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本宫来辽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他妈的发钱!发钱!发钱!

作品:《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161章 本宫来辽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他妈的发钱!发钱!发钱!
    当然,即便已经做出了决定,但盛京那边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众人经过商议,最终决定由济尔哈朗、阿济格率领三万兵马回援盛京。
    三万对大明的一万关宁铁骑和十五万水师看起来似乎少的可怜,但根据之前的各种分析,他们还是觉得大明不会如此冒险,让这支军队孤军深入。
    毕竟人数越多,消耗的粮草越多,大明应该不会如此。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这一万关宁铁骑和十五万水师真的直奔盛京而去,那么他们的三万铁骑也可以采用别的战术拖住他们。
    代善一开始对此有些犹豫,因为再继续分兵的话,他们在锦州前线的兵力就会变得更加薄弱,这无疑会增加接下来的作战难度和风险。
    但他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一决定,因为他深知盛京的重要性。
    若是盛京沦陷,那么大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眼下的决定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既可以回援盛京,又不影响眼下的战略部署。
    至于兵力不足的问题,只能暂时从义州那些负责后勤补给的人中进行抽调了。
    虽然这有可能会影响到后勤补给,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前线要是出问题的话,后勤其实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此外,众人还商议决定,关于关宁铁骑以及调兵回援盛京这件事情就算皇太极醒了也要瞒着他。
    因为他们担心皇太极得知此事后,会因情绪激动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是直接被气死!
    没办法,仅仅只是得知水师大败皇太极就被气的吐血昏厥。
    要是让他知道关宁铁骑正在他们的后方大肆屠杀,保不齐皇太极真的会被气死!
    尽管他们平日里或许存在一些兄弟间的矛盾,但在这关乎大清生死存亡的节骨眼上,他们还是展现出了高度的团结。
    毕竟,他们都清楚地知道,皇太极若是真的在此不幸离世,那么大清的未来可就彻底完了。
    他们多年来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
    同时,他们还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撤兵!
    不过当然,在他们看来,事情应该发展不到这一步.
    就这样,几个人经过一番艰难的讨论和决策,终于做好了各种决定。
    他们还约定,若是日后皇太极怪罪下来,他们几人将共同承担责任,绝不推诿!
    但是以皇太极的性格,多半也不会怪罪他们!
    紧接着就在这时,军医将煎好的药送了过来。
    众人看着皇太极缓缓喝下汤药,之后这才相继离开了营帐。
    只不过,每个人在离开之时神色各异,有的忧心忡忡,有的别有深意。
    很显然,有些人已经在考虑皇太极死了之后到底该做些什么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色还未完全亮起,济尔哈朗、阿济格便率领着三万兵马,踏上了回援盛京的征程。
    随着他们的离去,建奴在锦州前线的兵力再次减弱,这无疑让原本就紧张的战局变得更加严峻。
    很快,建奴分兵回援盛京的消息,如一阵疾风般迅速传至洪承畴处。
    洪承畴在得知这一消息的瞬间,原本紧绷的面庞上,顿时绽放出一抹难以抑制的狂喜之色。
    因为他知道,直到现在为止,朱慈烺精心谋划的这一计划,终于算是成了!
    紧接着,洪承畴一刻也不敢耽搁,赶忙铺开宣纸,奋笔疾书,很快就写好了一封信。
    书信完成后,他仔细地吹干墨迹,小心翼翼地将其装入信封,随后立即唤来一名信使。
    “马上去把这封信送到陛下那里,不得有丝毫耽误!”
    信使听到这话,赶忙拱手道:
    “小人遵命!”
    随后几匹快马迅速离开了宁远城
    与此同时,最近一段时间,洪承畴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迎驾的各项事宜。
    他亲自指挥着下属,对宁远城的大街小巷进行清扫布置,确保每一处都整洁有序。
    除此之外,在这几日里,他凭借着自己的威严与计谋,对辽东的那些高级军官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威逼利诱。
    面对皇帝御驾亲征的巨大压力,这些军官们深知若是自己侵占军田的丑事被捅出来,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到时候哪怕是神仙下凡也难以拯救他们。
    因此,在洪承畴的威逼利诱之下,他们纷纷选择了妥协,然后将多年来非法侵占的军田如数吐了出来。
    而洪承畴也是靠着这些军田,重新招揽了大量的军户。
    总的来说,洪承畴在辽东还是颇有一番作为的。
    又过了几日,在一条官道上,崇祯所率领的军队正在缓缓前行。
    此时的朱慈烺,正坐在崇祯的龙辇之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
    没办法,长途跋涉实在是太累了,哪怕一路上大多数都在龙辇之中,他还是觉得挺累的。
    就当他想要找点什么事情做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从龙辇外响起。
    “殿下,有信使从宁远而来,带了一封洪承畴的亲笔书信!”
