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太公

作品:《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220章 太公
    秦王政十二年,
    吕不韦在收到秦王流放他的命令后,在家中自尽。
    而何博则是在种田,
    或者说,
    在借着种田,跟新认识的朋友打交道。
    自打尾随老鬼喜,并认识了刘煓以后,他就非常欣赏这个情绪稳定的小老头——
    首先,
    受益于先祖历代的改良,
    刘煓虽然已经家道中落,成为了必须自己下地耕种的农夫,但容貌仍然位于当今众生的平均值之上。
    这是他带着三子一女,还能够娶到李氏的又一个原因。
    其次,
    刘煓的个性很有意思,很少有人或事情,会惹得他生气。
    根据何博的暗中观察:
    很多时候,即便刘煓真的怒了,也就是扛着锄头,去田里狠狠犁一下地。
    如果天气不适合出门,
    他就会窝在家里,有孩子就骂孩子,努力外耗别人。
    没有孩子在身边,就往席子上一趴,闷着闷着自己就忘了这事,然后心情就恢复了。
    因此何博觉得,刘煓这个小老头,性格真有意思。
    老鬼喜因为还需要在阴间当牛马,没办法跟这个很得他喜欢的后代交流。
    但何博可太有空了!
    且不提他能随时随地的润来润去,
    就说随着母亲河进度条的不断刷新增进,他对黄河两岸各种事务的接受范围,也越来越全面。
    大河上下,山川之间,任何的风吹草动,何博都能轻松将之纳入眼底。
    而且何博还能一心多用,同时观察很多地方的景象。
    当然,
    这是鬼神以前喜欢做的事。
    现在的鬼神实在是太过惫懒了,他很多时候,都懒得去俯瞰人间。
    只有出现一些好玩的人或事的时候,会引来鬼神的注意。
    像刘煓这样的,
    何博就从他身上,找回了久违的乐趣——
    鬼神以前认识了很多人,
    但他们大多个性突出明显。
    那些人中,
    有西门豹那样的务实派,
    也有商鞅那样的大犟种。
    老鬼喜很憨厚,
    季伍有点急躁。
    刘煓作为喜的后代,有点像他,也具有几分农夫的厚重踏实,但骨子还多出了一点对生命的洒脱。
    情绪稳定,生死看淡。
    就很符合当初何博对他的点评。
    何博曾经用农夫的面相,跟刘煓揣着手蹲在田埂上,询问他对家道中落的想法。
    “你父亲的时候,还是这里的县令呢,你现在却只能种地,难道心里不觉得怨愤吗?”
    刘煓直接篶头耷脑的叹了口气,“当然不高兴啊!”
    “但我的本领不够嘛!”
    “没有足够的本领,却一直怀抱着过分的期待,这只会破坏生活的心情!”
    “反正有多大力气,就种多大的地!”
    “我管好自己,养活家人,这就足够了!”
    何博又说,“可你儿子之中,也就老二听话点啊!”
    老大已经没了,还留下孤儿寡母要扶养。
    因为老大媳妇舍不得孩子,不想再嫁,所以身为祖父的刘煓,就必须想办法给孙子提供点生活帮助。
    刘老二,是个很踏实的人,也是刘煓最经常夸赞的儿子。
    至于刘老三?
    刘煓只求他别浪死在外面就行了!
    最小的刘交还没有长大,正跟自己的侄子一块,嗷嗷叫着索要饭食,偶尔会跟着母亲来替父亲送饭。
    女儿的话,则是在前年出嫁了。
    总的来说,
    家里还有好几张嘴要养,但可以劳动的,就刘煓跟刘老二两个人。
    而刘老二也是要娶妻的,他的东西要攒着一点,不能全都上交给家里。
    刘煓因此又叹了口气,“那还能怎么办呢?”
    “都是我生的嘛!”
    生都生了,
    那就尽量养着!
    总不能把孩子随地乱扔吧?
    于是何博笑话他,“那可完啦,你这得当老黄牛了!”
