑!应该是下个月才对,你下个月成立一间发行公司,带上班兄弟组建一支车队,专门负责给《禁果日报》运输发行。不要说我不关照你,现在有了自家的印刷厂,我那些《创富》《贴士皇》《六合皇》的六合彩生意都交给你去打理,广府最近两年经济发展的好快,试着把地下六合彩的生意往内地发展……”
    岑德健感激涕零,恨不得当场给黎胖子磕一个:“多谢!多谢黎生!”
    黎志鹰摆摆手:“总之这份《禁果日报》赚多赚少不紧要,但是发行量一定要威,勤力点啦!”
    岑德健连连点头,心中已经给这间即将成立的发行车队起好招牌,就叫勤力点发行公司。
    “ok,不同你多讲。”
    过足烟瘾的黎志鹰从藤椅上直起身来,按熄剩下的半只雪茄,起身整了整衣衫:“报纸刚刚创刊,我仲有大把事要做,现在赶着去拍宣传广告,先这样~”
    …………
    “翟先生,刚刚从报纸佬那里统计出来,《禁果日报》创刊第一日,便以2元低价售出20万份,算上印刷成本和发行这些乱七八糟,平均每卖出去一张报纸,对方蚀本5毫子。”
    《九一日报》市场部经理潘永强敲开办公室门扉。
    翟远正在房间里接见三位客人。
    陈家乐、黄沾和蔡兰。
    “家乐哥,发行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做,用人方面你去同许家强聊。”
    翟远扭过脸看一眼潘永强,对他点一点头示意稍等,继续对陈家乐说道:“嗱,我对发行业务没有其他要求,唯独一条,报纸每天从印刷厂房里送出来,最迟一个钟头铺满全港所有报摊,让那群烂仔醒目些做事。”
    “明白,远哥,我现在就去找新记要人。”
    陈家乐轻一点头,九一娱乐自从成立电影协会以来,他的盗版组逐渐揾食艰难,如今又多一条财路,也能安抚手下那群人,省得他们私发盗版搞到自家老板头上。
    其实此时在香江遏制盗版也很简单,只要快播科技将空白光盘的价格提升,挤压盗版生存空间就好,打通了光盘与电影市场的一条线路,在vcd诞生这一两年时间里,香江的电影市场远没有达到后世那种盗版猖獗的地步。
    陈家乐前脚离开。
    黄沾的破锣嗓子便跟着响起,望向潘永强语气夸张道:“卖一份报纸蚀本5毫子?这位黎老板是不是痴咗线,怎么会有人这般做生意?”
    蔡兰对发行相关的业务相对了解,闻言解释道:“前期打价格战,先提升品牌形象都很正常嘅。不过这位黎老板的确够恶,居然能把价格压得如此之低,他这份《禁果日报》如果一直不涨价,算下来一年岂不是蚀本几千万?”
    潘永强继续道:“今天已经有不少广告商主动联系《禁果日报》,撤销掉原本摆在其他报纸上的广告位,对报刊业的冲击力很大,这样下去最多三两个月,第一批小报报馆就会顶不住关门歇业。”
    在此之前,香江的报纸大多是小本经营,低成本,只需要少量读者和广告便能维持生计。
    如今广告商调头去了日销20万的《禁果日报》,对其他报馆的冲击可想而知。
    “优胜劣汰都很正常,难道人家有钱还不准用?”