    朱慈烺听到这话,之间的疲惫之色一扫而空,赶忙道:
    “呈上来!”
    紧接着,郑成功打开车帘,呈上了一封书信。
    朱慈烺接过信,二话不说赶忙拆了开来。
    读完信后,他整个人彻底放松了下来,脸上也露出了欣喜之色。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计划终于成功了。
    经历了两轮的分兵之后,建奴在辽东的兵力已然只剩一半,反观大明这边,却是增加了五万!
    双方的兵力对比,已然是有了天壤之别!
    突然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
    “这信上写了什么,值得这么高兴?”
    说话的不是别人,赫然便是崇祯。
    朱慈烺微微一笑,然后将手中的书信递了过去。
    “父皇你还是亲自看看吧!”
    崇祯接过书信,仔细查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的眼神逐渐变得明亮起来,脸上也浮现出激动的神情。
    “大事成矣!我大明中兴有望啊!”
    这是崇祯最终发出的感慨!
    朱慈烺则是笑而不语,只是心中越发期待即将到来的战争了。
    当然,因为代善等人的刻意封锁,所以直到现在,朱慈烺还不知道皇太极吐血昏迷的事情。
    不过,此时此刻,这件事实际上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因为在昏迷了三天之后,皇太极最终还是大难不死的醒了过来。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仿佛时间凝固了一般,营帐内外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众王爷将领和侍卫们每天都进进出出,想要知道皇太极到底何时才能醒来。
    或者是再也醒不来了?
    每个人的心头,都像是压着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但最终,皇太极还是醒了过来。
    众人见到如此,也总算是松了口气。
    只要皇太极没死,辽东这边的局势就不会乱。
    而在意识逐渐清醒之后,皇太极的眼神中瞬间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那是对当前局势掌控的渴望。
    因为他知道,在他昏迷的这段时间里,可能会发生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
    这是一个皇帝最为在意的事情!
    代善作为众人推举出来的代表,深吸一口气,这才拱手说道:
    “陛下,那大明水师皆是由步兵组成,他们缺乏骑兵的机动性,没有足够的力量深入辽东腹地,最多只是在沿海区域肆意烧杀抢掠而已。”
    “所以臣弟等人商议了一下,最终挑选了一万精锐兵马,由济尔哈朗、阿济格二人率领前去狙击。”
    “哪怕一时无法打败他们,也定能把他们赶回海上,让他们不敢再如此嚣张,继续侵扰后方。”
    皇太极静静地听着,同时目光紧紧地盯着代善,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异样。
    但随着代善的讲述,皇太极脸上那紧绷的神情逐渐舒缓开来。
    听到最后,他这才微微点了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之色。
    “你们做得好,不愧是我大清的栋梁,在这关键时刻,能如此冷静应对,实乃大清之幸。”
    说罢,还大肆夸赞了一下代善等人,言辞之中满是对他们的信任与期许。
    而代善等人听着皇太极的夸赞,心中却满是尴尬。
    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那眼神中有着无奈与纠结,但为了不引起皇太极的察觉,他们还是快速恢复了正常。
    与此同时,代善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脸上却是挤出一丝笑容,硬着头皮接受了皇太极的夸赞。
    毕竟在现在这个敏感的时候,确实不能把真实情况告诉皇太极。
    不过这种事情也瞒不了多久,皇太极最终还是会知道的。
    除此之外,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因为在义州负责后勤,所以代善也没有通知他,毕竟豪格要是知道了皇太极眼下的状况,鬼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皇太极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并没有责备代善,因为他也觉得代善没有做错。
    毕竟自己只是昏迷,又不是死了。
    至于孔有德和阿拜的死,此时根本没人任何人在意了!
    因为作为己方的水师主将却害的水师全军覆没,他们简直可谓是罪孽深重!
    就算他们能活着回来,皇太极也一定会活剐了他们!
    又是几天匆匆而过,崇祯所率领的军队终于抵达了辽东。
    在山海关休整了一天之后,大军径直向着宁远城进发。
    而宁远城,就是洪承畴的驻军之处!
