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官家文臣两牵扯
作品:《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483章 官家文臣两牵扯
刘淮看着面前在火堆旁瑟瑟发抖的李通,打了个哈欠说道:“你知道我为何几个时辰之内就下定了决心吗?”
李通端起身前案几上的热粥,捧在手中,点头说道:“臣下虽然不知道,却可以大约猜到。”
“说来。”
李通不愧是曾经的金国宰执,立即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臣下揣测,只有可能两点,一是吴拱已经被仆散忠义打得全军覆没,襄樊全面失守,宋国要布置鄂州防线。
二是,徒单贞已经安然撤退,宋国在淮东的大军作壁上观,将他们礼送出境了。”
说着,李通观察着刘淮的脸色,见他只是面无表情的吃粥,吞咽了一下口水说道:“君上,以臣下看来,大约是淮东徒单贞之事,魏公此时得速速从邳州撤离,否则……”
李通摇了摇头,而见到刘淮在被提及忠义军时都没有表情变化,只能继续说道:“若是让臣下再做些猜想,宋军虽然没有胆子去与大金……金贼厮杀,然而来抢功的胆子不只有,而且很大。”
“宋军一定打听清楚了淮西的战况,所以迫不及待的来分些好处,想着参战各军俱是损失惨重,肯定不敢抗拒他们。”李通语气缓缓变得低沉:“因此,臣下猜想,君上想用臣下来出谋划策,收拾掉来抢功的宋军。”
刘淮将碗中的热粥一饮而尽,擦了擦嘴后看向李通:“第一,你以后称呼我为大郎君,或者都统郎君都可以,莫要再扯什么君上,我没这个毛病,你把自称也给我改了。”
李通低头应诺。
“第二,你得改个名字,金国宰相李通已经在昨日触怒我,被当场打杀了,你以后也少在外人面前露面,虽然虞相公他们没来得及提审你们,却也保不准有一二人见过你。”
李通点头:“我幼时有个小字,唤作文通,我儿子大名唤作文远。我以后唤作李文通,就没人以为我是李通了。”
刘淮点头,随后说道:“之后你先在我身边,为参谋军事,回到山东以后,再论其他。”
“喏!”
“李参谋,你是个极为聪明之人,否则也不会在完颜亮这种暴君身侧保住性命,成为宰执。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就勘破如今的局面。”刘淮淡淡的说道:“但我要用你,却不单单对付面前的建康大军。那一点土鸡瓦狗,就算我军如今疲敝,我也有一百种方法来炮制他们。”
说到这里,刘淮瞥了李通一眼:“我用你,是因为我要恢复汉家江山,安定天下,需要对付内外敌人,而对付宋国,你还是有些在行的。”
“郎君安定天下之心,乃是……”李通本能性的想要奉承,却被刘淮挥手打断。
“我与完颜亮那厮不一样,不需要这么多奉承,你也不用如此来自保。”刘淮说道:“发挥你察言观色的本事,也来做我所需之事。
你不是说能臣跟着昏君会成奸臣,奸臣跟着明君会变成能臣吗?现在我就需要你当能臣。”
李通连连点头,将碗中的粥食一饮而尽,随即正色说道:“大郎君,对付宋国的诀窍就在于一点,那就是硬!”
“继续说。”
“大郎君。”李通开始为刘淮分析起宋国来:“宋国如今这个局面,归根结底,就是在于他们不禁兼并。”
刘淮眯起了眼睛。
这李通倒还是有些本事。
自从穿越过来以后,还是第一次有人从经济为基础来解释问题。
而农业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什么?
自然是土地!
