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战死就封爵?太子爷圣明啊!

作品:《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182章 战死就封爵?太子爷圣明啊!
    与此同时,在场的数万百姓也都面面相觑,心中疑惑不解。
    所有人都明白,有了刚才的话,即便他们之中真有建州女真,又有谁敢站出来呢?
    因为一旦站出来,那无疑是自寻死路,这天下怎会有如此愚蠢之人?
    然而就在这时,之前那位与李二勇交谈过的女真老人突然猛地站起身来。
    只见他身形瘦弱,脸上布满皱纹,眼神却异常坚定,怀里还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
    李二勇看到这一幕,差点气得吐血。
    刚才他有些不明白吴三桂话中的意思,但很快他就明白了。
    吴三桂说这话的意思很明显是在告诉所有人,只要这些女真人不承认他们是建州女真,那么他们就能活下去。
    这摆明了是要放过这些女真百姓。
    可是这个老头他妈的怎么就站起来了?
    这不是找死吗?
    自己想死就算了,怎么还拉着孙子一起死?
    此时此刻,要不是吴三桂在这里,李二勇真想上去踹他一脚。
    吴三桂同样十分诧异,心中不由得有些无奈:
    不是
    我这话都已经说得如此直白了,怎么还会有人自投罗网?
    难道这些建奴真的这么勇?
    至于其他的百姓们,其实也都是一脸惊愕,他们也想不明白这个女真老人为什么会突然站起来。
    然而,女真老人随后的话却是让众人悬着的心落了地。
    只听他颤声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说道:
    “大人,我是野人女真,我的族人皆死于建奴之手,我的儿子和儿媳也未能幸免,我与建奴仇深似海,我若归降大明,大明真的不会杀我吗?”
    他的声音虽然微弱,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仇恨,那是对建奴的仇恨!
    吴三桂先是松了口气,随后连忙说道:
    “你且放心,只要你不是建奴,且愿意归降大明,我们必定不会伤害你们,还会给予妥善安置。”
    “这是大明太子殿下的命令,我们绝不敢违抗!”
    女真老人听到这话,不禁老泪纵横。
    他实在没有想到,同为女真人的建州女真一直在奴役他们、屠杀他们。
    反倒是一直被他们视为敌人的明军,竟会如此善待他们。
    随即他颤抖着抱着怀中的孙子跪下,哽咽道:
    “多谢大人!多谢大明太子殿下!我愿意归降大明!”
    其他曾被建奴奴役的女真人,此时也深受感动,纷纷跪地叩谢。
    “大人,我们也愿意归降大明!”
    “感谢大明太子殿下,愿意收留我们!”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他们一直被同族欺压,最终却是被明军所救。
    此时此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建州女真,狗都不当!
    再次安抚完城中百姓后,吴三桂、郑成功、张世泽三人眉头紧皱,心中满是忧虑。
    因为此时放眼望去,城中一片狼藉,断壁残垣在朦胧的夜色中影影绰绰,宛如张牙舞爪的巨兽,仿佛在诉说着这场突如其来灾祸的惨烈。
    虽然恰好下了一场大雨保下了这座城池,但一小半的房屋建筑都被烧毁了,想要重建的话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最终,吴三桂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随后立刻有条不紊地安排人手。
    “郑成功,你速去带人查看还有没有幸存的百姓,一定要仔细搜寻,不可遗漏任何一个角落。”
    “每一处废墟,每一间破屋,都要翻找一遍!”
    “还有,那些尚未燃尽的火焰,务必尽快扑灭,绝不能再让火再烧起来,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郑成功听到这话,随即领命而去。
    接着,吴三桂又看向了张世泽,神色稍缓却依旧严肃:
    “张世泽,你带人前往城中各处,查看粮食和财物的储备情况,建奴走的匆忙,这些东西他们未必全部带走了。”
    “找到之后把这些东西都清点一下,然后上报给太子殿下!”
    张世泽没有丝毫犹豫,赶忙抱拳领命,随后带着一队人马迅速消失在街巷之中。
    看着离去的郑成功和张世泽,吴三桂抬手揉了揉太阳穴,脸上满是无奈之色。
    如果可以选择,他实在不愿带着这两位爷一同行动。
    在得知他们的真实身份后,吴三桂的压力就没小过。
    一个是太子爷的亲兵、还是太子妃的兄长,也就是太子爷的大舅哥。
    另一个是英国公世子、未来的英国公。
    这两位身份尊贵,随便哪一个都不是他能轻易得罪的。
    和他们共事,吴三桂总觉得浑身不自在,更何况这次自己身为主将,他们二人担任副将,名义上要听从自己调遣。
    这让他心里直发怵,生怕稍有不慎,就惹恼了这两位小爷。
    要是那样,自己往后的日子可就难熬了。
    但转念一想,或许这两位爷也不至于如此小气吧?