    这一天,宁远城。
    天还未亮,洪承畴便早早地起床,精心整理好自己的衣冠,率领着宁远的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出城三十里,前往指定地点迎接圣驾。
    队伍中有些官员和武将,在出发前还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这是要干什么去。这其实也不怪他们,因为洪承畴为了保密,将崇祯要御驾亲征的消息封锁得极为严密,除了他之外,也只有少数一些高级将领知道。
    其他人都是不知道的。
    直到出发前的那一刻,所有人才得知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去迎接圣驾!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们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更是把洪承畴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
    狗东西,皇帝御驾亲征这么大的事情你他妈的居然不跟我们提前打招呼?
    人都到了才跟我们说!
    洪承畴!
    你他妈的是真狗啊!
    不过当然,他们也只敢在心中骂上几句,可不敢说出来。
    与此同时,在去的路上,他们纷纷在心中回想自己近期有没有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生怕被皇帝知晓,从而招来杀身之祸。
    但事已至此,想再多也是没用的,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跟随队伍准备迎接圣驾。
    六月的天气其实已经很热了,中午的时候温度更是高达三十多度。
    辽东的文武百官们就这样在太阳底下站了一个多时辰,终于看到了不远处的军队!
    只见这六万人的军队阵容严整有序,绵延不绝,浩浩荡荡地朝着这边行进。
    队伍前方,高高扬起的龙纛随风猎猎作响,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气势。
    一股无形的威压瞬间充斥在了众人的心中,让他们不由得呼吸加重,有的人甚至身子都忍不住颤抖了起来。
    皇帝的排场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震撼!
    这是来自于皇帝和皇权的震撼!
    洪承畴见圣驾已至,赶忙率领文武百官整齐下跪,口中高呼:
    “臣蓟辽总督率领辽东文武百官恭迎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他的文武百官亦是高呼道: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百名文武百官的声音响彻云霄,久久回荡在这片天地之间。
    崇祯的龙辇也在这时缓缓停了下来。
    随后,在一个锦衣卫的搀扶下缓缓走下龙辇。
    人群中有很多人都从未见过崇祯的真容,但在这庄严的场合下,他们根本不敢抬头去看。
    因为直视皇帝可是大罪!
    崇祯扫视着跪在地上的众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欣慰。
    随即,他大手一挥,道:
    “众爱卿平身。”
    众人听到这话,这才缓缓起身。
    而朱慈烺,则一直坐在龙辇之中,透过缝隙观察着外面的官员。
    待众人起身之后,简单的客套了一番,随后便准备起身前往宁远城。
    临走之时,崇祯突然对洪承畴说道:
    “洪爱卿,朕看你一路奔波,甚是辛苦,就与朕同乘龙辇吧。”
    洪承畴听到这话,顿时吓得脸色苍白。
    龙辇这玩意儿是他能坐的?
    连忙推辞道:
    “陛下,臣不敢僭越,这万万使不得啊!”
    但崇祯坚持要洪承畴上龙辇,洪承畴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下来。
    当洪承畴登上龙辇的那一刻,他惊讶地发现朱慈烺竟然也在其中,顿时眼中闪过一丝惊愕之色。
    他虽然知道朱慈烺来了,但却没想到朱慈烺此刻就坐在龙辇之中。
    回过神来之后,洪承畴赶忙再次行礼,口中说道:
    “臣见过太子殿下。”
    经过之前短暂的相处和了解,洪承畴清楚的知道这位太子爷绝非等闲之辈,其智谋与胆略远超常人。
    比之崇祯,更有一种让人敬畏的气势!
    朱慈烺微笑着示意洪承畴免礼,随后便开口问道:
    “洪大人,本宫听闻辽东如今兵力有所变化,不知具体情形如何?”
    洪承畴不敢有丝毫隐瞒,连忙答道:
    “回太子殿下,如今辽东约有十三万兵力。”
    “原本其实只有八万,但在最近一段时间,臣重新招募了三万士兵。”
    “再加上将之前被侵占的军田返还给了军户,这些军户也纷纷响应号召,重新加入了军队,故而兵力有所增加。”
    朱慈烺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洪大人,等到了宁远城之后传令下去,明日一早,除了负责防守的士兵之外,辽东所有的士兵分批到宁远城来。”
    洪承畴听后,心中充满了疑惑,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太子殿下,不知此举是要做什么?”
    朱慈烺微微一笑,故作神秘地说道:
    “发赏银!”
    洪承畴一听,顿时愣住了,脸上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朱慈烺则是接着说道:
    “本宫已然决定,在开战之前要犒赏三军,其中军户赏银五两、普通士兵赏银十两、小旗二十两、百户五十两”
    朱慈烺详细地说了一下各个士兵武将赏银的数额,按照这个标准,级别最高的洪承畴,这次能拿到三千两银子!
