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更加残酷的未来
作品:《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732章 更加残酷的未来
河中的大雪,如约而至,天地白茫茫一片,火热的战争,也在这冰天雪地的阻隔中,沉寂了下来。
长顺堡的长征健儿和一些从安集延来的团结健儿们,集中住在城西的一片大宅子中。
这里原本是一个葛逻禄富商的宅院,现在则被打通,成了军营。
火苗带着噼啪声舔舐着一口巨大铜锅的锅底,锅中水汽萦绕,一块块拳头大小的骆驼肉,在肉汤中上下翻腾。
胖乎乎的伙头兵不断把洋葱、胡萝卜、辣椒、土豆粗暴的切块放入其中,周围士兵的脸上,都露出了渴望的神色。
虽然这些东西都是地窖中保存,已经蔫的不成样子了,但仍然是在冬日战场上极难补充到的新鲜蔬菜,异常珍贵。
玉素普咽了口口水,放下了手中的干饼子,这两三个月,天天干馕饼配熏肉和一点点加了白的奶干,吃的他都快拉不出屎来了。
随着盐和干辣椒、八角、香叶等调味品的加入,香味不断开始蔓延,周围坐着的健儿,纷纷过来围坐在大锅周围,开始互相调笑着。
“哈哈哈,快看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长顺堡堡主冷天禄的管家大忠笑着走了进来。
而随着他鱼贯而入的,有七八个还算丰腴强健的妇人,妇人手里抱着厚厚的毛毯。
两个葛逻禄俘虏推着两辆板车,板车上叮叮当当的装着一些制作还算精良的银器、铜器、首饰和长刀短剑、匕首什么的。
不过,这可不是白给士兵们的,而是要他们拿东西交换的。
自西军开始作战,这一路来,缴获相当不少,不过其中的金器和宝石等等贵重物品都要登记后上交。
这些东西,一半当做贡品上贡给皇帝,剩下一半由皇帝折算成金元、银元当做赏赐下发。
那么剩下的各种无法直接折算成金银和军功的物资,就需要士兵们互通有无了。
有人抓到的妇人多自己用不完,就可以用来换一些力气大的挽马、耕牛、骆驼、驴子什么的。
有些牲口抓到的多,则需要用来换血刀剑、毛毯等等。
这种由大军军法司监督的士兵之间互通有无,可以极大提高战利品的利用效率,使战场上的收获,能最快到达最需要它的人手中。
屋内,不一会,士兵们都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换到了自己需要的各种物件。
堡北边的从察哈尔来,原本名叫色楞格的游侠儿骑兵佘冷,换了两匹挽马。
虽然这种马上不了战场,但便宜皮实,半路换的也没什么感情,拉不动货了还可以杀了吃肉。
一个高大的回部武士换了一个黑发黑眼珠的女子,虽然长得不怎么漂亮,年纪估计也有二十五六不小了,但回部武士还是很满意。
因为这个长得不怎么漂亮的葛逻禄女人,正好长着一张汉家女子的脸。
这并不奇怪,因为葛逻禄人一直是正统泛突厥族群的一部分,有些东北亚长相的人并不稀奇,甚至极少数人混了一点点汉人血脉也正常。
“吐尔迪你选的好,说不定你的儿孙就能真的成汉人了。”大忠竖起大拇指,对这个叫做吐尔迪的回部武士说道。
此时,汉家昌盛,自然在相貌上,以汉人为代表的神洲赤县人长相,也就是后世说的黄种人长相,自然变成了高人一等的长相。
吐尔迪就是这么想的,被大忠说破了心思也不恼怒,反而沾沾自喜起来。
而他身边几个回部武士这才惊觉吐尔迪刚才为什么要大价钱,用一套锁子甲来换这么个二十五六岁的‘老’女人,此时个个脸上都露出了恍然大悟和后悔的神色。
角落中,换了一把大马士革钢刀和一套精巧锁子甲的冯元看到这一切,不由得露出了几分自豪的神色。
他是云南楚雄禄丰县南平关人,只不过不是汉人而是彝人,这些年皇帝号召云南各族人南下,还同意他们认蚩尤为始祖,相当于半个汉人。
不过冯元不愿意南下,因为南洋最好的地方,都被汉人,特别是闽粤的汉人给占据了,南下的云贵桂诸族,哪怕是土司,也只能去密林深处去。
好处确实有,但并不大,完全不能满足从小志向远大的冯元之期望。
而且,到西北来还有一件好处,那就是去南洋,他们在帝国内只会被当成半个汉人。
可是在西北,只要冯元自己不说,那他就是真正的汉人,享受着标准汉家儿郎的待遇。
