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保安团遇敌

作品:《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18章 保安团遇敌
    “集合!”
    刘黑子一身褐色麻布短衣,站在桥头一声大喝。
    一众民团保安纷纷聚拢,
    “立正,”
    李逸和郭二郎、董七郎等走来。
    “报告团长,队伍已经集合完毕,请指示。”
    李逸今天头戴毡笠,上面一把红缨,身上还披上了那件犀牛皮甲,背弓按剑,很是威武。
    来到队伍前,李逸看着这支训练了几天,站队已经有了几分模样的队伍,满意的点头。
    都是各家大户的青壮家丁、奴仆,人数不多,顶多一个排,但把衣服、武器统了一下,再经过他亲自做了几天队列训练,
    起码现在往那一站,还是能有几分队伍的味道了。
    河滩上灾民的孩子们,围在一边看热闹,这几天李逸天天在河滩这边训练,这些孩子最喜欢跟着学,
    立正稍息左转右转向后转,
    这套东西李逸也不觉得会马上提升什么战斗力,但经过几天的严格要求,起码他们的服从性变好了,甚至有了一个整体的初步意识。
    董秀才也来看过李逸训练,说过一句话,如果李逸能够让他们令行禁止,这些家丁奴仆也能成为一支很厉害的兵。
    不需要什么高强的武艺,甚至不会骑射都不要紧,只要能够列队整齐,然后统一的刺枪,
    这就足够了。
    就算到了真正的战场上,民夫们如果能够结阵,整齐刺枪,都已经不得了,何况这支民团,只是用来震慑这些灾民,巡逻安民而已。
    再猛的人,面对一排长枪,那也是只有死路一条,除非你是轻骑兵远远骑射,或者你是重骑兵,直接人马俱甲的冲锋撞击,又或你是身披两三层甲武装到牙齿的重步兵,能够刀枪不入。
    李逸需要的更多是一个样子货,
    一定要整齐,配上统一的服装、武器,往那一站,口号喊响点,灾民们中那些无赖强盗什么的自然也不敢乱来。
    “经过几天的集训,大家的表现非常不错,今天我们要展开一次行动,前往韦堡施粥,”
    李逸指着滩上那些窝棚,“这些都是家乡受灾,不得已求食关中的百姓,面对他们的困难,我们也力所能及的施以援手,”
    今天准备了几口大锅,也准备了柴火,还准备了不少小米,
    前往韦堡施粥,吸引这些饥民到那边去。
    “出发!”
    几十个灰衣民团,带着几车的大锅、粮食、柴火,往韦堡而去。
    一早就已经向这边的灾民说了,去韦堡有粥喝,以后每天都有两顿粥,留在这里的没有。
    为了这两顿粥,灾民们毫不犹豫的就收拾了破烂家当,背上小包袱,就跟着队伍出发了。
    这边的稻子已经收的差不多了,也没啥活了。
    因为有人偷鸡摸狗,搞的本地村民对他们十分嫌弃,双方发生过好多起冲突,打了不少架,
    人家现在有了民团,天天大刀长枪的在他们面前舞弄,晚上都有人巡逻值夜,这几天晚上也抓了不少人,
    有偷东西的,也有半夜摸到村里,管你偷没偷,你摸进村里就当贼,
    那位李待诏人倒挺好,也不会打人,但会吊起来到天亮,
    白天拉到众人面前讯问,
    这跟挨一顿打也好不到哪去。
    李逸骑着马,看着粮车后面跟着的几百号人,也不由的感叹,都不容易啊。
    可谁也不愿意自己家门口,天天住着这么群人,甚至越来越多。
    若只是路过乞食,施舍一碗饭还好,要留下来跟你做邻居,没几个受的了。
    哪怕拉起民团,晚上巡逻值守,也是防不胜防,而且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偷盗抢劫等问题会更严重。
    李逸也尽量能帮就帮一些,
    他从灾民里挑了六家人,招为学会的部曲,每家佃给五十亩地,这头两年食宿都包,种地的一切工具种子耕牛等都提供,相当于是雇做长工,能让他们能够安定下来。
    他的作坊里,也从灾民里招了一些可怜的带孩子年轻寡妇,给她们提供一份工作,能够自食其力。
    还发动郭二郎、董秀才等乡里大户,招长工招佃户,作坊招工,都是尽量提供了一些机会。
    但兴盛里就七个村子,能提供的机会始终有限。
    有人说李逸是趁火打劫,趁机压良为贱,挖朝廷良人为私部曲,还有说他招佃是想多收租子,招的女工是要少给工钱。
    李逸也只能笑笑,他并没有因对方身份而去压榨,但从某些方面来说,也确实是挖朝廷墙角,这些佃户相当于弃籍投附,从此依附于他,
    对李逸来说,真正的好处只是他获得了更稳定的劳动力。
    他的腐竹作坊能够扩大规模,提高收益,学田交给部曲佃租,也会有稳定的租子。
    但这也是互相得利的好事,要是没半分好处,那谁也没那动力去做,不为名也得为利。