    随后,吴三桂又重重地叹了口气,因为他知道接下来几天又有的忙了。
    光是处理那些被大火烧死的百姓遗体,就足够棘手了。
    一具具焦黑、残缺不全的尸体,每看一眼都让他有些于心不忍。
    不过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带来的这两万骑兵并非是来守城的。
    毕竟从古至今,哪里有人会用骑兵守城?
    按照原本的计划,明日锦州会再派遣一批人马前来担负守城之责。
    而他们这两万骑兵,实则另有重任。
    原来,此前朱慈烺接到了一份秦良玉从宣府发来的密报,秦良玉在密报中说,多尔衮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正从蒙古返回辽东。
    而秦良玉得知消息后,立刻率领宣府的两万骑兵与阿布奈的三万蒙古铁骑会合,然后对多尔衮展开了追击。
    按照时间推算,也就是这两天,多尔衮就将抵达义州附近。
    而等多尔衮到来之时,吴三桂率领的这两万骑兵将对多尔衮的军队进行迎头痛击,再加上秦良玉和阿布奈的军队,势必要将多尔衮一举歼灭!
    不得不说,吴三桂现在真心越来越佩服朱慈烺了。
    这位太子爷,还真是不一般呢!
    吴三桂在心中叹道。
    众人一直忙碌到大半夜,城中的喧嚣这才渐渐平息,只剩下偶尔传来的几声伤者的呻吟。
    吴三桂唤来一名亲兵,那亲兵也是一脸疲惫,但眼神依旧坚定。
    吴三桂递过去一封刚写好的书信,郑重地说道:
    “你即刻出发,将这封密信送去锦州,不得有误!”
    亲兵郑重的点了点头,领命后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锦州城今晚也不平静。
    虽然此时已是深夜,整个辽东万籁俱寂。
    但是朱慈朗的房间里却灯火通明,那昏黄的灯光在深夜中显得格外孤寂。
    朱慈烺身着一袭素色睡衣,在房间里来回踱步难以入眠。
    或许是刚刚经历了如此大战,他的情绪依旧激动,整个人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
    脑海中也是不断浮现出战场上的厮杀画面,士兵们的呐喊,鲜血的腥味,仿佛还在眼前和鼻尖闪现。
    既然无法入睡,他索性将祖大寿以及其他几位总兵召集到房间里,准备商议后续的计划。
    而祖大寿和其他几位总兵今晚一个个的也都是无法入睡,听到朱慈烺召见,匆匆收拾一下之后就赶忙赶了过来。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今天这几位总兵中少了两位,分别是蓟州总兵白广恩和辽东总兵王廷臣。
    一时间,屋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压抑起来,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没有人敢说话,因为他们心中明白,这两位总兵大概率已经战死,但谁也不敢把这句话说出来。
    朱慈烺见状也没有废话,当下便喊来了李若琏,语气坚定道: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就算他们真的战死,也要找到他们的尸体。”
    李若琏得到命令之后,随即便带人离去了。
    不过朱慈烺心中其实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毕竟几十万大军混战,就算是牺牲一两个高级军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这话他自然不能说出口,不然也显得太刻薄寡恩了,只能静静地等待着搜寻的结果。
    而在这期间,所有人还是沉默不语,只有烛火偶尔跳动,发出‘噼啪’的声响。
    没过多久,李若琏没到,方正化却是突然来了。
    只见他脚步急促,帽子都有些歪了。
    见到朱慈烺之后赶忙道:
    “太子爷,有将士来报,说是蓟州总兵白广恩和辽东总兵王廷臣两位将军都已战死沙场。”
    “尸体已经收敛,此刻正在城内放着!”
    “奴婢已经找人确认过,确实是两位总兵大人没错!”
    这话一出口,屋内的温度仿佛瞬间下降了好几度。
    有人忍不住轻轻叹息,有人则默默低下头。
    虽然此前他们早已猜到可能是这样的结果,但当真正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依旧不免还是感到有些悲痛。
    与此同时,其他人的目光若有若无地看向了祖大寿。
    因为谁都知道,伴随着辽东总兵王廷臣的战死,恐怕辽东总兵这个位置非祖大寿莫属了。毕竟之前祖大寿可是率领五千骑兵冲击十万建奴大军,那场面,简直堪称世所罕见!