“冯二郎君,我敬您一碗,您以后,一定是前途无量的。”管家大忠端起了一碗汤当做酒水,带着几分羡慕的拍起了冯元的马屁。
果然在西北,谁都不知道冯元是彝人,都是把他当最正宗的汉人来看的。
听到大忠在敬酒,周围的回部武士都巴结的围了过来。
一来他们也觉得冯元比他们要高贵些,二来这个汉家武士很不一样。
他所有的缴获,都换成了最好的武器,别人要赏赐都是女人、牛羊、土地等,只有冯元要的是来复枪和长弹(米涅弹)。
一个人,有这样的信念和坚持,肯定是能成事的。
等冯元这个最有前途的汉家郎喝了第一碗汤,厨子就开始给众人打菜。
骆驼肉有点柴,还有一股另外的味道,但配上足够的香料和冬日极难得到的‘新鲜’菜蔬,这一锅大乱炖的味道,还真不错。
而且,今天不但有骆驼肉炖汤,还有一尾被视为美味珍品的驼峰。
这玩意就是一坨巨量且非常完美的脂肪,在后世看来除了名气大,但并不好吃,可是在此时,在普遍比较缺乏脂肪的时代,这就是真真正正的绝味。
士兵们一人一大碗肉汤,把馕饼泡入其中,或者把一片驼峰放在馕饼上烤一烤,等驼峰的油脂侵入馕饼后,再卷起来美美的大嚼。
正在一众人大吃大嚼的时候,长顺堡主冷天禄抱着两坛子酒走了进来,隶属于他管辖的长征健儿和团结健儿立刻爆发出了一阵阵的欢呼。
这大雪天吃着肉,有什么比还能喝上一碗酒,更让人心旷神怡的呢。
冷天禄嘿嘿一笑,首次对下属们和颜悦色了起来,他亲自给每个健儿都斟满酒,当然,汉家武士一人三碗,回部武士就只有一人一碗了。
等到众人都喝高兴了之后,冷天禄才让在外屋啃饼子干肉的浩罕仆从,把几个葛逻禄人带了进来。
“按大元帅军令,呈报圣上准许,西军要在三万俘虏中,挑选七千人组建成军,用来恢复巴达克山王国。
为了让这些人安心,所以他们的兄弟姐妹,都会交还给他们。
大家把各自房里的人都迁出来看看,是人家亲人的,就还给人家,大元帅府会按照市价,给予补偿。”
李献文现在用的是恢复巴达克山王国这个满清藩属作为理由找杜兰尼王朝开战,因为这样听起来才名正言顺。
当然,抢走杜兰尼王朝从印度带回来的宝藏这个计划,不可能这么快得到莫子布的批准,信使估计都还没到甘肃呢。
但西军大元帅有专断之权,也勉强可以算作皇帝批准了。
一众健儿脸色都有些不好看,因为他们分到的女子可不是一直在身边,也就是目前战事停歇才有这待遇。
好多人刚习惯了有人伺候、暖床,洗衣叠被的待遇,结果有可能人被要回去,补偿,呵呵,事后补偿怎么及得上现在爽。
不过,酒都喝了,军律在焉,也没人敢反对,只能祈祷自己的不被选走。
“妹妹,我找到你了!”偏偏事与愿违,一个被选为赦免的俘虏,找到了他满脸泪水的妹妹。在全家都死的差不多了之后,还能有一个亲人在,是多么的不容易,两人相拥而泣,哭成一团。
“只要能让我妹妹回到我身边,我愿意为桃石大皇帝效命,愿意世世代代都做大皇帝的仆人!”
风雪交加的撒马尔罕城中,这样的场景,到处都在上演,从三万俘虏中挑选出来的七千人,都被发还了家人和一定的财产,当然前提是他们的家人还在。
当然,也有家人不在撒马尔罕城中的,也通通允许他们把家人接到城内。
对于这些葛逻禄人来说,他们并没有多少民族的观念,他们认的,从来都是管着他们的巴依老爷,因此只要自己的利益能保住一部分,他们就愿意投靠。
同时他们也不敢不投靠,大虞西军的凶残程度,他们也是见识到了。
至于原定一万人中剩下的三千人,全部从回部武士中招募,他们基本会把持所有的军官岗位。
也就是说,这一万人说是给哈桑.侯赛因王子的本钱,但实际上还是由大虞掌握。
这些回部武士不但会成为他的军官,还会在未来成为他的封臣,成为阿富汗大大小小的巴依老爷。
。。。。
河南,洛阳府。
为了早一点接收到西军的消息,莫子布干脆在洛阳设立了行朝,这也算是为这个词正名了。
行朝这词,本来就是指皇帝带了全副朝政班子的临时行在,结果两宋和明末之后,行朝就变味了,变成了风雨飘摇的流亡朝廷代称。
莫子布的行宫,则是在洛阳的白马寺中,这里历朝历代都会修缮,占地六十余亩,算是不错的宅院。
大虞建立后,莫子布又自己出钱进行了扩建和维修,非常适合作为行宫。
临近春节,李献文从撒马尔罕发来,由西军所有文武高层全体署名的新作战计划,终于到了。
“杜兰尼王朝还有这么辉煌的过去?”莫子布觉得不可思议。
“回陛下,这确实是真的!