    “等农闲的时候,也可以组织村里青壮训练一下,到时也能轮流巡逻。”郭二郎骑着匹马在旁边道。
    都由大户们出钱出人又出力的,郭二郎可不太乐意。
    “嗯,可以。”
    李逸笑着道:“等无事时,我看可以把咱们这队伍拉进终南山里去赶山围猎,也挺热闹有趣嘛,还能弄些肉食。”
    “这个好,打打野猪狩些獐子鹿啊麂子,就算猎点兔子野鸡也不错。”
    董七郎则提议,“我觉得咱们保安团,应当扩大,把整个御宿乡五个里都纳入进来嘛,真正编他一个团二百人,甚至编上一个营五六百人,农闲时就集训一下,也可以跟待诏说的一样,进山打打猎,多热闹。”御宿乡有五个里,总共五百户人家,大户地主得有三五十家,甚至乡里还有好几个寺院道观,也有一些贵族的庄园,
    真联合起来,拉个二百人的满编家丁营,不是啥难事。甚至若是把百姓民户也给动员一下,农闲时练练,那一户一丁,可就五百丁了。
    “你们这是没点上府兵,却想过将军校尉的瘾啊?”李逸笑道。
    “这天下也还不太平,咱们也不能啥都指望朝廷官府嘛,不说别的,终南山里现在就还有不少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的,这一到冬季,山里日子不好过缺衣少粮,他们就下山来绑票勒索了,
    甚至这年头,偷孩子的拐新妇子大姑娘的也多啊,防不胜防,咱们自己组织一下,有人日夜巡逻道路,守卫村门,这也是大家都好啊。”
    李逸觉得董七郎不愧是读书人,想的确实比较周全。
    很多时候确实只能靠自己。
    二十一世纪都还有那么多拐卖人口的,更别说现在。
    还有一点,地主大户们家里多有奴隶,得防范他们逃跑。另一个就是得防着,有百姓弃籍逃户,他们跑了,那赋役可是要摊到村民头上,甚至村长保长还得先扛着。
    郭二郎更是直言,“咱们这也都是为大家做事,不能咱又出人又出钱再出力的,应当到时把开支的钱粮,大家摊了。”
    正说话间,
    前面有一行人骑着马慌忙跑来,
    “羌,羌贼打过来了,烧杀抢掠······”
    “什么?”
    前头的刘黑子拦住那几人,有两个他还认识,是将军营一个大户,家里开着一个编席的作坊,生意一直挺好的,也有不少田地,也是很富有的。
    黑子在将军营的韦家豆腐作坊呆过一段时间,那村子里不少人他都认识。
    “这不刘东家吗,这是怎么了?”
    “你是?”刘掌柜的看着刘黑子这一身骑着马,一时没认出来。
    “我以前在韦家豆腐作坊里做过事,刘黑子。”
    “啊,是你啊,快逃吧,羌贼作乱,正在将军营烧杀抢掠呢,”
    刘黑子把他带到李逸面前,
    “到底发生了何事?”
    “我们也不知道,这好好的突然就有大群的羌贼骑马杀进来,见人就砍,见东西就抢,甚至见女人就辱,死了许多人,我们几个跑的快,才逃出来,”说到这,刘掌柜的还心有余悸。
    “你们怎么不往长安跑?”
    “那些人就是从长安那边来的,”
    李逸都被弄懵了,
    这可是长安城郊,天子脚下,哪来的羌贼袭击,羌贼老家在陇右,他们离这可是很遥远的。
    李逸又仔细询问,
    得知更惊人的消息,那些羌贼,数量很多,还都穿着朝廷的官兵戎服,从此而来,一路往南抢掠。
    刘掌柜能肯定,将军营绝不是第一个被袭击的村子,因为那些羌贼冲进村时,不少人马上还驮着女人以及绢布等抢来的东西。
    几人面面相觑,都一头雾水。
    “李存孝,你们过来一下。”李逸想起自己手底下也还有四个羌兵俘虏呢。
    这几个家伙现在已经能听懂不少汉话,也会说些简单的,
    李逸把情况跟他们说了,李存礼在旁边帮着翻译解释,
    “你们觉得是什么情况?这些羌人哪来的?”
    “可能是之前归附朝廷的羌人酋长,率部哗变叛乱了。”李存孝道。
    这个解释,李逸一下子就相信了。
    不可能是从哪个山里钻出来的羌人部落来抢掠,这又不是陇右、汉中,所以最大可能就是此前归附朝廷的羌部,现在反叛了。
    这种事情听着很夸张离谱,
    但现在正在发生。
    “归附的羌兵叛乱?那怎么办?”郭二郎慌了。
    李逸看看自己这支队伍,
    他们这些大户加上家丁,五十人不到,有些简单的长枪、朴刀、弓箭,有马的也才十几个人。
    另外今天帮着送粮食的还有十来个男人。
    再就是跟着后面要去韦堡喝粥的几百号灾民,男女老少都有。
    “刘掌柜,你知道叛羌有多少骑吗?”
    “很多,我跑出来的时候,进村的估计都有上百骑,但后面肯定还有更多。”
    听到这个数字,李逸也头痛了,就仅是一百羌骑,那他们也不是对手啊。
    “赶紧跑啊,”郭二郎急了,“无逸你不会还想跟他们干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