    这笔银子虽然不多,却抵得过他一年的俸禄了!
    可是洪承畴却是完全傻眼了,他不禁心中暗自思忖,大家什么都还没干呢,为什么要赏这么多银子?
    而且,辽东这么多的士兵和军户,算下来最起码需要两百万两银子以上,这笔银子又从何而来呢?
    朱慈烺似乎看穿了洪承畴的心思,笑着说道:
    “洪大人无需担心,此次前来,本宫早已筹备好了银子。”
    “你只去照做便是!”
    没错!
    朱慈烺来到辽东的第一件事,就是他妈的发钱!发钱!发钱!
    而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为了激发士兵们的士气。
    毕竟这些士兵常年驻守辽东,条件艰苦,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让他们感受到皇恩浩荡,自然会士气大振,战场上也能奋勇杀敌。
    二来,也是为了在士兵面前混个脸熟。
    就如同在京城时,朱慈烺亲自给士兵们发饷一样。
    毕竟辽东这边远离中原,士兵们对朝廷的忠心度相对不高,而亲自给士兵发放赏银可以拉近和士兵之间的距离,提高他们的忠诚度。
    洪承畴不是傻子,此时此刻他已经大概明白了朱慈烺的意图。
    随后不得不佩服朱慈烺的深谋远虑。
    虽然此举可能会上几百万两银子,但却可以掌握辽东的军心!
    这笔银子的很值!
    但紧接着,洪承畴又面露犹豫之色,因为他看到一旁的崇祯此刻正板着一张脸,很明显不太同意这个计划。
    在洪承畴看来,虽然朱慈烺贵为太子,但如今毕竟还是崇祯这个皇帝说了算,所以他不敢轻易答应朱慈烺的要求。
    毕竟正常情况下,有皇帝在的话,太子向来都是不能做决定的。
    朱慈烺也注意到了洪承畴的顾虑,他轻轻咳了几声,然后看向一旁的崇祯说道:
    “父皇,您也表个态吧!”
    崇祯听到这话,虽然有些心疼,但最终还是说道:
    “就按照太子的吩咐去做吧,此事朕同意了。”
    洪承畴听到崇祯开口,这才恭敬地答应了下来。
    “臣遵旨!”
    其实,一开始朱慈烺和崇祯说起一到辽东就发赏银犒赏三军这件事的时候,崇祯是坚决不同意的。
    因为他觉得朱慈烺实在是太败家了,什么都还没做呢,就要费如此巨额的银子犒赏三军。
    虽然大明目前的财政状况还算不错,但也不能如此大手大脚地钱啊。
    朱慈烺则耐心地向崇祯皇帝解释道:
    “父皇,辽东的士兵们常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守卫边疆,他们中的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军饷都拿不到,更不知道什么是皇恩浩荡。”
    “对大明、对我们朱家的忠诚度本来就没有多少。”
    “如今,我们正面临着与建奴的关键之战,士气至关重要。”
    “这个时候,必须展现出皇家的恩德和魄力,让士兵们感受到朝廷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只要士气上来了,我们还怕打不赢建奴吗?”
    “而提升士气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发钱!”
    崇祯听了朱慈烺的话,觉得也确实有些道理。
    虽然心中还是有些心疼那白的银子,但为了大明的未来,他最终还是咬咬牙同意了这个计划。
    于是,也就有了刚才发生的事情。
    不过当然,这种事情就算崇祯不同意,朱慈烺也会照做的。
    很快,这支军队便来到了宁远城。
    朱慈烺打开轿帘,望着这座古朴沧桑的城池,心中不禁一阵感慨。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中,这座城很快就会被建奴攻破。
    但如今,伴随着他的到来,一切都将被改写,这座城将永远归属于大明!
    进入宁远城后,朱慈烺和崇祯的御驾直接入住了宁远总督府。
    这里是宁远城最为豪华、舒适的地方,也是彰显皇家威严的所在。
    至于洪承畴这个总督,只能暂时搬到别的地方去办公和居住了。
    随后,崇祯又按照朱慈烺的安排,接连接见了许多武将和文官。
    其中就包括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马科、王廷臣、吴三桂这几位总兵。
    当然,这个时候朱慈烺自然也是在场的!
    他对其他人倒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只是多看了几眼吴三桂!
    此时的吴三桂看起来只有三十岁出头,一脸的意气风发。
    谁又能把他和历史上那个卖国贼联系起来呢?
    怎么看,他似乎都是一位忠臣良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