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回京先告状

作品:《大明第一国舅

    第92章 回京先告状
    马上皇帝的优势就是能够带兵打仗,如果不是此前巡视了一下北边的防务,朱元璋说不定早就回到京城了。
    朱标一脸平静的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在他身后的就是胡惟庸和杨宪,这两人倒是也比较平静,看似是对于皇帝的回京没有什么感慨。
    忽然间一阵子马蹄声传来,一队骑兵出现了。
    骑兵们直接散开,沿着百官队列在外巡检。而领头的骑士坐在马背上,只是朝着朱标微微欠身表示行礼,对杨宪、胡惟庸等人根本不放在眼里。
    朱标笑着作揖,全身甲胄的是沐英,这是他的三哥,一年多没见了。
    杨宪等人也不好说些什么,沐英不下马找不出毛病,这是全身甲胄,最重要的是陛下就要过来了,沐英是来接管防卫的。
    阵阵马蹄声传来,金盔金甲的朱元璋威风凛凛的出现了,在他身后是一众大将。
    杨宪等人忽然间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不是天子,而是那些大将。
    冷漠、审视、桀骜、不屑.
    这些武将们对文官的态度是毫不掩饰,如果以前李善长在,这些武将们还能稍微给点面子。
    而杨宪、胡惟庸,显然是不值得这些武将给面子的。
    朱元璋在百官的三呼万岁中下马,随即热情说道,“天德、伯仁,你俩陪朕乘车。”
    天子驾车的待遇就算了,不过陪天子同乘一车不算什么,这是皇帝对立下大功的大将的恩典,这是一种巨大的荣耀。
    徐达也好、常遇春也罢,对此也不陌生,他们此前回京还经历过皇帝亲自出迎的待遇。
    “邓愈,你来给咱们驾车!”朱元璋忽然想起来了,笑着说道,“俺儿子还是不够多,能做事的现在还在老家。”
    朱樉、朱棡、朱棣三兄弟现在还在老家种地,朱橚、朱桢这才十岁左右,办不了事。
    所以皇子牵马等荣耀,现在也没办法提起了,主要是能牵马的皇子们现在在凤阳扛着锄头呢,在京城的这几个皇子自己会骑马就行,别指望他们牵马。
    朱标上前凑趣说道,“父皇,这也是儿臣的疏忽,也该将弟弟们召回来了。”
    朱元璋立刻说道,“好,那你下旨召他们回来,也该给他们封王了。”
    朱标笑着点头,随即说道,“老五,去给舅舅牵马。”
    这就算是特殊待遇了,这一趟跟着朱元璋回来的都是大将,不过也就是徐达、常遇春这些人有资格和皇帝同乘一车。
    马寻这个打酱油的角色还捞着了皇子牵马的待遇,这就有些多了。
    “让老五去给保儿牵马,老六去给他舅舅牵驴。”朱元璋拉着徐达和常遇春,笑着说道,“咱们这里你是不用管了,去和将军们说说话。”
    邓愈跳上车,直接驾车就走,徐达和常遇春在和朱元璋谈笑风生。
    朱橚和朱桢两兄弟跑到了马寻面前,“舅舅,父皇让俺们牵马。”
    “舅舅,我可是亲外甥。”朱橚有些着急,“我也旺财关系好,凭什么让老六去牵?”
    朱桢有些委屈,父皇的旨意他不敢违背。可是五哥的话也有道理,谁让自己是老六呢,还不是父皇、母后的嫡子。
    马寻就笑着开口,“老六去牵旺财,你顺着它一点,是个顺毛驴。这么远的路走着也累,哄好了你就骑驴。老五,去找你二哥。”
    朱橚虽然有些牢骚,可是也只能这么接受安排,而朱桢欢天喜地的去牵旺财了。
    朱标骑着马过来了,“舅舅,这段时间可还安好?”
    “好着呢,在外头跑了一圈就觉得精神了。”马寻神采奕奕的说道,“倒是太子殿下在京城受委屈了,不过陛下既然回来了,太子殿下也就不用委屈!”
    马寻根本不会压低声音,这话就是说给有些人听的。
    杨宪脸色忽然一变,谁敢让太子殿下受委屈?
    我怎么不知道?
    我执掌中书省、为太子殿下分忧,政事经我手处理的井井有条,比李善长在丞相之位的时候还要好,肯定不会是我的问题!
    那肯定是胡惟庸或者是刘伯温这些人了,这些人倒是厉害,在我眼皮子底下还敢让太子殿下受委屈,这还了得!
