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豌豆颠儿

作品:《汴京小面馆

    春时春味, 除了香椿、春笋与棉菜,还有一味万万少不得——前世沈渺便听过一句话叫:“豌豆尖,云贵川的心尖尖。”
    川渝地区似乎十分偏爱豌豆尖。
    不过沈渺的四川好友一般管豌豆尖叫“豌豆颠”。作为一个地道的四川人, 她唯一爱吃的清汤锅, 便是“豌豆颠火锅”。即便不吃火锅,只是拿豌豆颠往清水里一烫,只需抓少一点盐和几滴香油,就能把那种鲜嫩脆甜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
    吃一口鲜掉眉毛,说是连烫了豌豆颠的清水都好喝。
    沈渺喜欢的吃法却是拿“豌豆颠”涮生滚牛肉锅, 羊肉也行。嫩嫩的叶片挂上锅子里丰富浓郁的动物油脂,和肉一起吃下去, 每一口都清香滑嫩,好似能把肉带来的荤腻之气全都降解了一般, 有了“豌豆颠”的加成,肉都能多吃两盘。
    总之,似乎怎么吃都让人舒服。
    吃豌豆尖有几个绝佳的时候:早春播种的春豌豆,八月上旬播种九月吃的秋豌豆, 还有十月播种,十一月吃的冬豌豆。
    不过,因着当下的种植技术所限, 秋冬豌豆尖儿在此时还较为严寒的汴京不大多见。
    宋人也吃豌豆尖,常见做法便是做汤、拌豆腐,甚至会用来包豌豆尖包子, 涮锅子倒是少见。
    豌豆尖长得快, 一月左右,便能长到四到五寸。这时候顶端嫩芽鲜嫩、叶片翠绿,立刻便要将其采收, 否则再长大些便没有资格做“豌豆颠”了。更别提开花之后,完全丧失了口感,老得塞牙,那时还是让它留在土里继续长豌豆吧。
    托那位好友的福,沈渺也成了一个识别合格“豌豆颠”的行家。
    寒风呼呼地吹动着街上各色幡子,沈渺裹上厚实的棉褙子,戴上毛帽子,把手揣进袖子里,正和同样这般打扮的谢祁,双双蹲在街边卖菜的小摊前。
    两人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面前农户兜售的那几大篮子青翠嫩绿、刚从地里掐下来不久的豌豆尖。
    前几日难得的晴天一过,倒春寒便来了。
    一场春雨,一夜寒风,又把这汴京彻底冻成了个冰疙瘩。只好又把家里刚刚收起来的冬衣狼狈地翻出来重新穿上,沈渺昨夜里被这湿冷阴寒的天气冻醒了好几回,横竖睡不着,干脆早起去逛早市。
    没想到她刚起来,就瞧见院墙顶上探出个脑袋来,只听那人说道:“沈娘子早。”
    沈渺仰头一看,是谢祁,正扒她家墙头呢。
    长得高就是方便,她家院墙高五尺七寸(1.8米),这人光脚站着都比墙还高出一小截。他要是再踮踮脚、使使劲儿,说不定都能直接翻进来了。
    “你也不怕扎了手。”沈渺赶忙过去开门,把他迎了进来,问道,“怎么起这么早?”
    “我爹他……一晚上都在梦里作打油诗,吵得我睡不着,便起来了。”谢祁今日也披上了厚实的皮毛大氅,一脸苦闷地走了进来。
    沈渺听了,忍不住偷笑。
    自打那日谢父来铺子里吃香椿拌面后,便顺理成章地住进了九哥儿西巷那小宅子里。
    可惜西巷的宅子没几间房,平日里就主仆几人住着,更没预备多余的房间,又不好让谢父住下人的屋子,如今父子俩只能挤在一处睡了。
    谢父自然是受郗氏的嘱托前来为儿子过六礼的。庚帖他都带来了!
    最重要的,更是要来见见儿子的心上人。这个市井出身的小儿媳妇,据说全家都见过了,唯独他没见过,单为了这个,他还生了好几日闷气呢。
    “你们一个个的。只瞒着我一人。我不是九哥儿的爹吗?这样的大事儿为何不告诉我?你们偷着乐,唯独把我当做傻子。”说着都快抹泪了。
    他气的只是临到要定亲了才知晓这事儿,完全没嫌弃门不当户不对。
    这也在郗氏的意料之中。
    当年,阿虫在高门士族的骄傲还未被打破之前,就已顶着旁人的冷眼和嘲弄,娶了她这个粗鄙武官的女儿。
    郗氏一边打算盘算账,一边敷衍又熟练地哄着丈夫:“郎君何必如此介怀?这事儿可不是瞒着你,而是想着要把行六礼这般重要的事儿专门交给你办呐。你是九哥儿的爹,自然该由你为他操持,这样的大事,非你莫属。”
    谢父一听,那哀怨立刻烟消云散:“原来如此,纯钧你放心,这事儿包在为夫身上!事不宜迟,明日……不,今日我便启程回京城,为九哥儿寻个顶好的官媒人!”