    若不是他及时出现,那三万百姓恐怕真的会死于明军之手。
    而且,光是祖大寿率领的五千骑兵,就至少斩杀了一万五千建奴。
    所以无论怎么看,祖大寿担任辽东总兵一职,都是实至名归。
    可是,这对于其他人而言,却并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这倒不是他们嫉妒祖大寿,而是他们为刚刚战死的辽东总兵王廷臣感到不值。
    他前脚刚死,马上就有人接替他的位置,这实在让人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当然,朝廷若是多些抚恤和赏赐的话,那他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但是以当今陛下那刻薄寡恩的性子,恐怕抚恤和赏赐也不会太多。
    一时间,众人虽然都没有说话,但心中却不由得暗自伤神起来,各自想着心事,气氛愈发沉重。
    而这一幕恰好被朱慈朗尽收眼底。
    他心中明白,伴随着两位总兵的战死,这些人心中肯定有着一些别样的想法。
    只不过碍于他这个太子爷的身份,这些人不敢说出来。
    不过其实他们想的也没错,要是崇祯在这里,面对两位总兵的死亡,最多也就是夸赞几句,然后赏赐一些东西,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没办法,谁让崇祯本来就是刻薄寡恩的人呢?
    不过还好
    因为他不是崇祯!
    他要让这些人知道,只要是为国家尽忠职守之人,绝对会得到应有的奖励。
    以死报国之人,更是会得到善待!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两个字:
    封爵!
    对于所有武将而言,封爵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和赏赐,同时几乎也算是他们最高的荣誉了!
    再者说了,大明近三百年,之前的那些侯爵早已腐朽不堪,整日就知道天酒地,无所事事,也该重新封一些能干实事儿的武将了。
    也好让那些尸位素餐的侯爵有点压力,别整天就知道吸食大明的民脂民膏,混吃等死!
    想到这里,朱慈朗再无一丝犹豫,开口道:
    “方正化!”
    方正化听到传唤,赶忙上前,恭恭敬敬地低头说道:
    “奴婢在。”
    朱慈烺继续说道:
    “传圣,辽东总兵王廷臣,恪尽职守,英勇无畏,特追封其为东宁侯,侯爵世袭罔替。”
    “另外,赏赐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在京师赐一座宅子。”
    “蓟州总兵白广恩,追封其为南昌侯,侯爵世袭罔替,同样赏赐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在京师赐一座宅子。”
    “先安排人将他们的遗体送回家乡,以侯爵之礼安葬,然后将他们的家人全部接到京师。”
    这话一出口,现场顿时安静得可怕,一瞬间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祖大寿等人皆是满脸震惊,眼睛瞪得滚圆,嘴巴微张,一瞬间居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要知道,大明朝只有在明初的时候,太祖和太宗册封的爵位较多,但之后的爵位实则少之又少。
    特别是到了明朝后期,皇帝们对爵位更加看重,轻易并不封爵。
    就算封爵,大多也是“流爵”。
    也就是说虽然给你封爵,但是你的儿子不能继承,到你这一代就结束了。
    或者降爵继承,比如你是国公,等你儿子要继承的时候就会降为侯爵,等你孙子要继承的之后就会降为伯爵。
    以此类推,过个三代这爵位也就没有了。
    可是他们刚刚听到了什么?
    他们刚刚听到的可是“世袭罔替”这四个字!
    那也就是说现在封的侯爵是可以不用降爵,子孙世代世袭的!
    一瞬间,所有人的精神都是一振。
    想想看,只是两个在交战之时就战死的总兵就得到了如此丰厚的赏赐,那他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又怎会被亏待呢?
    要知道现在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呢!
    毕竟打了胜仗之后,下一步要做什么?
    答案很简单,当然是乘胜追击,开疆拓土了!
    不说把之前建奴侵占的土地全部抢回来,怎么着也该夺回一些失地吧,不然这胜仗又有何意义呢?
    而等拿回这些失地之后,又是一份大的功劳。
    到时候说不定他们这些人也能得到一个爵位。
    就算是真的不幸战死,按照眼下的情况,怎么着也是一个侯爵保底,子孙后代永享富贵!
    想到这里,众人一时间再也难以压抑住内心的激动。
    毕竟这可是能够世袭罔替的爵位啊!
    一时间,他们甚至都觉得那两位总兵死得太值了,用一条性命换来一个侯爵之位,让子孙后代永享富贵,这他妈简直是血赚啊!