    朱标则笑着说道,“舅舅言重了,外甥奉旨监国,只可惜岁数小、才干不足,本就是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差错。朝中有贤臣辅佐,并无可忧虑之事。”
    马寻也就是笑了笑,心知肚明就好,过两天就可以知道一些事情了。
    刘伯温就长长的叹了口气,他和杨宪的关系不错。可是最近这段时间里,他也觉得自己有些不认识杨宪了。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虽然这是曹雪芹的话,但是道理放在明朝也可以用。
    劝了,可惜没用。
    现在的杨宪根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那些做派比起当初的李善长还要高调、张扬,只可惜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不对。被权力蒙蔽双眼的杨宪还以为自己是皇帝的肱股之臣呢,以为他已经彻底取代了李善长,成为了大明的新一任丞相,就要权倾朝野了。
    既然劝了也没有什么用,那也就不要继续劝,免得杨宪以为还有其他的意思。
    皇帝回京,首先就是在奉天殿升殿接受百官贺拜,简单的宣布一下北伐功成,那就下朝了。
    马寻仔细找了找人,“保儿,随我回去。”
    李文忠笑着走过来说道,“我也是要去见见爹。”
    “文英呢?”马寻四处打量着,“他跑去出一年了,也该过去一趟。”
    李文忠笑着开口,“文英去和刘家表叔打声招呼了。”
    刘璟的辈分这也是涨了起来,虽然有些人是各叫各的,但是关系亲近的人家就不一样了。
    李文忠也好、沐英也罢,肯定都是跟着马寻叫人,所以刘璟现在的辈分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也是一年多的征战,刘璟的能力也初步得到了沐英等人的认可。
    下朝就好像是从菜市场买完菜了,百官在乱哄哄的打着招呼,尤其是这些武将们更是如此。
    不过就算是文官们看不顺眼也只能憋着了,这时候就不要不识抬举的跑去多说什么,那反而是自找麻烦。
    和徐达、常遇春等人打了个招呼,马寻带着两个外甥朝着小院走去。
    李贞的院子里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虽然朱樉几个在老家,但是还有李景隆和朱橚在。
    也是因为沐英回来,特意让沐英的妻子冯氏将沐春也给带了过来。
    “不孝子方才归来,劳父亲记挂。”
    “侄儿叩拜姑父,姑父万安。”
    看着李文忠和沐英,李贞是非常开心的,“都起来、都起来。你们为朝廷建功,我听着就高兴。快去洗洗,一会儿有好吃的。”
    李文忠也好、沐英也罢,哪怕是三十来岁的人,在李贞的眼里依然是孩子。
    刚起身的李文忠和沐英又立刻跪下,“外甥李文忠(沐英),拜见舅母。”
    刘姝宁急忙开口说道,“都起来吧,无需如此大礼。”
    马寻也开口说道,“都起来,以后不是大日子,不准这么行礼。”
    李贞就笑呵呵的说道,“岁数归岁数,辈分归辈分。他俩个要是见着你们不磕头,那就是我教子无方了。”
    李贞这话也没什么问题,年龄和辈分是两码事,更何况李文忠和沐英还没到身份足以让人忽略辈分的程度。
    李文忠起身后笑着说道,“舅舅,这是外甥第一回见着舅母。要是不磕头、不行礼,不要说俺爹了,皇后都要骂我猖狂。”
    洗完澡的马寻换了身衣裳,觉得舒服、自在,下一刻他就觉得有些意难平了。
    以前也见过沐英‘便装’,确实比较帅气、儒雅。而李文忠脱下甲胄穿上私服,那就是一身书卷气了。
    “姐。”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马秀英,马寻直接吐槽,“保儿这是怎么回事,领兵的大将怎么书卷气,三国时的周郎估计也就是如此了。”
    朱元璋立刻得意开口说道,“随俺姐夫、俺姐,这才叫允文允武!”
    李家一家三代都是帅哥,李贞不要说,李文忠也不再提。小小的李景隆看着胖嘟嘟,不过也是个可爱的小帅哥,这颜值真的没话说。
    朱标就笑着说道,“早些年的时候二哥没成亲,不少人都盯着。二哥穿着甲胄就是大将,换身儒生服就能迷倒不少书香门第的小姐。”
    朱元璋出谋划策说道,“下回你们几个坐车去街上转转,看看有没有人给你们扔果子。”
    朱标就笑起来说道,“我先前还给二哥出过主意,让他也戴着面甲,二哥就是兰陵王这般的人物。”
    又帅又能打,还饱读诗书,这实在是没天理!
    李文忠就有些不好意思了,长得帅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马寻看了看气氛好,立刻告状,“姐,我还是得多读书,看看保儿这多有才学。这一路上姐夫不知说多少回,嫌我们马家读了两本书就自称诗书传家。”
    本来看着一屋子人就觉得开心的朱元璋勃然变色,“马寻!”
    还来不及多说,朱元璋慌忙解释,“妹子,你别听他胡扯!我是劝他多读书,没说马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