而且当年没有杜兰尼王朝攻破德里,英属东印度公司实际上是没法打败莫卧儿帝国,马拉特联盟,也没法轻易收复锡克人的。”
身边的枢密使武文勇,立刻开始给皇帝普及杜兰尼王朝的过去。
莫子布听完,也兴奋了起来,“也就是说,杜兰尼王朝确实可能藏有价值几千万银元的金银珍宝?”
与杜兰尼王朝统治的阿富汗不同,大虞不是嫌金银太多,而是金银有点不够用了。
因为大虞的生产力在有了朝廷不断对外扩张,以及扩张带来的高需求刺激下,生产力正在飞速发展,各种商品海量的被生产了出来,到处都在需要资金。
而受限于金银等贵重金属的不足,现在是生产的东西太多,而用来流通和交易的金银不够。
这种货币供应量不够的现象,实际上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财富增加。
“这可是大好的消息,如果有这价值几千万银元的贵重金属流入,我们就可以以此撬动几个亿银元的市场。
同时,金元券和银元券的发行就不必如此匆忙,可以充分研究后再施行。
还可以冲击美利坚和西班牙运来美洲金银的议价权,可不能由着他们喊价了。”
丞相罗芳柏满脸笑容的说道,目前纸币的防伪技术还不太成熟,大虞又太大,不像英格兰那样屁大一点,可以很好的管控假币出现。
所以大虞的纸币推出一直比较缓慢,甚至连目前莫子布力主把票号、银行的银票发行权收回,统一由朝廷发行金元券和银元卷作为带有存折性质的半货币政策,都一而再再而三的讨论仍然没有最终的结果。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儿臣也同意姑父的反复绞杀之政策。”太子莫洲森也开口说道:“儿臣翻阅了大量蒙古旧史得出了一个结论。
之所以蒙古会分裂为四大汗国,除了蒙古人本身文化高度不够外,还因为漠北的汗廷,以及之后的蒙元朝廷与四大汗国,没有什么经济上的联系。
汗廷不需要四大汗国,四大汗国更不需要汗廷,所以他们很快就分裂了。
如今我大虞,特别是在蒸汽火车没有完全连通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在这个朝廷还无法从各方面深入控制河中的时候,快速占据河中,发展河中,其实不如把河中打烂。”
大佬森的脸色非常严肃,语气中带着淡淡的肃杀,经过五年的锻炼,阿森已经完全适应了帝王的角色,一切思考的出发点,也完全依从于帝国继承人这个身份。
“把河中打烂,反复拉扯绞杀当地人,让河中彻底变为蛮荒,对我们来说,更加有利!”
听了儿子的话,莫子布缓缓点了点头,这道理说起来并不复杂。
那就是如果在火车能从江南通往河中之前,把河中发展起来了,那么由于距离太远,河中立刻就会自发产生了一个绝对的经济中心。
且这个经济中心,极大可能不是撒马尔罕就是布哈拉。
一旦河中又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中心,那么独立的倾向,很快就会不断加强。
特别是留在的河中的大小封臣中,大部分人并不是由大虞皇朝获益最大的人群组成,基本都是些社会相对底层的人员,他们是很容易产生独立心态的。
甚至不需要产生独立心态,只要他们觉得河中是他们打下来的,拒绝跟朝廷和帝国其他人分享这片区域,明里暗里搞对抗,都是麻烦事。
那么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在朝廷的触角-蒸汽火车没有完全连通的时候,保持河中的战时状态,不去发展它,反而把它打烂。
这样河中的封臣就一直需要父母之邦的支援,不可能形成有经济中心的大城市。
等到火车通了之后,河中与内地开始有经济联系,再来建设河中,把撒马尔罕、布哈拉变成朝廷流官掌控的大城市,麻烦事就会少很多。
“回部武士去阿富汗做巴伊贵族后,我们还能控制他们吗?”莫子布还是有点不太信任买买提们,生怕他们到了阿富汗后就反水。
“臣不敢百分百打包票,但敢说绝大部分人,是可以信任的,因为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自古以来,河中、阿富汗等地的天方教徒就看不起回部的教徒,回部教徒的上层,也都是这两地过去的所谓和卓。
若是没有大虞,实际上回部只是被河中与阿富汗高阶僧侣征服的地方。
且早在唐时,回部人哪怕信了教,也是被称为桃石人的,譬如喀喇汗国的开国之主萨图克,他的头衔就是桃石可汗。”
武文勇最后总结道:“所以,回部武士到了阿富汗,其实并不能让当地人心服口服,他们只有依靠朝廷,才能坐稳屁股下的位置。
纵然有一二看不清形势的,但绝大部分人都能明白这点。”
莫子布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而且就算会出问题,那也是至少十五年后的事情了。
那时候的蒸汽火车会更深入河中,以那是大虞的动员能力,哪还怕这些人反水。
“那就让外朝拟旨,朕加盖宝印,同意西军上下的请求!”
莫子布轻轻挥了挥手,一个让河中成为血肉磨盘的计划,就这么诞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