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这书生不是人

作品:《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第102章 这书生……不是人
    哒哒!
    蹄声响起。
    北城天桥,老半仙与瞎眼老道闻声探寻,顿时欢喜,皆因驴身上坐着的是袁道长。
    他手持拂尘,姿态闲适,表情自在,跟以往气质截然不同,少了几分朴素近人,多了几分仙风道骨。
    两人起身行礼,玄明颔首,示意他们跟上,继续乘驴前行。
    路上又遇福来祸去两位散道,在玄明示意下他们同样跟上。
    一人在前,四人在后,穿城而过,直到出了浮云县城,玄明才停下。
    瞧着面前四人,他没再隐瞒,轻甩拂尘,撤去伪装,刹那间一位乘鹿白发老道浮现眼前,错愕之余,四人都是聪明人,立刻明白这才是袁道长真实身份,躬身下拜。
    玄明没阻止,坦然受了此礼,温声道:“贫道玄明,于求真观修行,此前化名袁守诚游戏红尘,体验人间世情,你等与贫道算是有缘,相处两载有余,亦知性情。如今贫道即将远行,临走前特来全这段缘分。”
    挥袖打出四道流光,皆入四人眉心,玄明解释道:“此乃贫道部分演卦心得,便赠予诸位,望尔等谨守本心,莫逞强持能,胡作非为,否则,他日再见,贫道必不留情。”
    四人震惊不已,玄明真人之名他们如雷贯耳,响彻浮云县,四人只以为袁道长是一位深藏不漏的高人,万万想不到他竟是浮云山上那位老真人,惊喜之下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老乞丐在底层摸爬滚打最久,率先反应过来,躬身行礼:“老朽谨记真人教诲。”
    其余三人这才反应过来,立刻行礼,等他们抬头,玄明早已乘鹿远走,化为一个小点儿,身影飘渺不可寻。
    ———
    故地重游,且行且走。
    玄明踏上前往郡城之路。
    受邀在南城海宅观礼,为黑小子包仁义拜师海奉明做了见证后,他只逗留一晚,于翌日一早,告辞离去。
    出了海宅,他直奔风阳郡外,踏上官道,前往沧月郡。
    长姐今年要过八十大寿,所谓长姐如母,以前她对自己照顾有加,体贴入微,因其道号,一度被同门戏称为度娘,哪怕嫁人,也经常命人送东西回来。
    这次便宜外甥前来,送了寿宴请帖,于情于理,玄明都该去一趟。
    只是他没着急赶路,沧月郡与风阳郡相距万余里,长姐寿宴还有一个月,以灵鹿日行两千余里的脚程,完全来得及。
    既然下山入世,自要用心经历,看路边风景,见人情百态,观红尘万象,哪怕走马观,也比蒙头赶路强,说不定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便能触动心灵,有所领悟。
    官道宽阔,虽是清晨,但行人较多,赤脚赶路的普通百姓、乘马坐车的大户子弟、聘请镖局的商队、赶着牛车的沿途村民……
    身份不等、阶层不同的各类人同行一路,来来往往,颇有几分意思。
    玄明化为一个普通道人,面容普通,衣着普通,气质普通,拂尘普通,身后牵的驴普通,驴头上的燕子普通,混迹在路人中毫不起眼。
    行走至中午,烈日炎炎,官道两旁的草都有些蔫巴,无精打采,路人都热得嗓子冒烟,汗流浃背,普通百姓不断用袖口擦汗,有降温符文辅助,马车里贵人情况较好,可挥舞折扇与团扇的速度也明显加快。
    为了更好地体会人生百态,玄明封禁法力与肉身之力,封印自己一切神异,把自己完全当成一个凡人,走了半日他同样口干舌燥,见部分路人行至旁侧树荫下纳凉,甚至停有几辆马车,他想了想,也走过去歇脚。
    马车贵人与普通百姓默契地泾渭分明,玄明没往富人堆里凑,而是跟寻常百姓挤在一处,从驴身上摘下水囊与包袱,他灌了几口水,打开包袱,拿出酥饼吃了起来。
    ———
    咕咚!吞咽口水声响起。
    玄明充耳不闻,故作不知。
    咕咚!
    吞咽声再起。
    玄明继续充耳不闻。
    “这位……道长,俺能否拿一文钱给您换半块酥饼?”
    一道声音小心翼翼地响起。
    玄明抬头,一个八尺大汉蹲在他旁边,身穿草鞋与补丁衣裳,皮肤黝黑,掌心生有老茧,模样憨厚,言语间带着几分不好意思,明显不常做此事。
    瞧着面前道长疑惑表情,憨厚黑大汉慌忙解释道:“俺有些馋道长的酥饼,无奈囊中羞涩,若道长愿意,俺愿意再送一些自家腌的咸菜。”
    玄明对憨厚黑大汉算是熟悉,看样子出身庄户人家,一家三口一起赶路,途中时常抱着一个面色苍白、身形瘦弱、一看就身子不好的孩童,可又不溺爱,只在孩童累时才会抱一会儿,孩童也懂事,经常要求自己下来走一走。
    没戳破汉子谎言,玄明直接将一块酥饼递了过去:“贫道不喜占人便宜,你家那腌菜看上去不错,顶得上半块酥饼。”
    汉子兴高采烈,黝黑脸上绽放一抹微笑,双手接过酥饼,满是感谢,急走几步,行至妻女身旁,将酥饼撕成两半,一半给妻子,一半给孩子,自己从随身携带的土陶罐里夹出大半腌菜,用旁边较大草叶包裹,送到玄明身边。
    又从怀里摸出一文钱,恋恋不舍地递了过去,玄明没客气,接下两物,折草枝为箸,夹起腌菜,送入口中,咯吱声响,味道不错,是常见的乡野风味。
    最重要的是,里面藏着人间烟火,做腌菜的人很用心,哪怕家贫,依旧努力将日子过好,内心不愁苦怨恨,是以普通野菜都多了几分温情,有巧妇勤俭持家的痕迹。
    “爹爹,你先吃!”
    “当家的,你先吃!”
    当汉子回到妻女身边时,妻子与小女娃都不约而同地将酥饼递给黝黑汉子,后者摇头,刚要说什么,就被古灵精怪的小女娃打断:“爹爹不吃,平安也不吃。”
    “好!爹爹吃!一起吃!”
    大汉咧嘴大笑,露出白牙,轻轻咬了一点儿酥饼,就把酥饼重新推给妻女,自己则拿起杂粮馍,就着腌菜,吃了起来。
    一边吃着酥饼腌菜,一边观察那一家三口,玄明嘴角上扬:“有趣!”
    这一家子明明是人,却带有一丝稀薄妖气,甚至若有若无的香火神力。
    不仅玄明注意到这温馨一幕,其他人同样看到,有人不放心上,有人不屑撇嘴,也有人为之一笑,被这种温情感染,内心温暖。
    一个背着竹制书箱的年轻儒生凑到壮汉身边,放下书箱并打开,他取出一个油纸包与两个白面馒头,递给汉子,温声道:
    “这位大哥,在下出来游学已有半月,十分想念家母所做腌菜,可否匀我一些,小生愿意拿桂糕与白面馒头交换。”
    见此,玄明嘴角上扬。
    这书生……
    不是人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