    他便是这般风风火火地来汴京了。
    连封信都没提前给儿子送,到了之后还让宁娘子替他保密,别泄露谢家这边的主事人是谁,自己偷偷摸摸地来铺子里吃汤饼。
    为此他还换上了家里绣娘新做的衣裳,修剪了胡子,装得温雅稳重的样子。
    谢父端着架子出现在了沈记汤饼铺,一进门就看见了自己儿子的字迹和画作,他还从头到尾看完了,并认真评判了一番。
    谢氏诗文之清绝闻名于世,书法虽不如王家出名,但也自成一派。
    谢祁书画自然也不错。
    尤其这贴在铺子里的这几张,许是写的时候心中有情,便显得格外温柔动情,让人望之都不禁想要微笑。怪不得家人或迟或早都知道了九哥儿的心思。
    见过这些字画,谁人会不知呢?
    谢父读完、赏完这心中都泛起了点点涟漪,真是明目张胆、毫不掩饰啊。
    少年人啊。
    这让他即便只有局促老旧的小宅子住也欣然接纳了,当即便拍了拍九哥儿的膀子说:“不必另外准备屋子了!自打你大了,你我父子二人便甚少有秉烛夜谈、抵足而眠的机会,这会子正好。”
    结果谢父倒是睡得很好,却苦了谢祁。
    “你爹梦里都会做诗啊。” 光看外表,还真瞧不出来,这外表清风朗月的美大叔,没想到内里性子却截然不同。
    沈渺没忍住,笑得肩膀直抖,“都说李太白醉酒能诗三百,可还是比不上谢家叔父梦中挥洒做诗的本事厉害。”
    谢祁神色无奈地望着她。
    砚书买来的眼药还挺管用的。谢祁这眼睛滴了三四日的药,已经消肿,也不再流泪了,只是眼睑还有些泛红,就像被手揉红了似的。他这会儿不说话,就拿那双泛红的眼睛盯着人看,天然就带着几分委屈的模样。
    沈渺被他这么一瞧,心跳漏了一拍,赶忙把笑给咽了回去:“我去热粥来。”
    她赶忙溜走。
    家里其他人都还在酣睡呢,砚书也没起来。两人挨着简单吃了些热粥小菜,见天色还早,便一道出门买菜去。
    没想到,才出来没几步,便幸运地与今年春天的第一茬豌豆尖碰上了。
    汴京这天气,二月末开始种豌豆尖,到这会儿采摘,正是最嫩最嫩的时候,就连最底端的那叶柄都能嫩得一掐就断,这意味着整株豌豆尖都鲜嫩,不用只掐那尖儿了。
    沈渺抓起来称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的,因为这豌豆尖嫩得都能出水,稍不留意就容易折断。沈渺仔细挑拣确认都是新鲜的,便把这菜贩子今日所有的豌豆尖都买了下来。
    多买点,今日自家能吃、铺子里能卖豌豆尖面,下午做团膳的时候也能派上用场。
    这时节,韭菜也正嫩,与芋头一起煎着吃,特别香。昨日便有不少衙门小吏点了韭菜煎芋头配腊肠饭。沈渺原本还正琢磨着今日的汤品该做些什么,如今看来,用这味浓鲜香的腊肠饭,配上豌豆尖豆腐汤便很好了。
    谢祁拎了两大篮子,沈渺也拎了两小篮子。
    两人便又踩着清晨的寒露回家去了。
    一路上谢祁没说话,或许是因为眼睛不舒服,又没睡好,他整个人显得安静又恍惚。沈渺在边上瞥他一眼,只觉着他硬撑着眼皮,走路都要睡着,实在困得不行了。
    回到家后,沈渺便把麒麟抱给他,温声劝他去睡会儿:“你屋子不是被谢叔父占了么?就在济哥儿屋里歇一会儿吧。现在天还早着呢,你看砚书都还没过来,他指定还在睡。让麒麟陪你好好睡个回笼觉。”
    谢祁被塞了猫,又被沈渺强硬推进屋子里。
    他愣愣地被仰面推坐到塌上。
    “济哥儿的床套褥子他走后我都换洗过的,你放心睡。” 沈渺转身将窗上挂的帘子卷了下来,合上门之前,又板起脸补充了一句,“去睡吧,不睡够一个时辰不许出来。”
    谢祁怀里抱着麒麟,无奈地笑了笑,目光温柔地随着她的身影转悠,轻轻应道:“是。”
    沈渺关上门转过身,便瞧见阿桃正搂着廊柱子,朝着她无声地窃笑。沈渺没好气地走上前,轻轻弹了她一个脑瓜崩:“快去开铺子了,傻笑什么。”
    “好好好,我这就去。”阿桃抬手捂住额头,却笑得更开怀了,蹦蹦跳跳地去开铺子。
    听着门板一块块被卸下来的声音,沈记汤饼铺的一日便也十分平常地开始了。
    年婶娘和有余紧接着到了。
    一同来的,还有壮实得像小山般的丁五石。按照阿桃的说法,他是刘豆蔻那未过门的大官人。
    前两日,丁五石过来试工,沈渺一眼瞧见他那魁梧的身形,心中便放下了一半的心。丁五石个头只比九哥儿矮一点,但却有两个九哥儿合起来那么壮实,往灶房门口一站,几乎能把那门都堵住了。
    果然,丁五石这身板炒菜颠锅都轻松自如。
    刘豆蔻那天不放心,也跟过来看了,还跟沈渺小声道:“阿姊,五石以前是在康记食肆里当帮厨的,但康记经营不善,过了年没多久便辞退了两三个厨子和跑堂,五石便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