    刘煓还是那副很平稳的模样,觉得休息够了又扛起锄头打算下地。
    他说,“算啦算啦!”“能干多少就是多少!”
    “哪天累死了,我就不管那些小子了!”
    何博也跟着站起来,要帮他种地。
    刘煓瞪大眼在旁边瞅他,然后开始掐手指头算数。
    “干嘛!”何博问他。
    刘煓就说,“你要替我种地,我总得给点酬劳啊!”
    “哪有白让人干活的?”
    何博直接一挥手,“嗨,想这个干什么?”
    “包我一顿饭就好了!”
    这么多年来,
    何博行走人间,跟人一块种地的次数还能少?
    有好些年迈力衰,但迫于生计必须劳作的农夫,会遇到鬼神送给他们的惊喜——
    一夜之间,
    初春的田里就被栽种好了秧苗,或者秋天时成熟的粮食被人收割齐整,一点不少的被堆放在了边上。
    他们因此赞叹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人,然后莫名其妙的,就流传起了“田螺仙人”的故事。
    对于何博来说,
    他只是在自己漫长的生命中,通过劳动,来打发下时间,感受下人间的气息罢了。
    但对平民来说,
    耕种的辛苦,
    要在田里弯腰的他们实在是太了解了。
    当今之世,
    虽然铁器和耕牛的数量,较之以前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但需要人去开拓的土地,也实在是太多了。
    世道还在战争之中,很多铁器也是要先紧着军队用的,耕牛也不是哪里都有。
    很多平民,仍旧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去收获粮食。
    夏秋成熟的时候,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滚烫滚烫的。
    收割粮食的时候,穗子擦过手脚,会让人十分难受。
    太阳很晒,
    弯腰很累,
    身上又疼又痒,
    但他们不得不忍受这一切,还要抓紧时间去做,以防突然下起暴雨,打坏了还未收割的粮食。
    如果能节省一些力气,
    谁不会感激一下那做好事不留名的“仙人”呢?
    对此,
    何博则是哈哈大笑,还把西门豹喊过来,特意跟他强调,“这说法可不是我故意搞出来的!”
    西门豹也只能再次感慨鬼神的仁慈,同时也对民众自伐流传起的信仰和传说,露出了微笑。
    而现在,
    “田螺仙人”就要垂怜于刘煓!
    他不要也得要!
    好在,
    刘煓一直很听劝。
    何博要干,
    那就干呗!
    老三出去闯荡了,
    正好省下他的饭给客人吃!
    ……
    “你的!”
    “我的!”
    “他的!”
    等耕种结束,
    何博跟着刘煓回到家,这小老头就端起一家之主的架势,开始给人分饭。
    他先给何博盛了一份,
    然后给身为主要劳动力的自己盛了一份,
    最后才轮到刘老二跟女人孩子。
    他分的很公道,每人该是多少,就是多少。
    就是刘煓为图方便,喜欢直接抱着煮饭的罐子站在前头,让小子们排队来打饭。
    整出来一副喂狗的架势。
    何博看着这一家老小乖乖的排队,然后抱着自己的那一份蹲边上吭哧吭哧的吃起来,就忍不住笑出了声。
    他把两个小的逗过来,问他们,“吃饱了吗?”
    两小儿摇了摇头。
    于是何博便把自己的饭分给了他们。
    他说,“行了,我也不饿,你们拿去吃吧!”
    两小儿高兴的捧着饭碗就跑了。
    刘煓在旁边刮着饭罐,把里面剩余的弄出来,捏成一团,塞到嘴里。
    他咀嚼着干巴巴的麦饭,抱着罐子,流露出心满意足的模样。
    何博看了他一会,忽然就说,“我现在知道,刘老三的性子是怎么回事了!”
    “啊?”
    刘煓听到这话,忍不住左右看了看,没瞅着自家出走闯荡的三儿子出现在眼前。
    他不解的看向何博,不知道对方怎么突然提到老三了。
    何博只笑而不语,跑旁边看刘煓闲着没事,编出来的草帽草鞋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