    不过话说回来,封爵这种事情可是十分重大的事情,不跟皇帝说一声,这真的行吗?
    毕竟说到底,太子爷始终不是皇帝,做不了皇帝的主!
    万一圣旨被皇帝驳回怎么办?
    想到这里,众人的眼神又带了些许怀疑。
    虽然看似众人想的挺多,但其实这一切都在一瞬间而已。
    而且相比于他们的惊讶,方正化这会儿倒是淡定了许多。
    他微微躬身,脸上带着惯有的恭顺神情,直接点头道:
    “奴婢遵旨。”
    说罢,便招呼门口的太监,拿来了空白的圣旨和笔墨以及玉玺,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写起了圣旨。
    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祖大寿和其他几位总兵都傻眼了。
    不是
    这么重大的事情真就不请示崇祯,直接开始写圣旨了?
    而且那玉玺又是什么鬼?
    这玩意儿不是皇帝才能用的吗?怎么太子爷还随身带着,而且说用就用?
    就在众人不可置信的眼神中,两道册封圣旨很快就书写完毕了。
    朱慈烺接过圣旨大概看了一下,确定没什么问题之后又递给了方正化。
    “速去传旨!”
    “奴婢遵命!”
    方正化点头答应,随即便下去准备了。
    而祖大寿等人这会儿已经完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要不是他们之前还见过崇祯,他们一定会以为太子这是造反了!
    毕竟不经皇帝同意私下圣旨,这怎么看都是谋反的大罪!
    但从刚才那些太监的表现来看,太子爷似乎也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了.
    屋内,烛火摇曳,光影不断在众人脸上跳动,也在拉动着他们的思绪。
    朱慈烺再次将目光投向面前的一众将领,眼神锐利如鹰,仿若能洞察每个人心底的想法。
    随后,朱慈烺这才继续说道:
    “诸位都是聪明人,所以对你们本宫也就不再拐弯抹角了。”
    “简单来说,父皇一心想要挽救大明于危难,无奈力不从心,而本宫,自认为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所以父皇已将大权交付于本宫,从今往后,无论是朝廷还是军中大小事务,本宫皆可定夺。”
    “你们明白吗?”
    说完这话,朱慈烺微微扬起下巴,眼眸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光芒。
    那气场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此刻的他其实已经跟皇帝没什么区别了!
    话都已经说的这么直白了,要是再不明白的话,那他们可就真是白痴了!
    所以几乎是在瞬间,祖大寿等人就纷纷站起身来,动作整齐划一的跪了下来,齐声说道:
    “臣等愿誓死追随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然而,在这恭敬的表象之下,每个人的内心都如同翻涌的浪潮,各有思量。
    他们的心中既敬重又畏惧。
    敬重的是,这位太子爷年纪轻轻,却心怀天下,而且行事果敢决绝,对待将士更是关怀备至,绝对不是当今皇帝那般刻薄寡恩之人。
    畏惧的是,这位太子爷心思深沉似海,仿佛一切都在他的精心算计之中。
    他们甚至隐隐觉得,自己内心的每一丝念头,都难以逃过眼前这位太子爷的眼睛。
    但不管怎么说,这对于所有人而言其实都是一件好事。
    毕竟直到现在,在场的所有人还是忠于大明朝、忠于太子爷的!
    看着祖大寿等人都跪在自己面前,朱慈烺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随后这才说道:
    “行了,都起来吧!”
    众人这才起身,随后又各自做回了原本的位置。
    就在这时,朱慈烺的目光又落在一旁的祖大寿身上。
    “既然辽东总兵王廷臣已壮烈殉国,那么这辽东总兵一职,便由祖大寿担任吧。”
    祖大寿听闻此言,心中其实并无太多波澜。
    因为早在得知王廷臣战死的消息时,他便已猜到这个职位非自己莫属。
    然而,他脸上却丝毫不敢露出懈怠之色,立刻再次双膝跪地,双手抱拳道:
    “臣祖大寿,承蒙殿下信任,必当竭尽全力守护好辽东,不负殿下所托!”
    说罢,他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额头触地的声音在寂静的屋内格外清晰。
    其余几位总兵见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情绪变化,因为这早就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了!
    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完了,那么接下来终于该开始商量正事了!
    随即,朱慈烺站起身来,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了屋内的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
    沙盘之上,辽东的地形地貌清晰可见,山川河流蜿蜒曲折,城池关隘星罗棋布,甚至延伸至蒙古草原。
    仿佛将整个辽东地区都浓缩在了这一方小小的沙盘之中。
    (本章完)