“正因为不禁兼并,所以会有大地主,正因为有大地主,所以皇帝只能通过与大地主们合作,所以才会有那些所谓的名臣重臣,就比如前宋时期的韩琦,赵州其实就是他们韩家的。”“然而宋国没有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的局面,一方面是广开学堂,印刷书籍,终究没有让经典为世家垄断,只要一路高中,并且政绩稳固,黔首理论上也可以成为宰执。”
“另一方面则是,宋国皇帝始终掌握军权。大郎君,宋国可是从五代之中杀出来的,五代十国之时都是一群率兽食人的畜生,为了拉住手中有刀就肆意妄为的风气,赵匡胤设计了一套层层压制,层层掣肘的体制,皇帝就是最大的军头,士大夫不可能完全掌握军权。”
说着,李通伸出双手,捏成拳头:“因此宋国的两个势力,一个是大地主士大夫,另一个是皇帝军头,两者形成了平衡。他们互相扶持,也互相敌对。”
“然而宋国皇帝暗弱,不肯临阵,也因此宋国军队疲弱不堪,西夏、故辽、金国,各个国家都能击败宋军。”
“也因此,只要对宋国硬下来,郎君就可以最大的威胁就是宋军,以大郎君的英武不凡,宋国军队土鸡瓦狗尔。除非赵构那个阉人能亲自率领大军,否则不足为虑。”
“而且,宋国的士大夫也会在国内作拉扯,因为他们是大地主,尤其是偏安二十年后,宋国朝廷中北方的士大夫几乎都已经老病,只剩下在南方有势力的士大夫,对于他们来说,对外开战有百害而无一利!”
李通放下了代表宋国皇帝的右拳,将代表士大夫的左拳举起:“然则若是甘为宋国的臣子,与宋国媾和,那么宋国的士大夫就会将矛头指向咱们。
他们会用各种手段来炮制山东义军,只要我军不敢用硬刀子,他们就会放肆使用软刀子割肉,大郎君,软刀子也是能杀人的。须知,前宋狄青这般的人物,都是在软刀子之下忧惧而死的。”
刘淮静静听罢,喝了一口茶水问道:“如李参谋所说,我军现在就该起兵反宋吗?”
李通果断摇头:“万万不可。”
“此时天下依旧是宋金两国。大郎君既然矢志灭金,那么在灭金之前,就万万不可与宋国在明面上敌对,更何况,山东义军之中也有许多心向宋国之人。以山东未稳之局势,被宋金两国夹击,则大事去矣。”
刘淮似笑非笑的说道:“李参谋,你知不知道,刚刚若是你说要此刻就起兵反宋,我立即就会将你斩杀?”
李通面色不变,诚恳说道:“大郎君,既然我诚心投靠,想要为大郎君做些大事,定天下局势,就不会在此时耍小聪明。大郎君刚刚还说让我示人以诚,为何如今却要用这种诡谲手段来试探与我呢?”
刘淮心中直呼好家伙。
李通不愧为宰执,就这个从奸佞小人到忠直谏臣的转变速度之快,差点让刘淮闪了腰。
然而此时刘淮也不会含糊,直接诚恳道歉:“李参谋,这是我的不是,还望李参谋见谅。”
李通也没想到刘淮会如此干净利落的道歉,对他更加了解几分之余,也不由得讪笑几声,随后正色说道:“大郎君,对付宋国,一定要硬,却不能撕破脸。
不过我想大郎君自有分寸,因为除非到了不可挽回的境地,宋国是绝对不敢主动开战的。就算赵宋官家想要开战,也会有士大夫拖后腿。”
“因此。”李通昂然做出了结论,语气中充满自信:“大郎君可以任意施为,却万万不可留在宋国朝堂中为官。”
刘淮点头,起身说道:“我马上就要出兵东关了,李参谋先歇息一下,换一身新袍子,到时候再到东关找我。”
“遵令。”李通恭敬行礼。
刘淮向帐外走去,却又有些疑问:“李参谋才学也是有的,为何要投奔于我呢?”
李通苦笑道:“我在完颜亮身侧为宰执,得罪的人太多了,无论是哪个宗室当皇帝,甚至如大郎君这般的义军得了天下,我都不会有好下场。至于宋国……”
说到这里,李通长叹一声:“我有一身才学,经历生死后更是看清楚一些东西,总要做出一些大事来,才可以告慰前半生庸碌,哪里能将性命卖给这么一个国家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