    翟远等三人讲完,笑着开口说了句。
    黎志鹰背靠欧西自然不会缺钱,但无论对方的钱从何而来,到了生意场上无非只剩下竞争两个字。
    看到翟远气定神闲的模样,潘永强心神稍稍稳定些许。
    毕竟这位年轻的市场部经理,今年也不过三十岁出头,《天天日报》是他大学毕业以来做的最长久的一份工作,又是跟随何世柱一同创刊起家的元老,多少存有感情在当中。
    因此自从《天天日报》的班底出走以后,他便一直忧心忡忡,后来得知连何世柱也要放弃这份报纸,险些断了最后一丝念想,等新老板翟远重新收购报纸,虽然更名作《九一日报》,总算也延续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潘永强挤出笑纹问:“翟先生,如今《禁果日报》来势汹汹,你有什么妙策良方,不如讲出来让我也安心一些。”“年轻人不要太浮躁,做好内容先啦~”
    翟远乜了他一眼,笑道:“刚刚成立了一个发行部门,现在人手依旧不齐,趁着报纸没有改名之前,我给你一千万的开支,去各大报馆挖一些资深人士回来。另外就是记者,现在公司的记者大半都被韦建邦带走,尽快招一批新人入职,正式开工以后每人配备一辆摩托车,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报道……”
    针对人事方面的问题,翟远很详细的叮嘱潘永强一番。
    自己现在不够黎志鹰那般现金充足,尤其报纸现在的主力编采,全靠新x社的编外人员支撑,从上到下都看不到前景,只剩《天天日报》这一个招牌,所以只能先逐步补好窟窿,再谈更长远的目标。
    “记者配摩托车?”等潘永强出去做事以后,蔡兰眼神发亮:“可以啊阿远,以前从来没人这样试过。”
    “嗯,现在香江的记者出行要么徒步,要么坐面包车,赶到事故现场警戒线都拉起来。”
    翟远点一点头,笑道:“人手一辆摩托的话,将来速度应该比差佬和消防员更快,省得经常从差佬手里拿料,还不准拍摄现场相片。无非是成本贵一些,不过比起来禁果那般烧钱,也算不了什么。”
    “得喔!”黄沾一拍大腿道:“迟点再搞个《九一日报》摩托车大赛,请一班靓女扮记者,拍下来卖给电视台。”
    蔡兰饶有兴致道:“听起来不错啊,阿远你肯做的话,我去和无线采购部门谈。”
    “两位阿叔的思维不要太发散啦!请你们过来做正经事呀!”
    翟远无奈道:“现在《明报》有金良庸,《禁果日报》都请了倪诓连载新小说,香江四大才子就剩下你们两位,起码都要帮我搞定两个版面吧?”
    黄沾和蔡兰齐齐面露难色。
    “阿远,老实讲,你让我写点咸湿笑话轻轻松松,但如果创作连载小说,好艰难嘅!”
    “我也一样。”
    蔡兰附和一句,冲翟远摇头表示很难搞定。
    “放心,连载版面我会找其他人做,请你们来另有安排。”
    翟远很清楚面前两位才子的水准,单论小说创作,差了金良庸和倪诓六扔多远。
    什么叫六扔?即是捡块石头扔六次。
    况且现实终究不是爽文,单凭一部爆火的小说就想创造报纸销量奇迹?
    冇可能嘅~
    “报纸更名以后,照旧是十六大张、六十四个版面,其中新闻和副刊的比例各占一半,《天天日报》之前的新闻版有国际金融地产和华南新闻两个版面,今次我打算直接取消,换成本港美食和风月两个版面。”
    翟远看了眼面前两位阿叔,笑着开口:“怎么样分配不用我多讲了吧?全都是你们最擅长的赛道来的。”
    今时今日,还在发行的《天天日报》依旧保持着正统对开大报的报道方式,即不做口语化,轻娱乐注重公信力,其中掺杂着书评、政论和影评的深度探索。
    亦是此时香江对开大报如《明报》《星岛日报》一贯的风格。
    中产阶级的《信报》《经济日报》《南华早报》等则中英掺杂,从知识分子观点出发,走国际市场的市场专业路线。
    而诸如《成报》《新报》这样的中小型报纸,则要用特别版面,如马经、娱乐消费和风月版面吸引读者。
    虽是小报,却反而能收获极高的销量。
    原因也很简单,只做速食化的小报格局,深耕下沉市场,在任何年代有的赚。
    “所以接下来我这份《九一日报》不会再走传统纸媒一本正经的路线,得五个字,大报小报化,尽可能去掉所有与本港无关的国际新闻,换成市民最中意的噱头报章,马会有个叫董彪的迟点请过来做马经,这样就有了三个娱乐版面。”
    报纸尚未正式发行,翟远已经先一步定下基调:“总之一句到尾,既然港府取消了假新闻罪名,我亦都不必再理会什么公信力、道德观和专业分析,先靠哗众取宠提升起报纸销量……”
    …………
    从报纸写字楼出来。
    坐进车里。
    翟远对卫星说道:“星哥,过段时间可能需要你和上官勇敢他们做一件事,不过暂时不急,等我先在商场上打赢对方。”
    卫星听不懂后半句的意思,但听懂了前半句,微眯双眼说了声好。
    翟远便再不多提一句。
    目前的创刊思路,是以最简单非黑即白的道德观念,将大报小报化,不失为提升销量的手段。
    但能否赢得了烧钱的《禁果日报》仍要打个问号。
    不过无论能不能赢,在得知黎志鹰的身份以后,这场报刊业的竞争就不单是生意这么简单。
    添个彩头吧。
    翟远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
    等《九一日报》的销量盖过《禁果日报》,哪怕只有一份,自己就去见一见这位号称建国以来最大的汉奸首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